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她曾是包头艺校的一名优秀声乐教师,怀揣着对军人的祟尚之情,放弃众多优厚条件的追求者,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把爱洒向了绿色的军营,与武警某部的他结为夫妻。婚后,他们虽然有平常人一样的情感,却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他们虽然有阖家团圆尽享天伦的期盼,却没有梦想成真的如愿。但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总是充满期许的甜蜜,生活如水平淡却又幸福满满。

       她叫于江华,曾多次被表彰为“好军嫂”“十佳军嫂”,并于2019年荣获全国百名“最美军嫂”殊荣。家庭曾先后荣获武警某部“五好家庭”、内蒙古包头市“最美家庭”,并于2019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最美家庭”殊荣。

  于江华与其爱人的情感故事,曾于2012年在中国妇女报、内蒙古晨报、北方周末报、包头晚报、家庭周末报和新华网、内蒙古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寻找最美XXX”专栏中分别以《最美军嫂——于江华》《闪耀军功章的背后》《走进80后最美军嫂——于江华》为标题进行了专题报道;2019年在新华社、今日头条、世界导报、国内资讯、青年报、人民武警报头版(专题报道)和搜狐新闻网、武警新闻网、中国武警网、军嫂网、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内蒙古新闻网、内蒙古武警微信公众号等中央、省级各大媒体分别以《最美80后军人家庭:闪耀军功章的“正反面”》《一个报国、一个守家》《你去报国、我来守家》《最美家庭:军功章有你的一半》等为标题进行了专题报道;2020年在《中国双拥》杂志网络版进行了专题报道。


  爱之初心终不悔,甘为丈夫撑起“半边天”

  2010年9月,于江华还是个刚刚二十出头的小姑娘,第一次见到他时就被他挺拔的身姿吸引,“也许只有军人才能站的那么笔直,像白杨。”从此,她的心里刻下了他的样子。

  那时的她是包头艺校的声乐老师,身姿娇柔,声音甜美,正值青春追求者众多,其中不乏高富帅,也不缺痴心人,然而她却只为他心动。闺蜜劝说她,部队的小干事不能随便出来,逛不成街看不成电影,哪有什么谈恋爱的样子;父母告诫她,军人的时间属于国家,没办法顾家,你选择他,今后的日子会很辛苦。而她回复闺蜜与父母的却是“如果他要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他所忠爱的部队建设事业,那么我就会在背后默默支持他。”

  就这样,于江华怀揣着对军人的祟尚之情和对他的特殊情感,放弃了众多优厚条件的追求者,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把爱之初心洒向了绿色的军营,与他结为了夫妻。

  由于部队的特殊性工作,丈夫根本无暇照顾她和家里的事。但是,再忙再累,于江华仍然默默的承担着家里的一切,毫无怨言的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在家事和国事这两个情感的“天平”上,毅然把一块重重的砝码放在了祖国和军队的“托盘”上。因为,她深深懂得丈夫坚毅的眼神和满脸饱含的沧桑,更加明白祖国的万里边防是神圣的,戍守这片热土的军人最伟大、最可敬。就是这样,她没有任何抱怨,挽起袖口,扎上围裙,把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人的情和爱都做进“晚餐”;把理解与支持、牺牲与奉献溶进了甜美的歌声留在女儿的摇篮边,又把它化成孝顺的美德奉送到公公婆婆的面前。不为别的,只为丈夫能够安心军营,扎实工作。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身为军嫂更坚韧果敢

  “其实,每每看到别人的丈夫伺候在妻子身侧嘘寒问暧、端水送饭时,我心里多少都有些酸涩。”于江华说着,嘴角弯了弯:“那时还是小姑娘又刚结婚,没有丈夫和家人的陪伴,自己一人买菜、做饭、洗衣服,什么都是一个人真的挺难受的……”

  2011年,于江华怀孕了,当她把这个消息电话告诉丈夫时,丈夫乐得几乎“疯癫”,见人就说“你嫂子有了,我要做爸爸了、我要做爸爸了……”然而,怀胎十月,本是女人最需要照顾的时候,他却忙于部队任务根本无法走开,于江华多数时间只能自己照顾自己。晕车、呕吐、食欲不振等妊娠后的不良反应,以及行动不便等诸多困难,于江华只能自己独自忍受。

  2012年4月,进入妊娠期36周的她身感不适在家休息,恰巧学校要求上报资料,她只得挺着大肚子去学校,然而走到门厅时,她踩到湿拖布擦地造成的薄冰上,无人搀扶而重重地摔倒了。学校的同事连忙将她送到医院,腹中胎儿却因为缺氧,必须进行了早产剖腹产手术。

  术后,于江华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灿烂的阳光,此刻孤独、无助的心情围绕着这个坚强的女人,委屈的泪水在她眼圈里打转,这个时候的她是多么希望丈夫能为她端一杯水,说一句安慰的话语!尽管如此艰难,她咬牙仍给丈夫报了母女平安的信息,鼓励丈夫在部队建功立业。“女子本弱为人母则刚,从此我有了女儿,有了伴儿也有了责任更得坚强。”她暗下决心。

  身边的领导、同事都劝她,你一个女人能承受多少压力?但她还是云淡风轻,一笑而过地说:“作为军人的妻子,就要能奉献、能吃苦,更要能承受别人难以承受的痛楚”。


  “她是丈夫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妈”

  大爱无言,真爱无疆。自从结婚后,于江华就曾对丈夫说过:“既然你选择了军人这个职业,就必须要对得起这身橄榄绿,军人的意义我懂,你就踏踏实实在部队好好工作,家里的事一切有我呢!”

  军功章的背后,总有妻子无尽的支持和无私的奉献。2011年2月,丈夫母亲的膝关节坏死需要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然而术后病人一段时期生活无法自理,不仅无法洗衣做饭,甚至连基本的行走坐卧也办不到,当然还有更长一段训练恢复期。丈夫工作繁忙无法请假谁来照顾呢?

  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于江华主动承担了照顾老人的义务。在医院,她给婆婆端茶送水,帮她翻身给她擦洗身体清理污秽。出院后,她依然照顾着婆婆的一日起居,每天都要安排一定时间,搀扶着婆婆进行下肢锻炼。老人家身体肥胖,于江华瘦弱却坚韧,每一次锻炼对于她来说都像是一次体能考验。婆婆锻炼结束,于江华都会累出一身大汗犹如水洗。尽管如此,她还是一个人默默承受着,更没有责备过丈夫。

  “她是丈夫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妈。”讲起那一段经历,于江华脸上不但没有愁苦,反而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你去报国,我来守家”

  “我是音乐老师,我热爱音乐,曾想在校园开一个个人演唱会。”于江华挽了下鬓角的碎发,摇了摇头说:“这个愿望是实现不了了。”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音乐又是于江华从小的兴趣所在,她深深热爱着自己的工作,怀孕期间还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希望能够有助于教学。但由于丈夫根本无暇照顾她和家里的事,平时是如此,在怀孕、生孩子期间亦是如此。孩子出生后,她每天既要到学校上班履行教师的职责,又要照顾好刚刚出生的女儿,忙得不亦乐乎。就是这样,于江华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直到深夜才能入睡。由于身体常年超负荷的透支,2015年,于江华最终病倒,迫使她不得不放弃令她难以割舍的事业,从此结束她的教学生涯。

  为此,她的丈夫有好长一段时间都活在深深愧疚与自责中,无法自拔。但于江华却笑着安慰丈夫:“以后我不用上班了,就可以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你和孩子身上了,从今以后你去报国,我来守家,家里一切有我……”

  在于江华的大力支持下,其丈夫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3次获得嘉奖,5次被武警部队评为先进个人,8次被总队评为先进个人。


  “妈妈,我都生病了,爸爸什么时候来看我?”

  自女儿出生后,作为孩子的父亲,丈夫始终是难以陪伴,与女儿聚少离多。由于未到预产期剖腹出生,女儿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身体不是很好,经常往返医院。“阿姨扎针好疼,妈妈,我要爸爸保护我”、“妈妈,我都生病了,爸爸什么时候来看我”……对于日渐长大的女儿来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无法表述对爸爸的期盼与渴望。

      听着女儿“喋喋不休”的话语,望着女儿稚嫩的面孔,作为母亲,于江华更多的是心酸与无奈。丈夫被选定赴乌海参加实战化比武,恰期女儿不慎摔倒,造成嘴唇与口腔严重磕伤大量出血,每日用注射液进食,伴随的疼痛总会让女儿在深夜反复醒来。

      “爸爸,没事,我不疼,你就放心吧。”听着话筒里传出女儿由于嘴部受伤而发出含糊不清的话语,作为刚毅的军人,宁愿流血流汗不流泪的丈夫,却流下了作为父亲愧疚的泪水,他哽咽着说,我对妻子和女儿的亏欠太多太多……

  如果说绿色彰显了军人的风采,那么红色就代表了军嫂的精神。10年来,于江华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和生活的重担,她的坚韧和顽强,像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永远绽放在这片绿色的草地上……


  后记

  于江华:“舍小家为大家,有国才有家。我知道我的丈夫热爱他身上的军装、热爱部队,更热爱部队的事业,为了他,我愿放弃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

  于江华铿锵有力的话语让采访的记者为之动容。正是因为有了妻子的理解与支持,才会让其丈夫矢志军营的梦想更好地得以实现。

  丈夫:“感谢有你!”

  “感谢有你!”虽然简短的4个字,却道出了于江华丈夫作为军人不一样的铁血柔情。

  军人也是有血有肉的热血男儿,军人也有爱,军人也有情;军人也有父母,军人也为人父母,军人也有要说的“心里话”,军人也有“想家的时候”……

  军人这一切人之常情,在高尚的思想情操与使命感的浸润下,如此动人心魄,与与众不同。

  谁不渴望爱情,而军人唱的是“为了你的生活更加美好,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谁没有儿女情长,而军人唱的是“万家团圆是我的心愿”;谁不眷恋自己的父母,而军人为了祖国却要说“再见吧,妈妈”;谁不渴望幸福,而正是为了祖国的安宁,人们幸福,军人却在轻轻地叮嘱别人:“也许我倒下,不再起来,你不要难过,不要悲哀”……

  军人的情感始终联系着奉献,联系着祖国,联系着强烈的自我牺牲,昂扬激越、浅唱低吟,同是英雄的交响,同是崇高的回音。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