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遇见我以后能够记住我,也许就是因为我右边眉心上那一道深深的伤疤,深得发亮。60年来,从没有人问过我这伤疤的来历,那是因为朋友们生怕揭开我一段“不光彩的”经历吧!今天,是母亲节,是我60年来过的第一个没有了母亲的母亲节!抚摸着我眉心的伤疤,勾起了太多对母亲的追思,也铭记着这永远不会忘记的疼和爱!

  小时候我的家里真的很穷,母亲也非常的不幸。在我出生之前,我的五个哥哥姐姐都相继夭折,这对于我的母亲身心打击的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偏偏我这个老六,还特别的事多,三天两头生病更是折磨着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和父亲同样十分勤劳吃苦,这也是当时战胜贫穷的惟一途径。

  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每当到了夏日炎炎的季节,田里的农活收种“双抢”本就异常的紧张,可是母亲每天上午在田里累得够呛,中午回到家里草草地吃点东西充饥,立即就挑起一大早从树上摘下的一箩筐担的梨,走村串户去以每斤六、七分钱将它卖完回来。这样的中午,我总是无心去找小伙伴玩,慢慢吃好午饭,就坐在小板凳上等着母亲满头大汗地空着箩筐回来。那时的母亲, 只要是空着回来,就再累也高兴!放下担子,喝一勺冷水,就开始叫上我一起在桌子上整理那些换来的一分、二分、五分的钱,角票子也是不多见的!就是这样的“剧情”,重演了一幕又一幕。有一天,我坐在板凳上等了不知多久,反正是觉得很久很久了,我于是跑到屋外,向着母亲常常回来的那田埂走去。可是走到邻村边界了,还是没有看到,我好害怕那边陌生的狗,只好又回到家里。可是,等了一会儿还是不见母亲回来。于是我爬上房前一堆高高的煤炭上面。我想,站在那里,就会更快地看到母亲从远处空着担子高兴回来的身影!

  没想到,我这自作聪明的高处远眺,不仅没能看到母亲回来的身影,因为自己没有站稳,一头栽倒在旁边堆放的大石头上,结果右眼的眉心流出了好多的血,将本屋子的邻居们都惊动了!满脸的血,大家都以为了这眼睛没救了!就这样,这记忆着母亲的辛劳和我对母亲的等待那深深的伤疤,就永远陪伴着我,走向我的人生!

  小时候,母亲最怕我问的一个问题是“外公在哪里?我怎么没见过外公回来找外婆?”母亲总是含糊其辞悠悠地说:“等你长大了告诉你吧!”

  当我上初中时,我终于知道了我的外公,知道了我的外公是一个红军烈士。在我母亲三岁的时候,外公就已经牺牲了!外公留下的故事太少,只知道,他是1932年参加红军,1933年就在反“围剿”战场上牺牲;只听过,外公和两个较大的弟弟都参军了,外公参军以后只回过家一次。那天下午的告别,就成了与亲人的永别,那天外婆煮的几个鸡蛋,就成了外公吃到家里的“最后晚餐”!

  我知道外公很少,但是,外公对我影响很深!从此,我有了一种红军后代的自豪,也有了那种红军后代心中特有的情结!

  于是,43年前,当我在就读师范时,学校组建合唱队唱《长征组歌》,我特别积极地报名,成了一名高声部的合唱队员;13年前,我们县里组建长征源合唱团,我荣幸地作为首任团长,被这支感动了无数人的团队拽着我走了6年多,一直受着这部经典作品蕴含着的特有正能量的浸染;3年前,于都河畔又诞生了一支长征源宣讲团,“讲的要跟唱的一样好听”是我们这个团队的誓言,我又荣幸地成为第一批团员,3年来在全国各地的120余场宣讲,让我更是平添了一份对可爱家乡的自豪、对红军长征的敬畏、对长征精神伟力的深切感悟,还有同每一场听众一起,一起敬读长征向未来的红色激情!

  我想对外公说,你的外孙一直在传承!我想对母亲说,你的儿子一直在长大!

  去年12月,92周岁的母亲离开了我们!今年这个母亲节,以后的母亲节,如果我喊一声“妈妈”还能有回声,哪怕我的眉心再添一块深深的伤疤,我也心甘情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