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一个亲戚孩子的婚礼,感触良多。

这个婚礼属于中国传统的婚礼模式,新郎新娘衣着传统的婚礼服装,主持人也是穿着中国传统的服装,现场布置也很中国。尤其是婚礼主持,也是一身传统长袍打扮,主持词古典优雅,不时穿插有表现爱情和两情相悦的中国古典诗词。整个过程,新郎新娘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向来宾、向亲人,向父母长揖、打恭表示感谢,夫妻对拜也是充满含蓄和诗意,两个新人甚至没有说一句话,没有说一个爱字,但彼此的含情凝望却把内心的一切都表现了出来。整个婚礼过程中,现场的所有嘉宾都凝神静听,没有说话的,没有胡乱走动的,更没有自顾自提前开吃的,大家似乎在用心的体会和欣赏这个传统味道浓郁的婚礼传递出来的中国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魅力。

这些年,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婚礼,但是这个婚礼留给我的印象却很是深刻。

曾经一个时期,中国人的婚礼一股风地走向西化,其中虽然也有很高雅的很唯美的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但是绝大多数让人觉得不伦不类,不中不洋,很多甚至把西方教堂里举办婚礼的那一套也搬来了,连说辞都一模一样。但下面却总是闹哄哄的,喧嚣,嘈杂,胡乱走动,大喊大叫;有的也会叫一些演艺人员,在上面蹦蹦跳跳。有的婚礼主持,把插科打诨当成一种本事,仿佛只要逗引得来宾能够哄堂大笑,就是自己的水平高;有的故意卖弄自己的口才,显得喧宾夺主;有些主持人现场总爱问男女爱不爱?而每每这个时候,男女双方似乎就要急不可待地大声说“我爱他(她)!”,男女甚至有时还要当着众人的面深吻对方,而这个时候,底下必然是一阵起哄式的怪叫和口哨声。这种本该含蓄进行的事情当众公开表演,非但不能给人以任何的美感,反而让人感到有些尴尬,好像非要把私底下进行的事情拿到光天化日之下才能证明是爱着对方一样。有的更会逼问新郎:婚后工资交给谁,谁做饭,谁洗碗,谁吃剩饭等诸如“男人负责挣钱养家,女人负责貌美如花”这样一些问题。久而久之,这样的婚礼让人觉得是在无意识地宣扬一种和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背离的观念,好像女人只要有一个漂亮的外貌就什么也可以不干了,至于做不做饭,贤不贤惠,善不善良,有无美德,是否孝敬老人都变得不重要了,而男人的作用只剩下一个,这就是挣钱,一直挣钱。婚姻变成了女的只要漂亮,男的只要有钱就可以了,可婚姻真是这么简单吗?

古今中外,婚礼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在表现上也差别很大,西方人比较直接,中国人比较含蓄;西方人的婚礼多有宗教的影子,因为他们信仰上帝,信仰基督,信仰天主,婚姻大事当然希望得到这些神圣的保佑和祝福。而中国各地风俗不同,婚俗也有很大差异,虽多趋近于实用,但由于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的含蓄,很多东西是需要人去领悟,而不是直白的说。比如对于“爱”的表达,西方人会把“我爱你”挂在嘴上,他们那样的表达很自然,也很直接。但中国人,即便是对父母,很多人一辈子可能也都说不出那三个字,尽管他们会用行动表现。而男女之爱,也经常是羞涩含蓄优雅的,而不是动不动就“我爱你!”这不是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但是中国婚礼西化的不伦不类,有时候让人参加了婚礼却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婚礼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当然也带着强烈的民族文化的烙印,如果本是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新郎新娘,却非要用来自西方的婚礼文化来装扮自己,而所有来宾又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就会叫人觉得很是不搭。当然西方优秀的东西也可以借鉴,优秀的婚礼文化也是可以借鉴,但一定要适合本土,如果不管不顾只管搬来,很可能就是邯郸学步,闹成笑话。

话再回到之前的那个传统婚礼。当时很多人就感慨,说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其实文化自信来自方方面面,婚礼文化也是文化,我们就不自信了很久。好在这种自信正在慢慢回归,喜欢中国传统婚礼的年轻人,正在慢慢地多了起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