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郑州老战士之家”公众号上一则消息引出的话题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强调博物馆能够创造联动效应,促进积极变化,可以在诸多方面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学校,一个博物馆就是一座桥梁。我们知道,博物馆自出现以来,就焕发出巨大的文化力量,深刻影响着人类并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产生了重要作用。过去,博物馆建设强调以藏品立本,注重对物的保护与展示,现在则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公众对展品的可接近性、参与性。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强调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教育。所以,博物馆要不断挖掘自身多元的文化价值,增强与公众的互通互动,通过深度挖掘与呈现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而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使其成为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殿堂,提升公众的体验感、沉浸感,使观众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持续激发起公众的热情和兴趣,让博物馆的力量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让历史活起来。据了解,进入2023年,郑州老战士之家依托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部战区党史学习教育打卡地,适应新时代研学活动开展策划开展穿一次志愿军军装、唱一次志愿军战歌、讲一个志愿军故事、吃一把炒面一把雪和冻土豆、走一次抗美援朝之路、敬献一次鲜花、行一个少先队礼的“八个一”活动,打造一个红色文化育人品牌,让红色文化更接地气。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了一座流动的纪念碑,一所鲜活的档案库,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一幅壮烈的群英图,一首民族的正气歌。

  日前,在“郑州老战士之家”公众号上又看到一则消息:“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庆祝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将举行‘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文物背后的故事’——小小红色宣讲员故事分享活动启动仪式。”消息说,为了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精神,落实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队特别推出“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物背后的故事”重温红色经典,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分享活动。我感觉到虽然这个信息本身的文字不长但背后的信息量很大。

  2023年即将迎来《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为了铭记那段被前辈们用鲜血浸透的历史,通过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文物背后的故事,回首英雄的战斗往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宣传抗美援朝光辉历史,歌颂志愿军的丰功伟绩,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引导中小学生学好用好红色资源,讲述红色经典,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从小根植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让青少年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真正做到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弘扬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追寻红色记忆,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这样的分享活动值得关注。

  果然,当天上午8点不到,博物馆已经陆续迎来参观者,最抢眼的是来自平原示范区滨湖小学的300多名少先队员,统一乘坐5台大巴车专程到这里开展2023年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嘹亮的歌声,整齐的队列,鲜艳的红领巾,庄严的宣誓,让人们看到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新时代少年最强音,宣誓仪式结束后,张爱兰馆长宣布“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物背后的故事”重温红色经典,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主题分享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平原示范区小学的赵宁馨和孙姝瑾分别讲述《守护生命的源泉》《世间最珍贵的温暖》两个博物馆纪念物背后的故事,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又多有所思。张爱兰馆长现场向平原示范区滨湖小学赠送《亲历者口述战争》,这本由河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韩申国大校编著的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图书,是根据30多位90多岁的参加过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老战士的口述战争历史整理编著而成的,“红色政权从哪里来?”“当年共产党人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建立军队?”“为什么要抗美援朝?”“那些参军参战的将士为什么会舍生忘死?”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短短一个小时,一场沉浸式的红色教育活动就这样圆满完成了。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文,决定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如何将红色资源深度融入思政育人体系?馆校如何跨界合作,共育时代新人?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提前与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创办人、博物馆馆长张爱兰取得了联系。


  走进郑州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深挖红色资源“富矿”

  按照张馆长发来的位置,我们延郑州市中州大道一路向北。跨过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向右东行一公里我们便看到了一个由绿色草坪装饰着的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整体建筑规模不算太大但看上去很肃穆大气。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在博物馆正面墙体上并排镶嵌着,河南省省军区原司令员朱超将军亲笔题写的“中国郑州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的红色大字馆名格外醒目。博物馆的馆长张爱兰和传承红色基因策划总监许言在这里热情接待了我们。

  见面后才得知,博物馆馆长张爱兰的父亲张增德曾经是一位志愿军战士,十五年前,张爱兰就是因为帮助父亲寻找他共同打掉美军战机的战友,为圆众多老战士的相聚之梦,才在郑州自费租下一套商品房接待全国各地老战士,创办了郑州老战士之家,为了发挥老战士的余热,创新成立“三团一馆一队”(爱国主义宣讲团、老战士合唱团、赴朝扫墓访问团、建成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和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队)。

  这个位于黄河北岸,浸润着古老母亲河黄河文化根脉的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是郑州老战士之家创办人张爱兰在省军区社区老战士之家展览馆11年累计接待530多个参观团体开展320多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基础上,为落实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适应党史学习教育和新时代爱国主义国防教育需要,遵照军区首长批示精神,在新乡市和平原示范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19年8月开始自费扩建的以口述形式全面记录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国内唯一民间投资建设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1月正式与观众见面。

  在张爱兰馆长的引领下,我们走进这个庄严厚重的博物馆。博物馆博物馆室布展面积600平方,设四个展厅,布展内容紧紧围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个主题,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主视角,围绕战争主线,突出战场较量。由“走向硝烟 旗开得胜”、“突破战线 机动防御”、“以打促谈 艰难日月”、“实现停战 名震世界”、“赢得和平 重建平壤”、“抗美援朝英雄谱”、“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贡献”、“连续11批赴朝扫墓”等十五个部分组成,特别设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专题展厅。通过650余幅战争历史照片、上百件烈士遗物和战争纪念物,以及大量视、音频等,充分展示抗美援朝重大决策过程、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战役战斗、重要历史人物,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重点展示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这个馆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按照参观者需要播放某一段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或某一位专家学者及老战士口述抗美援朝战争历史故事。

  2020年12月被平原示范区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10月在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前夕,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和河南卫视、新乡电视台及多家网络媒体,入驻博物馆进行专题采访,10月23日,中央纪念大会当天在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之后连续播出了在博物馆采访的专题报道。多家单位和多所院校将博物馆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21年8月,被解放军中部战区乘‘忠诚号’列车学党史活动列为继革命圣地延安和西柏坡之后的第十个打卡地,与北大红楼、八七会议纪念馆等红色纪念地一起列入军队党史学习教育打卡地,这在军队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博物馆累计接待学习参观团体80多个,参观人数达12000多人次。这个红色教育基地成了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热门大课堂。河南卫视以《老战士博物馆讲党史》作为全省学党史开篇作了报道。

  传承红色基因策划总监许言介绍,为了庆祝建党百年,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2021年博物馆组织启动了传承红色基因“五个一百”工程,即为100名老战士拍摄党旗下的留影、采集100双老战士手印,整理100篇老战士回忆录,开展100场党史宣讲,征集100幅书画作品,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这项活动被新乡市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表彰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群众满意度高的服务项目。

  截至2023年4月底,已经陆续接待了解放军中部战区、河南省直工委、新乡老年大学、河南机场集团、平原示范区纪委、河南工业大学、新乡医学院等单位和学校参观团体160多个团体,接待人数超过20000人次。

  从2010年以来,连续13年联合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新乡医学院等20所大学500多名大学生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寻找最可爱的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达100次,遍及全国16各省直辖市,走访慰问在乡老战士数千人次,整理回忆录500余万字,口述战争历史10万多分钟。编辑整理了《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红色追寻》《血与火的洗礼》《感恩伟大祖国》等口述历史书籍。在第一展厅,我们看到了由省军区和省老干部慈善总会捐赠的各式各样的柜子都装的满满当当。


  回顾我党化危为机的那段“红色”历史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党化危为机的那段“红色”历史,也是我军最为辉煌的震惊世界的战争历史——抗美援朝战争创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生在70多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段由血与火凝铸而成的历史。志愿军勇士抱着炸药包跃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情景,已定格在历史的拷贝中。阵地上志愿军那铿锵有力的声音:“敌人凶猛,我们要更凶猛!坚决不让敌人前进半步!”至今仍令人热血澎湃,心潮激荡。

  长津湖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军派出打扫战场的人员,吃惊地发现战士们全部被冻死在阵地上。阵地依然保持着战斗时的情形,战士们俯卧在冰雪堆就的工事里,手中依然紧握着枪支,自光愤怒地盯视着远方,似乎一切都还没有结束。许多战士的手指依然紧紧地扣着扳机,根本无法使他们和枪支分开,仿佛随时准备着跃出阵地,向敌人发起攻击。

  什么叫战火烧到了家门口?什么叫唇亡齿寒?为什么要抗美援朝?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朝鲜战争的人们来说,通过抗美援朝文物历史的解读,也许会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多少年过去了,当年战败的许多美国军人,以及倾其毕生精力研究这场战争的美国军事家,至今对朝鲜战争的结局仍感到困惑。为什么在朝鲜战场上能够涌现出那样的志愿军将领?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志愿军战士?为什么他们能在阵地上战至最后一人而无所畏惧?西方国家的所谓军事专家甚至胡说什么“这很可能是他们服用一种特殊药物的作用”。其实,这种“特殊药物”,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几十年革命战争中锻造出的优良传统和顽强作风,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毅力。

  凝视时间的坐标,“七一”到“八一”有多远?不仅仅是一个月——从建党到建军,我们经历了6年的腥风血雨。回首历史的波澜,“八一”到“十一”有多远?不仅仅是两个月——从建军到新中国成立,我们经历了22年的浴血奋战。而从1949年10月到1950年6月,仅用了一年不到时间,朝鲜战争爆发。从10月19日首批入朝,开始,我们开展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而从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迫使美国侵略者在停战书上签字。“197653”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排列。再震撼世界1000天里,这支英勇的队伍里,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有197653位牺牲烈士。

  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展览现场,一件件武器装备实物,一面面立功受奖旗帜,一张张珍贵历史照片,生动记录着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克敌制胜的光辉历程和不朽功勋。

  鏖战43天的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战斗激烈程度前所罕见,随手抓把土,里面有一半是弹片。

  在博物馆展厅的墙上,挂着几幅老战士历时一年时间为几位英雄——他们的战友画的国画。

  邱少云的殊死静卧,融战士的伟大于无声。黄继光的舍身一扑,使敌人胆战心惊。杨根思抱起炸药包怒向敌群,用“三个不相信”的誓言,把一往无前诠释得淋漓尽致。15军军长秦基伟始终抱定一个信念:“革命到底,就是铁心跟党走,活着干,死了算!”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双方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和哈里逊中将在《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及其附件《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职权范围》《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文本上签字。随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于平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于开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于汶山分别在停战协定及其附件上签字。朝鲜停战谈判历时两年,经历了迂回曲折的过程。朝中方面边打边谈,以打促谈;谈判中坚持原则,讲究斗争策略,终于同美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结束了长达三年零一个月的朝鲜战争。朝鲜停战谈判的成功,为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树立了一个新的范例。

  抗美援朝为中国赢得的不仅仅是一场局部战争的胜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它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打出了大国的地位,打出了国际生存空间。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英勇善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无所畏惧,创造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这也极大地激励着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情感,使全国上下同仇敌忾。这一积极作用,也一直影响到今天,并将永远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后来的战争实践证明了这些分析和预见的正确性。战争,按照我们的方式和节奏走到了终点。“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洪学智说:“我们面对的是世界头号强敌,他们的战争投入超过我们好几倍,武器装备比我们先进好几代,而我们最终牵住了它的牛鼻子,迫使它接受了和平。这在世界战争史上、在反侵略史上都是奇迹。”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馆校跨界融合联动,共育时代新人,正是时代的呼唤。

  据了解,全国革命纪念馆目前记录备案的有1600多家,但实际上准纪念馆的数量还要更多。如何让革命纪念馆融入新时代,特别是融入高校教育,则既要‘请进来’,同时也要‘走出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势,是大势所趋。2021年9月,全国馆校合作联盟正式成立,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多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革命纪念馆积极响应加入,通过一校一馆、一校多馆、一馆多校合作模式,推进馆校融合。


  馆校“跨界”请进来“大思政”用好文物史料“活教材”唤醒“沉睡的历史”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2021年5月21日,十几名老师学生从郑州龙子湖大学城专程来到位于黄河北岸的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静静地倾听博物馆馆长张爱兰有节奏分阶段的讲解,他们时而神情凝重驻足抬头观看,时而俯身仔细端详展柜红色展品陷入沉思,他们是来自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社团学生,在曾风括老师的带领下正在这里开讲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朝鲜内战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轰炸我东北边境地区,1950年10月19日开始,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和军队并肩作战,在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志愿军浴血奋战,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5月21日,在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馆长张爱兰在第一展厅给同学们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发生发展。

  一把铜色已经生了锈的军号,一张张当年报道抗美援朝战争进程的《解放日报》,一枚枚锈迹斑斑的纪念章……以珍贵的抗美援朝战争纪念物为引,来自多所大学的师生每每走进博物馆,张爱兰都要将这段红色的历史讲给大学生听。

  “这里有从战场上带下来的带血的弹片,有已经弯曲了的铜质进军号,有发黄的子弹带,有东北部队战士入朝时穿的大头棉皮鞋、栽绒帽,有从南方部队入朝时穿的单薄军衣、单薄的军被装,有被子弹打穿的糖果袋,有带有血迹的炒面袋,有发黄的白色毛巾,有掉了瓷的已经漏水的茶缸,有飞行员练习飞行的模型机,还有发黄的家书,也有中国人民慰问团送给志愿军战士的慰问信,最显眼的是父亲的那块降落伞布、发黄的照片、封面已经卷缩了的英雄手册、破旧的的针线包和锈迹斑斑的一枚枚军功章……”

  这一件件纪念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去,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松骨峰、长津湖、上甘岭……这一个个难忘的战役无时无刻不在生动演绎过去的历史,我们要让历史活起来。

  “没想到一把小小的军号背后竟然有这么多动人故事。”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表示,此前参观革命纪念馆大都是走马观花,对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不甚了解,但通过馆长的深情讲述和互动问答,大家对革命文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希望这把当年能够震慑敌人的军号,能够唤醒青年人,传承红色基因,使号声能够一直引领我们前行的路。”

  革命文物与思政课的深度融合,让文物不再冰冷,同时也在大学生们的心中播下了红色种子。“我非常注重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讲解中更注重故事性和互动性,在追忆历史中找寻新的时代内涵,引导同学们从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中感受精神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总监许言说。后来这堂在博物馆的思政课在学院开展的优秀党日课中被评为学院党史学习教育思政课一等奖。

  一个月后的6月24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挂牌设立“三个文化”社会实践基地。到2022年6月整整一年时间,在这一年中双方加强老战士和学校师生在实践基地的交流,构建“三个文化育人”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成果,交出了属于自己的答卷。

  “强师工程”走进博物馆。为传承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激发中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教书育人工作热情,2021年10月26日上午,正在接受郑州市二七区教育局“强师工程”培训的中小学幼儿园近百名少先队辅导员,在北京全程博雅教育科技研究院领导的组织下来到位于黄河北岸平原示范区的郑州老战士之家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开展参观学习,聆听老战士讲述革命战争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寻找红色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凝聚奋进新时代的教书育人力量。博物馆馆长张爱兰对教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他们通过参观学习聆听老人讲述,用红色精神激发自己的教书育人动力,为教育培养下一代贡献青春力量。张爱兰还向带队领导赠送了老战士之家出版的《红色追寻》一书,这是2019-2020-2021三个特殊年份一个伟大时代,老战士之家“三团一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活动的珍贵资料,希望对教师培训有所帮助和启发。在历时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在讲解员张贞的引领下,年轻教师们走进博物馆悉心观看图片和仔细端详战争纪念物和烈士遗物,仿佛走进了71年前抗美援朝那段激情燃烧岁月,感受志愿军将士们一把炒面一把雪奋勇抗击美帝国主义和16个联合国军的壮怀激烈的战斗场景。在博物馆广场,年轻的教师们围坐在三位老战士身旁近距离聆听93岁和86岁老人回忆血战长津湖、激战上甘岭、奇袭白虎团的战斗故事,跟老功臣一起追寻红色记忆,很多教师眼含热泪听完了老人的讲述。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年轻教师们表示,聆听战争年代“最可爱的人”的故事,感受到了党的红色精神的伟力,这是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通过今天的近距离参观学习更让我们坚定了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应该全身心投入教学,做教书育人的典范。还有的教师表示,自己作为学校团干部和负责少先队教育工作教师,要利用自己特殊的辅导员岗位教育更多下一代,铭记革命历史,珍惜和平环境,发奋学习知识,增强革命本领,让学生们知道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知党情、感党恩、感恩革命先烈,用红色信仰守护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打下了的江山,让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河南省散文学会作家采风团一行近20人,也走进郑州老战士之家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在采风过程中,作家们在博物馆的玻璃橱柜里看到志愿军当年使用过的物品,以及印有抗美援朝字样的袖标、胸标,和志愿军曾经穿戴过的“火车头鞋”、“火车头帽”时,感慨不已。作家们还悉心聆听了志愿军老战士口述他们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动人故事,恶劣的环境,惨烈的战场,使作家们无比动容。原华东三野九兵团23军73师炮团老战士毛家才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战斗中,敌人的飞机飞得很低,部队领导命令所有官兵隐蔽不能动弹,其中一名战士不小心碰到了一棵小树,引来敌机大面积狂轰滥炸,我身边的一个之前还活生生的战友,几秒钟后,我把他从土堆里扒出来,却看到他的脑浆都被炸弹炸出来了”……还有原抗美援朝15军43师129团91岁高龄的李亚峰,原抗美援朝西南军区司令部88岁高龄的潘佩,原抗美援朝60军180师539团87岁高龄的梁建堂也讲述了自己在战场上的亲身经历。

  为了落实郑州八中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在青少年一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2022年8月13日,该校2023届致远二班共计33名中学生在方战领等7名家委会成员的倡议带领下,来到郑州老战士之家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开展了主题为“学习抗美援朝精神 致敬抗美援朝英雄”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两个小时的参观学习,席鹏扬、王奕丹、方秉政、程梓坤等同学在现场发自内心地分享了自己这次参观学习的感受,他们有的是从小生长在军营里的孩子,有的是从小生长在衣食无忧的家庭,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和领悟张爱兰和老战士的话语,他们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分量,同时更加明确了学习是为了什么?也懂得了当年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军人在战场上不怕牺牲!深刻理解了一切行动听指挥的道理,懂得了只有听党话跟党走才能打胜仗。同学们发出了“学英雄事迹,扬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2022年1月26日,经过省级团委推荐、团中央初审、专家评审、网络点赞、评审会集体终审等环节,2021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评审结果出炉!《关于聚焦红色精神传播的提案》(名单第6件作品)等90件作品为“优秀模拟政协提案作品”;河南工业大学等32家单位为优秀组织单位。据悉,本次活动全国共有11.1万名青少年报名参加,近5万名各级政协委员、思政教师担任指导老师。经省级团委审核、推荐,共有1447件模拟提案作品参与全国评审,内容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文化事业、生态文明、青少年成长发展等多个领域。其中《聚焦红色精神传播的提案》就是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郭逸晨同学的实践作品。

  2021年5月28日,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系在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举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学生党员就地举行了重温入党誓词活动。7月9日,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老战士之家平原示范区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举行了“走进老战士之家 红色故事薪火相传”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当天郭逸晨同学代表大学生做了发言。从此他们开始了具有特殊意义生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在启动仪式上,“薪火相传”团队的郭逸晨同学,作为本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代表发言。果然,他写出了一篇题为《实践出真“案” 用自己的实践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实践论文作为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1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做了上报。让我们来欣赏这个不同寻常的提案。“孩子们,一定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一定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一定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一位曾经参与过抗美援朝的战争的老战士紧紧握着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郭逸晨等一行人的手说道。这一句话也深深地烙印在这一群青年学生的心里。几个月之后,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薪火相传团队”以“将传播痛点正本清源,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调研报告为基础实践材料,通过《聚焦红色精神传播的提案》的形式参加了2021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活动。

  经过省级团委推荐、团中央初审、专家评审、网络点赞、评审会集体终审等环节,《聚焦红色精神传播的提案》终于在1447件入围全国评审作品、11.1万青少年中以大学组第6名,所有作品第11名的好成绩名列90件“优秀模拟政协作品”榜首!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号召大家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在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薪火相传团队指导老师刘晓雨看来,“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是一次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的机会,通过勤思考、实调研、得出‘真建议’,让他们了解政协常识、学习政协提案、熟悉办理流程、激发青年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发展的热情。”她在学校、学院的引领帮助下,带领学生走入红色景点、拜访革命老兵、采访新时代扶贫干部、一线抗疫医务人员、抗洪救灾英雄人物等,以大学生的视角从基层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去展示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

  此次模拟政协提案中指出的红色精神教育在传播中存在诸多的“痛点”,例如:在“红色精神”认识上存在狭窄化理解,静止、僵化地理解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在宣传广度与深度方面,影视内容同质化、空壳化现象严重,在早期“红色精神”内容上创而不新,难以结合当代的“红色精神”内容进行创造等问题,都一一进行了陈述,并给出了分析原因与相关建议,希望在社会上能够发出青年一代的声音,激发更多的人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红色精神血脉永续,红色江山万古长青。


  馆校“跨界”“走出去”,馆校共建人、物、事叙事空间点亮魂之精神高地

  2022年3月8日,为了更好地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财税学院特邀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创办人张爱兰,抗美援朝老战士朱新田,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传承红色基因策划总监许言,于图书馆五楼动感剧场开展“老战士之家”揭牌仪式暨宣讲活动。

  校党委副书记、财税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马纪岗致辞,他指出,财税学院与“老战士之家”合作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文化,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他表示,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希望各学生代表能够领会红色精神,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为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郑州“老战士之家”创始人、博物馆馆长张爱兰讲述了自己创办“老战士之家”的故事,从创办的起因的讲解中使各学生代表深入了解到抗美援朝精神,感受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她通过讲述拒绝美国记者欲对她进行采访的故事细节,向现场各位传递了浓厚而又坚定的爱国热情与信念。她强调,我们可以忘记战争,但不能忘记战争带来的悲痛历史,我们每个人都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抗美援朝老战士代表89岁朱新田同志回忆到,加入抗美援朝的战斗中去是令人难忘的。他带领同学们走进抗美援朝的历史,重温藏在金戈铁马里的感动,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抗美援朝战士的坚定信念,感受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让同学们明白红色历史应牢牢铭记,红色精神应代代传承。他的回忆使各位学生代表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志愿军身上那种不怕牺牲、敢闯敢冲的革命精神。他用切身经历教导各位学生代表应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

  传承红色基因策划总监许言将老战士之家出版的《年鉴》和《红色追寻》赠送给校领导,希望对学校开展红色文化传播有所帮助。许言首先对郑州工商学院财税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心中厚植家国情怀的做法表示钦佩,称赞这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教育等有关精神的具体举措和生动实践。许言表示,感谢学校培养出了高素质的大学生,联合郑州老战士之家完满完成了2022年“追寻红色记忆——寻访最可爱的人”大学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任务,为完成留住抗美援朝战争历史这项抢救性工程做出了贡献。许言最后表示,将以此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为契机,不负校领导和大学生的厚望和期待,更好地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红色基因传承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通过开展共建活动,把红色文化根植大学生心中,为在新的赶考路上考出好成绩,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积极贡献。

  一个月之后,4月20日,为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配合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三品”主题教育之“传承红色基因,聚力强军梦想”爱国主义教育暨征兵入伍政策宣讲,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宣讲团应邀来到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联合举行“传承红色基因,聚力强军梦想”爱国主义教育,共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厚植崇军尚武的家国情怀。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创办人、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馆长、传承红色基因宣讲团团长张爱兰,原志愿军67军199师596团3营侦察兵朱新田老功臣,传承红色基因策划总监、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成员、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许言参加宣讲活动。张爱兰首先作宣讲,她介绍了老战士之家创建历程和“三团一馆一队”红色基因传承情况,畅谈了十五年如一日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开展爱国主义的感受和体会,勉励大学生发扬特级英雄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精神,战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砥砺青春无畏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老战士朱新田回顾了抗美援朝战争历史,讲述了自己当侦察兵参加战斗的一段亲身经历。传承红色基因策划总监、退役军人红色宣讲团成员、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许言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题为《在弘扬党的精神谱系中厚植崇军尚武家国情怀》的主题宣讲。许言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针对正在参加军训大学生畅谈精神的力量和时代价值,并就新时代青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厚植崇军尚武家国情怀做了分享,他说“英雄业绩垂青史,旌旗自有后来人!”愿英雄精神与民族意识在年轻的大学生心上深深扎根,让英雄的家国情怀引领自己前行!新时代的家国情怀需要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需要继续实现家与国的“良性互动”,让英雄精神融入民族血脉就能不断激发前行力量。

  许言介绍,从2020年10月抗美援朝70周年开始,我策划开展采集老战士手印行动,并将手印留存到博物馆永久珍藏,目的就是要为幸存的老战士留下珍贵的印记。因为是这双手曾经拿起兵工铲修过战壕,扛过机枪、驾过战机;因为这双手当年扎起绷带为战友护理伤口,因为这双手扣动了步枪扳机,向侵略者射出了一颗颗复仇的子弹,把16个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迫使敌人在停战书上签字。正是这双手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建设的70年……我们要将英雄们那种为国牺牲的精神、报效国家的情怀传承下去。

  一段段红色记忆,一座座时代丰碑。为我们打开写满红色故事的时空隧道,而这一抹亮眼的中国红,镌刻了历史瞬间大荡气回肠,记录着仁人志士的互相照亮,也诠释着何为中国精神,何为民族脊梁。

  最后他与军训的大学生共勉:一日戎装在身,铸就终生军魂,厚植家国情怀,不忘奋斗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继续砥砺奋进。

  馆校合作最大的特点在于“跨界”。过去,高校和博物馆、纪念馆之间往往存在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红色资源在校馆间的自由“流动”。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为党育才、为国育人,这就需要把‘魂’立住。博物馆、纪念馆内的大量红色资源正是帮助大学生筑根立魂的最鲜活教材。


  打破“封闭”,为思政课堂引“活水”

  “以前的思政课相对封闭,一是思政教师的封闭性,教师大多只是课堂和教研室两点一线;二是学生的封闭性,学生几乎都是在学校,少与社会接触;三是课程的封闭性,自身课程体系往往与社会脱节。革命薪火如何传递?红色基因如何赓续?这与我们当下的红色教育息息相关。”在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建研究中心主任岳奎看来,如若能以红色场馆、文物史料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沉浸式思政课实践教学,则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红色血脉缘何而来,如何演变、发展和传承。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庆祝建军95周年,贯彻落实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大会精神和“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精神,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通知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日前,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联合郑州工商学院开启了2022年“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寻访最可爱的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期留住光辉历史,进一步挖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红色文化的内涵,为加强红色资源的传承与开发提供智力支持与服务,资料经整理后收藏于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并对外展览,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7月6日,经过前期准备,参与2022年社会实践活动的郑州工商学院的7名大学生陆续从各地齐聚中牟。上午9:00,在老战士之家创办人张爱兰的组织下,郑州工商学院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联合老战士之家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队来到中牟县烈士陵园,举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致敬英雄”仪式,也由此拉开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序幕。然后大家行进在青松翠柏间通过甬道来到烈士碑亭前,列队举行追思活动,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致敬并向为国牺牲的烈士敬献鲜花。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牟人民积极响应“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号召,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当年有800多名有志青年报名参军,500多名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他们英勇善战,有100多名中牟籍战士在距离停战协定签字不足半个月的最后一场战斗中先后牺牲,为夺取抗美援朝最后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可以说,中牟人民在两年零九个月的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郑州工商学院的大学生高尚在参观后的发言中说:我们知道,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战火燃烧的土地,迎击强大的敌人,经过浴血奋战,1953年7月取得战争的胜利。而历史也表明,不经历伟大斗争,怎么成为伟大的国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胜利,不仅极大地激励了国人,更让整个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大学生关冰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天的仪式对我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通过缅怀先烈,参观展览,更觉得今天和平生活的可贵,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了解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过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在接下来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将带领我的团队,认真开展好这次“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寻访最可爱的人”社会实践活动,挖掘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把红色基因通过我们一代一代传下去。当天的仪式结束后,大学生在烈士陵园采访了朱新田和江连章两位抗美援朝战争幸存的老战士。他们追忆了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希望大学生珍惜现在的和平环境,学习科学知识,练就革命意志,担当时代重任。通过几天的寻访,大学生高尚深有感触地说,感谢老战士之家传承红色志愿服务队这段时间的教导和培养,给我们这次学习实践机会,实践活动中我们跟老战士学到了很多,每一个老战士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感召力,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点燃了我的浓浓爱国情,接受了一次厚重深刻红色洗礼……

  老战士之家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队活动策划总监许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红色精神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从2010年开始,老战士之家就陆续联合20多所大学开展“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寻找最可爱的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500多名大学生参与其中,走遍全国各地,深入乡村社区遍访最可爱的人,整理口述战争历史数百万字,口述视音频数万分钟,为留住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积累了丰富的史料,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科书。截至目前老战士之家已经编辑《红色追寻》《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等四种图书3000余册,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对最可爱的人的寻访也是对英雄的最好致敬,没有他们口述战争,怎知为胜利付出的英雄!针对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许言表示将带领他们加强历史学习和红色业务指导,引导团队完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做好后期社会实践报告、寻访故事整理,个人心得体会和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启动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平面、网络媒体发布信息阅读点赞量持续攀升,融媒体视频报道点击量已经突破6250多人次,数百人次参与转发评论。

  郑州工商学院财税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荣子新对这次实践活动以《传承红色记忆 赓续红色血脉》为题做了总结点评: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为落实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指示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红色洗礼,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同时培养学生们居安思危的意识,了解红色年代的真实面貌以及国家建立的艰辛,财税学院党总支组织学生志愿者追随郑州市老战士之家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寻找最可爱的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本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老师,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本次活动对同学们的影响深远,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向烈士致敬,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更在于弘扬烈士精神。通过不同的方式寻访老战士,追忆英雄足迹,记录光辉历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光照千秋。同时,我本人通过参加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2022年庆祝建军95周年“忆峥嵘岁月向英雄致敬”活动,以及回顾学生们的寻访经历,也使我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并真切的为学生们的成长感到骄傲,在此感谢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对于学生们的指导和培养。

  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寄语广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这是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发出的伟大号召,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青年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应时刻把握“立德树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立身之本”的中心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深刻阐释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郑州工商学院党总支深刻意识到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持续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态势,充分领会网络育人阵地的重要性,进一步丰富网络文化内涵,利用网络进行文化作品创作,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不断增强立德树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此,继3月8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和革命战争历史宣讲后,决定联合郑州老战士之家特别策划启动打造“寻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品牌活动。将网络教育平台建设以及红色文化教育相结合,以挖掘抗战老战士的革命精神为载体,以中国年轻一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为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走访与讲述相结合的方式传承红色中国的革命精神,让更多的大学生切身感受革命胜利之不易、深刻体会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加深高校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该项目将立德树人作为网络思政工作中心环节,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强化革命文化网络育人功能。通过讲述老战士抗战故事,用网络技术将革命文化立体式、全景化进行网络宣传展示,激励学生不忘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以“寻迹”为主题,用“寻、述、传”的方式打造“有态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

  为了更好地把这项品牌工程打造出特色,打造成为亮点工程,日前,郑州工商学院财税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荣子新、郑州工商学院财税学院年级长李记辉等学院负责同志带队再赴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就联合开展项目打造,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发挥各自所长作深入研究探讨。

  希望通过活动开展引导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建设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努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大学生,并在高校红色文化的阵地中升华自身,从而以更高的精神要求和崇高的红色信仰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就要召开的20天前,在全国人民以饱满热情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时候。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以特殊的方式喜迎党的二十大。9月25日上午举行了“喜迎二十大 童心永向党”——国庆红色故事分享暨“我是小小红色宣讲员”颁奖仪式。老战士之家传承红色基因总监许言宣布获奖名单,通过展播邀请读者参与评论和组织老师结合选手宣讲作品、故事选材、语言表达、情感融入和动作表情等综合多个方面进行认真评审推荐,最终《吃水不忘挖井人》《抗美援朝战争故事》《英雄黄继光》等10个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小英雄雨来》《王二小的故事》《一封鸡毛信》等13个作品获优秀奖。河南省乡村振兴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高金成对本次活动题材把握准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意义重大予以充分肯定。他还表示,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当下乡村独特的优势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和价值不可小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落实党的二十大和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讲好红色中国故事,深化爱国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牟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牟县融媒体中心联合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志愿服务队特别推出“讲述英雄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重温红色经典,弘扬中国精神主题分享活动。在老战士之家的倡导下,很多学校领导和培训机构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组织推荐作品,辅导学生分享,形成一股红色旋风。


  以博物馆红色资源为依托,打造线上红色精神传承新境界,构建红色基因深植校园文化新格局

  落实中央和教育部《通知》精神,河南万物研学与郑州老战士之家联合开展线上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取得喜人成效。

  十多个市县30多所学校、将近2万多名师生和家长参与、留言超过3000条、点赞量突破10万,河南万物研学联合郑州老战士之家线上传播红色文化首次直播备受青睐。

  为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传扬红色精神,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为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引导孩子开拓视野,将孩子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新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5月13日晚7点,河南万物研学联合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研学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首次直播备受欢迎,点赞量突破10万。来自郑州、开封、洛阳、伊川县、息县、桐柏县、嵩县、登封市、南召县、濮阳市、尉氏县等十多个市县30余所学校、将近2万名师生和家长参与收看了一场主题为“寻访红色足迹 传承伟大精神”线上红色文化传播活动,产生强烈反响。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共同观看了线上红色研学活动《寻访红色足迹,传承伟大精神》,观看结束以后,我们一家人都感受颇深,历史的一幕幕使我久久不能平静;然后我们一家人继续相互讨论,爸爸妈妈给我补充了很多的延伸历史知识,我感觉到小小的心灵里萌发了红色的种子,致敬最美前辈。

  分享过程中,学生和家长还打出了“传承红色文化 致敬最美张馆长”“致敬老战士 我是中国人 我骄傲”“青春逢盛世 强国有我在”等口号,令人振奋。直播快要结束的时候,主讲老师还留下了诸如:“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在各方面都不如美军的情况下,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够取得最后胜利?”“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发或收获?”等问题请家长和学生思考,同时也为主办方下一步如何更好利用线上做好红色文化传播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创办人、口述战争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张爱兰,也是本次活动的倡导者和主讲人之一,看到家长和孩子们发来的收看直播后的感受倍感欣慰,她说,我们没有想到首次直播会收到这么好的效果,说明家长和孩子们需要这样的学习,如果大家需要我会一直做下去,真正做到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抗美援朝战争故事的分享,激励广大青少年学英雄事迹,传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把深厚家国情怀根植在青少年心中。

  河南万物研学联合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开展的这次别开生面的线上研学红色文化主题传播实践活动,就是落实《通知》精神的最生动的实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讲好红色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让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经常化,真正通过红色传播,让学生做到学习英雄、崇尚英雄、弘扬英雄精神、走英雄道路、做英雄传人,实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二十大为新起点,以党史、国史、军史和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宣讲工作内核,做好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引导大家从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让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在师生心中扎根、开花、结果。

  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尽管时代有异,挑战不同,但如山的理想、如磐的信念、坚定的志向,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值得我们永远坚守。这一件件纪念物、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过去,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松骨峰、长津湖、上甘岭……这一个个难忘的战役无时无刻不在生动演绎过去的历史,我们要让历史活起来。从2023年5月开始,依托郑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部战区党史学习教育打卡地,我们适应新时代研学活动开展策划开展穿一次志愿军军装、唱一次志愿军战歌、讲一个志愿军故事、吃一把炒面一把雪和冻土豆、走一次抗美援朝之路、敬献一次鲜花、行一个少先队礼的“八个一”活动,打造一个红色文化育人品牌,让红色文化更接地气。我们要让博物馆真正成为一座流动的纪念碑,一所鲜活的档案库,一部生动的教科书,一幅壮烈的群英图,一首民族的正气歌。传承红色基因策划总监许言满怀信心地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