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庚,奉天府承德县人,附贡生(未参加殿试),首任蚂蜒河烧锅甸子分防巡检,它的最大的成绩是继续放荒招户,扩充人口。二年以后调出,后来我查一下蚂蜒河分防巡检任职录,前后有十一任巡检,几乎没有超过二年的,有的仅一年不到就走人。这样走马灯似的换人,对地方政治、经济、农业、市商等发展几乎没有相应政策,民间生产生活自由无束。
延寿境内资源丰富,四季青明,适于人类居住,闯关东的人都看好蚂蜒河两岸这片土地。所以,十几年的巡检时期,延寿人口剧增,村屯棋布,但延寿也成了绿林响马胡子盗匪的的藏兵卧虎之处。最后一任巡检孙缙期间,由于民间富庶,商贾发达,竟发生了胡子千人联合攻城抢劫商号的事件!但孙缙发现平民百姓却是安然无恙,他也就“民不举官不究”了。(关于延寿县境内的胡子我在本文的下篇有专章。)
但是到了1902年春末夏初,大股“蜒属匪贼”在蚂蜒河地面“异常骚扰”,孙缙无耐,上报吉林将军长顺,长顺命令宾州同知杜学赢和统领金得风率营军“进剿”,结果在双鸭岭被“匪贼”打的望风而逃。杜学赢觉得蚂蜒河分防巡检是个烫手的山芋,于是报请吉林将军长顺,提出“增设长寿县治”。
是年,7月16日(农历六月十五日)长顺权衡杜学赢的呈报,觉得颇有道理,于是向礼部送上了“奏请添设长寿县,把烧锅甸子分防巡检迁一面坡,隶长寿县管辖”的呈文。
1903年2月20日,礼部欣然同意:“-----请改鋳吉林长寿县印信,鋳模进呈---
3月11日,清政府下文“刘清书-----在任以同知遇缺尽先即补授长寿县知县”
——(此文原存县档案馆)
刘清书,奉天海城人,原职为吉林将军府笔帖式(笔帖式:满语:文书、秘书、翻译意思)。
4月18日,(农历三月二十日),刘清书终于等来了清政府朱批:批准长寿县設治,设县官、训导、典史、外委各一员(七品以上顶戴花翎,属朝廷命官)。同意巡检迁一面坡。
刘清书到任,决心干一番事业:烧了建县以来的几把火:
一是,把全县四社分为八社,取消生、聚、教、养四社名字,分别称为,仁、义、礼、智、温、良、恭、俭八社。
二是,整顿捕盗营改为游巡队,设立监狱。
三是,抓教育,设师范讲习所,县城设公安优级学校(公安小学的前身)。
四是,修建公署衙门,建城墙。
五是,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长寿县首次全县丈量土地,普查户口,全县实有荒面积有65685 ,89墒农耕地,八社共有户数为8989户拥有土地执照。
1906年,在他调出前一年,主持编修《长寿县乡土志》。这部志书迄始1851年——1906年的历史,全书分两册,记述了历史、政绩、兵事、人文、地理、山水、人物、道路、物产、商务等十卷。很有价值的文献参考书。
(刘清书后曾三任延寿知县)。
从现在角度看,长寿县的建立,对清政府来说,有利于管理这片土地,是个历史功绩。然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已经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
1903年,中长路哈绥段已通车三年,这条铁路从延寿东部通过,是一条沙皇俄国拼命掠夺延寿的森林资源的铁路,他的运材铁路,已经深入到延寿东山里,刘清书只是听之任之;当时哈绥路沿线已逐步兴起的珠河、一面坡、小岭、石拓河子等车站,刘清书也是信儿由之。这些城镇出现,一是成了俄国掠夺木材集散中心,成了人口密集的商埠,二是撼动了延寿的地域中心位置。并在这些的新兴的城镇,日本也开始插手经商、伐木等业务,用以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和俄国抗衡。刘清书等以后的知县没有一点作为只是默默忍受,。
三年后毛鸿遇任知县,这个人是个进士、精通俄语到长寿县清政府任文“试用知县”。可能进士作知县,大材小用,也许清政府看到延寿现状,希望他有所建树,但,他却不到一年就调往京城吏部任俄语翻译。。
1909年刘清书第二次来延寿。鉴于胡子在长寿地面经常出没,城乡不得安宁的情况下,他允许民间拥有枪支,申请吉林陆军二旅三团二营来长寿,分别在黑龙宫、太平川、县城驻扎,以防“匪盗”。但自古以来兵匪一家,到后来就连刘清书也对全县“匪患”也大失所望,所谓“剿匪”一直是越剿越多。甚至张学良为“剿匪”三次兵临延寿,留下很多的故事。这是后话,我将在本文的后续中再写给大家。
1909年,清朝已经到了三岁登基的溥仪宣统元年,刘清书作为大清国的卫道士,仍忠心耿耿,又做了一次人口普查,资料记载,全县有15099户,人口70622人。
行政区划也得到加强,全县划分一城:长寿城:十乡,把原来的八社即仁、义、礼、智、温、良、恭、俭加上信、让,成为 长仁、长义、长礼、长信、长智、长温、长良、长恭、长俭、长让十乡。
1910年,(宣统二年)谭澄任一面坡巡检。延寿出现第一次涉外事件:当时没有联合国,有一个松散的“万国会”,其中有个“万国邮政”联盟,规定在他国开展邮政业务,设立邮箱,要得到驻在国允许。在一面坡的日本人胆大妄为,居然设立邮箱,开办邮政业务。巡检谭澄接到举报,亲自出面,严正命令 :撤销邮政业务!日本人无奈,拆除了邮箱。此举谭澄得到百姓拥护。然而,接下来的事件,谭澄却成了缩头乌龟,原来一位农民来报,他家的地里出现了日本坟!谭澄再次出面,日本人却很强硬声称是商家和当地人的公平交易,谭澄发现涉及日本商家,便上报刘清书,刘清书看涉及和日本国的关系,不敢做主,他居然上报吉林将军,---这一事件来回踢皮球,一拖就是一年多,成了清朝灭亡,民国建立,长寿县一件涉外事件也是有始无终!
再说其他,刘清书到任的第二年,举行一次县考,没见可塑之才。几年后,又有多人去宾州参加州试,无人上榜。刘清书很恼火,为此,对一面坡日本坟,只是责成谭澄“秉公处理”,没再过问。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学生李桂一 宾州州试拔得头筹:州试贡生,获得“候补知县待缺”皇榜檄录,长寿县开始得“人杰地灵”之誉。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李桂一父亲病故,按封建礼节,孝子要“三年守孝”,三年过后已是共和,清朝制度如同废纸!但,已是民国长寿县知事张允升没有慢待清末贡生李桂一,给他个“劝学所长”头衔,不过原本“县级候补”,只好成了“科级“所长了,这个李桂一,我很有兴趣,翻遍延寿资料,没查到他的后人,实为一件憾事。
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就是在中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皇朝帝制,此时的一面坡的谭澄,长寿县的刘清书不知未来可否,一面坡的涉外事件就不再过问了!
长寿县曾有过三次涉外事件,我将在后续的文章里专做一节综述。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虽推翻了封建制度,它的软弱性凸显出来,即,寄托在外国列强的支持;它的不彻底性也很明显:没有撼动封建势力的基础地位。
1912年一月,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各省为表示对共和的支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然而清政府在各地还有顽固势力。孙中山为了实现中华民国统一,他把同盟会的中坚力量派往各地,兰天蔚被任命为关外大都督,负责组织革命党人在东北发动起义。这就讲到了出现我们长寿县的一位革命者:孙文敷。
2月16日,蓝天蔚先期派来的同盟会员革命党人梁廷樾梁廷栋兄弟在哈尔滨(当时的吉林省滨江府)上报蓝天蔚:“已密结军警为助,收绿林为军,攻打滨江厅”,蓝天蔚于是派出了了从日本回来的同盟会员孙文敷和一位赵姓的同志,到哈尔滨支援梁氏兄弟。但他们不知道,这是吉林巡抚陈昭常的阴谋诡计,原来“密结军警为助”,指的是滨江道尹李家鏊和驻军统领幺佩珍的清军,而这个么佩珍正是长寿县驻军指挥官,他俩假意投降起义军,为的是做内应,消灭革命党!结果起义失败,梁氏兄弟被杀,孙文敷和战友舍命逃出哈尔滨,经千辛万苦,潜回长寿县。么佩珍下令“搜寻长寿县的孙文敷”,他俩被困城外,后来孙文敷冒险从城墙的水门洞进了会盛东烧锅院里,(他的家),准备给同来的战友送些吃的,结果听到赵姓战友被捉,他家也被么佩珍派人搜索。但鉴于会盛东烧锅掌柜孙志奇为长寿县名流,又没有孙文敷回家的证据,么佩珍没敢深究。只是那个赵姓的同盟会员被么佩珍砍死在延寿杀人场(位置是原大医院道南纺织厂址)。
孙文敷后来逃出县城,我经过多方查证、采访,并且去了丹东查看了孙文敷有关档案,没查到结果。后来听到了几个同一版本的传说,写在这里:
一区区官(县城为一区,区官为地方的军政领导)刘麟钟为人正直,深得城乡人尊重,他和会盛东掌柜孙志奇关系很好,得知孙文敷逃回县城,心里就已经明白七八分,在么佩珍搜查孙家时,他也作为区官陪同。几天后孙家正好死了员工,刘麟钟让医院开具一份孙家员工死于传染病的证明,他领着警察让孙家赶紧处“死人”,并亲自出现在城门口,驱散附近闲人,声称严防传染!守门哨兵见区官在场,开门放行送葬的灵车。
原来孙文敷就藏在这送死人的棺材里!
孙文敷二次去了日本。1937年抗战爆发,他回国,在张作霖谋士、同学杨宇霆的荐举下到辽东庄河当了盐务官、后任海城县长、丹东省教育厅长,他在任期间,组织抗日团体,支持抗日斗争,后被日本人杀害沈阳浑河岸边。
孙文敷,字斗南,是东北有名的抗日烈士,也是延寿县第一个抗日英雄!
辛亥革命后来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孙中山先生它只留下了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在中国,开始中华民国时代。
1911年10月,奉天盘山县人张允升任长寿县知事,原长寿县清末知事李惠人不知所踪。张允升到县后仍坚持一城十乡,每乡设正副乡长;把县衙改称县政府,设总务科、司法科、会计科三科。他同时废除清政府由县太爷定案的旧规,先是添设帮审,后又设立审检所,县知事执行检察职务。
1914年,庞作藩任长寿县知事,奉令“因同四川长寿县重名”,改长寿县为同宾县。
其实,同宾县也不近人意,还有受制于宾州的意思,县里一些人也略有微词。
然而,由于哈绥铁路沿线城市日渐兴盛,同宾县已不被重视。一面坡分防巡更是名存实亡,1922年,吉林省政府设苇沙河、乌珠河设治局,二年后珠苇设治局升县,与同宾县划界,同宾县人口一下由243469人减少到104840人,农耕土地也同时减少7789垧。
同宾县成了四处封闭的四等小县。
小县同宾,没有铁路,一条蚂蜒河,曾经有松花江逆河而上通航过小汽船,后因倒木增多,汽船也无法行驶;后来又有人用汽车发动机改制拖船也未成功,直到1921年才有汽车同珠河开始客运。
但同宾县也有自身发展的优势,土质肥沃,河流纵横,资源富饶,山川美丽,同宾大地,人参、药材、山产品俯身皆拾,是人们生活的福地。
还有一点这里要提及的事,民国初年,在延寿大山里起局报号胡子队头把闭塞的同宾看成是他们的据点、大营,而且都打出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同宾平民百姓基本不受骚扰。胡子绑票、抢劫都去外县城镇大户人家,为此,闯关东人到延寿却觉的安全。
历史上的资料记载,所谓胡子、绿林、响马,他们的成分,基本都是不堪压迫,穷困无助的各种人为了生存而铤而走险,举旗上山或入伙。他们开始有严格的局规,只是到后来,混进了一些坏人 ,胡子的成分发生变化,变成真正的打家劫舍的匪徒。
我是《延寿县志》是军事、胡子部分的编辑,我曾花费了很多精力,查阅了百年来的卷宗、资料,写出了【延寿胡子略考】,被东北地区的史志同行转抄择录。本文过后,我将用专章把延寿胡子的兴起、发展、和剿匪的事例写给大家。
史料记载,最早入延寿县境为山东、直隶人居多,初为采参,打猎,慢慢发展为携家带眷,聚居立户 ,逐渐形成村镇,商家、大户,也日渐增多。看一下分防巡检地图,你就会发现,那时的村屯不是叫“烧锅”就是叫“油坊”,或者叫xxx名姓屯、以及地域、山川特征命名,如,常油坊(延河镇)闫家烧锅(平安乡),县城附近也如此,同福一队(孙大房子),同福二队(刘子玉屯),三队(王大佬爷屯),四队,(宋五猴子屯)----等等:
除了种地,有些特殊专长的人则入山打猎,放山采参。延寿的山产品名声在外,这块富饶的土地,不仅是沙皇俄国垂涎三次,日本也早早下了功夫,不但有很多的日本浪人伪装成中国人进山采参挖药材,还绘制山川地图,为日后日本侵略中国服务,我在《书瑞勘荒》一书里写到的日本人在延寿的间谍活动,都是有事实原型的。
中东路哈绥段从延寿经过,促成城镇的发展,促成同宾县分出了珠河、苇河两个县份,同时在铁路沿线和延寿的大山里也相应地出现了大批的产业工人队伍,这些无产阶级生力军是摧毁旧世界的核心力量,在世界如此,在中国如此,在延寿也如此。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为北方党小组书记,1922年春天共产党人马骏(马天安,回族,周总理同学),受李大钊派遣到哈绥路一面坡、石头河子、高岭一带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建立工会组织。他家在宁古塔(今宁安县)。回家看见14岁的表妹韩桂琴失学在家,于是把她带到吉林师范,交给另一个党员同学郭隆真,令其在师范校读书,这个韩桂琴在郭隆真的培养下入了党,改名韩幽桐,后来成了著名的法学家、教育家,妇女活动家。1946年韩幽桐任松江省教育厅长,延寿土改运动中她亲自带领几百名省立中学生到延寿参加土改运动。1948年,延寿县委副书记毛华初调任松江省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韩幽桐侄女韩瑾珩到省委参加工作,省委书记张秀山教育厅长韩幽桐做媒,成全了毛华初韩瑾珩一对美满婚姻。1984年,我去长沙采访毛华初和韩瑾珩老人,他们还给我讲述了这段风雨奇缘。
1929年,同宾县改为延寿县,行政划6镇52个乡,全县有26325户,人口148355人,全县纳租土地94700垧。查资料得知,朝鲜族人家种水稻在延寿已有六七年的历史,同时境内的汉族人学会了水稻种植。
这一年,珠苇两县又来延寿划界,在金沙河引起纠纷,陆军41团12连长邓宝珊居然向民众,开枪,打死10人,打伤19人,成为震惊国内外的“金沙河惨案”。
延寿县,作为960万平方公里伟大祖国不可或缺的一个县份,五千年的沧桑岁月,见证了中华民的勤劳勇敢,忠贞爱国。在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战天斗地,开出万顷肥沃良田,祖祖辈辈敢于斗争,不屈于沙皇俄国,敢面对东洋日本,创造了延寿人民可歌可泣的保卫一方家园的辉煌业绩。
2023年,延寿县设治仅有一百年的文字记载,但在华民族历史长河里却与天同在,与地共生,岁月留下历史的纪录,山川刻下时代的遗存,是继续前进的开始,是未来辉煌的起步。
留下过去的记忆,书写今后的历史,愿百年延寿繁荣昌盛!
(本节完·下篇《延寿县城及其它》)
2023·04·16云南昆明闲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