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砖头磕掉自己四颗门牙,扮成乞丐,昼伏夜行,穿过层层哨卡,艰辛赶到瑞金,亲手把挽救红军的绝密情报交给党中央。红军据情提前撤出中央根据地,使国民党剿共“铁桶围剿”计划落空。

       习仲勋称他是机智勇敢、沉着坚定、不事张扬、不怕任何困难的人。这位隐蔽战线大智大勇的英雄就是中央特科主力成员项与年。项与年曾用化名梁明德,在东北松江省(现黑龙江省)延寿县工作将近一年。

       1945年9月,组织批准他去东北的请求,分派他到松江省延寿县开展革命工作。10月2日,他同妻子吴健、警卫员及养女一起随三五九旅从延安出发,向东北挺进。

       1946年1月24日,他们到达尚延地界。项与年与三五九旅老七团、老八团从尚志县向延寿推进,击溃重重阻击,第二天清晨攻进延寿县城,彻底打垮疯狂阻击的县反动保安大队,解放了延寿县城。

       进入延寿,项与年立即投入艰巨而繁重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工作。

8e2d40d5dd245fed0557107d5771380_副本.jpg

 

       培训干部

       开始, 项与年分工是协助县工委书记、县长工作,具体负责干部培训。开办干部培训班,他精心辅导学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党的宗旨,学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三篇光辉著作,用延安精神引导学员坚定信念, 不怕吃苦, 不怕牺牲,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他对学员讲:“在工农红军艰难创业的年代,我之所以能够冒死将情报送到中央苏区, 就是心中有一个信念: 代表劳苦大众的中国共产党一定能胜利,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事实证明,我们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又即将战胜国民党反动派, 新中国诞生已为时不远。我们举办干部培训班,一是为建立政权培养干部,二是为建立新中国培养人才。你们任重而道远,不要辜负党对你们的期望。你们要刻苦学习革命理论和党的各项政策,在培训班上武装头脑,下去之后武装群众,发动群众,为夺取全国胜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一席话,燃起学员誓死为夺取中国革命全面胜利而战的激情。

       他把自己在延安抗大、军委参谋训练队、中央党校掌握的党的基本理论、政治军事理论等知识与延寿建政、土改、剿匪、支前等工作实际密切结合,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0多名参训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普遍得到提高,带动全县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至12月底,全县有3800多人参军到作战前线。县独立团配合主力部队剿匪,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作出重大贡献,后编入野战部队,随军南下,参加全国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5ed8efb96db835030194b8cf3ff63f4_副本.png

 

       组建人民武装

       1946年4月上旬,项与年被推选为民主政府县长,后接任县工委书记、中心县委委员。上任后,他及时主持召开全县各工作队长会议,详细研究土改中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政权建设问题,并做出具体决定。

       当时延寿匪患四起,社会动荡不安,仅靠项与年带来的少量驻军和当地战斗力较弱的武装工作队,难以肃清匪徒、稳定地方局势。

       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项与年彻底改造县保安大队,并建立延寿县警卫大队。同时,安排一批有勇敢献身精神、有工作热情、痛恨国民党民族压迫的朝鲜族青年和一些思想好觉悟高的农村青年进入县警卫大队,警员增加到100多人。 14个区成立30至50人的警卫中队,协助县警卫大队进行地方治安维护和剿匪工作。

       他提出并采取“全民自卫,三角联防”措施。全县各屯建立扎枪队、成立儿童团,守屯; 各村建立洋枪队(民兵),集中全村洋炮、抬枪,平时负责护村,战时接受区指挥调动, 执行任务;各区建立钢枪自卫队(基干民兵),按照各区地形, 建立三角联防,每三个区结成一个联防区,有事互相呼应, 统一行动。县城成立了内设12个连的武装独立团。

       据8月上报资料统计, 全县基层民兵有 4917人、自卫队8771人,步枪 175支、洋炮1137支,扎枪11141支。

       这些自卫组织和县区武装部队对维护地方治安,配合主力部队剿匪,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起到很大作用。

 

       剿匪

       1946年2月,三五九旅撤离了延寿,换防部队没到位,境内土匪、保安胡子、国民党地下军队乘机兴风作浪,群众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项与年出任县长后, 面对匪患四起,他一线指挥,多措并举,在全县迅速展开剿匪斗争,严厉打击了匪徒嚣张气焰。他要求交枪投降的放,抓住的杀,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猛打、猛冲、猛追,消灭股匪。

       延寿最大匪首王兴武接到国民党哈尔滨军部命令,纠集境内各股土匪1200多人,定于6月18日攻下县城,夺取政权,然后西下,配合国民党军队攻占哈尔滨。

       项与年超前指挥,抢在敌人行动之前,将地下军组织破获,活捉匪首赵海楼。换防部队赶到,围城匪军不战自溃。在公安局的协助下,王兴武在牡丹江市被抓捕归案。

       各区先后在宾县、方正、珠河、苇河等地捕获隐藏匪首 14 名,缴获短枪11支,长枪 28 支,子弹 965 发 ,马3匹及其它物资,罪大恶极的匪首全部伏法。

       9月8日, 县里召开军政干部会议, 决定用三个月时间,集中全县兵力, 开展剿匪斗争。项与年任副总指挥兼剿匪总司令。剿匪部队经过十几天的短期整训,迅速投入剿匪战斗。

       延寿县警卫连、独立团配合当地驻军对土匪进行了五次大出击,镇压顽匪。围剿北部股匪,项与年与延西剿匪司令张希尧分兵两路,一连攻下7个山头,毙匪7人,击伤60余人,俘获1人,击溃了“北来”顽匪。

       驻军九连在兴隆镇西北追剿200多人股匪,一直追了8天,追到宾县大于店。“老来好”等匪首在宁远被活捉。匪首“密林”吕相臣被追逃到长发区刘家屯,在项与年派去的收降员张永华的劝说下, 9月24日带47名匪徒,携带27支长短枪,向县政府投降。政府办班训练3天,放他们回家参加生产劳动。全县交枪自新500余人,其中有轻机枪5挺,步枪600余支,短枪30余支。

       一年来的群众性武装剿匪,延寿境内匪徒全部被肃清。据不完全统计,共挖出大小匪首70名,其中师长2人、旅长1人、团长5人、营长7人、连长4人。起出轻机枪1挺、步枪516支、短枪61支、子弹近3万发、手榴弹190余枚。安定了人心、激发了民众,推动了当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延寿成为省内最巩固的根据地。1946年9月,哈尔滨形势紧张, 松江省委、省政府部分机关还迁移到过延寿。


27b3955a7729f46bb2ce8353032f3be_副本.png

 

       抓土改

       从1946年4月开始,项与年在领导武装剿匪的同时,先后向全县14个区派出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宣传教育,发动群众,掀起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土改试点工作在平安区进行。仅1个月时间, 平安区清算出退租粮食961石, 耕畜31匹(头),猪56头, 现金(东北流通券)50多万元, 群众情绪十分高涨, 纷纷要求分地, 实行耕者有其田。

       针对平安区、四区分地出现的偏差, 项与年及时召开会议研究纠正,把原来“三七”分青苗, 改为“四六”分青(即新得地户为四成、原地户为六成),“三七”分粮。这样既照顾了贫雇农利益, 又不损害中农、富农利益。平安区工作队并按这个原则作了纠正和补偿,。四区按牲畜、房子扣地的问题也得到了纠正。

       县政府还根据上级指示,对分地中具体问题作详细原则规定。如,对鳏寡孤独人和贫苦军属, 屯里土地多,可多分给一部分土地, 土地少,则分给好地,力求做到合情合理,做好土地分配工作。

        8月中旬,松江省委书记张秀山到延寿检查工作,听取平安区土改试点工作汇报后,对土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延寿土改试点工作经验在松江省全面推开。

       面对地主打黑枪、勾结土匪暗害群众领袖、告群状、造谣 污蔑、利诱、威胁、篡权等“反把”问题,项与年把“反奸除霸、反地主倒算”作为紧迫任务来抓,并抽调40名公安干部协助农会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南关区被坏分子杨某篡夺了领导权,代管干部被赶出工作队。在处理这起案件时,项与年支持由组织部长毛华初牵头,组织公安多方深入调查,最终粉碎反动分子篡权阴谋。

       玉河区挖出了混入农会当上主任的国民党中校副官张代运,城关区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国民党建军分子柴郁廷、李有、朱清平、李景义等坏人,寿山区枪毙了“南霸天”张继武, 平安区群众处决了地主分子崔玉峰。

       这次反奸除霸,反地主翻把倒算,斗争了地主分子、反动分了1349人, 清洗混进农会的地主土匪、伪官吏、狗腿子、盗匪分子等坏人 273 人, 处决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250人 ;没收果实有粮食 3289 石, 耕畜366头(匹), 猪479头, 大车80台, 房屋 2000 间, 现款 30 多万元(东北流道通券), 以及衣服等物资。至1946年12月初, 全县有7万人分得土地49800垧, 每人平均分得7亩土地, 土改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

       延寿县“查地挖坏根, 打倒封建堡垒, 深入进行土地改革, 消灭夹生饭”的做法, 得到松江省委的充分肯定。


 da8f01c37fdd201d923aeb9c71eccc2_副本.png

       发展生产

       恢复企业生产。日本人投降从延寿县亚麻厂全部撤走,厂房和设备遭到严重破坏,工厂处于瘫痪状态。延寿解放后,亚麻厂由八路军接管保护。

       项与年出任县长后,多次深入亚麻厂,与留守人员座谈,走访技术工人,调查研究恢复生产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在县政府会议上提出“生产自救、支援前线”的意见,决定恢复亚麻原料厂生产。同年年8月, 他从军队为亚麻厂借调来一台120千瓦交流发电机, 组织技术工人修复一台60马力的蒸汽机、一台4吨的小锅炉,解决了亚麻厂供电问题。同时, 又对原料车间的机器设备进行了维修,恢复了亚麻原料厂的生产。

       在组织工人, 利用日本人遗留的亚麻干茎打麻, 编制麻袋的同时,他又派4名干部到北安、海伦等地学习亚麻纺织布匹技术。学员返回后,立即改增设备,动手仿造。资金不足, 他组织发动干部群众筹集公私款股约200余万元(旧币),全部设备增改齐全。经两个月昼夜奋战,织布试验成功,当年用存麻织布15000多匹。

       项与年还将陕甘宁边区的纺线经验推广到延寿, 将手摇纺车改造成脚踏纺车,纺手每天纺线由3两提高到8两至1斤, 按每斤麻线手工费 300元计算,纺手收入可观。冬闲妇女有了致富门路,家庭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亚麻厂恢复生产,给全县人民带来了生机。11月, 完成了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后勤部给延寿的30万斤亚麻任务,受到了松江军区的表扬。

       支持各种作坊和店铺开工开业。县政府为两户重点铁匠铺贷款4000元,予以必要支持,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生产工具,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也为骑兵部队提供了必要物资保证。

       项与年借鉴延安经验,组织成立了各业工会,通过工会开展维权斗争,让工人真正解放;通过工会制定劳动制度,保证提高生产。县政府通过工会组织7家烧锅油坊工人与厂方提出合理要求,展开斗争,增加了工人工资、改善了工人待遇。工资由过去挣1500元的增加到2500元, 挣800元的增加到2200元。

       通过提高工人待遇和制定劳动纪律,调动了厂主与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使延寿各业工厂全部开工, 生产井然有序。

5bc0489eacf52d77d50031547eb2575_副本.png 

       发展农业生产。县政府支持农民生产互助和成立合作社。同时,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开荒,扩大供地面积;鼓励发展牲畜,增加畜力;奖励生产模范,推动生产发展。

       靠山区的农民种地经常遭到土匪的骚扰,农民不敢去种地, 致使很多地块撂荒。中和区农民徐甲泰组织“徐甲泰山林武装生产队”, 联络张家油坊、李木匠铺等八个屯子的精壮农民积极分子 25名, 携带钢枪10支、洋炮15支,并锅碗瓢盆锯斧铣锄等用具,开赴山里, 在迷魂阵、四间房等地安营扎寨,自己动手伐大木、烧木炭, 搭地窝棚、马架子居住, 一边进行生产一边剿匪。

       以点带面,项与年抓住这个先进典型及时在全县推广。各区山村相继也成立了山林武装生产队,促进了彻底清匪和发展农业生产。

       延寿县召开首届农工代表会议,省政府主席冯仲云到会还亲自为徐甲泰山林武装生产队颁发带有“生武结合的模范”字迹的锦旗,并奖励200余具铁铣、铁铲等农具和武器和弹药。

项与年重视发展副业生产。带领各区干部,组织群众通过发展养猪,养蜂,打鱼,采摘木耳、蘑菇、山葡萄等山货等副业生产增加生活收入。

       按照1946年9月3日,《松江省政府关于三十五年产量公粮公草征收指示》要求, 延寿县当年超额完成公粮征收任务 840 万公斤, 其中正杂粮741 万公斤,麦子 24 万公斤, 稻子75万公斤。

       项与年领导发展生产,解决了延寿人吃的问题,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工农业发展,并有力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e2e78c976c9303cd36d71d30427b8b_副本.png 

       发展教育

       延寿县委、县政府遵照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把教育工作与政权建设、土地改革、支援战争和发展生产列为五大任务之一,大力兴办教育。

       项与年高度重视,派出干部接管县中学, 强化学校领导。重点对伪满的旧教育体制、内容、方法进行了改造。要求教育科把改造与培养教师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教师的政治业务培训;组织教师编写新教材,把政治启蒙教育放在首位,取代日伪时期的反动课本。

       在县中学开展了以土地改革为中心内容,以肃清盲目正统观念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改造运动,把中学办成了干部学校,卓有成效地争取和改造了大批知识分子。项与年等领导干部亲自到校授课,宣传党的政策,为土地改革等群运工作培养了大批干部。 

       在县政府力挺和关怀下,全县原有中小学校迅速恢复教学,县城一所中学,四处小学,一处朝鲜学校,全部开学上课。

       翻身农民们也利用斗争果实创办学校,小学教育也快速发展起来。到10月份,全县乡村小学校由11个发展到25个,仅柳河区就由1个学校发展到11个学校,宝兴区、加信区、中和区、龙宫区也都办起了学校。

 

       带出延安作风

       项与年把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带到了延寿。

       从延安到延寿工作时,他身上穿的一件黄呢上衣和一条灰色毛裤,已磨成平板,用线缝连的窟窿大小有十几个。身边秘书和警卫员劝他换一套,他说破点没什么,只要能防寒就行,老百姓有的还穿不上这样衣服呢。按规定,1938年前参加工作的干部可以吃小灶,但他经常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

       他十分关心年轻人的成长。总是抽时间给青年们讲述毛主席怎样领导人民群众干革命的故事,讲述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艰苦奋斗的故事,讲述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故事,讲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教身边的年轻人读书识字,他常说你们不学文化就很难为建设新中国做贡献。

       他身边有一个延寿籍警卫员,父亲被土匪打死,剩下母亲和妹妹三人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难。项与年知到情况后,吩咐县民政部门定期给予补助。8年后(1954 年),受助警卫员才知道是梁县长帮助他家解决的困难,而自己的首长却从未向他提起过。

       城关区镇安街李大妈的丈夫因上山伐木砸断了腿,无钱医治,全家五口人(三个孩子)没米下锅。他发现这一情况,当即通知民政部门送去救济粮款。感动得李大妈泪流满面,跪地向民政干部表示感谢,称共产党、毛主席派来的梁县长救了他们全家人的命。

       项与年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区政府帮助军属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张旗鼓表彰军属中的优秀人物,弘扬“一人参军,全家光荣”风尚,提高军属的社会地位。

       建立了为军属赠送“军属之家”“光荣军属”等牌匾制度,组织群众和学生敲锣打鼓送立功喜报,宣传英模事迹, 军属有了光荣感。

bef72e09d98c434709674afee659167_副本.png 

       延西百福村董小铺屯一位姓马的老大娘,60多岁双目失明,独生子参军,身边只有一个十几岁的女儿。村里为她家分到一间半上好房。分到的三垧多带青苗的地,带工队也替她割好送到家。工作队和农会干部跑前跑后帮她搬家,搭好苞米架子。粮食还未打出来,农会就替她到县政府换来棉花和老布,并托人替她做好棉衣棉裤给她穿上。马大娘乐的到处向人家宣传参军好,说她儿子在家也没办法做得这样周到。延安作风在延寿遍地生根开花。    

      参考: 高雪峰:《项与年在延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