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东古树正飘香,巧手姑娘采茶忙。开口盛赞家乡美,歌声绕树茶满筐。”一阵歌声飘来,不觉已到镇东,循声望去,却不见人,只有摇曳的茶树枝。人或藏在树间,若隐若现,面对高大的千年古茶树,惊叹之余,我们只能仰视,拍照也必须仰拍。
伫立大树不,我在想无论“明前茶”,还是“雨后茶”,都是镇东古树的精华,都是上天恩赐的春芽。雨露滋润或没来得及滋润,古树就急不可待地绽出一芽嫩尖,都在努力地生长着。单株高树,努力与白云争蓝天,与杂木争空间,与小草争养份,盘根错节,地埂路边。
清明节是个繁忙的季节,人们开始种玉米,撒稻秧,采春茶,在这古树飘香的季节,家家户户采茶忙,是阳光雨露,让那千树古叶,焕发生机勃勃的荣光,云卷云舒,日出日落,都展示着镇东的美。透过古树美景,融入灵魂深处,激发吟诗作画,放声歌唱的心境。无论是出于对万物有灵的敬畏,还是对茶叶解毒或解渴的感恩。我在想,开采之际,总应该有一种仪式吧。殊不知,人们早就开采了,或许是我没赶上吧。
多情的春风吹绿了镇东,总想努力促成春天的约会,采茶就是人与茶的一次美丽约会,采茶人多是妇女,她们每年不负相约,按时开采,她们需要爬上十几米高的树上,一尖都不愿意放过。当路人看着提心吊胆,担心她们的险情时,她们用心编织的美丽山歌开始响了起来,这是采茶过程中的娱乐。有人问,唱歌会影响采茶的速度和效率么?
树上又传来一阵歌声:“唱歌不用手来帮,熟能生巧有分工。口唱山歌芽在手,一身是胆悬半空。”
阳光穿透青翠欲滴的嫩叶,直射着摇曳的身姿,那是人与自然的默契配合。而柔韧的枝丫居然能承载一个人的体重,这不是刷存在感,而是一种气氛的调节,一是怕惊吓着没有准备的路人,二是表达一种心情的需要。我曾担心上去会踩坏树枝,但事实是我多虑了。她们与树是“捆绑”在一起的,难得一见的红色花衣,在绿叶中也算是点缀。那是芳草绿,那是春茶绿,那是石榴红,那是古茶红。
喜欢看女人采茶,更惊羡女人爬树,那是春天大树上的一道亮丽风景,那是一种技巧与平衡,手在茶枝间来回穿梭,那是指尖上的较量,那是功夫技巧和能耐的比拼。采茶是一种辛苦的细活,更适合女人去做,特别是采摘古树茶。“心灵于巧”一词本为女性创造,只见她们手指在树尖上飞舞,轻快地将芽尖装入腰间的背篓。
采一片嫩叶,放在口中咀嚼,试图嚼出春天的第一口鲜爽,嫩芽亲吻舌根的瞬间,真是沁人心脾。那是没有晒青或杀青的原汁原味,可以不顾忌茶叶填塞牙缝,染绿嘴,能将苦涩味嚼成清香。
感谢祖先留下的茶树,传承她们每年都只采一季的呵护,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古茶树,蓄势明年,要养护好根基,这是村民未来的希望。如遇雨水早之年则产量增,如雨水迟来之年则产量跌,但作为限量版的古茶,不以产量论价,只以单株包年买断,这样,古茶树的主人就不会为追求产量而费心。
亲眼目睹或感受着村民与茶树相融相生,其乐融融,团结和谐的画面,不由自主地萌生对这一片茶叶的好感,在和谐美好的氛围中,产生了对自然的无限敬畏。
当我们围炉煮茶,听着马帮故事,享受着悠远茶香时,应该明白茶叶从古树尖到杯中的轮回经历,我们要珍惜茶农的辛苦和对家乡生态保护的付出。守住绿水青山才能拥有金山银山,促进乡村振兴,不是以“杀鸡取卵”式的破坏生态来实现的。“一片茶叶”拉动着乡村振兴,“一抹绿色”驱动着经济的大发展。现如今,“好山好水出好茶”的镇东,已经实现了“一片叶子富农家。”通过古树茶产业找到了快速发展、持续增收的路子,镇东紧紧抓住资源优势,以茶为媒做活古树茶产业,以点带面地辐射到周边,助力乡村振兴。
镇东支书董诗相说:茶作为不含酒精的世界三大饮料之首,古树茶又以它的稀缺性占领市场。特别是有驾禁酒,必将助推茶叶产业,给茶业创造无限广阔的春天!我们抓住机遇,打造品牌,振兴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