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蚂蜒河分防巡检时期地图,原藏于长春吉林省档案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拓制回延寿,经过核对补充,重新绘制的。原图比较简单,只标出一些山川河流,没有村屯。

可以理解当时的原因,蚂蜒河分防巡检初期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这份地图完全是为上报吉林将军,呈送清政府所需。

书瑞勘荒是光绪五年(1879年),那时蚂蜒河流域和东北其他地方一样,清政府所谓“封禁”政策已名存实亡,如不加管理,将会像江东六十四屯一样被俄国沙皇吞并!

那么,1879年前,蚂蜒河一带是什么样子?我们在编辑新《延寿县志》时,想从文字资料上获得一些有关的记载,为此,我们从吉林档案馆、图书馆、公安厅档案室查起,又去中国第一、第二档案馆(南京、北京),从大量的故纸堆中终于把延寿的历史向前推到了清咸丰五年(1856年),——不过,在国家第一档案馆我们仅查到了一句文字记录:“咸丰五年,山东人李昌盛、直隶人刘禄首迁延寿境内,以穜参为业”。

一看就知道,这也是后人写的,因为在咸丰五年没有“延寿”这个称谓。

也在国家第一档案馆,这句话的十年后,又有一段文字记录:“同治五年(1866年),李昌盛、刘禄在蚂蜒河境内组建乡会,以调解乡民纠纷”。

还有一句:“是年,----有种人参的营房达30余所,有跑腿窝棚100余所,其中山东人占十分之八”。

真要感谢令我们得到了蚂蜒河分防巡检建立前的珍贵史料那位不知姓名的作者。

说到大山里种参人的营房,,我在延寿北部大山里建牧场时,虽没有看到采参人营房,真的在森林深处,我们建场的工友们发现不是一处参房和跑腿窝棚遗址,在那里,我们还见到不知多少年前按着山规为后人进山而留下的食物——尽管已经变成像化石一样仅能辨认,但却令人感动,我们的先人在大山里是那么的遵守信义的高尚道德品质!在那些遗址,我们还看到年年生长又年年枯死的韭菜、水井、已经无人管理的果树,以及用一种失传了的刨锹开垦的种地的大垄。从而,证明了,延寿,我们的这块沃土,几百年前 先人已经在这里蘩衍生息。

书瑞受命从宾州厅到螞蜒河勘荒,那时没有路,他从宾州出发,翻山越岭实在也不容易,我把他从京城到宾州厅任职、到蚂蜒河勘荒前后一段历史写在小说《书瑞勘荒》里。我觉得这段历史应该用艺术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书瑞到蚂蜒河是奉吉林将军长顺“勘放螞蜒河荒地”的政令,准备建立蚂蜒河分防巡检,书瑞勘荒,也标志着蚂蜒河开始有官方管理。书瑞除了放照,还制定了“引户入山,增加人口”的政策,他在烧锅甸子建立练勇会,委任乡绅宋士信为练长。后查到资料记载,巡防境内已有400多住户,为此书瑞的从西向东,划分了 生、聚、教、养四牌(也称四社)。并确定官地,留作建立分检衙门,衙门选址就在今延河镇兴安村周家屯。

光绪七年(1881年),1月7日(旧历光绪六年十二月初八)吉林将军长顺奏折朱批,在螞延河烧锅甸子设分防巡检。1月26日,吏部荐举首任巡检张绍庚到任。这个家伙信奉玄学,吃斋念佛,他到周家屯一看 ,觉得四野开阔,不是风水宝地,相反宋士信另建的福山屯他觉得很好,于是软硬兼施,任命宋士信为衙门专做缉拿捕盗衙捕,决定把福山屯作为巡检衙门。他还煞有介事地请了高僧坐法说:福山屯是块宝地,前有照——蚂蜒河;后有靠——福山,真是“坐福朝壽”“苍龙巨器”,其实当年的福山屯仅在今天的同庆街中段,后来的延寿一些有面人物都把商家、住宅选在那里,住户渐增,商贾云集,成了今天延寿城。十几年前,有人在煤建公司(原皮革厂位置)基建,从地下挖出一个石兽,后经查证那个位置就是延寿伪警察署长兰金甲的私宅,那个石兽是为了“镇宅”,不过应该是一对。

张绍庚到任之后除了修建衙署,确定城墙边址,再就是继续放荒,广招垦户。到光绪九年(1883 年)境内放荒已达几万墒,一些有财力的人跑马占荒,后来逐渐形成延寿有名大地主,(到土改时,延寿仅四家大地主占全县土地百分之六十以上——这是后话);他又加强地方行政管理,原来的生、聚、教、养四社一分为二,分别为仁、义、礼、智、温、良、恭、俭八社,一直到1903年建县。

这段历史如果从1879年书瑞勘荒算起到1903年建立长寿县,前后共有14年时间,这14年,是晚清政府风雨飘摇的没落晚期。但,延寿建县,是历史的必然,从辟荒到有官治理,不是孤立的现象,它有国际背景,有国内的发展趋势,有县境成为行政区划成熟条件。

从国际上看,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西方列强开始宰割中国这块肥肉,大清帝国已不是从前,中国一点一点的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大清国,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社会动荡,各种势力都在出现。已经到了朝不保夕的境地。

在东北,日本和西方列强也在指染这片土地,但念念不忘的垂涎三尺还是沙皇俄国。康熙年间,清政府出兵打了两次“雅克萨战争”,俄国有所收敛,后来随着清政府日渐衰败,鸦片战争爆发,沙皇俄国又野心膨胀。雍正无能,和俄国签订【恰克图条约】把贝加尔湖以南给了俄国,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又丧失了库页岛等大片土地,三年之后俄国强占占了江东六十四屯,1858年的【瑷珲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又失去了乌苏里江以东国土地。1896年,俄国沙皇政府取得了在东北修铁路的特权,开始把侵略的魔爪伸进了延寿。中东铁路的修建,其中的哈绥线从延寿境内通过,这条铁路是沙俄政府吞并东北称霸远东的扩张政策的产物,铁路的修建使沿途成了国中之国,无能的清政府眼看着俄国人干涉内政,制造民族分裂,通过这条铁路疯狂掠夺深林资源,延寿深受其害,至今记忆尤深。

在国内,由于劳动人民深受残酷压迫,社会混乱,人民反抗不断,太平天国运动、红枪会、白莲教此起彼伏。在他们受到镇压、追剿的同时,其中一些人逃来东北。延寿森林茂密,物产丰富,四季分明,始于人类居住,就成了个藏龙卧虎的好地方。历史资料记载,嘉庆咸丰以后逃来延寿的除了采参、种地,竟有身负重案、被追杀的造反起义的人流进延寿群山之中,隐居蚂蜒河畔,。

19世纪,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也逐步的传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当中,西方革命思想逐步有人接受,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出国留学,寻求救国之路。他们认识到,五千年的封建社会是旧传统的卫道士,不推翻封建王朝中国永远受外族压迫。

到了二十世纪初,在国内,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政党组织,如,中华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等,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提出组建统一的革命同盟会,得到响应,一大批的在日本留学的革命青年人团结在孙中山的的旗帜下,组成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大军,同盟会员纷纷回国,在全国各地组织武装起义,打响资产阶级革命枪声。

在这个日本就学的革命青年人当中就有我们延寿的革命志士——孙文敷。孙文敷,字斗南,父亲孙志奇,延寿有名的会升东烧锅经理,家大业大,教子有方,孙文敷从小就送到阿城读书,长大后去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日本中央大学。留学期间正是孙中山在国内遭到通缉流亡日本的1905年,他在日本留学生当中组建兴中会(后改为同盟会),据查到的资料第一批同盟会员当中就有孙文敷,而且他的同学后来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风云人物,如蒋介石、阎锡山、孙传芳以及后来张作霖的谋士杨宇霆等。孙文敷是同盟会的中坚力量,以后我将用专文写他的革命活动。

在蚂蜒河分防巡检的十几年里,红枪会、白莲教等也在延寿留下活动的痕迹:光绪九年,生社毕广福“图谋不轨”,被宋士信抓捕,送宾州“正法”;光绪十四年,聚社二十五墒地(据查今天金沙村一带)孙某“聚众惑道”被练长王毓川“破获”其中多人送阿拉楚喀“正法”;光绪二十七年江北巨匪攻城“经殊死战斗”,贼败:更有甚者,光绪二十八年,“蜒属”匪贼八百多人占据东亮珠河一带(今尚志境)“异常搔乱”------

可见,分防巡检的建立,百姓并未得到安全的保证,关内的社会动乱也殃及到新建的蚂蜒河一带。

但,中华民族对外斗争向来是同仇敌忾,蚂蜒河分防巡检期间,沙皇俄国大肆掠夺延寿的森林资源,他们把运材铁路修到东山里,在中和镇还建有储木场,当地的人民曾多次破坏运材铁路,烧毁木场。同时,延寿人民也是反抗外国入侵的中坚力量,光绪十六年,哥萨克骑兵300多人入侵,烧傻杀抢掠,分防武貹营闻风逃跑,是民间的力量坚持斗争,击退俄国骑兵;在一面坡的日本人强行设立邮政办事处,市民起来抵制,逼迫日本领事不得不撤销错误决定。

1903年,分防升县治,延寿人民的对外斗争,国内的阶级矛盾也日趋激化,不过那将在下一篇文章里再继续介绍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