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要想写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懂得写优秀作品的“门道”。这里的“门道”,就是“章法”,即写文章的“构思艺术”“主题提炼艺术”“选材艺术”“结构艺术”“开头艺术”“结尾艺术”“语言艺术”等窍门。怎样才能学会这些“门道”?除了课堂上老师讲授外,最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多读书,多思考,多琢磨,多写作,多实践。多读书,就是要多读点经典作品。

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因为许多经典作品的创作章法(门道)很值得我的学习。


 一、从世界名著中学习提炼主题的技巧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体现着文章的政治方向和思想倾向。如果文章的主题不明确,那它就象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只是一堆无用的垃圾;如果文章主题浅薄,那它就如头脑简单的“愚氓”,不可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如果文章主题错误,那它就似看不见的“砒霜”,逐渐使读者“慢性自杀”。因此,衡量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主要是看它的主题。主题又是文章的“统帅”,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遣用、标题的拟制、如何开头和结尾,都要根据它的需要来确定。所以,古今文坛高手写文章前,总要千思百虑,探求主题。我们精读经典,就能从中学习到提炼主题的技巧。

(一)主题要深刻。如:

1.法国作家雨果的名作《巴黎圣母院》:主人公加西莫多虽然形象丑陋、独眼、驼背、跛足、耳聋,但是他的内心最美,他为了救少女爱斯梅哈尔达,冒着生命危险去刑场抢人,想方没法救人;副主教克罗德虽然仪表堂堂、道貌岸然,满口“上帝”“仁慈”,但他的灵魂最丒,是他要强抢和奸污爱斯梅哈尔达,判处爱斯梅哈尔达绞刑。作者采,用外表丒烘托内心美,外表美揭其灵魂丒的独特表现方法,有力地揭露了宗教的残酷和虚伪,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2.美国著名电影《魂断蓝桥》:从画面上看,描写了一位年轻军官在战争前后与恋人的婚姻悲剧,似乎没有什么可值得注意的地方。如果,“深挖一层”,就会看到最本质的东西:女友为什么要“魂断蓝桥”?因为她背着恋人做了妓女。她为什么会成为妓女?因为战争爆发,男友上了战场,她的生活得不到保障,为了生存,为了活命,她不得不违心地做了妓女。战争结束了,恋人团圆了。但是,由于战争,女友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容谅解的伤疤,她愧对情人,无地自容,因而自杀身死,魂断蓝桥。她,以死向社会、向世界控告:战争,是摧残人类幸福的魔鬼!人们要想幸福美满地生活,就得团结起来,反对战争!这就是《魂断蓝桥》事件的本质,也是这部作品的重大主题;

3.著名作家巴金,曾两次到朝鲜前线深入生活,回国后写了短篇小说《团圆》。后来,长春电影制片厂改编成了电影《英雄儿女》。《团圆》,反映的是老英雄王东在朝鲜战场,与失散18年的亲生女儿团圆的故事,虽然主观上歌颂了英雄儿女,但主题突出的是《团圆》。改为《英雄儿女》后,反映的是王东、王复标和他们在朝战场上的儿女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反映了在国内革命斗争和朝鲜战争中,祖国(以王东、王复标、王成、王芳为代表)的“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的事迹。这一改,主题更突出、更鲜明了。

(二)主题要新颖。如:

1.苏联著名作家、记者波列代依,在一个雪雾蒙蒙的傍晚,到一个建筑工地去。在寂静的草原路上,突然听到近旁有两个刚结识的女伴,边走边“唠家长”。她们以一种疼爱的口气,埋怨自己的丈夫,说他们不顾家啦,忘了年轻的妻子啦等等,“怪话”说了一大叠。但是,当她们发现近旁有人的时候,口气突然变了,又都争先夸耀自己丈夫的先进事迹,夸耀工地的非凡景象。波列伏依写下了题为《雾中》的著名作品。粗看上去,这仅是一段平常的见闻。但是敏感的波列伏依,却从两个女人的“家常话”中,窥见了苏联人民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篇作品,使人读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从一个“旁听”的角度,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2.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没有记叙父亲的经历,没有象一般人写最熟悉的人那样选几件感人的事件,而是选择了一个从来没有人写过的角度——父亲的“背影”,新颖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二、从世界名著中学习选择材料的技巧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选择材料是创作前必不可少的步骤。其原则是:必须围绕主题选材料。我们从世界名著中可以学到许多选择材料的技巧。

(一)平时注意材料积累。如:

1.莎士比亚,一生写了37部不朽的剧本,除少数几个外,这些剧本大都是他平时积累的老故事、旧情节,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作品:《奥瑟罗》是根据十六世纪后半叶意大利作家杰拉尔第.琴奇奥的短篇小说《一个威尼斯的摩尔人》改编;《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参照了意大利古代的民间传说故事,以及十六世纪英国诗人阿瑟.布鲁克的长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惨故事》写成;《哈姆莱特》取材于丹麦人沙克逊.格兰姆克在第八世纪初期第一次记录下来的古旧传奇构思创作;

2.曹雪芹写《红楼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据统计,仅写进《红楼梦》涉及疾病和医药卫生知识的就达291处,5万余字,占了全书的1/18;使用医学术语161条,描述各种疾病114种、方剂45个、药物127种;描述完整和较完整的中医病案13个;全书提及内、外、妇、儿、五官、精神、皮肤和杵作(法医)等各科病症100余种。

(二)从日常生活中积累。如:

1.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根据他生前写给意大利一位朋友的信写成的。信中说:“会使读者奇怪的是,这部小说并非小说。作者所叙述的故事,是一八二六年在兰纳附近确实发生过的一件事情。男主人公当过他第一个情妇孩子们的家庭教师,他们爱得很深。后来私情败露,两人只得分手。但她时时想念着他。后来,她所写的第一封信,阻碍了他和第二个情妇——一个非常有钱的小姐结婚。因此,他对第一个情妇借机报复,开了两枪。嗣后,他在兰纳城被判处死刑。司汤达先生一点也没有臆造。”这封信,司汤达生前没有发表,信的标题写着《司汤达与〈红与黑〉》;

2.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根据朋友提供的一宗曾轰动一时的自杀案写成;

3.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以一个水手真实的离奇遭遇为基础写成;

4.契诃夫《一个官员的死》是根据一个小官员在剧场看戏,不慎打了个喷嚏,最后吓死的材料写成;

5.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是一次大仲马到警察局翻档案,无意中发现了一份《金刚石和复仇》的材料,他据此创作了《基督山伯爵》……

(三)选择典型生动的材料。如:

1.巴尔扎克的塑像。在法国巴黎艺术馆里,有座巴尔扎克的塑像。奇怪的是: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文学家,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可是他的塑像却没有手。这为什么?其实,当年罗丹雕塑巴尔扎克的塑像时,是有两只手的。雕成后,请他的一名学生来提意见。这位学生目光慢慢移到了巴尔扎克塑像的那双手上,喊道:“好漂亮啊!老师,我从来也没有见过这样一双漂亮的手啊!”罗丹又叫来一位学生。这个学生看后说:“脸部塑得象,这双手更富于魅力。老师,只有上帝才能创造这双手,它简直象活了一样。”罗丹又找来一位学生。这个学生看了塑像就说:“老师,你如果不再创造,就凭这双手,也可以使你永垂不朽了!”罗丹一听,肺都要气炸了。他抄起斧头,把巴尔扎克的双手砍掉了。谁知,学生们却异口同声地叫起来:“老师,这一来,更象巴尔扎克了!”罗丹所以砍掉塑像的双手,就是为了突出主题——巴尔扎克的面部表情,不让双手喧宾夺主;

2.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有一个典型的细节:葛朗台临死前,看着油灯,伸出了两只手指,就是不死。最后儿媳说,“是不是油灯用了两个灯芯?”她立即灭掉一个。葛朗台才安然去逝。葛朗台的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它已成为一切吝啬鬼的代称,成为世界文学中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查理则体现了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特征:虚伪、狠毒,荒淫无耻;欧也妮是令人同情的悲剧人物,也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作品通过这三个典型人物的描述,生动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史,入木三分地剖析了法国的资产阶级社会。


三、从世界名著中学习文章结构技巧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是文章内部组织构造的外部表现形式。多读经典作品,可以从世界名著中学习文章结构技巧。如:

1.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从小受到歧视和侮辱。因而他的作品都针对社会问题,揭露时弊。他思想敏锐,观察问题深刻。24岁写的《茶花女》用的是“倒序结构”。先从主人公玛格丽特去世写起,然后倒叙阿芒与玛格丽特的恋爱史。作品通过茶花女的不幸命运和悲惨结局,揭露和控诉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腐朽和伪善。那些掌握权力和财富的贵族们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们是杀害玛格丽特的刽子手;

 2.莫泊桑的《项链》用的是“纵式结构”:作品以时间顺序,写教育部职员骆尔塞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教育部长举办的晚会,向女友伏来士洁借了一挂钻石项链。谁知,晚会上丢失了项链。接着围绕借钱买项链、十年还清债、最后才知道丢的是一挂赝品,赔的却是真的钻石项链等细节描写,辛辣地嘲讽了小资产者图虚荣、爱幻想,好钻营的劣根性;

 3.莫泊桑的《羊脂球》用的是“先抑后扬”的结构方式:因羊脂球是妓女,被人看不起,乘客把她的一筐食品“瓜分一光”;到了出境线,普鲁士军官不让通行,企阁对她进行人身侮辱。同车人策划圈套,向她发起攻势,向她灌输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卖身哲学。她上当受骗,做了别人的牺牲品,为同车旅客解了围。事后,众人不仅不为她护屈,反而认为她“肮脏”,“把她抛开了”。作品塑造了一个具有爱国心、助人为乐又具有牺牲精神的妓女,通过她的不幸遭遇,揭露和批判了地主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虚为、卑鄙,这些落井下石、助纣为虐的暴发户,灵魂肮脏,人格低下,面目可憎,连个妓女都不如。


四、从世界名著中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1.“具备巨人的力量,是件美好的事。然而将那样的力量,以巨人的方式使用出来,却是多么残暴的事!”这是莎士比亚的名句,里面蕴含了深刻的智慧,尤其是演奏音乐、听音乐的人、读这句话的人应该再三深思的智慧。音乐中真正的炫技,是将技巧藏在音乐里,让听众领受美好音乐之后,偶尔回神时才想到,才察觉到技巧的存在。那种出自听众内心的存在,那种出自听众内在的惊讶:“他怎么能演奏得这么简单!”这才是真正值得炫耀的音乐成就。看不见“巨人”,只能感受到“巨人力量”从看似平凡的躯体里源源不断地涌出,才是莎士比亚所要表现的英雄形象!其实,经典的文章也是如此……领略了这一真谛,便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认识了这一哲理,便有了“山不转水转”的信念……

2.英国诗人约翰.堂恩,读了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后题词:“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这段话,深刻而含蓄地暗示了作家写这部小说的旨意:赞美人类兄弟般的情谊,赞美为自由平等而斗争。

3.德国伟大诗人海涅在《赞歌》中写道:“我是剑,我是火焰。黑暗里我照耀着你们!战斗开始时,我奋勇当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全诗表达了诗人要与黑暗腐朽的封建势力,作永不停歇的拼死斗争的革命精神。用利剑刺杀封建的魔鬼,用火焰烧毁腐败的势力。全诗热情饱满,慷慨激昂。所以,恩格斯称海涅是当时德国“最杰出的诗人”。

4.印度的安东尼.德.梅勒在《海里的淡水》中写道:“人生就是一场盛宴,很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却饿死了……有几个人在巴西沿海坐木筏,可是,却没有发现他们身下的水是淡水,最终他们都渴死了。那里,确实是一片海,但是有一条大河从巴西内陆流入大海,可惜他们一无所知。同样的道理,我们被快乐、幸福和爱包围,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而已。”其实,在我们的身旁,到处都有世界经典名著,只是很多人却不去刻苦研读而已。


五、、从世界名著中还可以得到很多教益

反复研读世界名著,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当你不愿意向命运低头的时候,你就己经站在了幸福的大门口。人生需要“扛过去”,只有“扛过去”才能胜利。

1.《三国演义》中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意思是:但凡要成为一个英雄,他都有着胸怀天下的大志,他们胸中都有着蕴藏已久的精良计谋,只要时机成熟,他们便会乘风而起,完成自己的宏图大业;他们不会错过一点机会,更是能容得下天地万物志气之人。曹操的气量体现在他能屈能伸:他曾经在董卓手下做过幕僚。大家都骂他是董卓的走狗,他却笑着不在乎。最后也证明曹操并非是想服侍董卓,而是想借机取掉国贼董卓,可惜失败了。讨伐董卓之后,曹操和袁绍打起了仗。为了打赢袁绍,曹操赤脚迎接许攸。许攸见曹操待他很真诚,才愿意出卖袁绍的军事情报,建议曹操烧毁袁绍军队的粮草。当时,袁绍的军力虽然超过曹操,但他不善于识人用人,最终大败,吐血身亡。袁绍死后,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袁绍的坟上哭祭。这时,有人查出曹操部下给袁绍的秘信。但曹操连看都不看就下令烧掉。他说:“不怪他们。大败时连我都有过投降的念头。”这是多大的气度啊!曾经有人给袁绍写过檄文,文中骂曹操骂得很恶毒。这个人被捕后,曹操不但没有杀他,而且称他的文章写得好。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纵观曹操的一生,他经过火烧赤壁后,依旧能重振旗鼓,具有两种可贵的品格:一是有眼力;二是有气度。他胸怀大志,气吞天地,无人能及,值得学习。

 2.《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司马懿斗智计谋,斗了一辈子。结果,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是司马懿成了“三国大赢家”——曹操死了,他没死;曹操的儿子死了,他没死;曹操的孙子死了,他还没死;他,打不过诸葛亮,就“耗”着,却把诸葛亮“耗”死了。最后,三国归晋,司马懿完成了一统中国的伟大梦想。

3.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的政绩数不清。他从拿破仑手里买下路易斯安那地区,使得美国的版图扩大了一倍,这只是其丰功伟绩之一。然而,他的墓碑上,只有他生前撰写的几行字:“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起草人;弗吉尼亚大学创建人,埋葬于此。”他的墓碑上并没有写:他是“弗吉尼亚州第一任州长”;“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美国第二任副总统”;“美国第三任总统”。他忽略的是他头上的“官衔”;他忽略的是中国一些官方人士引以为豪的头上的“光环”。

……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读书吧!多读点经典作品!

 

2023年4月20日于北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