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大地的黑龙江省境内,松花江南岸的蚂蜒河湿地平原深处,有一个不起眼的村落,它北邻方正县永丰公社陶家屯交界,南靠蚂蜒河沿岸,这个村落有五自然屯,这五个自然屯都靠近蚂蜒河岸边,所以当地人都管这个村落叫做凌河村。

       凌河村的正屯叫李家店屯,为什么叫李家店屯呢?在我刚记事起,李家店屯子里还是很繁华热闹的,那时候尚方公路从屯子中心穿过,屯子里有客车站,还有专门售票处。因为,这里是延寿县和方正县两县交界处,人员往来很多,屯子里还设有一些卖吃的和住处的小店铺。另外这个屯子里很早之前有一个李姓大户,李姓大户是解放前的大地主,所以,就取名为李家店屯。计划经济时期这里变成了生产大队,还有其它四个自然屯分别是柳河屯、于家屯、史家屯、齐大窝棚屯,这五个自然屯就是五个生产小队。

       我就出生在李家店屯,上世纪七十年代改行的尚方公路,从李家店屯西侧穿行而过,所以,李家店屯的交通十分便利,我在这个屯子里生活了二十个春秋。也是喝着蚂蜒河水,吃着李家店屯子的大米长大的,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留下了我青少年时期的足迹。那个年代屯子里都是土草房子,街道都是土路,农村社员家里日子都很贫困,大家的生活水平基本都一样。我的父亲是一位特别老实发农民,母亲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村家庭主妇,唯一不同的是我母亲会做裁缝活。我的父母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村子里老辈们都和我父母一样没有浪漫的爱情故事。听说都是父母做主娶媳妇和嫁闺女的,我的父母结婚都是建国前的事情了,在我们姐弟几个的记忆中,都是听老人们讲过去的事情……。

       我们家里有姐弟五个,姐姐是老大,我身上有一个哥哥,我和两个弟弟,姐姐是建国前出生的,建国后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姐姐一直读书到初中毕业。大哥比姐姐小五岁等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都是按时送去学校读书,因为我的父母都没有读过书,一个大字都识,所以,我们五个姐弟到了上学的年龄了都去学校读书了。那个年代我们家里和屯子里其它社员们都一样,贫穷落后,但是我的父母宁可少吃少穿的都让我们去读书。母亲说:“我们这一辈子一个大字不识,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和劳累,无论如何得叫我的儿女们,多读书。”我们姐弟也都很争气,好歹都读书到了中学毕业,可惜的是父母还没有看到他的儿女们出息,就过早的离开了……

       我记得那时家里住的一栋土草房,我们一个院子有三户人家,我家这栋房子是三间,东屋住的是叔伯三舅家,我们住在西屋,中间是我们两家一个大厨房。东屋三舅家有南北两铺大火炕,南北两个大灶台,灶台上是两口大铁锅。我们家在厨房里只有一个南灶台,一口大铁锅,铁锅都是用来做饭和做菜共同使用的,那个年代农村生活基本都是一个样的。我们西屋有一间比我们家矮一些的土草房,我记事的时候,长辈们都管这样的房子叫“耳房”,意思不是正房的小房子。当时住的是我舅妈的妹妹,论起来我们管她叫三姨,三姨夫姓钱,她们家单独走一个门,我们三家共同使用一个院子。那时候的农村住户房子外面除了一个大院子外,就是种的小菜园子,在就是留出一条通往街巷的小路,谁家都没有单独的院子和大门,都是敞开的,四通八达随便进出院子的。

       那时的李家店屯子和其它村屯一样子,特别的安全,邻居之间也都特别团结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全屯子里的人谁家出门队里干农活,家里没有人去锁门,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照应,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谁家被偷盗过。也没有人说自己家丢过啥物品或者其它什么东西的,甚至有的人家,全家人去外屯子走亲戚串门住上一两天,家里都不用锁门,也不会丢失任何物品。那个年代农村也好,城里也好,最放心的就是安全。说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吧,每当生产队里秋收的时候,队里粮食收获之后,放在大地里面没有一个人去偷盗。扒干净的玉米棒子,一堆堆的放在玉米地里面一放就十几天或者二十几天,没有人去偷,最多的就是被老鼠偷盗一点,这就是我童年和青少年时农村屯子里的好风气。

       那时候老家的屯子外面,附近都是水田,还有纵横交错的小溪和排水壕,除了水田地外,在高岗和丘陵地带因为水源不方便还有一部分大田地,这些大田地多半种植的是玉米和大豆。此外就是河套和草甸子,水泡子和小河也很多,每当春夏之际,我就和伙伴们来到这些草甸的河沟里和水泡子中捞鱼。这些水域里面都是自然鱼,鱼的种类很多,有小鲫鱼、小山胖头、泥鳅、柳根子等很多种,每次去河边或者水泡子里,连抓带捞的就可以弄一盆的鱼。这些鱼大小不等,太小的就放掉了或扔掉了,把这些小鱼拿回到家里清洗收拾干净,打鱼酱或是煎炸着吃特别香。抓这些鱼方法就是用各种各样的鱼网,下在水里面往岸上拉就上鱼了,也有下鱼猫的,就是把一个圆筒网,里面放上鱼食,然后放到水泡子或是小河里,第二天去收网就可以抓到鱼了,捕鱼的方法很多。

       我中学毕业后,在公社农建连里出了两年的民工,后来就参军了,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老家去定居。只是在休息的时间回到老家去看看,因为我退伍后留在县城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放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的建设,乡亲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改变,老家各种公路的修建,李家店屯里的土草房,在短短几年里都不见了。村民们纷纷在路边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如今的李家店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笔直水泥路面,童年和青少年时屯子的模样只是留在记忆里。庆幸的是我家的老房子并没有全拆掉,只是翻盖砖瓦房了。每次回老家都会去老宅地走一走,在老房子前看一看,去找寻一下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记忆。

        李家屯西侧有一条道路,乡亲们称其为“官道”,那条道路是方正至尚志的公路,所以也叫尚方公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这条公路是沙石路面,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条路改修成油渣路面。一直到了2000年前后,才修成了水泥路面,一直使用到现在。听说铁科高速公路从方正县会发镇的哈同高速公路开始,一直途经老家到延寿和尚志至五常市,正在开工建设中。按照计划可在2024年底前正式通车,这个铁科高速公路是从铁梨市至内蒙古科尔沁大草原的公路,所以叫铁科高速公路。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结束了老家和老家县城以及全县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对老家和延寿县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有很多好处,同时也使老家的交通更加便利快捷了。

       老家李家屯,虽然是一个边远乡村,可那里的人们生活水平还是很富裕的,因为,那里是全部水田区,所以,人们的生活水平很高。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老家凌河大队五个生产小队的分值就很高,比其它生产大队都高很多。改革开放后,实行生产责任制后还是一样的,李家屯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生活了二十个春秋,是那里的黑土地养育了我,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老家李家店屯。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