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朽 发奋砥砺前行

  李慧,我的挚友,文革中毕业的“老三届”一员。  

  有一次同学聚会,她即席发言,有一段话,我非常赞同,稍加整理,复述如下:

  老三届的青春,朽?还是不朽? 

  往事不堪回首,一纸“五一六”通知,我们的梦想毁于一旦,面朝黄土背朝天,难以体验激情燃烧的岁月。

  旅途多坎坷,诸事难遂愿,青春灰茫茫一片无尽头。用即时的眼光看,彼时青春,朽!

  换个角度,若多一点阿Q精神,再观照非同一般的经历即财富,彼时青春,不朽!

  1977年恢复高考,包括老三届人的大批知青利用少得可怜的个把月时间,捧起当年的课本,复习迎考。

  可怜的我们,逮着青春的尾巴,希望死灰复燃,青春激情涌动。

  我呢,拖儿带女,走进高考考场,将积蓄11年的青春期盼,在当年考卷上肆意挥洒。彼时彼刻,你能说青春已朽?

  老三届,共和国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今已陆续进入晚年,他们中的部分精英,依旧权重一方,服务天下,叱咤风云,指挥若定,因为他们有不朽青春的积淀,这是他们不朽青春的延伸。 

  塔尖上的人,比例甚少。再看芸芸众生,虽已退休,颐养天年。可有的依旧发挥余热,活跃于社会舞台。但大多数心平观世界,快乐每一天,将健康愉悦作为自己人生要旨,心态不老,青春不朽!各种生活状态,异曲同工,乐在其中。

  同学们,有的人活着,精神却死去。有的人死了,精神犹存。

  青春的朽与不朽,重在观其精神,若精神萎靡,则形如枯槁,反之,则青春不朽。无关年龄,无关年代。

  其实,人,活的就是信念,活的就是精神,否则,与动物无异。

  同学们,不管我们身处何方,我们一定要活出快乐,活出精彩。重申,无关年龄。

  人生无论什么时间段,当生如夏花啊!同频共振,同频共振!


  虽逾古稀 驿动之心仍在

  别看她年逾古稀,可青春激情仍在。原单位有个“报春花”红色宣讲团,组织红色家书诵读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区,特邀她参与。她二话没说,欣然应允。

  她精心准备,穿越时空,融入烈士家书所写境界。

  每次演讲,一上台,很快进入角色,动情处,情不自禁泪盈满眶,感染台下一大片听众。

  首次彩排,她禁不住失声抽泣,走下台,心情仍难平复,泪水淋湿好几张面巾纸。

  原老领导不吝抬举:年虽古稀,老当益美:行为美,形态美,参与活动美,吟诵内容美,大赞!

  同行的小同事与台下听众,自然也赞不绝口,夸得她很不好意思。她觉得自己只是深深地被烈士爱国情怀与献身精神感染,并付诸诵读。

  她的爱好较多,除写作、旅游外,唱歌朗诵跳舞,都是她的所爱。

  她认为,生命旅程仅有单向一次,生活本该多姿多彩。因此,她的文友舞友歌友诵友驴友遍布天下。她尤其喜欢与年轻的朋友一起疯一起乐。

  在岗工作时,责任重大,担子繁重,顾不上自己的爱好。退休后,她写自己喜欢写的文字,唱自己喜欢唱的歌曲,跳自己喜欢跳的舞蹈,诵自己喜欢诵的诗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力求活出自我,活出精彩,活出快乐,活出健康。 

  或许因为青春时期被文革耽误,退休后,她要加倍补偿无形的重大损失。

  青春不老,真好!   


  岁月荏苒 扎实足迹可观

  她学龄未满,当教师的父亲就让她背上了小学一年级的书包。从读小学起,她便萌生了读大学出国留学的欲望。只是命运多舛,未能事事如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爱无言,犹如桃李。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在日积月累的耳濡目染中,她学会了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父亲的正派为人、凭本事吃饭的精神,是她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她是老三届高中生,因为“文革”,高考被中断,一停便是11年。1977年秋冬之际,喜闻恢复高考,虽然她当时已被上调,有了国家干部的编制,且已是两个幼儿的母亲,还是不假思索地报名参加高考。

  她兴致勃勃翻出当年高中课本,复习只有个把月时间,主要凭借当年扎实功底,初考在当时管辖11个县市(区)的扬州地区拔得头筹——当年,不宣扬什么状元,她进校后方才得知她是高考状元。

  1978年春,她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带着长子跨进大学校门。她读大一,儿子读该校幼儿园,母子同学,一时成为校园内外的传话。

  到了工作岗位,她自然不负众望,且深得历届一把手高度信任,总是被委以重任。

  她的兢兢业业,她的一丝不苟,她的认真负责,她的敬业精业一一百忙之中,常抽空写新闻论文,发表于上海、北京等地专业刊物,上上下下有口皆碑。

  每年积累下来的这样那样一叠叠奖状可作见证。那些年,人们还是很看重如此这般的荣誉的。

  可怜的她,被口碑被荣誉所激励的同时,也因口碑因荣誉而负重前行。

  她这个工作狂,以至于母亲病重病危三进三出医院,也没能好好陪伴娘亲一天。母亲是心中永远的痛啊!每每与我说起她的母亲,她的眼里总噙着泪花。

  读中学的时候,数理化是她的强项,当然也喜欢写作,只是没有数理化所花的时间多。

  迟到11年读大学时,弃理从文。于是,她便在文学海洋肆意徜徉。中外文学名著滋润着她几近干涸的文学天地。

  到了工作岗位,因责任重大担子不轻,少有闲暇,只是偶尔写些小散文,不时见诸省级以上报刊。

  退休后,写作散文随笔的兴趣越来越浓。尤其是游记,周游世界各地时,每到一处,必有游记问世。后来她又喜欢上并非虚构的创作风格,并依据网络素材,写了不少颇受欢迎的此类文章。

  她的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近年来更多散见于网络文学平台,有的点击率过万。


  她很喜欢著名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尤其是《飞鸟集》中《生如夏花》—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我相信自己,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败,如火如荼。”

  “总有回忆贯穿于世间,我相信自己,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不盛不乱,姿态如烟。”

  于是,她将“生如夏花”作为座右铭,力求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