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亚洲一号”的摇篮

  谈起通信卫星,不能不提到世界卫星制造商之一、“亚洲一号”的摇篮——美国休斯公司。它是美国主要电子设备供应商,分飞机制造公司、通信公司和导弹系统集团及光电和数据系统部等7个主要品种系统集团,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

  休斯通信集团是美国3家民用通信卫星制造厂家之一,且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它生产的商业卫星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迄今已制造了5个系列的卫星。

  休斯导弹系统集团,设在加利福尼亚洲的卡诺加帕克,专门研制和生产先进的战术导弹及有关制导、发射设备和元部件的设计、试验和生产,都颇具高水平。

  设在塔克森的导弹制造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导弹自动化制造厂之一。美国海军舰队的防空支柱“不死鸟”空空导弹,在世界局部战争中出尽风头的“小牛”(幼畜)空对地导弹及“陶”反坦克导弹,都是该公司的“代表作”。世界上第一枚空对空导弹“猎鹰”就是在这个公司诞生的,从那时起至现在已生产各种导弹几十万枚,销往世界很多国家。

  备受美国总统里根厚爱的“星球大战”计划中所需要的高密度长波新型红外系统,也由该公司研制。此外,如武装直升飞机,美国最早的全数字雷达系统等等,都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休斯公司不仅是“亚星”的摇篮,还是盛产世界一流飞机、导弹、雷达等先进兵器的乐园。


  七、亚细亚的幸运

  “亚洲一号”卫星是由休斯公司制造的代号为HS—376的通信卫星。这类卫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多的卫星之一,已经发射了32颗,占商用通信卫星总数的40%。

  这颗卫星形状宛如一个圆柱体,直径1.8米,高1.6米,重1.24吨。美国西联公司当年买下它后,取名为“西联-6号”,1984年由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升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由于远地点加速固体火箭出现故障,未能把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这颗卫星只好“游荡”太空,成了一个“无业游民”。

  8个月后,即11月1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再度升空,宇航员加德纳和艾伦通过舱外活动将它拖到航天飞机上,接回家中。

  卫星回收成功,使一批伦敦保险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二手卫星的所有者。为了营救它和另一颗卫星,保险商共支付给美宇航局和休斯公司1050万美元的租赁费和营救设备制造费。1988年在汉城(今首尔)举办奥运会,美国泛美太平洋公司想在奥运会之前发射这颗卫星,并与我国签订了合同。由于该公司不能按期付款,这颗卫星又再易其主,到了亚洲卫星公司手里。

  在此之前,亚洲尚无地区性的专业通信卫星,严重束缚着亚洲地区的通信能力。这与亚细亚作为世界第一大洲的地位极不相称。

  1986年底,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技术开发部门尝到了这颗苦果,几经思索,几经商谈,荣毅仁拍板决定与香港和记黄埔公司、英国大东电报局合资创办“亚洲卫星公司”,股金各占三分之一,购买并经营这颗HS-376卫星,由我国西昌卫星基地发射。

  好事多磨。

  1989年6月,我国政治风波过后某些西方国家的所谓经济制裁,给中信筹措资金带来了困难。有的国家客商乘虚而入,说:如果中信退出,他们要加入;一些人对卫星能不能在西昌发射,也产生怀疑;有的国家则凭借自己拥有的某些优势,表示要不惜代价,把这颗卫星挖走,由他们发射。一时间,风风雨雨,闹个不停。

  严峻的复杂局面困扰着中信人。

  荣毅仁迎难而上,决不放弃。

  中信亚洲卫星公司董事长按照荣毅仁的意见,向合作伙伴表示:中信参股,就是要让这颗卫星在中国西昌发射。

  经过多次博弈,三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好消息不断传来,中信解决了筹资问题,还在友好人士的协助下,终于使这颗卫星及时运抵西昌。

  获得新生的这颗卫星有24个C波段转发器,分南北两个波束。定点于东径105.5度赤道上空,覆盖面积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共有40个国家和地区),能为东南亚、朝鲜半岛和中国部分地区提供较为先进的通信服务。

  为了“亚洲一号”,荣毅仁和中信公司费尽周折,终于把事情办成了。

  这是中国的骄傲。

  这是亚细亚的幸运。


  八、奋战泥石流

  在国际上,从签订合同到卫星发射通常要30至36个月的技术准备时间,而中国人合同签订到发射卫星只有14个月时间。

  这是一场考验,更是一次竞争和较量!

  正在中方有关部门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加紧做好“亚星”发射准备时,政治风云突变,西方制裁中国,中美航天合作再度蒙上一层阴影。直至1989年8月,双方的技术协调工作才得以恢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9月初,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袭击了西昌发射中心。

  4日凌晨,一声接一声的炸雷,震耳欲聋,象要劈开大凉山似地,暴雨似天崩般地倾泻下来,洪水象黄河决口裹挟着房子一样大的巨石和泥沙,从四周的山头上咆哮而下。顷刻间,等级公路深沟交错,铁路钢轨象是悬挂在空中的大渡河上的铁索桥。

  正在睡梦中的西昌基地通信总站——勤务站和维修站的人员来不及穿衣服,急忙登车撤离。卡车被冲得原地打转,有的车被砸翻,车上的人被抛进泥浆里。一位名叫王光来的小伙子,奋力将别人推上大树,自己却被泥石流埋没。

  一夜之间,发射场通往外界的铁路、公路、通信线路被全部切断,使原本就紧张万分的发射准备工作被迫停了下来。

  抢险救灾,重整家园。

  发射中心主任曲从治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干部战士开始了抢通“四线”(公路、铁路、供电、通信)的战斗。

  通信总站的同志们浑身伤痕,从安宁河里捞起死难者的尸体,含泪肃立,化悲痛为力量。被山洪冲到10公里开外、耳鼻灌满泥沙的同志,踉跄着挣扎着,一步一拐地归队参战。

  7天,抢通了数千米的供电线路。

  29天之后,10000立方米的石头铺垫于悬空的铁路线上,铁路开始通车。两座公路大桥、一座铁路大桥,象一道道彩虹接通了通向发射场的路。

  到10月20日,通信总站的同志们干完了通常要干半年的工作量,他们重新铺设了70公里长的地下电缆线,完成了4.8公里的明线架设、104公里线路整修、52公里长的地下光纤电缆铺设,架起了新型卫星地面站。1990年2月4日,他们圆满完成了我国第5颗实用通信卫星发射上天的通信保障任务。

  在发射中心,信步在通信总站营区,会看见被泥石流冲毁的废墟上,还有不少车辆瘫卧在那里,数一数,有24辆之多。大青石仍然镶嵌在100多间倒塌的房屋之间,还没来得及清理。东倒西歪的柳树、杨树昂着不屈的头,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证实什么。

  泥石流,你这可恶的泥石流,连树木都征服不了,何况一个人、一个集体呢?


  九、特种车队南下547公里

  成都。1990年1月19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党政军警民汇聚一堂,召开运输协调会。会议题目:如何保障装卸卫星、固体发动机、卫星燃料、地面技术设备等接转运输任务。

  卫星和地面设备的集装箱空运到西昌机场,必须用大型升降平台卸下。由于平台超宽超长,无法通过成昆铁路,只好先由铁路从北京运到成都,再由公路从成都运到西昌。

  平台要求在2月2日18时之前,万无一失地运到。公路运输安全与否,不仅会影响整个发射计划,还关系到国家的声誉。为此,四川省人民政府极其重视,召开多个部门参加的协调会。

  成都到西昌,全长 547公里。路窄、弯急、坡陡,且不说一路上顶风冒雪,单是运载这个庞然大物的特种运输车辆转弯就很困难,何况此行还要穿过13个人口稠密的县、市呢?做到既安全又准时,谈何容易!

  那时的路况远没有现在好,更没有高速公路。

  观望、退却是没有出路的,唯有正视现实,团结奋战,渡过难关。

  1月16日22时55分,运送升降平台的火车从北京开出,一路单机牵引,7天后抵达成都。

  1月24日(农历已已年腊月二十八)19时,一支由开道警车、清道车、指挥车、平台拖车、汽车吊车等8辆汽车、6个单位、31人组成的特种运输车队,在总指挥袁广泉的率领下,从成都缓缓出发了。

  一路上昼夜兼程,车过川西平原,来到云蒸雾罩、海拨2500米的泥巴山。此时,山下一片青翠,山上冰封雪裹。车队指挥组当即决定:不吃午饭,趁中午天气好,立即爬山过岭。

  这天是大年三十,农历蛇年除夕。

  车队于26日上午到达危险区——葫芦崖。这里一边是半弧形的悬崖,一边是望不到底的深渊。路是从悬崖凿进去的“槽子”,仅宽2.9米。人们对前方山崖十几处凸出部位进行小规模爆破,然后在外沿划出行车警戒线,让车通过。

  袁指挥下达开车命令后,平台车驾驶员、昆明汽车运输公司的许斯隆师傅,立刻拉了拉衣服,抖了抖肩膀,跨进驾驶室,双手握住方向盘,眼盯袁指挥手中的小红旗,一寸一寸地沿着白边线向前行进。

  汽车紧贴着崖壁行驶,所有在场的人都捏着一把汗,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经过4小时奋战,终于使平台运输车和车队安全通过,到达宿营地——石棉县。

  每到一地,所在县、市的交警队全体出动,将车队护送出境,再交给下一个县、市的交警队,象接力赛跑一样,一棒一棒往下传。这样,穿过2市3州8县,通过21座大桥、2个隧道,横跨大渡河、岷江、青江,终于比原计划提前一天,于27日17时30分运达西昌机场。

  这天,刚好是大年初一,晴空万里。


  十、卫星免检人关

  2月10日,专列运载着庞大的长征三号火箭穿洞过桥,进入西昌。

  2月11日21时40分,美国加利福尼亚洲。

  载着“亚洲一号”的波音747包机从洛杉矶腾空飞起。

  2月12日凌晨,北京。天空晴朗,微风吹拂。

  6时25分,越洋而来的包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机身刚刚停稳,工作人员、海关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立即奔上前去。

  6时54分,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和长城工业公司人员陪同美方人员进入机场卫星厅,一切按“过境”处理,顺利办妥了“免检”手续。当日,“亚星”从北京转运西昌。

  12时20分,飞机降落在西昌机场。

  一辆特制的减震车迎上前去,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亚洲卫星公司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迎进密闭容器里。

  21时30分,“亚洲一号”卫星,一路顺风,安全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卫星入境之前,部分地面设备已经运抵首都机场。

  卫星推进剂等通过广州黄埔港入关。

  中方均按协议要求,安全、准时运到西昌。

  (待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