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贵“意境”。“意”,指诗人的思想感情;“境”,指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意”借物来表现,“境”由意来触发。景与情两者互相渗透、结合,才能构成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意境。


       一、诗词意境的构成

王国维说,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的是意境的核心内容。“意境”是情和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巧妙的融合。如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斜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暮春三月的黄昏,风雨交加,吹得红色的花瓣乱飞。这位富贵家庭的妇女独守空房,心情寂寞孤苦。丈夫骑马嫖妓去了。她倚着高楼,望断泪眼,感伤身世。突然感到:这高门深院之家,不就象一个牢笼吗?她的青春年华,不就象这狂风暴雨中随风飘零的落花吗?这首词的意境哀伤悲凉,凄楚动人。这种意境的构成,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景物。深深的庭院,堆烟的杨柳,暮春黄昏的风雨,飘飞的乱红(花瓣);二是闺中的少妇。泪眼,无计留春住的难言怨恨和哀伤。在这里,物与人、景与情融汇一体,水乳交融。“景”是染上了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景;“情”是自然景色外化为物的情。因景生情,缘情造景,情景交融,产生了美的意境。这就是意境构成的过程。

古人用“情”与“景”构成意境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情景交融的意境。“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全词景情融合,构成了一幅悲壮苍凉的边塞秋景图画,意境深远,气象壮美。这种写法,能深化感情,又能使感情形象化,使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以情为主的意境。感情是诗歌的生命,有了真挚的感情,才能使诗歌具有感染力。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想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短短四句,没有景物,但高度凝结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祖国南北分裂,忧心如焚;他渴望祖国统一,至死念念不忘;诗的感情炽热而悲痛,意境诚挚而深沉。又如陈子昂《豋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诗也没有写景,只是诗人高度概括了人们对人生的感叹,把它作为自己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直接抒发了出来。全诗悲凉慷慨,把读者引进了一种深远阔大的意境之中。

3、以景为主的意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鴉,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支元曲,以景为主,一连写了十种景物,构成了一幅荒凉寂寞的图画。但是这只是全曲意境中形象性的方面。它的“曲眼”(主题)却是情感——“断肠人在天涯”。所以,十种景物都是为“断肠人”的心情而设;所有的景物都是“断肠人”主观感情的外射。在这里,虽然写了十种景物,但主观的“情”仍然是构成艺术意境的主要因素。否则,这些景物就缺乏了艺术生命。

       4、虚拟景物的意境。诗人为了突出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而虚构景物。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作者写此诗时,并未到过金陵。诗中的意境全是虚构而成。而这些虚景是诗人从间接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它比实景更能包含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力。所以,谢枋得说此诗“意在言外,寄存于无。”这句评论,不仅对我们学习“虚景藏情”的艺术手法有启示,而且道出了本诗之所以千古流传的艺术奥秘。


1678183963126182.png

      二、诗词意境的特征

       陈望衡在《谈意境》中指出:“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意境还有更为重要的构成因素。这就是:虚与实的统一、显与隐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认为意境的特征有二:第一,要求、“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即要有“象外之象”;第二,要求有“味外之旨”。

       1、“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诗词作品中描写的形象是有限的,但必须通过有限的形象,让读者头脑中展现出比这更丰富、更精彩、更生动、更活泼、更有深层含意、更美好的形象来。如:

(1)王驾的《春情》:“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诗中的形象很有限,仅是“落花”与“蜂蝶”。然而,“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句,却引起了人们丰富的联想。读者会想:蜂蝶为什么要飞过墙去?墙那边有什么吸引蜂蝶?也许墙那边有更多更美的更惊奇的花。这里还是写花,只不过用墙外之花将人的思路吸引过去了,这就是“象外之象”。

(2)苏轼《东栏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诗中的形象也很有限,仅是“梨花”与“柳絮”。然而,“人生看得几清明”一句:既是实指东栏的一枝似雪的“白花”,是“梨花”还是“柳絮”,你看得清楚分明吗?同时,也是蓄意——人生在世,能看到几回这么清丽雪白可爱的梨花?引申至自己的人生之路,又有几个人能看得分明?激起读者深层次的联想。这里虽然还是写“梨花”和“柳絮”,但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象”了,已经引伸到“人生哲理”了,意境更深了。

(3)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的形象仅是“雨”、“蛙”、“棋子”、“灯花”。但“有约不来过夜半”一句意境无穷——恋人约会,等到半夜也不来。什么原因?是移情别恋?还是半路遇劫?让读者自已去想象。这里的“象外之象”已发生了厧变了,生发了深层次的意境。

(4)宋祁《玉楼春.春景》:“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闹出了“超以象外”的意境:一是闹字将红杏拟人化,化静为动,给杏花赋予了动态,让人好像不仅能看到它绽放枝头,而且似乎还能闻到花香;二是闹字写出了杏花的众多和纷繁,写出了红杏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景象;三是闹字把生机勃勃的春光点染了出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境界全出,因为“闹”字准确地抓住了红杏盛开的典型特征,把视觉感受化为听觉感受,从而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盛开的红杏可以让人想起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红杏出墙的少妇,想起枝头喧闹的鸟鸣,想起热闹非凡的街头……

       2、“味外之旨”,即“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作品通过形象描写,给人回味无穷、联想不尽之意。这里的“象”(形象)是实写;而“味外之旨”是虚写。如:

(1)韦庄《河传》:“何处,烟雨,隋堤春暮。柳色葱茏,画桡金缕,翠旗高飐香风,水光融。青娥殿脚春妆媚,轻云里,绰约司花妓。江都宫阙,清淮月映迷楼,古今愁。”诗中的形象较多,但“古今愁”三个字,便是“味外之旨”,让读者浮想联翩。当年,扬州美女甲天下,隋阳帝杨广在这里纸醉金迷,荒淫无度,丢失了大好河山。如今,扬州高楼年年建,靓丽美女日益多。但是让古人和今人“古今愁”。“愁”什么呢?作者不说,读者自己去联想。

(2)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寥寥二十字,情真意切,意境深远。诗人和朋友相隔遥远,平时只能通过信使问候。而这一次,不是写信,而是赠送梅花。用“一枝春”表达深深的祝福,这就是“味外之味”。“一枝春”,是借代的技法,借代万物,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寓意着对团聚的期待。陆凯想到当时恶劣的形势,以及范晔的烦恼,觉得没有比“报春的梅花”更能代表自己对于朋友的一番心意了。

(3)陶渊明《归田园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簷,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首诗,若从字面看,无非就是田园、茅舍、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等景物,诗之妙“在意境融彻”,这些平常的景物背后,却蕴藏着无穷的意蕴,要比字面直接表现出来要丰富深远得多。“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为官”长达13年,官场的腐败,世俗的奸作,仕途的坎坷,对田园生活的想念,无不给他带来痛苦和烦恼。现在他回归田园,挣脱了“樊笼”,归田之乐,闲适之趣,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都尽在不言之中。清旨远韵都寓于浮言文字外,这不正是无言之美的艺术境界吗?

(4)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描写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丈夫的思念。快打走黄莺鸟,别让它在枝上叫,叫声惊破了我的梦,害得我梦中不能到辽西。这就从一个侧面把她真挚深厚的感情,形象有力地表达了出来。女主人到底“怨”什么?是单纯地怨黄莺鸟?作者没有明答,留待读者去思考、去联想。这首诗不仅在篇内见曲折,而且在篇外的意境上下了功夫。

(5)李端《闺情》:“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鵲喜声。”这首诗写了一个月落星稀的拂晓,一位闺阁中的女人伴着孤灯,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当门外传来喜鵲的叫声时,她总意为心中所想的美事来了。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披衣下床,迫不及待地来到门前张望。然而,事实却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了她。她恼怒了!竟然怨恨起报喜的喜鹊!那么,这位妇女究竟在期待什么?她到底恨什么?作者都没有写,留给读者去联想。虽然全诗没有写一个“怨”字,却把一位多情少妇的“怨恨”形象,含蓄地表现得活灵活现,使这首诗产生了“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钟嵘《诗品》)的艺术效果。

       3、“有我之境”。“有我之境”按王国维的说法,就是“以我观物,古文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徐祯卿《偶见》:“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等等,都是“有我之境”的例子。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诗中没有把物寓志之词,全是“我”感情的直接倾诉,这种意境,具有强烈的形象感染力。

       4、“无我之境”。王国维认为其特点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并不是绝对离开作为主体的人的思想感情,只不过是说诗人把主观意识,完全融汇于客观景物之中,表现在作品的意境中,则主观色彩,几近于“无”。如王维《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等,诗中表现出了忘我忘物,悠然自得的意趣;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的意境,在于以淡淡之境寄寓着一种闲远自得、超然宇宙之外的情趣。《东坡题跋》卷二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最有妙处”,点出了陶诗意境的机巧。然而,“境与意会”的关键却都在一个“见”字里面,“见”字极为神秘地将其境其意交合,传达了诗人闲远自得,淡不经意的无穷妙趣。

       5、“梦中意境”。古人写意境,常用“梦境法”。“梦境”是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思想意识变形的图画,是被梳理过、扬弃过的感觉与印象。由“梦”去联想,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推进一层,开拓一个新的境界。古人写了三种梦中的意境:

     (1)真实描写主人翁进入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诗人借想象的翅膀在梦幻中经历瑰丽、美好的神仙世界,寄托自己渴望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思想;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臥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用梦境来抒写自己对收复北方失地的盼望心情与爱国的壮志、宏伟的胸怀;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通过梦境书写了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怀及壮志未酬的抱负,表现了不可屈服的民族激愤与精忠报国的意志;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写梦见旧时游乐的盛况,反衬亡国之恨被掳之愁的意境;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写梦中与情人相会,情境逼真,言味无穷;苏轼《江城子.悼亡妻》:“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中见妻子,情景历历在目;赵德麟《锦堂春》:“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写梦中与情人漫游天涯;岑参《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梦中游览江南;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写给妻子王氏的悼亡诗,要表达的感情,从梦中的意境里都能找到痕迹……以上七个人,都是写梦中进入理想境界,得到了片刻的欢慰,借此反衬诗人的各种情感。

     (2)梦中不能进入理想的境界。这种手法比前面写梦境进了一层。如张潮《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思妇的梦境只能达到原来与丈夫分别的西湾,却听说丈夫己去了凤凰山;沈约《别范安成》:“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张仲素《秋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处向金微”、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白居易《宫词》“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这些诗人,都是用同一类手法写不能进入梦中理想的境界。

     (3)写连梦都做不成的境界。如宋徽宗《宴山亭.山行见杏花》:“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非梦里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原来是想从梦中得到片刻的安慰,现在连梦也做不成了,更深一层地表现了这位亡国之君无穷的痛苦;李煜《清平乐》:“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晏几道《阮郎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欧阳修《千秋岁.春恨》“夜长春梦短,人远天涯近”,用同样的手法写做不成梦的痛苦。

     “梦境”不是人物的胡思乱想,作者也不能海阔天空地随意挥洒。它虽不是现实,但要有现实的心理依据。如唐朝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写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受荣华富贵,醒来才知是一场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作者把现实的人生压缩于一梦之中,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知识分子阶层追名逐利的种种世态。后写的虽然是梦境,似乎又都是生活的真实,是幻境与现实的交织,不给人以迷离、恍惚的感觉。因此,梦境的描写,也仅仅是为了更深刻、更细腻地反映出作者的思想与心理,更有力地突出作品的主题,写出更真实、更形象的意境。

1678183898666390.jpg

     

    三、诗词意境的分类

       (1) 崇高悲壮。如曹操《观沧海》:“临揭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景雄奇壮美;抒情奔腾震荡;文辞振奋激昂。

    (2)慷慨悲凉。如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写景苍茫辽远;抒情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

       (3)淡泊静谧。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淀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通过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

       (4)飘逸洒脱。如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写景虚实相生;抒情豪情满怀;文辞奇谲俊丽。

        (5)沉郁顿挫。如杜甫《秋兴八首》第四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宅第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意境沉郁顿挫;语言真挚感人。

       (6)清新素雅。如《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相去日已远,思君令人老,与君生别离。会面安可知。衣带日已缓。岁月忽已晚。相去万余里,胡马依北风,浮云蔽白日,弃捐勿复道,各在天一涯。越鸟巢南枝。游子不顾反。努力加餐饭。”景物情真、景真;人物生动活泼;手法清新婉转。

       (7)纤秣瑰丽。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鹤鸿。”手法浓抹彩绘;形象铱艳绝人。

      (8)凄冷寒凉。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环境凄冷寒凉,愁肠楚恻动人。

1678183814264903.jpg

     

       四、意境在艺术作品中通用

      1、在雕塑中应用。如:法国著名艺术大师罗丹雕塑了巴黎红极一时的名妓《欧米哀尔》。按一般人的想象,这个妓女有美丽诱人的脸蛋,卖弄风骚的眉眼,高高隆起的乳峰,高贵华丽的服饰。然而,罗丹塑的欧米哀尔,却是一个吓人的模样:她头发半秃,满脸皱纹,脊背佝偻,干枯衷孱,两个枯瘪的大乳房象两只空空的小口袋,垂挂在胸前,微微鼓起的肚皮上满是岁月的皱褶。这个红极一时的“名妓”,衰老得何等可怕!可是在巴黎,观赏者们面对着罗丹的这件作品,却久久不忍离去。原因何在?欧米哀尔的雕像给了人们深刻的启示:黑暗的社会制度,榨干了这位绝代佳人身上的油水,摧残了她美丽的青春!这就是作品所要表现的意境!也是这件世界艺术珍品价值之所在。

       2、在绘画中应用。南宋吴炳画了一幅《榴开见子》图。明明是一幅石榴果实裂口的图画,却说成是“榴开见子”。“子”指什么?原是“石榴籽”的意思。不过这里却“一语四关”:有人丁兴旺、百子祝祷之意在内;有石榴只有剖开肚皮,才能见到“珍珠”之意在内;还有祝愿“五子豋科”之意在内;更有骂人瞎了狗眼,明珠就在眼前,却不识货,不予重用,只好撒落荒野、埋没人才之意!令人无限感慨!这就是作品的意境。美国画家安德鲁.弗思的名画《克里斯蒂娜的世界》中,一名女子匍匐在草地上,凝视着远方不远处的一个农舍。画中的女子克里斯蒂娜因患小儿麻痹症而难以行走。她并非在爬行,而是在凝视。她抬起头望着不远处的农舍——近在咫尺却又如此遥远!作品的标题画龙点睛,《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是什么?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与农舍的距离让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助,这段难以逾越的距离,也成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状态的象征——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难以尽如人意的环境之中?这就是这幅画的意境。

       3.在舞韵中应用。文化部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资华筠在《诗情与舞韵》一文中写道:“诗用语言把湘君、湘夫人的内心活动和外部行为作了具体的描述,而乐与舞却要把那些具体的描述诗化。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愰,双照泪痕干”似乎完全是静态描写,却传达出战争将亲人两地隔绝的无限思念之情,和对和平环境和幸福相聚的美好憧憬,此情此境,难道不可以转化为舞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诗与舞又何等的接近啊……中国的古典诗词,它岂只是滋育着舞魂,分明是在铸造着心灵。”

       4、在歌曲中应用。请听陈小奇创作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这首歌曲,写多年前的恋人突然相遇,不好意思直接表达心中的激情,而是拐了个弯,从侧面用“一张旧船票”作比喻,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作试探,暗示、含蓄、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心中想“重温旧梦”、“重归于好”、“重谱恋歌”、“破镜重圆”的思想感情,极写了人在处于边缘状态时的困惑之情,给听众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这首歌一出,风靡全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意境作品的艺术魅力。又如1992年,全国出现了《渴望》热,“悠悠岁月”的主题歌,深深打动了亿万人的心。“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问询南来北往的客……”沧桑写尽,情暖人间,作品赋予了一种沧桑感、人情味的独特意境。

      5、在文学作品中应用。如:1987年意大利与中国合拍的电影《末代皇帝》,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中除最佳男女主角奖外的9项大奖。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结尾写道:“‘人’,这是我在开蒙读本《三字经》上认识的第一个字,可是我在前半生中一直没有懂得它。有了共产党,有了改造罪犯的政策,我今天才明白了这个庄严字眼的含义,才做了真正的人。”中国共产党把皇帝由“龙”改造成了真正的“人”,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正是《末代皇帝》电影和《我的前半生》一书的深层意境。

       总之,古人笔下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虚构之境”等千古流传的创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