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收到二哥发来的一张微信照片,照片上一位加拿大老人身着一件黑色上衣,一条很久没洗过的牛仔裤,靠墙坐在地上,卷曲着双腿,双手捧着一本书放在膝盖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从他那头花白的乱糟糟的头发和胡须看大概70岁左右,我看了照片下面的又一条信息才明白:一家超市门口,一个乞丐坐在地上看书,等着出来进去的购物者施舍钱币。这张照片让我心头为之一颤,一个乞丐,不是伸手向行人乞讨,而是静静的,旁若无人的,认真的读书,我随即给二哥回了条信息:给他钱。我不是想让这位老人从一个中国人丢给他的钱币上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一个70岁的加拿大乞丐来说,他手中的书里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但我确定那里一定有他的信念与追求,当然,不管二哥给他多少加币,纵然与千钟粟沾不上边,起码也能让他马上进超市买一块面包,加一瓶牛奶,填饱肚子,然后继续读书,我希望是这样。

说到读书,颇感惭愧。记得初中毕业考试结束的时候,数学老师笑着对我说了一句话:“这下终于轻松了”,没想到我的回答让他哭笑不得:“我从未紧张过”。那时候最讨厌的就是读书学习,有时候甚至觉得学校就是“炼狱”,有的科目直接逃课。父母亲面对这样一个不争气的“死丫头”,只能无数次的数落:“有你后悔的那一天”。果不其然,我已经后悔了近40年。

其实,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读书了,当然,都是课外书,印象最深的、读得最多的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创刊的儿童文学刊物——《少年文艺》。离开了学校,告别了课堂,各类小说、杂志、评书、电影如雨后春笋般此起彼伏着,而我从此便用大部分时间扮演着各种角色,精彩纷呈地活在了别人的故事里。读琼瑶的生死相依;看古龙的仗剑天涯;敬杨家将的忠烈豪气保家国;赏红楼梦的潇湘馆内论诗文。每天晚上与作者促膝谈心,感受心灵的碰撞,在不同的故事里变幻着不同身份,体味酸甜苦辣,感悟悲欢离合。与李白月光下对饮《将进酒》,与杜甫撑伞共赏《春夜喜雨》。陪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陪白居易看“日出江花红胜火”。从《战争与和平》到《巴黎圣母院》,从《安娜·卡列尼娜》到《茶花女》,从《呼啸山庄》到《红与黑》……

每个人都希望一生中能有一个真正懂自己的知心朋友,有的人有,绝大部分人却找不到,也没遇到,觉得很寂寞、很孤独,我就是这绝大部分中的一个。而当我戴上眼镜,捧起书本的时候,心一下子就有所属了,她懂我,我懂她,书上的每一行都似五彩玉带,紧紧缠绕着渴望进步的灵魂,每一个字都敲击着心灵回音壁,有力的回响着心跳的声音。这时候我会感觉自己是这世上最幸福和骄傲的人,因为我有一个世界乃至宇宙独一无二的朋友,跟她在一起共度时光,从此不仅打发了寂寞、远离了孤独,还把她当成了一剂疗效颇好的偏方,治愈了那近40年的后悔莫及。

书,一颗荡涤心灵,净化灵魂的仙丹。徜徉在浩瀚书海,贪婪的吸吮着每一个文字里所富含的强大又滋润的养分。她的强大会敲击你的每一根神经,让你对该做而又没有做的事情充满热情。她的滋润会让你懂得该怎样从深陷的各种泥淖之中抽离,做回自己,享受本就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书上的每一个字就是一粒沙子,在岁月长河里慢慢沉淀,就在那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中,不仅有无比丰富的营养供养你,还有深不见底的蕴藏有待你细细品味。不求厚积薄发,只愿随着时间的累积而越来越厚重,让自己的人生在那里生根,并不断强大。在我看来,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传递的都是正能量。哪怕是从丑陋、丑恶、低俗的人身上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当然,这时候的你必须具备强大的分辨能力和抗侵蚀能力,必须能看出他们的丑陋、丑恶、低俗是有悖于伦理,有悖于道德,有悖于人性的。这样,你才能用他们的丑陋净化自己的灵魂,用他们的丑恶端正自己的思想,用他们的低俗高雅自己的言行。

少女时代的我曾有过梦想,梦想哪天能成为一个作家,著不著名不重要,只要能把文字变成美妙的音符,通过我的手指"轻拢慢捻抹复挑",弹奏出如《莲的心事》一般的悠然、温柔,又如“初为《霓裳》后《六幺》”般的“说尽心中无限事”,“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就心满意足了,但我始终没有做到,究其原因:

我读过一些书,但没有破万卷,所以即使下笔,也难有神。既然没有破万卷,那就继续读,成不了作家,就亲近手边那些被施了魔法的神奇的书本,让书本上的每一个字都被时间送服到体内,慢慢渗透进血液里,然后变成无数五彩缤纷的蝴蝶,从我的笔尖飞出,飞进万花丛中,而那些被我一次次停驻过的香飘四溢的花瓣,正是我那豆蔻时梦寐以求的诗和远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