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使我的写作之路越走越宽。这本书,就是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写的《毛泽东怎样写文章》。

  中国,是一个文章古国。一个人,要想为国家和民族作点贡献,必须饱览独领风骚的笔墨春秋,品尝骚人墨客的铅华韵味,顾盼历史背影的壮美意境。一句话: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我一生无所求,唯一爱读书。是读书,使我一步一步走上人生的辉煌。在读书中,我学到了不少写作知识:

  金庸和古龙都是著名作家,但二人的作品只差三个词:

  金庸写“人间”——写人间具有人情世故的凡人俠客,古龙写“天涯”——写床上纵情、酒馆社交、山上决斗、生存死亡的游侠;

  金庸写“太阳”——写“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焚我残躯、熊熊圣火”太阳般的武士,最伟大的战斗都发生在白天,古龙写“明月”——楚留香“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傅红雪“明月在哪里?他的心就是明月”,阿飞是明月下的狼,西门顾雪是月夜的冰,陆小凤是月夜下的精灵,李寻欢是月夜下的神,最伟大的战斗都发生在月夜;

  金庸写“剑”——剑是白刃中的君王,高贵、优雅、平衡,他写的14部书里,除了《雪山飞狐》《飞狐外传》《鸳鸯刀》,其余11部全是写的“剑”,古龙写“刀”——刀是兵器中的狂客,粗犷、暴力、直接,古龙笔下的江湖是刀客的江湖,用飞刀的李寻欢比用剑的阿飞神,用飞刀的叶开比用剑的路小佳有味道,用割鹿刀的萧十一郎比用剑的连成璧有功夫……

  我还分析了四大名著的写作技巧:

  《三国志》写的是正史,《水浒传》写的是野史,《红楼梦》写的是家史,《西游记》写的是妖史;

  《三国志》写的是官人,《水浒传》写的是好汉,《红楼梦》写的是情人,《西游记》写的是怪人;

  《三国志》玩的是心计,《水浒传》玩的是义气,《红楼梦》玩的是感情,《西游记》玩的是神奇;

  《三国志》写了一次变革、斗智斗勇,《水浒传》写了一次冲动、官逼民反,《红楼梦》写了一场恋爱、怀金悼玉,《西游记》写了一次旅行、光怪陆离;

  《三国志》写的是“先分后合”,《水浒传》写的是“先合后分”,《红楼梦》写的是“有合有分”,《西游记》写的是“难合难分”;

  《三国志》为的是“当皇帝”,《水浒传》为的是“当大官”,《红楼梦》为的是“当情人”,《西游记》为的是“当神仙”……

  以上这些书,增加了我的知识面,扩大了我的眼界,学到了一些与人处世的智谋,提高了文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然而,对提高我的写作水平帮助较大的,还是2016年9月,朋友送的《毛泽东怎样写文章》一书。这本书,从文章的形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毛泽东的文章与众不同之处,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毛泽东写的文章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文章的特色:

  (一)高瞻远瞩、磅礴凌厉。他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将自己的思想发之于文章,又借文章来平天下。文章之势是文章之外的功夫,是作者的胸中之气、行事之势。古今文章大家有两种:一是纯文人。文人之文“情胜于理”;一是政治家。政治家之文“理胜于情”。“理”,就是思想。政治家写文章,实际是在拼思想,他的文章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全身心社会实践的结晶。如:从他写的一些文章,便可看出高瞻远瞩的思想、磅礴凌厉的气势:

  “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句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民众的大联合》)

  当党内外对农民运动有动摇时,他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他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抗日战争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他发表了《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新中国成之后,美国搞核讹诈,他向全世界宣告:“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古今哪个文章家有这样大的气势!他打仗,靠的是指挥之能,驭将用兵之能。这些能力何来?靠的就是读书!

  (二)巧用典故,以典证理。他的大部分文章是论文,是说给中国的干部和老百姓听的。所以,他常用中国人熟悉的故事,用典故讲道理。如:《为人民服务》中,他引用了典故:“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作为人民的领袖,在一个战士的追悼会上讲话,也不忘记用典故阐明当时为民族大业牺牲的意义。在“七大”闭幕词中,他讲了《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他这样来阐述战争中的战略战术:“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洪教头。”孙悟空在他的笔下,一会儿比作智慧的化身,钻入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一会儿比作敌人,跑不出人民这个如来佛的手心。1938年4月,在抗大的一次演讲中,他甚至还从唐僧的坚定、八戒吃苦、孙悟空的灵活性中概括出了八路军、新四军的“三大作风”。他把古典融于了现实,把实践融进了理论。这就是人民领袖文章大家的功力:借典发力,翻新经典,为已所用;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普及了经典知识。

  (三)辛辣讽刺,轻松幽默。他写的文章,许多都是重要的讲话、决定、社论。但是并不死板,随处可见对敌的辛辣讽刺,对自己人的幽默谈吐。如:辽沈战役敌军大败。他为新华社写消息:“从十五日至二十五日十一天内,蒋介石三至沈阳,救锦州,救长春,救廖兵团,并且决定了所谓‘总退却’,自已住在北平,每天睁起眼睛向东北看着。他看着失锦州,他看着失长春,现在他又看着廖兵团复灭。总之一条规则,蒋介石到什么地方,就是他的可耻事业的灭亡。”(《东北解放军正举行全线进攻》)在艰难的长征途中,他乐观地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939年7月7日,他对即将上前线的陕北公学师生讲话,以《封神演义》故事作比:“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给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四)通俗易懂,典雅自如。他是农民的儿子,是从农村乡间成长的知识分子,又是战火中锻炼出来的革命领袖。学生时代受过严格的古文训练,在后来的斗争中,既与工农兵打成一片,学习他们的语言,又手不释卷,读了大量的古代经典名作。特别是:亲自写下了大量的文字作品。所以他的文章典雅与通俗共存,朴实与浪慢互见。如:“夺取全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他写的文章,工农兵看了不觉得深,专家教授们看了不觉得浅。

  “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毛泽东以满腔热忱,写下了一篇篇闻名中外的传世华章,不愧是文章大家。


  二、文章的内在美

  作者在书中说:“文章有三层美。”即三个层次的美。

  第一个层次是描写的美。作者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类似美术作品中的素描。如:“若说: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有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翁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

  第二个层次是意境的美。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这个境界是作者的主观境界,是别人无法替代创造的。类似美术作品中的写意。如果说第一个层次美是客观的美,那么第二个层次美是主观的心灵之美。如:上例中“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翁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这就是作者主观的心灵之美。

  第三个层次是哲理的美。作者在对客观事物做了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后,进一步升华到哲理的高度。如:上例中“我们八路军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目前,我们须得变一变,把我们的身体变得小些,但是变得更加扎实些,我们就会变成无敌的了。”

  这“三个层次美”的创作方法,尤为重要,适用于论文、记叙文、散文。往往我们只写到第二个层次,而忽略了追求第三个层次,因此我们写的文章就经常上不了大雅之堂。散文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一篇三个层次美兼备的好文章,所以千百年来被人们争相传诵。  


  三、文章的五诀法

  作者在书中还说:“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

  然而,在平时的写作中,往往这些手法是综合运用的,而且是变化的。如:叙中有情,情中有理,理中有形,形中有情,等等。文章之法就是杂糅之法,出奇之法,反差映衬之法,反串互换之法。

  文章章法的变化再多,基本要素就是五个:形、事、情、理、典,称为文章的“五诀”。其中形、事、情、理正好是文章中不可少的景物、事件、情感、道理,又是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的四个基本手段。“形”、“事”是实的;“情”、“理”是虚的;“典”则是作者知识积累的综合运用。因实用功能不同,常常是一种文体以某一手法为主。比如:说明文主要用“形”(景物)字诀;叙述文(含新闻)主要用“事”(人物、事件)字诀;抒情文主要用“情”(感情)字诀;论说文主要用“理”(道理)字诀。一般情况下,“五诀”并用,才能做成五彩的文章。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文章开头从张思德牺牲说起,这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用司马迁的话“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典”(典故)。所以,《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成了传世经典。

  要想写出好文章,请读一读《毛泽东怎样写文章》。


  (2023年4月14日于北京)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