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一所小学在三年的时间里,共建起了校史馆、宋桂荣烈士纪念馆、青沧战役展览馆,而早在2005年学校就建成了宋桂荣烈士陵园。 

一所小学,为什么建起“三馆一园”,其效果如何?2023年4月中旬,陈立新和李鹏举夫妇带着笔者来到了这所学校。通过参观三馆和张雯校长、冯秀菊主任声情并茂的述说,笔者从中找到了正确答案。


赓续红色基因办学 

沧州市兴济镇小学的前身为惠诚小学堂,1906年由宁星普先生捐资而建;日伪时期实施军事化管理;解放前为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团部;196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教红旗单位”殊荣,时任校长庞志镇曾出席全国群英会,并光荣的受到周恩来总理宴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一度被誉为“冀中小宝塔”。近年来,兴济镇小学先后被评为是“河北省文明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单位”等称号。自2013年至2020年,先后投资一千多万元彻底改变办学条件。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建宋桂荣烈士纪念馆,2020年建校史馆,2021年与沧州市颐和中学共建青沧战役展览馆。用现任校长张雯的话说:“兴济镇小学校史馆,是对学校历史的忠实记录,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精神文化的缩影。兴济镇小学人将继续在‘传承、创新、担当、求真’校训的引领下再创辉煌!”

我们一行四人走进了校史馆。西面墙上的展牌为学校简介和历史变迁,让我们了解到学校百年的历史长河。南面墙上有历任校长简历、部分毕业生照片、优秀教师简介。每一位校长都在学校发展中留下了不朽的记忆。展牌下方的展柜里陈列的是师生获奖证书、奖杯、奖牌,历届毕业生照片,还有部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具。东面墙最上方是校徽和校训,下面是学校获得的荣誉奖牌。因展架有限,大部分奖牌放到了柜子里。这些奖牌记录下了学校业绩斐然的办学轨迹。北面墙上是学校特色活动展示。中间展柜陈列的有:学校获奖证书、媒体报道、学校工作材料、办学历史见证资料和一些老教具。

不难看出,兴济镇小学广大教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们的学生桃李满园。一届届毕业生承载着个人理想、家庭希望、社会重托不断求索,成为有用之才。


秉承烈士的遗志

当年教师宋桂荣的遗体打捞上岸后,被救学生董金生面对老师的遗体痛哭不已:“宋老师,我对不起您!为了报答您的救命之恩,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当一位像您似的教师。”多年后,董金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1682073463719577.jpg

校内的宋桂荣烈士纪念馆位于三楼。走上三层楼梯,“宋桂英烈士纪念馆”一行大字十分醒目。

宋桂荣烈士生于1939年,是沧县兴济镇南桃杏村人,生前为兴济镇小学教师。1959年12月,运河堤岸上,宋桂荣老师带领着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就在师生们拾完柴禾正往学校赶的路上,学生董金生看到运河边有一根树枝,就跑过去捡拾,不慎失足落水。紧急关头,宋桂荣毅然跳入河水中,拼尽全身力量,将董金生举过头顶推到岸边。学生得救了,这位年仅20岁的女教师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表彰宋桂荣的功绩,沧县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又追认为烈士,并在其生前工作单位立碑以示纪念。后来,纪念碑移至新建的烈士陵园内。2005年,河北省教育厅在宋桂荣当年牺牲地设立“沧县青少年教育基地”。2018年教师节,沧县举办了首届教育系统“春晖奖”颁奖仪式,追授宋桂荣烈士“立德奖”。

每年的清明节、教师节,乃至新聘教师入职宣誓,当地教育系统和各界群众都会以多种方式开展祭扫和教育活动,深切缅怀宋老师。纪念馆中存有宋桂荣老师的遗物及记述、怀念宋老师的文稿,还有她获得沧县教师“春晖奖”的奖杯。张校长面对宋桂英烈士像,沉重地说:“睹物思人,音容犹在。宋桂荣老师永远是沧县教育战线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厚植教书育人的情怀

在青沧战役展览馆里,冯秀菊主任详细向我们讲解了当年青沧战役中兴济之战的战斗经历。当年的兴济镇小学被敌守军占领,成为敌人的司令部。最后“七勇士”手执红旗,把红旗插在了兴济镇小学敌司令部的门口。为了让这段历史铭记于孩子们的脑海之中,学校引导学生感知“兴济战斗精神”,了解红色历史,感悟红色文化。把红色经典书目放在走廊的书架上,方便学生们的阅读。同时,号召学生暑期阅读《少年英雄王二小》《雷锋的故事》《小兵张嘎》等书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传承“兴济战斗精神”,重温红色记忆。结合“沧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巡演”活动,组织学生在线观看沧州市烈士陵园、南皮县烈士陵园、马本斋纪念馆等视频。

几年来,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革命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

微信图片_20230424125952_副本.jpg

 沧州有着丰富的革命光荣传统,英模人物辈出,是一方红色沃土和文化沃土。为充分发挥革命文物资源的独特作用,用好革命故事和人文故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文化基因,不断增强学校红色教育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优秀文化代代相传,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馆,在讲解老师的深情讲述中,回顾沧州解放战争历史,感受那段弥漫硝烟的岁月,让学生们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当下。 

学校为了让学生们健康成长,专门设立了心灵驿站。冯秀菊主任接手六年级后,发现班里的小军(化名)经常上网吧,还学会了吸烟,每天放学后不写作业,连家也不回,骑着车子到处游荡。一天放学后,冯主任把他叫到“心灵驿站”,开展了面对面的谈心。

开始小军死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冯主任只好叫来目击者当面指正,他才低下了头。但没想到他竟然装晕,扶着桌子往地上躺,冯主任一把将他按在椅子上。第一次谈心失败了。

然而,冯主任没有气馁,利用一周时间,对小军进行了一次小调查,得知他胆大又自卑,上课无精打采,作业经常写不完,最可气的是他一周内将拖布弄坏了两次。不过他很讲义气,班上很多男生都喜欢和他一起玩耍。为此,冯主任便对症下药,第二次把他叫到“心灵驿站”。她牵着小军的一只手示意坐下,然后微笑的对他说:“你是个好孩子,也是个懂事的孩子。今天,你只所以能坐在教室上学,是当年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你要珍惜啊!”小军被冯主任不按常理出牌的套路弄蒙了,瞪着不可置信的眼睛看着她。随后,冯主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军突然对冯主任说:“老师,谢谢您!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您放心,今天晚上我一定好好写作业。”

第二天,小军果然按时交上了作业,冯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小军下课后,找到冯主任激动的说:“冯老师,您的关爱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心里,让我感到温暖,也看到了光明。以后,我一定向英烈们看齐,努力学习,不再拖班级的后腿。”小军还真是说道做到,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冯主任也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整个人都变得阳光又自信。


绽放学习成果之花

多年来,学校探索实行量化考核,侧重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自1998年开始教学改革,确定了“名师名校”工程。语文学科实施了“大量读写背,双轨运行”试验,数学学科增设了“珠心算”。教师队伍建设立足自身,抓普及,重实效。 

校长张雯介绍,兴济镇小学建校以来,始终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双减”政策后,该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社团活动。多次荣获各级书法比赛奖项的该校书法教师、2020年中国钢笔书法“英雄杯”青少年比赛优秀指导老师王学佩积极响应,在校领导支持下,与书法教师李景含成立了毛笔、硬笔等4个小组,教学生练习书法,提升他们对书法的喜爱,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钢笔书法“英雄杯”青少年比赛中,21名学生参加,赵浩翔、王钰乐2人获银奖,张博涛等6人获铜奖,另有12名学生获优秀奖。

1682073562111736.jpg

在校史馆里笔者看到一个构思新颖的图案,张校长告诉我们:这是兴济镇小学校徽。中间为校名第一个字“兴”的繁体字篆书,一取其意,寓意学校兴盛、发展;二取其形,寓意家校合力托举孩子们,孩子们高兴快乐的学习成长。中间下方的“1906”为学校的建校时间。外圈上半部分为汉字书写的校名,与悬挂于学校门楼的校名匾额题字一致;下半部分为英语拼写的校名。中英文对照的校名寓意学校发展既要立足自身,又要开放创新。从校徽中,我们看到了学校教书育人的良苦用心,纷纷伸出拇指。 

2022年7月9日上午,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推出的“尼山讲堂·2022暑期名师公开课”首场讲座开讲,主题是“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特别邀请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解读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公开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将一个个亲子故事娓娓道来,受到到广大师生、家长的喜爱和认可,学生纷纷通过直播互动留言、写观后感等形式表达观看体会。学生郭懿轩在笔记中写道:“我听完讲座后,希望爸爸、妈妈能重新梳理我们的关系,做到和我们多沟通,多夸夸我们。虽然好孩子不一定都是夸出来的,但是爸爸、妈妈的鼓励对于我们十分重要。请你们看到我们的努力,看到我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我们一些鼓励,一些欣赏,让我们相信我能行,这样我会非常开心的。”

离开学校时,笔者无意之间发现一楼大厅的地板上竟画了一张中国地形图,北到漠河,南到南沙群岛,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至抚远。当笔者站在上面,脑海里立即涌现一个念头:猜想,每当学生们进出教室站在地图前,一定会感到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种自豪而荣耀的心情油然而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