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选择“细节材料”尤为重要。要认真观察,选择典型、与众不同、能够蓄意的材料。选择“细节材料”,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个台阶,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前提,是选择细节材料的基础。法国诗人阿拉贡有这样一句诗:“什么事物最妙?善良的人,睁大眼睛瞧。”这“睁大眼睛瞧”,就是告诉人们要全面观察,细心观察,留心各种事物,注意各样的人。鲁迅曾告诫青年作者:“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对任何事情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方好下笔。”可见观察对于写作多么重要。

    “最优秀的报道往往来自记者的直接观察”,这是西方新闻学家的观点。它进一步阐明了:写文章的人不仅要观察,而且要练就一双象山鹰那样具有“滚豆之力”,洞察秋毫的眼睛。这双眼睛,要能够从现场观察中,捕捉到别人并不在意、看不上眼、但却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细节,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

    1、观察要真切。如:写“山”:

    (1)宋代画家郭熙有四句描写山的诗:“春山淡冶而如哭,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他对山的观察多么细致,仅用“如哭”“如滴”“如妆”“如睡”四个词,就描绘出了山在四季的不同妙态;

    (2)金代许古在《行香子》中也写了山:“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他观察得多么真切,仅用“低”、“近”、“高”三个字,就准确地描绘出山在夜晚、白天、拂晓的不同状态;

    (3)元代张养浩在《雁儿落带得胜会·退隐》中同样写了山:“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他辞官归隐,对山的观察多么精细,仅在云与山之间,就观察出了因云变而山变的四幅富有情趣的画图。真是:“非入山甚深者,非知山最真者”,写不出这样的句子来。

    2、观察要细心。如:

    (1)苏东坡听说妹妹才学大长,就想考考她。一次,兄妹俩在月光下吟诗作对,苏东坡出上联:“水仙子持碧玉箫,风前吹出声声慢。”这个出句,不仅意境优美,而且非常巧妙,它将几个词牌曲牌名工整地串在一起。苏小妹听了暗吃一惊。但她不动声色,一边慢慢思索,一边悄悄向四周观察。忽然,看见一位丫环穿着一双红绣鞋,踏着月光一步步上楼来送茶,当即受到启发,脱口吟出:“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这个下联,同样精巧地串进了几个词牌曲牌名,而且意境高远,可与苏东坡的出句媲美。细心观察帮了苏小妹的大忙。

    (2)北宋皇帝赵佶,是一位著名的花鸟画家。一次,他看了几个画家的《孔雀飞落图》,连声说:“画错了!画错了!”画家们个个目瞪口呆,不知错在哪里。赵佶说:“孔雀飞落,左脚先着地。你们都画成了先着右脚,这不是画错了吗?”众人听了,惊叹不绝。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有一则故事:宋朝诗人欧阳修得到了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丛牡丹花下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猫。欧阳修看后不知画的什么意思,就去问当朝丞相吴正肃。吴说:“这是正午牡丹。花瓣分披,色泽浓艳而干燥,正是中午的时候牡丹花的样子;猫的眼睛细长如线,也正是中午的猫眼形象。如果是清晨的牡丹,花瓣应该是收缩而湿润,猫的眼情就圆了。”古人的这两则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观察要仔细入微,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如果满足于一孔之见,就容易弄出差错。

    3、观察要到位。如:

    (1)李和金《类风湿性关节炎克星》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一天傍晚,公社党委书记周承明正在赶路。忽然发现一位拄着双拐的少妇身上背了个孩子,艰难地从对面走来。她,年纪不大,那憔悴的脸上又黄又瘦。刚拐了几步,就停下来喘气、擦汗……黄昏,把一群忧伤的影子早已聚集到了堆堆坟墓的一侧,这年轻的病妇正往坟墓的方向艰难移步……”这一段文字,全是作者仔细观察后的现场扫描,写得细腻、准确、生动、传神,很好地烘托了主题。

    (2)冯冀才的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写了一对夫妻朴实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高女人去世了,矮丈夫好象也没多伤心。但下雨的时候,他下意识地把雨伞举得很高,远远超过他的身高。如果作者观察不到位,这个看似平常却又不平凡的、最能反映夫妻感情的、独一无二的细节是写不出来的。

    4、观察要抓特色。即要观察到别人没有发现、别人没有写过的特色。如:

    (1)晚清著名画家任伯年,很擅长画猫。一次,有位朋友求他画一幅《狸猫图》。他画了一幅又一幅,都不满意。一天夜晚,明月高悬,万籁俱寂。任伯年正在握笔构思,忽然听到猫叫。他抬起头,从窗户中看见猫趴在对面屋的檐头,正朝他看。他便推开窗户,谁知响声却把猫吓跑了。他爬上邻居的房顶,发现那只猫还在屋顶,正弓腰拖尾,扭头看他,那又惊又怒的情态,别具一格。任伯年立即回到画室,当即挥毫,很快就画出了“姿态维妙”的《狸猫图》。他为什么前几次都画不好?而这个月夜观察了猫,才画出来?原因在于:任伯年是位严肃的画家,即使画同一对象,他也要求自己每幅画都要有新内容、新特色、新创造。那个月夜画的猫,虽然也是自己平常见过的猫,但在那个特定的月色下、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这只猫身上就出现了不常见的姿态,就有了新的特点。这就是任伯年在旧事物上发现的新特色,因此他一挥而就,画成了著名的作品《狸猫图》。写文学作品和画画一样,观察事物一定要把握其独有的特点,才能写出新的内容、新的特色来。

    (2)1988年10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妈妈替我上大学》的文章。写的是一位只上过七年学、已四十多岁的母亲,为了帮助双耳失聪的儿子学完大学课程,天天去十多里外的文学院函授站听课,回来再教儿子,终于使儿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这个事迹,非常“稀奇”,几乎绝无仅有,很有特色,凸现了慈母的一片爱心。

    (3)1981年,辽宁日报发表的《光棍连长降职记》,写的是辽南某农村,因为穷,全村有八十多个光棍,人们戏称年龄最大的叫“光棍连长”。三中全会以后,农民逐渐富裕了,许多“光棍堂”飞来了“金凤凰”,“光棍连”的人数越来越少,“光棍连长”开始“降职”……这一则“细节材料”,从一个侧面歌颂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一看标题,读者就会被迷住。

    (4)1957年元旦,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扮演梁山伯的女演员范瑞娟,与中国青年报记者陈伯鸿举行了婚礼。按说男女结婚,是老掉牙的素材了,有什么可写的?新华记者杨瑛和续磊却从中找到了别具一格的特色:他们将解放后自由恋爱结婚的上海著名越剧演员徐玉兰、傅全香、范瑞娟、袁雪芬,与解放前上海滩上的筱丹桂被迫自杀、马樟花气愤而死相比较,提炼出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重大政治主题,写出了《梁山伯结婚了》这篇划时代的著名作品。

    

     二、选典型材料

      作品中的典型材料,是指最能反映作品主题的“泪点材料”(让人流泪)、独俱特点的材料。如:

     1、1981年,《辽宁日报》记者范敬宜,来到兴城县老附马五队采访。半夜,突然听到全村响起了一片清脆悦耳的钟声。他突然意识到:钟声虽小,意义深远。党的富民政策使农民翻了身,过去那种“白天看日影,晚上观三星”的不知钟点的生活结束了,穷乡第一次响起了钟声,唤起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希望,宣告了贫困的光景正在成为过去。第二天,他就以这个典型材料写出了《夜半钟声送穷神》的稿件,被《人民日报》加花边发表,成了1981年“全国好新闻”。

     2、1988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希望之舟》。这时,正是天安门广场事件后的第二个月。在这特定的情况下,一个普普通的农村女社员、共产党员许国英,在洪水来临之际,没有去抢救儿子准备结婚的家用电器和新家俱,却驾船一天一夜,营救了14位乡亲,她的船成了乡亲们生存的“希望之舟”。这是一个直接反映主题的典型材料,从一个侧面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人民的希望之舟”的伟大真理。标题以小见大,深化了主题。

     3、1985年,《羊城晚报》发表了《二十四万颗“高级人头”》的文章。写的是:“1945年盟军攻克柏林后,苏军把德国的大批机械设备运回国,美国却派一批飞机飞赴德国,把大批德国高级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战俘运回国,以高薪录用。结果,这些德国科学家对美国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从此,进口人才成了美国政府相当厉害的一招。基辛格是犹太人,布热津斯基是波兰人,布罗门舍(前财政部长)也是个犹太难民。他们都是美国显赫一时的政治家。科学家就更多了,二次大战时期,美国研制成功原子弹、雷达、火箭的人,基本上都是依靠的外国科学家。提出原子弹科研计划的爱因斯坦、费米等十位教授中,就只有一个是美国人。在获得诺贝尔核物理奖金的美国人中,就有六个是从欧洲移民过去的。轰动一时的‘阿波罗’豋月计划,在参与其事的高级工程师中,相当一部分是外国人,其中三分之一还是我们的炎黄子孙。据统计,从1945年到1974年,美国先后从国外进口高级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高级人头’二十四万颗。在这笔进口‘生意’中,据美国助理国务卿豪兰德透露,美国从中赚了世界各国120亿美元(在美国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政府需出5万美元的教育经费,24万人就是120亿美元)。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迅速发展,人才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国家长期的战略方针,应该认真抓好教育工作……”1985年,全国上下都在强调注重人才。如果仅泛泛的空喊口号,效果就不会好。而《二十四万颗“高级人头”》的事实,会使了读者从中悟出培养人才、洼重人才极端重要的道理。这些材料,不仅新奇有味,告诉了人们美国科技水平先进的重要原因,而且使人们明白了必须走科技兴国之路的道理。

     4、1986年,光明日报曾发表了《让张顺下水,请李逵上岸》的文章。“张顺”,是赫赫有名的“浪里白条”,有一套水上的硬功夫,谁知却被调上了“岸”;“李逵”,是大名鼎鼎的“黑旋风”,抡起板斧,威震敌胆,有一身陆地作战的真本领,谁知却被送下了“水”。作者巧用《让张顺下水,请李逵上岸》才能使其施展才华的典型材料,说明了应该让科技人员归队的问题。这组材料,虽然是过去的旧材料,但由于不为常人所知,非常典型,使用后产生了新颖生动的独特效果。

    

      三、选“与众不同”的材料

      别人写过的我不写,要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与别人不一样的材料,才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如:

       1、据史书记载:清朝嘉庆的老师王杰,在担任上书房总师傅的时候,有一次责罚读书不用功的嘉庆下跪。谁知,正逢乾隆皇帝前来巡视。乾隆见自己的儿子下跪,很不高兴,就让儿子站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意思是:自己的儿子读不读书,将来都照样做皇帝。他怪王杰不守君臣之礼。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恐怕都会立即磕头谢罪。而王杰却答道:“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意思是:书读得好的人,将来才有可能成为尧舜这样圣明的皇帝;不好好读书的人,则有可能成为桀纣这样的暴君!乾隆听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回答,不仅记住了王杰的才能,而且立即命令嘉庆下跪,听从老师的责罚。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材料,乾隆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让儿子听从老师的责罚!

       2、小说《守望灯塔》里,银儿问普尤:“在我爱一个人的时候,我该说什么呢?”普尤回答:“你应该说你爱对方。”但是,假如“爱”这个字,永远说不出口呢?韩国电影《爱.回家》,讲述的就是一个爱无法说出口的故事——不会说话的外婆和外孙之间的故事。这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材料写成的作品,新颖、独特,所以观众爱看。

     3、汪曾祺曾写过一个爱情故事。一个叫巧云的姑娘很漂亮,经常被人戏弄。一个爱她的小伙子,为保护她被打得昏死过去。后来,她找到一个民间偏方,说刮下各家尿罐子里的尿碱泡水喝,就能救这个小伙子。巧云走遍全村,终于泡成了一碗尿碱水,给小伙子喂了下去。她一边喂一边掉眼泪。最后,汪曾祺这样写道:“不知是为什么,巧云也尝了一口。”这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材料,是汪曾祺写爱情最美的一笔!你为我,命都不要了,我为你喝一下尿碱又何尝不可?要活,活在一起!要苦,苦在一起!这个细节材料写足了人世间的真情。

      4、1991年3月1日,《解放军报》发表了《春风把我吹绿》的文章。春风,可以把小草吹绿,怎么能把一位少妇吹“绿”呢?6年前,作者的丈夫不幸牺牲。她,悲痛欲绝。后来在部队官兵多方劝慰、鼓励、关怀下,使她鼓起了生活的风帆。她一边肩负沉重的家庭担子,一边刻苦自学,不仅获得了统计专业函授大学和郑州大学政史专业毕业文凭,而且还在中央和地方报刊发表了50多篇作品。她写诗道:“我是一棵小草,军营是大地,官兵是春风,组织是阳光……”这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材料,作者用“春风把那我吹绿”作标题,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5、2017年第8期《读者》,豋载了一篇《“赌”出来的骨气》的文章:山东省沂南县青驼镇南宅子村,目不识丁的沂蒙山农妇王秀云,42岁才开始学认字。谁也没想到:她到2016年11月,已发表作品100多万字,成了山东省作协会员。作品《一担水》还获得了全国文学大奖赛“优秀作品奖”。究其原因,竟源自她与叛逆儿子刘华楠的一个“赌约”:“如果你小子能考上清华,那我就能放下锄头去当作家。”结果,2001年,(原来曾在班上倒数10名之内的)刘华楠以645分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2007年,刘华楠又考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硕士。他的母亲日夜发奋苦学,终于成了临沂市、山东省两级作协会员。这个与众不同的材料,热情宣扬了基础不太好的母子二人,通过发奋苦读,取得成功的励志精神!所以被《读者》杂志选发。

   

     四、选能够蓄意的材料

      要选含蓄反映文章主题或寄托作者情思的材料。这种材料,字面上看是一层意思,但仔细品味,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含蓄表达文章的主题。这种蓄意材料有两种:

    1、含蓄表达文章的主题。如,金黎写的微型小说《裸》就是一例:

    县委主管文化工作的严副书记传达省委文件。不料,他把“赤裸裸”读成了“赤果果”。顿时,满座愕然,谁都听出严副书记把字音念错了。“贾局长,你接着读吧,我喝口水。”严副书记把文件送到县文化局贾局长手中。贾局长心中一惊:下边还有几处“裸”,是读“裸”,还是读“果”?倘若读得和严副书记不一样,这岂不是让他当着众人的面出丑?他虽然初来刚到,可正因为这一点,我才不摸他的脾气呀!干脆,将错就错。谁知,当他又将“裸”读成“果”时,会议室里竟有人交头接耳。贾局长心中骂开了:真他妈的官大压死人,严副书记读错,你们就不吭声,我照着读,你们就嘁嘁喳喳……其实,人们议论的是:贾局长是大学本科毕业,铁嘴钢牙,大会小会他都是妙语连珠,口若悬河。就说这“赤裸裸”三个字,昨天他还在这个会议室发了一通语惊四座的高论:“我这个人,喜欢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什么叫赤裸裸?也就是去掉一切伪装,好也罢,孬也罢;爱也罢,恨也罢;对也罢,错也罢;一切都要出自真诚!”瞧瞧,这话讲得多有水平!当时在场的也都是现在到会的干部,谁心里不为贾局长如此深刻的高见所打动?仅一夜之隔,贾局长便把“赤裸裸”读成了“赤果果”,人们怎能不莫名惊诧?贾局长正欲“以正压邪”,忽见严副书记站了起来,低声说:“我去方便一下。”严副书记刚一出会议室的门,局党委书记老郑突然说:“老贾,刚才你读的什么赤果果?不对吧?是不是应该读赤裸裸?”贾局长脸上一红一白地说:“对!对!应该读赤裸裸!”心里却在暗暗骂道:这老滑头!刚才严副书记在这儿,你怎么不吭气?于是他借题发挥道:“是该读赤裸裸,嗯,这‘裸’字嘛,原意是一丝不挂……”众人笑了,但每个人不同的脸上,也有各不相同的意味儿……

    在这篇勾魂摄魄的作品中,仅仅一个“裸”字,含蓄表达了多么深刻的主题啊!贾局长的言与行得到了“赤裸裸”的表现;贾局长的昨天与今天得到了“赤裸裸”的对比;贾局长的灵魂在光天化日之下被“赤裸裸”地示众!这就是蓄意材料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2、含蓄寄托作者的情思。如,《松树的风格》、《白杨礼赞》、《井岗翠竹》等,都是作者在松树、白杨、翠竹身上,寄托了作者对“为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坚决战斗,从不屈服”的可敬人们的赞美之情。

     选择蓄意材料,要自然,要找到蓄意事物与表现主题的联系;要能蓄意,千万不要死搬硬套。

      总之,选择“细节材料”,要认真观察,要选择典型、与众不同、能够蓄意的材料,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作品。        


    (2023.5.2.)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