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距离今延寿县城30多里的大鹰山山脚下,居住着一户两口之家。母亲50多岁了,儿子拴柱才接近20岁。娘俩儿以打柴为生。母亲疼爱儿子,儿子孝顺母亲,小日子过得倒也平平安安,衣食无忧。

拴柱是一个既孝顺又勤劳的青年,每天吃罢早饭,便哼着小调,步入附近山中打柴,近午时分运至家中。午饭过后,将柴禾或劈或捆,整理得利利索索。三天五日,去一次集镇卖柴、购物。每日或进山打柴,或担柴叫卖,或购置生活用品,经年累月连续不辍。

一个盛夏的一天,拴柱与往常一样,早饭过后,拿起斧锯、绳索等一应物件,告别母亲之后,便向对面的半山腰走去……

这一天,他心情特别舒畅,浑身的筋骨十分轻松,总觉得有用不完的力气,竟然忘记了收工,一直劳作到了正午时分。此时,三伏天的日头火辣辣的,像个大火球;老林子里的暑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急剧上升,置身其中,像是坐在蒸笼里一般。这时,他口里干渴万分,就跟着了火似的。要是往常,这时候他一定会喝上两口母亲给准备的井水。可是,他发现水壶竟然忘记携带了。无奈,他只好用舌头舔了舔嘴唇,直一直腰,拿出手巾,一边擦汗,一边寻思:这里方圆几十里大,山套着山,岭连着岭,这要是有个山间溪水沟该有多好啊,就不怕渴得嗓子冒烟儿了。想到这儿,他回头一看柴堆:“嘿,这么多了!早就够了。”于是,他坐下休息,准备过一会儿下山。不知不觉的,他进入了梦乡……

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一阵凉爽的清风徐徐吹来,沁人心脾,拴柱悠悠转醒。他揉了揉眼睛,直了直腰,打了一呵欠。突然,他面对的大鹰山背坡飞起一只老鹰,直冲云霄。之后,那老鹰又拍打着翅膀俯冲下来,在大鹰山和石头砬子当腰盘旋起来。

在山林之间,在旷野的上空,有飞鸟飞舞、盘旋,本不足为奇。可是,这只老鹰有别往日,飞行异常,引起了拴柱的注意。他紧紧地盯着飞鹰,随着飞鹰的盘旋起伏,目不转睛。原来,那拴柱并非凡人,乃二郎神转世也。此时,拴柱的额头上陡然间生出了“天眼”,他运足目力,向空中的老鹰望去──“呀!”顿时令拴柱又惊又喜。

只见那老鹰嘴里叼着一颗明珠,铮明瓦亮,闪闪发光,刺人眼目。老鹰张开双翅,在半空中慢慢的盘旋了一周,像似划定了区域范围似的,猛然向下俯冲,把那颗闪耀着光芒的明珠从口中喷吐了出来。那颗明珠落地后,顿时光芒四射,照亮了整个山谷。刹那间,明珠周围便开始冒出水来,而且迅速向四周扩散开来,面积越来越大。那清澈的水波纹一波连着一波,向着拴柱涌来,一直到了拴柱的面前便戛然而止,形成了一个方圆足足有三里地的深潭。

拴柱高兴得蹦了起来,一边拍手,一边喊叫:“明珠潭,明珠潭!”他俯下身去,双手捧起潭水,一连气的喝了起来:“真甜呐,真甜。”

喝了几口甘甜的潭水,拴柱顿觉心旷神怡。他直起腰,向着空中的老鹰作起揖来:感谢呀,感谢!忽然,那盘旋的老鹰在水潭的北侧边缘突然头朝下用力一扎,扎入水中之后,老鹰神奇地化作一个状似鹰嘴的砬子,那石头砬子立陡立陡的,好似鬼斧神工刀劈斧剁的一般。

拴柱连忙大喊:“鹰嘴砬子,鹰嘴砬子!”

从此,“明珠潭”、“鹰嘴砬子”远近闻名,来此游玩的人连绵不断。“明珠潭”被人们视为“神水”、“圣水”,来此游玩者无不将其带回几滴,据说,饮“明珠潭”水一滴,即可长命百岁。这就是黑龙江省延寿县远近闻名的长寿湖。它位县城南16公里处,原名新城水库。2010年更为今名。

新城水库始建于1958年4月,1984年全部竣工。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99平方公里,是石头河上唯一一座控制型工程。因位于当时的玉河公社新城大队附近,故名新城水库。新城水库更名“长寿湖”的同时,“鹰嘴砬子”亦改称“鹤寿峰”。在那陡峭的“鹤寿峰”石壁上,还刻上了一个巨大的“寿”字。此字选自乾隆御笔,行草阴刻,高38米,宽18米,字首直指云霄,字脚直逼壁底,接近水面,若水面上升,会出现“淹寿”境况(谐音为本县县名),是国内当时最大的石刻“寿”字,堪称“天下第一寿”。

       (根据《新城水库的传说》改编)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