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生,出身寒门,祖祖辈辈与农民为伍。

多年前,他随父母从山东迁入黑龙江省延寿县青川乡。

贫瘠的土地,单一的粮食生产,使他饱尝了贫穷的酸苦。曾经为了两角钱购买何物适宜而与家人争吵得不可开交。

“穷则思变”这句话确有一定的哲理性。刘尚生就是一位由贫穷导致思变意识极强的人。在部队当兵的时候,他就憧憬着未来,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变自己的人生。

1983年末,他退伍回乡,就立志摆脱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从单一的土地经营中分离出来,用好用活党的现行政策,率先致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1984年,刘尚生开始贩卖冰棍。虽然是小本经营,尽管每天弄得疲惫不堪,但可换得日平均20元钱的收入,对他来说,已是十分欣慰了。同年末,他又改弦更张,在青川乡所在地买了两间破草房,开了一处小食杂店。他以薄利多销、质优价廉、讲信誉为宗旨,吸引了大批顾客。虽然地点偏僻、门面较小,但收入十分可观。他进一步尝到了经商的甜头,便萌生了扩大经营规模的念头。

1986年,刘尚生又以适当的价格在街中心地带购买了一栋草房,占据了较理想的地理位置。苦心经营换来硕果香。两年后,他推倒草房,投资5万元,建起了青川乡第一栋私人楼房。从此,在他的个体经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他经营的场地已不再是小食杂店,而是门庭若市、几乎成了当地购物中心的“永胜百货商店”。

1989年,他买了一台三轮车,方便了进货;1992年,重新装修了店铺,扩大了营业面积;1993年,又增加了一辆客货车,既可自用,又可出租。还雇用一名司机、两名营业员,形成了采购、进货、出租一条龙的整体优势。

十年来的商海遨游,使他悟出了这样一条极普通而又深刻的道理:“没有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人们可曾想到,尽管他的事业越来越红火,但他却是一个富了不忘本的人。他去哈尔滨进货,舍不得花钱住旅馆,蹲火车站;为了节省资金,他不坐班车,步行几十里到厂家采购商品;饿了,吃几口面包、方便面,从不轻易下饭店……

1992年和1993年,刘尚生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体劳动者标兵。之后,当选延寿县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

1994年下半年,刘尚生毅然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商店,带着振兴家乡农业的希望,三下江南自费考察复合肥生产项目。在江苏省溧阳市,他通过自己的亲属和战友,深入一些厂家参观考察和分析论证,大胆的确定了生产复合肥项目。他选中的考察对象是一家由3人创办、经10年努力发展成为年产值1亿元的私营企业。当业主闻知刘尚生不远万里自费前来考察时,深受感动,握着刘尚生的双手说,要干大事业,就需要你这样的人啊!刘尚生终于找到了合作伙伴,获取了初步的生产技术和配方。

考察归来,他信心百倍,把考察结果与自己的打算向乡党委、政府领导作了详尽汇报,得到赞许。

要干事业,就得投资。然而资金是硬头货,可是,下定了决心不改初衷的刘尚生,在资金短缺的困难面前没有低头。他找乡里的书记、县里的书记,找乡长,找县长,恳求他们支持发展私营企业。

同年11月,一个十分寒冷的早晨,刘尚生在乡党委书记王玉的引导下,找到了县委王书记的家。王书记听明来由后,急匆匆地吃罢早饭,赶到县委,要找有关人士论证一番。当时,县委正召开常委会。王书记通知暂时休会。找来了农业局等涉农各部门领导,亲自主持召开论证会。经过大家认真研讨,一致认为:刘尚生准备上马的复合肥厂前景可观。王书记当即责成农业局副局长高贵立即组成考察团,前往江苏考察。并对高贵说,你就代表我。如果项目可行,由你拍板,我头拱地也要支持小刘把厂办成。

就这样,经过上上下下的努力,最终刘尚生争得贷款15万元,自筹资金17万元,终于如愿以偿,在青川乡政府所在地开办了延寿县第一家化肥厂。1995年3月10日,在刘尚生的人生旅途中,是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日子——他创办的延寿复合肥厂投产开工了。

在筹办延寿复合肥厂期间,为了使这项生产技术能够适应本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刘尚生从东北农学院聘请了农业专家刘德玉教授为顾问,请来了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参加,组成攻关小组。根据对本地土壤结构的化验分析,并参照原有配方,试制出了氮、磷、钾含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适合本地施用的各种农作物专用肥。

1995年4月,他将试制的100吨大豆、玉米、水稻三种专用肥投放市场,立即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仅一个月内就销售一空。自己呕心沥血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了,经济上的投入也得到了回报。但是这些并不能使刘尚生陶醉和满足,他要进一步证实自己的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效力。于是在企业生产的淡季,他深入村屯和地块,走访农户,进行跟踪问效。秋后,到底儿收回了一张张满意的答卷。

同年11月,工厂迁入新址,扩大了场地和生产车间。又投资23.5万元,购进一套大型烘干设备、1台输送机和电机、缝包机等机械。实现了扩大再生产。产品销售形势形成了由“求人卖”、“赊给人家卖”转变为代理商主动预付定金、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思想的指导下,刘尚生把眼睛盯在了更大是市场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1998年8月,他的复合肥厂迁入县城,在北部城郊的一片坑坑洼洼的废弃地上,在这36290平方米的厂区里,展开了新一轮的艰苦创业。先后建设了生产车间、仓库、化验室、办公室、食堂、宿舍等,建筑面积达到2370平方米。2001年,企业更名为延寿县绿丰化肥有限公司,同年获民营科技企业证书。2006年又更名为黑龙江嘉美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2015年10月,建筑面积为□□平方米集办公、化验、科研、食宿、经营等于一体的嘉美农资大厦巍峨挺拔地矗立在厂区的正前方。

建厂初期,生产方式为半人工、半机械化的“小作坊”式的生产企业,年产复合肥百余吨。经过近30年的更新改造,如今已有自动化生产线五条,产量增加到3800吨。过去,产品仅在县内消化。2000年以来,已畅销哈尔滨地区各市县、牡丹江辖区、佳木斯辖区以及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

目前,企业主打品牌在往昔“上升牌”的基础上,已发展为“美牛牌”、“鲁喜牌”、“撒尔邦”、“俄斯科”、“宇牛”等品牌。充分发挥了生产设备、技术、场地、规模和品种的诸多优势,生产的化肥分为复合肥和钾肥两大系列。复合肥生产线两条,年生产能力5万吨,可生产水稻、玉米、大豆、甜菜、烤烟、亚麻、蔬菜复合肥;钾肥生产线三条,年生产能力3万吨,可生产50%硫酸钾、60%氯化钾、多元颗粒钾、硫酸钾镁、硅钾肥、锌钾肥、氮钾追肥、硫酸铵。企业现有员工50余人,安置下岗职工、农民工50人。现有固定资产8000万元。

2002年和2003年,产品被省消协评为质量、服务双优推荐商品;2005年成为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验协会会员单位;2013年,被哈尔滨市命名为“十大科技创新企业”之一;2015年,其产品被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验协会命名为“黑龙江魅力产品”。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嘉美全国肥料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是中国质量信用AAAAA级企业、黑龙江省放心肥料诚信单位、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会员单位。

苦尽甘来的刘尚生,如今主要做三件事:首先是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其次是培养继承人,第三是发挥自己业余爱好的特长,在抖音上展放歌喉,把美妙的歌声传遍四方……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