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二姐,按家族辈分是姐妹中老二,她大学毕业后,回到达子香村,曾是那里的“村官”,如今年过古稀,她,把整个青春岁月献给了大山里的小村庄!


  这个达子香村我并不了解,通过二姐的信,我才知道,1935年秋,日伪军烧房并大屯,三个少年连战士,在中队长指挥下,掩护乡亲们转移,在垃子前的大山沟同日伪军战斗了一天一夜,七大队长刘海涛赶来增援,打退了敌人。中队长牺牲前和队长刘海涛提出葬在这里,乡亲们也决定不走,在这大山里安家落户,陪伴救命的抗日英雄,三个年轻战士相约,革命胜利了,都要到这个山村来,建设新的家园。

  大山里升起了炊烟,人口多了,他们给这个山村起了个漂亮的名字——达子香村。

  抗日战争胜利了,大伯因伤留了下来,小利爸爸转入另一个战线,小利出生后,妈妈就住在这个山村;另一位战友随抗联转战,退守苏联,经新疆回到祖国,却和战友失去联系;大伯病好后,参加了解放全中国的战斗,转业回来一家来到山村。他让二姐考农大,毕业回来,建设家乡。

  于是,有了二姐三封信的故事。

  至此,三八妇女节日来临之机,我把她二姐介绍给读者,和大家祝她一切安好。

  二姐只大我几个小时,但我从咿呀学语时她真的是个让我尊重的姐姐。我们同年上大学,她选学农学专业。毕业后,我留在省城,她和青梅竹马的小利一同回到了小山村。我的大伯十几岁就“跑山”打猎,听说是个抗联战士。1946年跟部队南下,转业回来向县委请缨一家人去了离城远又交通闭塞的达子香村,小利和她母亲就住在那里。小利大学学商贸,和二姐回村很不情愿,但也许是爱情的力量他也跟了回来。

  至于为什么去大山沟,伯母说,大伯当兵回来说梦话都是达子香村,我问他,他啥也不说,端起酒杯,却说你们娘俩跟我受苦去吧。

  达子香村几百口人只靠山野薄田维持温饱。大伯来了,带领大家修了水库,建了果园,修了出山的乡道,山村生活初步有了改变。但大伯战场上留下的一身伤痛,有些力不从心,所以他谆谆告诫女儿上大学学农学,回来带领达子香村脱贫致富。二姐孝顺,报考了农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达子香村青年人纷纷去了外面的世界。大伯让青年人去闯,只是村子里已经是老的老,小的小,妇女们的天地了,大伯常常叼着烟斗半天不说话。他老了,不用说改变山村的窘困现状,就连种地都觉得力不从心!

  不过,二姐毕业回来了。

  我选的第一封信,就是她这个时候写给我的。


  下边是二姐信的摘选:

  ……我回到了这个小山村,四年间苍茫的大山沟,有了可喜变化,村子里的砖房多了,有了路灯,有通山外的水泥路面,村后那长满达子香花的砬子山下修了水库,挂画地都栽了果树……

  “还有个详细计划”,第一顿晚饭,老爸端起酒杯和我说:“我老了,改变达子香村生活面貌就靠你们了”。

  老爸说的你们,是小利我俩。

  爸爸说,小利是我信得过的孩子,他妈还和我夸耀:你这会相信我儿子了吧?

  但我告诉你,小利是打心眼里不高兴,山沟里哪来的商贸啊,他只是没有和我爆发而已。

  我到家的第二天,爸爸领我和小利去了后山,在砬子前那三块石头处驻足很久。他转身让我俩看达子香村全貌,爸爸说,村里的土地也有个规划,近水的改水田,平整的种小麦和豆粟类作物,为的是改善咱们山村的饮食结构,大米白面还遥远吗?

  下了山是水库,那水清澈见底,鱼已经长到斤巴重了,爸爸说,水库里的鱼是全村人致富的计划的一部分,现在不可捕捞一条,也不许垂钓,村里人都遵守这个规定。

  山上的果树是退田还林的一部分,桃三杏四梨五年,咱们这里栽苹果、梨和山楂,已经四年了,很快就见效益。他坐在水库边上,望着我们俩,说:你们两个不是问我为什么来这个大山沟吗?这是我们生死战友几十年前的承诺,将来有一天,都到这里来,让达子香散放出沁人的芳香。我来了,相信我的战友也不会食言,小利的妈妈不是一直住在这个小山村吗。

  大伯说,我们这里还很穷啊,年轻人都出去闯荡了,你们要把这个山村建设好,让出去的人回来。

  然而,这天晚饭后,小利把我叫到他家,让我看电脑,有一个公司正在招聘,他已经报名了……

  (第一封信就摘抄到这里)

  大伯把改变达子香山村的担子放到了二姐的肩上。一个大学毕业的弱女子的肩膀扛得起来吗?我急忙和二姐通了电话,她告诉我第一句话很沮丧:小利走了,去了那家公司。

  第二句话,县委下了文件,给我个头衔“大学生村官”。

  她蛮有信心和我说,改变达子香村的计划切实可行,让我三年后回家看看。

  这三年,我真的没时间关注二姐了,进修、出国、调研、写论文,忙得一塌糊涂。在从国外业务交流回来的飞机上看见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一下想起了达子香山村里的二姐,三年了,你好吗?

  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二姐三年后的信,越看越觉得二姐实在是了不起!


  下面是第二封信的摘抄:

  ……你问我这三年是怎么过来的?我先说第一年。

  转过年以后,爸爸让我参加村支部委员扩大会,大家鼓掌欢迎我,说学农业的大学毕业生当农民,新鲜,一定会把这穷山沟建设好。

  春节以后天气变暖,雪化冰消,农村习惯开始备耕:种子化肥,清茬整地,检修农具,处处用钱,但经费呢,村里的积蓄有限,爸爸的伤残津贴也不足以所用。

  我和村里的大爷大娘嫂嫂姐妹们见面现场很有趣,一些大娘窃窃私语,大学生种地,怕是没毕业吧?小利母亲听了,郑重的说:这个孩子和我家小利都是在大学、在省里挂号的好学生,我看到过奖状和证书。有人逗她,是夸你的儿媳妇吧。闹得我脸通红,小利母亲倒是美滋滋的,但大家却给我鼓起掌来。

  我认真地看看我面前的乡亲,强壮的劳动力真的不见了,大娘大婶嫂嫂姐妹们坐满了一屋子。

  我先谈种地,大家说不种地咱们吃啥?我说要备耕,买种子化肥,老爸说今年的抚恤金可以拿出来,大家说,那是你的保命钱,今年我们可以把孩子打工挣的钱集中来种地用。我很感动,小山村的半边天觉悟居然这么高!大妈们说:孩子,你大学毕业都回来和我们一起翻“土卡拉”,达子香村几百口人种地是大事,种地有困难,我们都会出力的。

  晚上爸爸告诉我,这个山村是抗日战争的“红地盘”,革命老区。

  我真看到了老区人的老区风采,除茬整地几乎是清一色娘子军,大娘大妈媳妇姑娘齐上阵,一场人民战争打得热火朝天,但是重头戏是旱田打垄、旱改水,筑坝修渠,翻地打埂。爸爸和我说:还是依靠乡亲们吧。

  晚饭后,到外村相对象的小香梅来找我,这个丫头在村头大树下告诉我,对象家很有钱,是个种粮大户,机械设备齐全,全家还认可这个未来的媳妇。她说:二姐,我有个计划,订婚时要在达子香村和娘家见面,到时,你是证婚人,我说啥你支持啥,咱们今年就可以种地。

  也许是这个姑娘的魅力征服了婆家的来人,所谓订婚彩礼和嫁妆钱令那个种粮大户全家甘心情愿地百依百顺地按香梅的提议办理:一是,三年后结婚;二是,出机械设备给达子香村种田,所有支出列入彩礼钱;三是,为达子乡村培养两个农机手;四是,到时结婚,达子香村是娘家人。——这简直是奇闻,这个大户人家不但答应了,也做到了,直到三年后我们村买了农机具。

  香梅结婚那天,村里去了一大客车人送达子香村的女儿出嫁。

  村里的大娘大婶勤劳朴实,聪明多艺,农闲时,各自都有挣零花钱的手艺。五婶用麦秸秆编的蝈蝈笼子、小花篮工艺品,每个大集都是抢手货。我受到启发,让五婶牵头,组织大娘媳妇们建立起手编工艺小组,编卖一条龙,结果供不应求,小组变成作坊,产品轰动了市场。我求城里的小利在网上做广告,小利不情愿,让她母亲训了一顿,广告做完了。引起了一家食品公司的重视,来签合同,设计了小篮的样式,做产品包装。仅这一项手工艺品一发不可收,于是,扩大店面,作坊挂出“达子香工艺公司”,品牌是麦秸工艺编织。村民妇女变成员工,人人有工资收入,村里月月有资金积累。刘三媳妇让我叫她姐姐,她心灵手巧,针织刺绣样样皆通,我让她把姐妹们组织起来,刺绣门帘、床罩,加工鞋垫,一下子针织产品走出达子香村,营销两旺;土地,承包给香梅婆家,三年三个丰收。

  到了第三年,几百口人的达子香村,大米白面已经习以为常,水库的鱼随意即可上餐桌,苹果、香梨、山楂都冠以达子香村品牌,轰动了附近的城镇——这个小山村上了报纸,电台录像,记者采访,几次播出,达子香村名声在外了。

  山村里年轻人出去外打工的少了,回来都想在村里搞点什么名堂,达子香村不再缺钱了,甚至不少人家买了小汽车。年轻人跨上小灵通和大哥大,乡亲们说,咱这里除了没有高楼大厦和城里没什么两样了。

  但是,我被告知:小利在城里买了几间旧房,接走了他的妈妈,小利约我进城,看见他妈妈住的房子还不如乡下,可是小利说:别忙,这就是楼,要我进城结婚,我没有同意,小利说,我不能无限期的等……言外之意我明白。

  爸爸是我的主心骨,为村里的变化,出了力,贡献了智慧;达子香村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支持我,就连香梅夫妻的功劳我都不能忘。我只是把旧传统的农业思维换成了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一步一步地落实协调达子香村的脱贫致富规划。

  有一天,我回家,爸爸放下报纸看着我说:咱村有一个人要来,小利妈妈就回来了。我以为爸爸在安慰我,担心我和小利分手。

  ……

  (第二封信就摘抄到这里)

  大伯说“有一个人要来”,是谁呀?二姐不知道,我更蒙圈了。

  五年后的二姐第三封信里提到了来达子香村的那个人。

  我把这封信的有关部分摘抄在这里。

  ……你问我是谁来达子香村?这封信里我会告诉你。

  先和我分享一下遥远的快乐吧。

  这些天,我正在和开发商谈一项业务:达子香村品牌的苹果、香梨、山楂已名声在外,省城里的开发商抓住了纯天然无药害“达子香品牌”的商机,要在我们这里办罐头果酱厂。我和村民代表在洽谈建厂、投资、利润分成和经营管理协议文本,谈得很顺利,双方都很高兴。我回家让爸爸看了合同文本,爸爸突然问我:你怎么只看树上果实,看不到地上的商机?我一时没明白,爸爸说果园地上可以种植草莓,草莓种植由他们投资,我们管理,一年后草莓可列入罐头果酱原料。这样,果园土地没有空闲,可增加收入。但是,砬子前三块石不能动。由此可见,爸爸的智商我真的可望不可及。于是和开发商达成的文本又增加了附加协议:落实了草莓的投资项目。

  在南方打工三年的小王回来找到我,提出个大胆的计划,建一个大型的沼气池,供全村的做饭,取暖。想象大胆,超前,但技术含量很高,要经科学论证,没想到小王还有设计图纸。原来他在南方系统地学习了这方面的业务,我表示全力支持。想到大学里请教张教授,他的《农村秸秆气化处理的设想——论农村沼气化》,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我和小王去了我的母校,张先生愉快地接受我的邀请,说要同研究生来我们小山村,只是这个研究生听说“砬子后达子香村”请假回家了,教授让我回村等待。

  我回到家,妈说,昨天你爸爸接个电话,进城去民政局了。妈妈还说,我听电话里好像和你去请教授有关,还什么研究生……神神秘秘的。

  我也在这神神秘秘中等了三天——4月5号,清明节,爸爸在县城打来电话,就像一个首长下命令一样:告诉乡亲们到村口接车。我想一定是是爸爸说的那个人来了吧?那与我的大学老师和研究生有什么联系呢?

  村民们集中在村口,远远地开来了不是一辆车,第一辆车停下,下来的是民政局长和张教授,他二人转身看着第二辆车停下,爸爸下来站在门口,扳住车门,下来一位老军人,他回身从车里扶出来的竟是小利妈妈!最后一辆车里下来的是一两个小伙子,一个抱着摄像机,另一个大概就是那个研究生了。

  民政局长和张先生、我爸爸、那个老军人簇拥着小利的母亲在村头站下了,老军人招呼那个小伙子,爸爸叫过我,随来的工作人员拿着摄像机,让扶着小利妈的老军人和我爸爸站在一起,然后老军人拉过那个小伙子指着小利妈:来,这就是你的于婶,指着爸爸说,这就是你的宋叔,爸爸也让过我给老军人敬礼,叫陈伯父,和研究生认识。民政局长让老军人扶着小利妈和爸爸站在在一排,我和研究生站在前边,民政局长说:现在全了,准备录像。小利妈却哭了:这哪是是全呐,老于没来,小利又不在。

  录像停下了,气氛一下沉闷起来,老军人说,先看看这个小山村吧。村民们让开路,老军人望着生机勃勃的山村,眼里是泪花,拉住我的手:孩子,我听张教授说过:你念书是个好学生,建设家乡你是个好带头人啊,我们当年的共同的理想在你们这代人奋斗下实现了。

  那天录像没录成,爸爸说,今天是清明啊,我看老人的眼里有晶莹的泪花。

  这一天,三块石前解开多年的谜团!

  老军人站在三块石前,脱帽敬礼:中队长,我们来看您了……

  那一天,我知道了这个达子香村的村史:1935年秋天,老军人、我爸爸、小利爸爸三人,刚从三军少年连上队(成为正规抗联战士)在中队长带领下按七大队长刘海涛的命令,在这里保护从日伪军并大屯救出来的父老乡亲。那时这个茂密森林的大山沟,隐蔽着上百名村民,但敌人在追击,中队长和三名新战士同日伪军战斗了一天一夜,后来大队长刘海涛来接应,打退了敌人,但受伤严重的中队长已经无法行动了,他在临终前说,乡亲们已无家可归,和大队长刘海涛提出,就在这达山沟里住下来吧。他和三个新战士说:将来胜利了,你们都来这里建设新山村,三个新战士握手宣誓,看着中队长在砬子前闭上了眼睛。

  日本投降了,爸爸回家养伤,1946年重新走上战场,小利的爸爸转入另一条战线,结婚后把家安在这个小山村,有了小利,后接到命令走了,留下嘱咐等候他回来:老军人随抗联部队退到苏联境内,后来转战到新疆,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但他没忘当年三个战友承诺,时时关心战斗过的地方的消息,儿子考上农大,又念了研究生,无意中得知我是他的父亲战友的孩子,后来我去请张教授,回家告诉了父亲。老军人马上与县民政局取得了联系,于是,有了我回家,爸爸去了城里,安排了清明节砬子前隆重的纪念仪式。

  那一天,我们在砬子前竖起了烈士纪念碑,建立了烈士陵园。

  达子香山村建起了旅游景点,接待人们瞻仰烈士,讲山村红色故事,同时开展钓鱼、娱乐、餐饮、摘草莓等活动,为山村增加收入。

  那一天,小利开车来接他母亲,车上坐着一个姑娘,他告诉妈妈是老板的女儿,还说那片旧房已经拆迁,换来的是大面积的楼房和一笔可观的拆迁费,妈妈无动于衷,让小利认识那位老军人,小利礼节性的给老军人敬个礼,说,现在生活好了,要接母亲去城里享福。老军人只是说:人各有志,接母亲去享福也是孝心。

  然而,小利这份孝心,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她说,当初搬到这个小山村,是你爸爸和面前这两位生死弟兄的约定,再说你爸爸1946年离家时让我在达子香村里等他,我不能离开。

  尽管小利如何劝说,他母亲也没有答应进城,直到小利哭着开车离开。

  沼气池修建完成得益于教授和研究生的大力协助,村里做饭、取暖用上清洁的能源;那个研究生考察了山村的地质结构,化验了山泉水,当即和张教授建议在泉水处修储水池,只需一条管道进村,解决全村的自来水入户。

  那位老军人和老伴也迁到这个山村,实现了和战友住在一起的夙愿。

  (二姐的第三封信就摘抄到这里)

  这是二姐五年后写给我三封信的摘抄:

  以后的这些年我们电话、微信、视频不断,我在忙着编辑出版几本科研书籍,想去看二姐一直没有成行。二姐说,有手机、电脑,微信、视频,有时间聊一会儿就可以了。这些年二姐总是把达子香村的好消息时时传给我。

  那位老军人家搬到达子香村,这里也成了研究生的家。

  小利妈妈还住在自己的房子里。

  我的大伯,老军人,小利妈妈几位老人常去的地方就是中队长长眠之处,他们在那里回忆当年的战斗,看着达子香村变成幸福的村庄,他们欣喜老一辈人打下的家业交给了二姐这一代人,对所取得辉煌的业绩,感到由衷的高兴,都说后继有人是今天的美好生活的保证。

  大伯、老军人——请原谅,这里没有写出他们的名字,包括二姐和研究生,他们是开创革命事业的一代人和接过革命重担的又一代人的代表,名字已经不重要了。

  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二姐说,有一年,来了一辆军车,进村通过村党组织,要求见小利妈妈。在村委会,车上的军人给老太太敬个标准的军礼,递上一个由香港转过来的盒子,老太太打开,里边是一束山野的鲜花,样子特别像砬子上绽放的达子香。老太太哭了,吻着鲜花,说,这一天,我终于等到了!

  后来经人们确认:这束鲜花是生长在台湾日月潭岸边山上的迎春花!

  ……

  几年前,二姐告诉我,三位老人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也长眠在中队长的左右,那里成了村民寄托无限哀思的纪念地。

  二姐和小利已分道扬镳,二姐没有结婚,也没有后悔,和我说,她已经嫁给了达子香村;他还告诉我,那个研究生毕业了,要来这个山村,二姐说 你的研究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不止是达子香村。

  几天前,二姐给我发来个视频,看来比我年轻的多,她身后是巍巍青山,高处砬子巅峰开着鲜艳的达子香!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