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扬州,总想去北城河畔走一走,


抑或是想感受那里的历史人文,


抑或是想感受那里的市井烟火,抑或是想感受那里的诗画风情。


草长莺飞的烟花三月,我走近了春意盎然的北城河畔。

北城河,扬州的护城河,它东连古运河,西挽瘦西湖,似一条玉带,串起了沿河的每一处风景。

那天,我从486非遗集聚区出发,一路向西,悠然漫步河畔,满眼见绿,香樟、枫杨、棕榈……层层叠叠。河道两旁间或生长的月季花、杜鹃花、迎春花……红的、粉的、黄的,色彩缤纷。漫步其间,草木葱茏,小桥流水,犹如走进了江南的水墨画廊,各处景致次第呈现。

北城河南岸,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的个园,是清代盐商黄至筠的私家园林,有中国四大名园之称。园主偏爱竹,各色竹子荟萃,半“竹”为“个”,遂得园名,足见园主匠心。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是个园的精华,徜徉园中即可领略四季风光。

梅花岭,岭上有史公祠,“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这座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建筑,见证着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浩然正气和不屈风骨。祠内跃过墙头的老紫藤和两株挺拔的银杏树,也成了人们春秋两季的打卡好去处。

天宁寺,是清代扬州八大名刹之首,曾被称为“江淮诸寺之冠”,又被誉为“江南小故宫”,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曾在这里活动,《全唐诗》在这里刊刻,四库全书在这里庋藏。如今已辟为佛教文化博物馆,成为游客们领略佛教文化的圣地。

御马头,位于天宁寺西侧,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官员们接驾的地方。乾隆游玩瘦西湖,从御马头登船前往。系泊船只的地方原本是码头,为何北城河畔的“码头”偏写成“马头”。传说是乾隆皇帝不想让石头绊脚,于是拿掉了一旁的石头,故将石碑上的“御码头”写成了“御马头”。今天石碑上“御马头”三个字,是按照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手书真迹复制而来的。

不久前,在御码头附近,复建后的文汇阁建成开放,给亲睐于文化体验的游客提供了新去处。重建后的文汇阁,是集藏书、展陈、典籍研究、文化交流、书店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和扬州文化新高地,这里收藏了历时12年复制完成的《四库全书》,重现了“书阁合一”的文化胜景,游客可根据需求进行预约参观,开启文化休闲的崭新模式。

穿过老北门桥,便来到了冶春园。

冶春园应是北城河畔最养眼的地方,它临水而筑,因水而生,水绘阁、香影廊两榭相连,曲折逶迤,水柔景幽,而我最喜欢的则是它的草庐水榭,好有郊野风光。改造后的冶春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小品景观因势而成,花草树木借景而生。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横跨城河南北的红桥。绿树掩映下的红桥,再现了当年汪士祯笔下“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胜境。“万绿丛中一点红”,有了红桥的点缀,冶春园顿觉多了几分姿色,也大大拓展了冶春的文化内涵。

流连于冶春园,我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扬州的夏日》一文中提到的茶馆: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船行过时,茶客和乘客可以随时招呼说话……倘若有闲情,在这里择一处临窗面水的位置坐下,咬一口热气腾腾的包子,品一份地道的扬州烫干丝,呷一口香气四溢的绿杨春,听一曲婉转悠扬的扬州小调,满眼风光就着人间至味,那是何等的惬意,这大概也是扬州人口中“莱斯”的慢生活吧。

走近北城河,改造后的红园——仙次元不得不逛。这里曾是扬州老红园所在地,凝聚着扬州悠远文脉与浓郁的市井烟火,许多“老扬州”对这里有着挥之不去的情怀记忆。老红园以“仙次元”全新亮相,亭台楼阁,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尽显绿杨城郭的古典风貌。

越过新北门桥,便是以精巧叠石而取胜的卷石洞天,高山流水、曲院花影等景点,与亭、台、楼、阁、廊、榭浑然一体,如珍珠般散落在城河北岸,宛自天开,洞曲峰回。

西园曲水,处于瘦西湖、南湖与北城河交汇之处。到此,北城河将汇入“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瘦西湖。西园曲水以水取胜,水中有岛,岛外有桥,流水淙淙,临水的歌吹厅、拂柳亭、南漪石舫相映成趣。沿着河畔小道,绿树成荫,曲水弯弯,好似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走出西园曲水,算是走过了北城河。北城河,一条最扬州的河,一条流淌在扬州人心中的河,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文人的墨香,更饱含着扬州人的乡愁。作为展示扬州“好地方”的新窗口,扬州城市的“新名片”,风情万种的北城河,将会展现它更加迷人的魅力,吸引更多南来北往的人们驻足、流连、打卡。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