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草木复苏,百花争艳,这是一个彩色的季节,这是一个灵动的世界。

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怀揣开心,身披阳光,与田野来一次拥抱,与时光来一次穿越,传承经典,解读文化,走进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是一个几十年前打开的远古宝库,一种古老而多姿的文化,河渡人的神奇在这里得以还原展现。

凡传承下来的都是文化。榫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于这里,现随处可见。榫卯,高超的技巧,散发着淳朴的劳动者气息,细致精巧的制作,微妙变幻的结构,巧妙和谐的组合,如同吟唱历史的和声音乐,在广泛倡导极简主义的今天,榫卯的应用生命力越来越强。

因为有了榫卯,河渡人发明了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既能防潮防水,又能躲避虫兽,使之有利于人类的生活和居住。七千多年过去了,我们仍在使用,堪称经典。湘西的吊脚楼,西双版纳章朗古寨,长了腿的房子,立在地面,真是神奇。

目睹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稻壳,数量之巨,保存之完好,在世界考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稻壳虽已碳化,却完全可以认得,这是七千年前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栽培出来的,让后人见到了真容。稻谷的出土,成为珍贵的实物资料,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稻作史上的地位。中国,可以骄傲。

水井遗迹是我国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向东是大海”,这里曾是河沼遍布,水体与大海相通,水皆咸卤,不甚宜人,这口最早的古井,证明了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关注饮水质量,使用了地下水,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质所使然。

河姆渡人的陶器、石器、骨器、木器,以及众多原始艺术品,数量大,题材广,造型独特美观,内容丰富多彩,画面简洁舒展,风格朴实而又生机盎然,令人叹为观止。反映出河姆渡先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也折射出先民祈求风调雨顺的内心世界。

参观之余,那一只猪,让我开怀大笑,它叫猪纹陶钵,陶瓷制作而成,一件古老的盛食器。钵外壁以均匀的线条刻绘了猪纹,造型逼真,正在寻觅食物。看到这个宝物,就想起了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小猪佩奇》,也许,眼前的就是一只史前“佩奇。”

穿越七千年,触摸河姆渡,沉淀的古文化,在这里散发着光芒。参观河姆渡遗址,让我看到了祖先用勤劳的双手和非凡的才智,创造出灿烂的原始文明。作为流淌着祖先根脉的后人,我们应该珍惜盛世好时光,成就自己,报效国家,唯有如此,才不愧为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炎黄子孙。

(小学一年级习作  指导老师李林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