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亭》是一出久演不衰、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剧目,京剧、豫剧、秦腔、晋剧、川剧、蒲剧等许多剧种都有精彩的演绎。京剧《清风亭》的剧情是根据明代秦鸣雷(1518-1593)的传奇剧本《合钗记》整理改编的。以前,多演出《天雷报》一折。1928年,马连良排演了全本《清风亭》,受到欢迎。后来此剧经常上演,成为了京剧“马派”艺术和“麒派”艺术的代表作之一。之后,被许多剧种移植、搬演,影响广泛。

《清风亭》是清代花部乱弹(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作品,剧本中没有表明年代、地点。《清风亭》写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于荒郊,被以卖豆腐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成人。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铜钱。老婆婆悲愤已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殛死。

 有人考证,《清风亭》的故事出自明代民间事实(也有宋代之说,源于京剧《打龙袍》中的一句台词。本人以为,这要看最初的《打龙袍》剧本成于什么年代)。清风亭原址在今河北省正定县,城南白佛村之南,其亭早已毁去。性情直爽好义的张元秀居住在白佛村南邻二里的二十里铺,家境贫寒,以卖豆腐为生。一日,张元秀拾得一子,抱养之,即张继保。后张继保从戎,在河北省与山西交界处的龙泉关戍边,后因功荣升武官。张继保显贵之后,对养父母不尽孝道,待其情薄,双亲不欢,乡邻不喜,终被雷神击毙。这个故事在乾隆年间就已流传,后人改编为剧,以警戒世人,传演至今。

京剧、秦腔、豫剧等剧种演出的《清风亭》,剧情大致相同。京剧的剧情是:薛荣妻妾不合,妾常受妻欺辱、虐待。薛荣进京赴考离家之后,妾周桂英产下一子。因怕薛妻嫉妒,命老仆将婴儿抛弃。时逢元宵节,张元秀老夫妇前往观灯途中拾得婴儿,抱回抚养,取名继保。十三年后,张继保下学归家,向二老追问亲生父母,老人劝说不听,独自跑出家门,二老随后追赶。至清风亭,正遇周桂英私逃在此歇息。解劝中,周氏方知继保乃自己所弃之子。便不顾老人伤心,携子离去。张元秀夫妇思念成疾,沦为乞丐。一日,二老听说张继保得中状元,回原籍祭祖,要在清风亭小憩。二老高兴地到亭中认子,不料张继保拒不相认,只以“怜贫”之情赏了他们二百铜钱。二老愤怒之下,在清风亭中触柱双亡。张继宝亦遭雷击致死。故此此剧又名《天雷报》。这个雷击张继保的情节,大概是剧作者附会上去的,它体现了人们对于这种忘恩负义的行为理应遭到天谴的愿望。

不管这段故事发生在宋朝还是明朝,不管它是真实发生的,还是剧作家笔下虚构的,它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警戒世人、警醒后人。这也是此剧代代传承、久演不衰的真正原因。

戏曲《清风亭》的故事始终围绕着清风亭展开:救婴、送儿、想儿、盼儿,最终与儿相见、触柱而死,张继保遭雷击,这一系列的戏剧冲突都发生在清风亭上。在戏曲表演中,已故去的京剧大师马连良、周信芳,如今还活跃在舞台上的豫剧名家李树建,都以独特、独到的表演,表现了一个年迈苍苍,心地善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苦大众的形象。一对靠卖豆腐为生的老年夫妇,在清风亭拾得一子,这对于膝下无子的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二老年古稀无后实惨,周梁桥拾一子接传香烟。”(马连良版唱词)在当时,家中男丁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延续与荣耀,而且又是老来得子,是多么的兴奋与欢喜啊!豫剧中有这样的唱词:“为找奶水全村全找遍,那一夜不起个三五回,薄酒十三年未敢喝一杯”,这充分证明了一对贫穷夫妇养儿成人的不易和艰难。它还从另一个侧面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在贫穷人家是这样的艰难,在富庶之家也不见得怎样轻松。这就是天下之大,父母同心。所以才经常引用“可怜天下父母心”。

张元秀夫妇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弃婴养育成人。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孩子被生身之母领走了。二老纵然有一千个不愿、一万个不舍,无奈的现实是母亲找到了儿子,儿子遇见了母亲。母子团聚是天经地义的事。这十三年的恩养和缘分结束了,似乎就此也应该画上完整的句号了。然而,这出戏的主题不只是在于表现这对老夫妻的善良和义举,更为深刻的意义是通过接下来的情节进行表现的。

养子被生母带走后,老夫妇俩对养子朝思暮想,想子、盼子、哭子,染成疾病,卖豆腐生意也做不成了,只落得沿街乞讨。就在二老举目无亲、无依无靠之际,忽闻张继保得中状元、回乡祭祖的喜讯,二老高高兴兴,前往清风亭与养子继保相认。岂料,张继保忘恩负义,非但不认二老,不报养育之恩,还把二老视为乞丐,赶出了清风亭。二老悲愤至极,将状元爷“赏赐”的二百铜钱抛于张继保的脸上,触柱而亡。张继保的行为触怒了天廷,在人神共愤、万人唾骂声中,被天雷击死在清风亭上,遭到了报应。

《清风亭》是一出传统伦理戏,深刻的反映了几千年来形成牢固的孝道观念。它的教育意义,在于彰显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仁义、道德,宣扬了人性的真善美,鞭挞了人们不耻的行为。自古以来,人们以传统的仁义道德观念去审视恩情,总结出了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培育之恩、返哺之恩,等等。传统的道德观念告诉我们,知恩图报,是一个人堂堂正正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这就是“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对别人给予的恩惠念念不忘,时时感恩戴德,方为君子。忘恩负义、恩断义绝、恩将仇报,定是小人。

做人,做官,本同一理。一个好人做官,才能做成好官。像张继保这样的“高官”,连最起码的知恩图报的道理都不懂(没做到,其实不是真懂),都做不来,即使他没遭雷击,也不会是一个人人赞颂的清官。一定是一个高高在上、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不理民辞的贪官污吏。

为人莫学张继保,徒有功名一旦抛;高官厚禄掌权柄,只为私来神不饶。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