《亮宝楼》突破以往同类题材单纯追求怪诞奇诡玄虚的书写,一位从事文物工作的专家侧重梳理事件背后深层的社会因素,探索人物内心世界,呼唤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法规。《亮宝楼》共94章,86万字。故事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背景,以历史文化为主线,从纵向描写清末至民国半个世纪发生在关中文物专业人员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与破坏、盗掘、贩卖、走私文物的官方军队、帝国主义投机分子所进行的一系列曲折斗争,真实还原唐昭陵六骏石雕流失的真相,愤怒谴责侵占、损毁文物古迹的可耻行为,歌颂以秦鸣为首的亮宝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弘扬爱国情怀,无私无畏,坚持不懈,捍卫历史文化的奉献精神。同时关注文物工作者在命运、前途、理想、事业、婚姻、爱情、亲情中所经受的酸辣苦甜,以及如何调动他们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的方法。 

  《亮宝楼》无论从小说内容还是形式,不管是描绘生活还是还原历史,民国时期的典型环境,深刻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献身文物考古和保护事业的老一代专家、领导与民众,老道的小说语言与文笔,传统的结构形式,丰沛的历史人文知识,都可以称得上新时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厚重之作。

  《亮宝楼》笔下民国时代的陕西省会西安与亮宝楼,老皇城、皇车庄,渭河北边的五陵县、伴随着人物活动轨迹而扩展的更多空间,使读者看到了真实的具象的贫困的、分裂的、群雄幷起的、人民遭受苦难的社会现实。在作品里,抗日战争期间,西安古城和关中平原渭河两岸,经常有日本人的飞机会投下炸弹,使无辜的群众蒙难。尽管如此,在文物保护方面,民国政府制定有《古物保护法》,当年的国务院也有《采掘古物规则》等法律法规。亮宝楼是政府主管下的文物收藏保管机构,相当于今天的博物馆。小说围绕保护文物这条主线,时间跨度从民国初年写到新中国成立,是历史上最动荡最复杂的一个时期。1.jpg

  《亮宝楼》主人公秦鸣,是个鲜活的人物,渗透着张德臣老人一生文物保护的经验。小说区别于单一追求情节虚幻与打斗和销魂的色情的娱乐小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部力作。

  我知道张德臣老先生已经二十多年了,2014年退休后,他与咸阳文史“活字典”张鸿杰、民俗专家梁澄清和我专门参观沙古桥遗址等,参加钓台村关于如何保护“姜太公垂钓处”座谈会,咸阳周代以前建村的两寺渡,白庙村研讨会。使我对咸阳历史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是一位正直,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活到老学到老,健康快乐之人。《亮宝楼》是他的唯一长篇,也是有生之年要了却的心愿。在博物馆看文物很轻松,其实每件背后都有曲折的故事,《亮宝楼》就是为文物保护者、文物工作者的赞美。

  张家自古出良相,

  德高才能有彗根。

  臣将联合国运福,

  出山尽力史留痕。

  版权属于文学耀,

  亮月嫦娥爱意真。

  宝物从来民保护,

  楼层越高远景深。


  人物简介:张德臣 原籍永寿县,1934年生。1957年西安师范毕业,初期在延安地区富县、洛川县从事小学教育。1979至1984供职咸阳市文化局,任局党组成员兼文管会主任。1985起先后任秦都区、渭城区文管会专主任至1994年退休。文博副研究员,多次受省、市文物单项奖励,2014年获咸阳市“十大模范老人”称号。

  长期坚持人文历史研究,勤奋努力,笔耕不辍,用通俗化、大众化、趣味化文笔诠释、演绎古今人文典故。出版编著多部。综合类有《宋黄庭坚幽兰赋帖》《大唐女皇与顺陵》《关学后镇刘古愚》(后两部列入陈忠实主编的《陕西历史文化百部丛书》)合编有《咸阳史话》《从故乡听来的童话》《秦腔传统古典剧汇编》独著有《渭城文物志》《孝明高皇后碑解读》《民国重修咸阳县志》稽注、个人文集、《文史丛话》;参与市政协《咸阳历代文化人物名录》(清代以前),《咸阳帝陵》丛书策划及第五册(前秦、隋、唐)、第六册(渭城汉六陵)主笔。已完成的还有几百万字的《三秦文化之谜》《历史老人讲故事》等。在报刊发表散文、随笔、游记、纪实、杂文、传记、诗歌、评论等累计百余万字。传略及业绩入编各类典籍,部分作品分别被《中国当代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发展文库》《理论与实践》等收录。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