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到达陕西省汉中市,是想寻找两处古迹。一个是市内的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的拜将台,另一个是留坝县马道街村的萧何追韩信处。先有萧何的追,后有刘邦的拜,这一追一拜成为传奇故事、千古美谈。我们因身在汉中市区,自然先在市内看拜将台,后到市外找追之处。但,落笔游记时,还得按照原来的次序写。

  韩信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有着“兵仙”、“神帅”之美誉,被丞相萧何赞为“国士无双”。但,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之前,却乞食漂母,受辱胯下,四处投靠,不得赏识,还差点被杀头。韩信虽然经过别人极力推荐和自我积极表白,仍然得不到项梁、项羽、刘邦的重用。项羽只让韩信当个执戟郎,干的是把门、随侍的警卫活儿。执戟郎在警卫部队中是最小的官,低得只能拿枪去站岗,卑得如同普通士卒。刘邦也没拿韩信当回事,给他个连敖职位,是个管粮仓的小官。后来,经夏侯婴举荐,又被刘邦授予治粟都尉。这是个统管汉军粮饷的官,比连敖大多了,还很实惠。但,这依然不合韩信的心愿。他希望带兵打仗,驰骋疆场,建功立业,而不是在后勤岗位上扒拉算盘。

  韩信失望至极,闷闷不乐。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士为知己者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于是,他在南郑(汉中)军营留诗一首,骑上马跑了。萧何得报甚是着急,立即赶来。读了墙上的诗,回想与韩信的几次谈话,萧何痛心疾首,捶胸顿足,顾不上向刘邦报告,急忙拉出一匹快马追踪而去。

  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中写道:“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韩信多次向萧何表白自己的心愿,萧何听了非常惊奇与折服。韩信的表白大致有三点:第一,自幼熟读兵书,腹有良谋战策。他最喜统领千军万马,征伐天下,干大事业。过去,韩信也这样表白过,但听者都认为他口出狂言,吹牛而已,报以冷眼和嘲笑。萧何认为,那时能读诗书的人很少,能读兵书的人更少,韩信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第二,汉军无大将,打不过楚军。萧何对此说不服气,列举樊哙、曹参、周勃、灌婴等,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猛将。韩信说,他们都不过是有蛮力的武夫,而不是治军的将才、打胜仗的帅才。第三,分析了楚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未来争天下的策略。这正是萧何与刘邦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绝不能久困汉中,必须打出去。但,在官兵悲观失望、逃亡严重的情况下,谁来整顿部队和提振士气,谁能率领他们去打胜仗?能担当这一大任的,非韩信莫属。可是,萧何多次向刘邦进行过推荐,刘邦却认为项羽都没看中的人,我怎么能重用他。再说了,韩信一无战功,二又年轻,重用他会使老将们不服气的。韩信一直等待刘邦重用他,然而没有一点动静。萧何都不好意思来找他喝酒聊天了。43cf69f994deadc9f0be6b4d61446eb.jpg

  韩信往哪里跑是个问题。汉中是块盆地,四面环山,北有秦岭阻挡,南有巴山隔断,汉江从西至东一穿而过。汉中因汉江而得名,刘邦被项羽封在这里称汉王,建立中央王朝后称汉朝。在华夏大地上,从此有了汉人、汉族、汉字、汉文化的称呼。

  秦岭横贯中国大陆的东西,不仅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很难逾越的障碍。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说的就是川北到陕南的路。而关中到汉中,那时在秦岭中只有三条道相通,褒斜道、子午道和陈仓道。向南跑那是汉王刘邦的势力范围,抓回来是要被砍头的。韩信上次犯案时上过一次刑场,就在刽子手举起屠刀时,他向监斩的夏侯婴高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并向刘邦报告。刘邦一听这话,正合他的雄心,马上表态把韩信提升为治粟都尉。既然已经提拔重用了,你还当逃兵,那只能是死罪了。萧何判定韩信会往北跑,走褒斜道去中原。出城门时,他向站岗的士卒一打听,果然有人骑一匹白马出城,绝尘而去。萧何赶紧快马加鞭,直奔马道驿,今留坝县马道镇马道街村。

  萧何骑马追,我们开车追。秦岭的早春二月,冷风飕飕,细雨霏霏,雾气蒙蒙。上高速没多远,就进入了大山之中。高速公路逢山打洞,遇水搭桥,基本都是平路、直路。当年的路可不这样,得翻山越岭,得走悬崖峭壁上的栈道。汉中到马道街村50多公里,汽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韩信恐怕得一天功夫。自古传萧何月下追韩信,说明萧何是在夜里追上的。记不清穿过多少隧道,见到“马道出口”立即拐了下去。

  高速出口收费的姑娘见到有辽A牌照的小车下来,眼中闪出一丝诧异的神色,那意思是外地车咋跑这远乡僻壤的来了。她张口问道:“现金还是微信?”我们赶忙举起微信付款码,并报以微笑。这里曾经是褒斜道上的一个驿站,如今只是个普通的村庄,驶出高速没多远,钻进了一条山沟。山体陡峭,恶石狰狞,褒河奔流,樊河截路。在两河汇合的拥挤处,容纳着一个小村庄——马道街村。村中有壁画,有雕塑,有景点指示牌,明确告诉我们这就是萧何追韩信之处。穿过村庄,在樊河桥头的左侧有一个陈旧的碑亭,其中树立着三通石碑。左边的立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上面记载着萧何追韩信的故事;中间的立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上面刻着“寒溪夜涨”4个大字;右边的立于咸丰五年(1855年),上面刻着“汉相国萧何追韩信至此”的字样。资料上说,这里原有一座萧何庙,可惜被一场大水冲垮了,只剩下这座碑亭。

  171a73cab3fb14ccb4f00d2c72bca30.jpg我们兴奋地四处查看,意图还原当年的场景。首先是确定真实性。马道驿站和寒溪樊河是地点上的物证,三通石碑是清代人的确认。至于汉中市政府所立的重点文物保护石碑“萧何追韩信处”和“褒斜道留坝段遗址”,进一步加以了肯定。其真实性毋庸质疑。其次是展开想象翅膀。那天,月色朦胧,山影幽暗,水声轰鸣。韩信打马飞奔而来,戛然而止。他跳下马来,望着突涨的河水,不禁仰天长叹,天绝我也!他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形只影单,饥肠辘辘,无处躲藏,只能束手就擒。这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果然追兵到了。韩信抬眼一看,来人竟是萧何。韩信心想,要抓他派几个小卒就够用了,何必宰相亲自出马,莫非是——

  这近百里的山路,可把上了年纪的萧何累苦啦!他明知可能追不上,但必须追,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得把韩信追回来。虽有马匹助力,但山高路险,披星戴月,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一顿饭,天黑了也照样追。他突然看到有奔腾咆哮的急流挡住去路,不远处还有个人影在那里徘徊。萧何心中一喜,那一定是韩信。当地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民谣:“不是寒溪一夜涨,焉得汉室四百年!”

  天雨之大,不润无根之草;大道虽广,不度无缘之人。萧何如何劝回韩信,是后世之人最感兴趣的问题。京剧中有个著名的剧目叫《追韩信》,是麒派的代表作。周信芳扮演萧何,用他那苍凉而浑厚的嗓音,生动而精彩地演绎了当时的情形。韩信看到满头是汗、神情疲惫的萧何赶来,而且没有随从,一时为之感动,但并不想跟他回去。萧何问韩信,当今十八路诸侯王,谁能与项羽争天下?韩信答,只有汉王刘邦。萧何说,那你为啥要跑?韩信答,汉王没瞧起我,不加重用。萧何说,那是因为汉王没见到你,不了解你胸中的韬略。这回我保证让你见到汉王!韩信不相信汉王会见他,回去是自找没趣。萧何表态,如果汉王不见你,我也不干了,咱俩一起跑。韩信知道,萧何是刘邦的沛县同乡,一起反秦的铁哥们儿,与夏侯婴一起被刘邦视为左右手。萧何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可谓掏心掏肺、仁至义尽了。fcb34f7a7f1ac7f3a54705ec35cde20.jpg

  萧何走后,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也逃跑了。刘邦大惊失色,继而大怒。正在怒气未消之时,萧何回来了。刘邦又气又恨地骂道,你为什么也跑了?萧何答,我不敢跑,我去追逃跑之人。刘邦感到诧异,你追何人?萧何说,追韩信。刘邦又生气了,跑了那么多人你不追,去追那个没用的韩信,这不是糊弄我。萧何提高声音说,诸将易得,至于韩信,国士无双!他能帮助你定策略,夺天下。刘邦最爱听这样的话,他根本不想久居汉中,一心想着打出去。萧何深知这一点,于是趁机提出必须重用韩信的建议。刘邦说,我还没见过韩信,得跟他聊上几句,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真本事。萧何说,韩信就在门外候着,我叫他进来。

  韩信应声走到刘邦的面前。刘邦一打量,韩信既无武士之雄壮,又无儒者之风雅,只是有点漂亮,像个娘们儿,心里就不太乐意了。刘邦劈头就问,丞相数次推荐,你有何计策教我?韩信微微一笑,并不直接回答,却反问道,汉王自己觉得在勇敢、强悍、仁义等方面与项羽相比如何?刘邦思摸很久才说,不如也!韩信说,我认为也不如!但,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项羽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但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的事先之约。韩信特别指出:“项王所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土,何所不散!”这三个“何所不”,让刘邦心花怒放,大喜过望,决心破格使用,拜韩信为大将。

  刘邦以为提升韩信为大将,这不仅对得起萧何追韩信的良苦用心,也是对韩信的格外重用。可萧何却觉得这还不够,必须筑坛拜将才行。古时候。凡国有大事都要筑坛祭天,郑重其事,号令天下。像你这样随口一封,没人会当作一回事的,必须让韩信有里有面,有职有权才行。刘邦有个突出优点,从不固执己见,有好的建议他就采纳。于是,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准备各种祭祀品及程序。军中的一些老将都以为要拜自己为大将,暗自欢喜,跃跃欲试。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手捧大将印信的竟是个从不知名、毫无军功的青年小子。可那素慢无礼、不拘小节的汉王,对他却恭敬有加、礼节周全,太不可思议了。

  6f3ee35adf24c88351a4bb5a1c06c86.jpg这就要说到拜将台了。也叫拜将坛,位于汉中市城南区南一环路上,原古城的南门外,北有著名景点的古汉台(汉王的宫殿),南有奔流不息的汉江。原以为两千多年过去了,这块地早就没了。没想到的是,它始终得到珍重与保护。如今经过整修后,更加出众、出名、出彩。景区左侧有个小停车场,没走几步就看到汉式建筑风格的大门,很气派也很漂亮。进门后,迎面便是韩信塑像,他立于土台之上,右手捧大将印信,左手紧握宝剑,披风下摆飞扬,颇有大将风度。土台子高约丈许,四周用石头垒起护坡,正面有台阶,地面平整,有半个足球场大小。上去用脚踩一踩,很硬实。这不禁让人感慨:“留此一抷土,犹是汉家基”。拜将台是汉王朝的发祥地,亦是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历史物证。

  韩信没有辜负萧何的期望,对汉军进行了整顿和训练后,便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谋,北出咸阳,拿下三秦。接着,奇谋叠出,百战百胜。最著名的是背水之战,率领一万多新兵,深入太行险道,夺下井陉关,打败了赵国的20万部队。围歼项羽的垓下之战,韩信更是居功至伟。韩信辅佐刘邦统一了全国,成就了帝业。刘邦对他的评价是:“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

  就要离开马道街村了,雨更大了,雾更浓了。曾经夜涨的寒溪,只剩一条瘦水,满河乱石。想当年,韩信饥肠辘辘之时,向正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妇乞讨,老妇给他吃食,韩信表示日后定有重谢。老妇说,你能不能活下去都是问题,还说什么重谢!而集市上那个瞧不起他的屠夫,曾经拿着刀跟他叫号,有胆子就用刀杀了我,没胆子就从他胯下钻过去。众目睽睽之下,韩信毫不犹豫地钻了过去。韩信乞讨是为了活下去,忍辱是为了等机会。如果没有以前的忍耐和等待,哪有后来的萧何月下之追,刘邦的拜将之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