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
从滁州到宣城,导航上显示210公里,需用时4个半小时。没有看地图,以为行车路线都在安徽省内。
走了几十公里,路上的车子开始密集了,江苏南京牌照“苏A”的车子也越来越多了,路上的指示牌指向“南京机场”方向。奇怪,怎么跑到南京了?在这样的路面上,不可能停车重新手机搜索或者找人询问,就按导航走吧。
前面有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长江隧道字样,大约4公里长。出了隧道,紧接着上了一个长江大桥。这让我有些糊涂,两个长江?
我在道路的最左边。前方忽然出现了一条辅路,向左离开。我扫了一眼导航,还应该走主路,于是瞅个右边那个空当,想插进去。虽然是条不准跨越的实线,也顾不得了。
不料,后边是一辆南京牌照的出租车,它发现了我的企图,立即加大油门,嗖的一下冲到前面阻挡了我的车子,我只好在它的后面跟进去。
因为我差点抢了它的路,它在我的前面故意慢腾腾地开,表示一下不满。
更加麻烦的是,主路与辅路的交叉路口正好站着一位交警,他用指挥棒把我堵了下来,说“你没看见这是条实线吗?回到原来的路上!”
交警个头挺高,大约20多岁。我说,小伙子,我是外地的,不熟悉路线,对不起。看导航,如果走原来的路,就不知道怎么走了。
他问,你去哪儿?我说去宣城。
趁他摆弄我的手机时,问他,从滁州到宣城,怎么还要经过南京?他说,对呀,这里就是南京。我说,我刚刚过了一条长江隧道,出来后马上又上了一个大桥,怎么有两条江?他笑着说,长江一段一段的,有好几条,前面还有几个大桥。
他把手机还给我,大概看我年纪大,没有再责备,关系融洽了。我说,让我回到主路上吧?他说好吧,用指挥棒拦住后面的车子,让我插了进去。
谢谢,谢谢!
又跑了一阵子,前面标识:石臼湖大桥,长度12617米。
这个大湖,如海一样辽阔。大桥像条巨龙,摇头摆尾地伸向前方。我第一次在湖面上走过这么长的大桥,12公里多呢!
进入宣城地界,到处都是水。一些三四层高的楼房,下面是几根方形的水泥柱子插在水里,像长着腿似的。车子正跑着,没来得及拍照。一路上的油菜花已经开放,有半人高了。
因为这次出门,有时间,不着急,不走高速路,所以导航给出的路线大多都是拐来拐去的国道省道甚至县道乡道。
直接到宣城市博物馆,旁边是一个大湖,叫“宛陵湖”。湖边有许多免费的停车场。却都安装了限高2.2米的限高杆,把所有的房车阻挡在外。
去所有的城市,第一个要看的就是地方博物馆,先大致了解一下这座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3月13日
一股强冷空气扫过中国大部,宣城早晨的最低气温是零上4度。躺在车里,没用电褥子,除了有点冻耳朵,其他还可以。
2014年4月,走217川藏北路去拉萨。雀儿山下,海拔4000多米,气温零下1度。村子里的小旅店又脏又臭,只好在车子里将就一宿,经受住了考验。
不过,那次是真的冷!
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们特别推崇宣城,主要原因是李白在这儿住了十来年,写下了80多首诗歌。李白在宣城经常流连的两个地方,谢朓楼与敬亭山,因此名声大噪,是1200多年来游人们的必到打卡之地,
谢朓,南朝人,以山水诗著名,开一代诗风,影响极大。谢朓楼是其在宣城任太守时所建。中国的木质亭台楼阁很容易遭到毁坏,只好屡毁屡建。最后一次被毁于1937年的日军炮火,如今的谢朓楼是1993年重建的。
300多年后,大诗人李白横空出世,把中国诗带到了古往今来的最高峰。
李白平生最敬仰和赞赏谢朓,留下来的诗篇中有十几首里面提到了谢朓,印象最深的是那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可惜的是今天周二,人家休息,不能入门登楼浏览,怅然。
驱车几公里到敬亭山。
能让敬亭山成为“诗山”,让后来的人们趋之若鹜,让这几年央视的“诗词大会”把这里当做取景地,就是因为李白的那首《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愁上心来,常来登山独坐,后来山上就有了一座“太白独坐楼”。
正是江南好时节,绿水青山,万木葱茏。
敬亭山海拔300多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人说,敬亭山是国内名山,可以直追五岳。
两个小时爬了一个来回。
敬亭山下于唐宣宗时,建了一所“广教寺”,
为江南千古名刹,在国内佛教寺院中地位显赫。日本侵华时,古寺被毁于炮火,只剩两座建于宋元时期的古塔。
十多年前,准备在原址复建,当地村民反对,怕影响风水,便改在距离原址大约1公里的敬亭山山门旁边。
2006年建成。新的广教寺占地129亩,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殿堂高大宏伟金碧辉煌。守门人告诉我,为修建这座寺庙,九华山的大和尚投了3个亿。
寻到广教寺原址,大门紧闭,依然是周二休息,只好在大门外拍了古塔一角。
李白在宣城十来年,经常出门旅行。
泾县有个叫汪伦的好朋友请李白前去做客,说那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汪伦也非常人,出身名门望族,泾县退休县令。
李白欣然前往,汪伦盛情款待。住了几个月,临行时,留下一首《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现在已成为小学生必读诗歌。
有此名胜,岂能不往?午睡过后,下午两点出发,导航显示去泾县桃花潭风景区不到100公里。
距离桃花潭还有十几公里,开始沿着碧绿的青弋江行驶。小路弯弯曲曲,远山重重叠叠,真的是“青山隐隐水迢迢”:江南好风景!
景区免费,但里面有摆渡船过江,来回10元。
桃花潭实际上是一个很古老的大镇子,几条老街,古色古香。听说这里原来没有桃花,现在栽种了一些,以便名副其实。诗中所说的“万家酒店”,不是一万家,而是姓万的人家开的。现在有遗址,很老旧,还在卖酒。有汪伦墓、汪伦祠,石碑上写的是1993年修。
风景不错,值得一游。
今晚留宿桃花潭景区停车场。
3月14日
忽视了山区里的气温通常要比平原低一些。早晨起来,车里的温度计显示3度。外面的庄稼地里出现了霜冻。好冷啊!缩手缩脚,啥也不能干,先开车走出去,暖和暖和再说吧。
停车场的工作人员还没上班,大门开着,不用缴费。我节省了10块停车费,不好义细啦!
在手机的导航上面,我采用少收费模式。一来我有时间,并不着急去哪儿。二来节约资金,智能模式要花费100多元。最主要的是这种模式基本上走的是国道、省道,甚至县道或者乡道,有更多的人间烟火气。
开始的100公里,基本上都是山路,许多地方路面窄的甚至两车相遇都要你谦我让,小心通过。弯度也大,我在车子后面饭桌上放了一个老式的饭盒子,里面是老伴装的咸鱼。从5号出发以来,一直安安稳稳的。这次从一个山坡上拐下来,动作大了,“啪嗒”一声甩到地上。
虽然受地形地貌条件限制,道路没法加宽,但路面非常好,没有坑洼,车子极少颠簸。我去过外面几个国家,感觉我国的公路建设是世界一流的。东南亚不用说了,即使它们的国道,路面也远远不如我们的村路平整。就连世界上最强盛的美国,也不如我们的光新明亮。前几年有幸随着朋友长老也到美国租了一辆房车,在美国加拿大跑了一圈,17000多公里,有资格做出比较。
江南好风景。漂亮的徽式建筑,桃红柳绿菜花儿黄,赏心悦目。没有红绿灯,来往的车子又极少,我以二三十公里的时速驾着车子,几乎可以说是信马由缰了。
离开山区,进入平原,属于长江流域,到了紧邻长江的池州安庆一带,到处是水,尤其是经过的池州市,感觉好像是漂浮在水上的城市,到处是桥。一路上,路旁有许多旅游信息,名人故居、老街古巷、名山胜水,甚至还有一个“皖南318”,我都没有停留。“318”在国内自驾旅游界里,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它特指318国道从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这一段,海拔高、道路险峻、风光绮丽。许多车子的车身上贴着“此生必驾318”的招贴,表示着决心。
318国道实际上是从上海到西藏的樟木口岸。
大约从池州那儿开始,我也进入了318国道。车来车往,交通繁忙,不远一个红绿灯,处处限速。小心开车,扣分罚款不是小事。
下午4点,来到天柱山博物馆。
从宇宙运行开始讲起,这有点大。生命的起源、地质的构造,让小朋友们去学习吧。但还是有收获的。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贤者叫皖伯。受封在天柱山地区的皖国,因德政受人尊崇,其境内之山叫皖山,境内之河叫皖水,所居住的地方叫皖城。(皖城现在是天柱山下面潜山市的一个区)安徽简称的“皖”,就是这么来的。
汉武帝时期,天柱山受封为南岳。到了隋文帝时,把南岳尊号让给了湖南衡山。
博物馆的停车场非常宽敞,车子极少。卫生间干净整洁,用水方便。用水质检测笔测了一下,显示为60,是出门以来质量最好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