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和田——墨玉——皮山——叶城——泽普——莎车——英吉沙——疏勒——喀什   

    2013年8月30日

    今天的目标是喀什,要经过墨玉、皮山、叶城、泽普、莎车、英吉沙等六个县,全程约520公里,其间还会有众多的小村镇和居民点,在这些人口密集的城镇, 一般限速会在在40公里到60公里,今天总里程的压力不大,但路面情况可能比较复杂,主要是注意复杂的路况控制车速。     

    早上8点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由我开车,一出和田市便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出来好几天了,早上看车仍然还挺干净的,这都是气候干燥降雨少的功劳,前年6月我们去西藏,不管是在青藏线还是在川藏线上,天气都是变化无常,在唐古拉山口到昆仑山口之间,曾在一天内遇到风、霜、雨、雪、冰雹、雷电等多样极端气候,车在某些翻浆的路段行驶,自然面目全非。川藏线尤其是穿越横断山区,峰谷路面落差最高达3000米,一天有四季,由于是在雨季,塌方、泥石流每天都能遇到,车子经常给折腾的像个泥塑, 在单调的旅途中,我们会以看谁先猜到对方来车的颜色为乐,从远至近,往往到了跟前才从细微处看出对面来车的本来颜色,很多情况下车除了风挡外其它所有的部分都被溅起的泥浆所掩盖。而沙漠路段就少了这些烦恼,尽管有时风沙很大,但大风过后沙子尘土不会留在车上,走了好几天车的外观还是比较干净的。     

    不到40分钟我们就过了墨玉,3个小时后又过了皮山,太阳在车的后方已经升得很高了,室外温度从早上16度骤然升到了34度,车子又进入了虚无缥缈蒸汽腾腾的幻景中,突然公路远方的地平线上,有一个极为耀眼的,荧光鸽血红颜色(我喜欢画油画 这是我唯一能表达的颜色)的球体在轻微的跳动,开始我认为是沙漠里的一种幻觉,继续行驶了几分钟后,那个耀眼的球体仍在原地跳动,我已经知道那不是幻觉了,又过了几分钟,那个球体更大更亮了,时而像一颗熟透了鲜艳欲滴的红樱桃,时而又像一颗跳动的红宝石,我不相信什么妖魔鬼怪,更不幻想有什么意外之财,在定速巡航状态的汽车始终没减速,直冲“红宝石”而去,这时的红宝石渐渐的离开路面,在公路尽头几米高的空中继续跳跃,一两分钟后,“红宝石”好像被地球的引力渐渐拉长了,逐渐贴近地面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最后终于慢慢的着陆了,变成了一个正方形,在距离我们约3公里的时候,我们终于看清楚了,那是一辆迎着朝阳崭新的东风平头大货车,车头的颜色是印第安红。这是我们看到的最神奇的沙漠景象,前后约有10分钟,我总结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空气洁净,道路平直,视野能达到20公里;对面车逆光而行,上午的太阳真好打在对面来车的车头上;酷热沙漠上蒸腾的热空气和水蒸气形成凸镜作用并使影像变形。回想起这种幻觉,至今还历历在目。

图片1.png

    过了皮山就是叶城,这个地名最早还是在《冰山上的来客》的电影中听说的,距今整整过去半个世纪了,那是在1963年,11岁的我是在大院露天篮球场看的这部电影,叶城对于我好像是在另一个世界,那么神秘,那么遥远,是帕米尔高原附近一个有潜伏特务的诡秘城市。近些年来叶城又成了驴友们经常谈论的一个地方,它是进藏数条线路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线路之—,新藏线的起点,也是众多驴友梦寐以求的一个地方。

    大家都知道新疆的核桃皮薄肉多,但不知道具体产自何地,其实叶城的纸皮核桃是新疆最有名的,除此之外,大籽甜石榴、黑叶杏、黄肉桃、棋盘梨也是叶城鼎鼎有名的特产。

    叶城还是登山者一个极具挑战的地方,叶城境内有帕米尔高原第一高峰乔戈里峰,乔戈里是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也是咖喇昆仑的最高峰。乔戈里峰进山路线是我国目前开放山峰的最长线路,先由叶城开车沿新藏公路到麻扎,再从简易公路走5公里到麻扎达拉,从这里开始步行6天,要翻过海拔4800米的阿格勒达坂进入克勒青河谷,(还要避开7 、8月克勒青河水暴涨期)行程90公里才能到乔戈里峰登山大本营——海拔3924米的音红滩。

图片2.png

    从1902年到1954年50多年间,有多个登山队想登顶乔戈里峰均告失败,直到1954年7月31日才由意大利登山队历时100天2人登顶,以后又有意大利、日本、美国队先后征服乔戈里峰,但愿不久的将来乔戈里峰能留下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足迹。

    行驶在叶城的大街上,叶城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神秘,和我们这几天路过的很多县城一样是一个慢节奏,安静祥和, 阳光明媚的小城。叶城有50万人口,其中维族占93%,汉族占6%,其他十几个民族占1%,这里是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很多传统意义上的民族习惯和民族风俗正在消失,汉族如此,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如此,取而代之的是满街的摩托车、小汽车,满城的招商广告和现代时髦的生活方式。

    在一个路边有着漂亮绿地的十字路口,一个显眼的路标引起我的注意,我马上减速慢行,让我感兴趣的的是上边的一行字,“G219拉萨2581公里”,路标指向左侧的一个路口,见到这个路标心里顿时有些激动, 这就是大名鼎鼎新藏路的起点,也就是新藏公路的零公里处,路的那头就是阳光之城拉萨,这条线路最吸引人除了有别于西藏东部的风土人情,大面积的无人区,神秘的历史遗迹之外,还有那一年四季都充满危险与悬念的道路。有生之年我定要走一回,班公错、阿里草原、狮泉河、扎达土林、古格王国、冈仁波齐、玛旁雍错,等着我吧,等着我哪天一高兴便不请自来。    

图片3.png

    穿过市区向北走向泽普,路上的车流明显见多,路边也都是大片的农田和果园 ,显然,支撑这片绿色的只能是水源,我们三天来从塔里木盆地的最东南已经走到最西南,在沙漠戈壁中能有像若羌、且末、瓦石峡、民丰、于田、策勒、和田、皮山、叶城包括即将经过的泽普、英吉沙等这样的绿洲, 都是因为它们都处昆仑山水系流经的地域,比如叶尔羌河、提孜那晡河、策勒河、克里雅河、尼雅河、牙通古孜河、安迪尔河、喀拉米兰河、车尔臣河、米兰河等等,正是这些昆仑山的冰山融雪养育了山前的一片片绿洲,养育了这里的古代文明和现代发展,这些代表生命的绿色,就像塔里木盆地南侧的一串翡翠,镶嵌在这干旱的沙漠边缘。

    如果说我国北方大部分农业地区是靠天吃饭,那么塔里木盆地就是靠河吃饭,河进人进,河消城亡。我看过有关考古资料,现在新疆315国道北侧 100公里内的大部分地区在汉代以前还都是绿洲,2000多年来,由于昆仑山北坡水系水量的减少和人为过度放牧开垦,河流逐渐缩短或干涸,造成沙漠整体南移,人类生存空间被不断被向南压缩,留下的是大片残破的人类遗址,没有河流就没有绿色,没有绿色就没有生命。多么希望各级政府的官员们,在拦河筑坝,审批采矿工程项目,开发新城区,提高畜牧量和农副产品产能的同时,能多为咱们的子孙们多想一想,否则一但断了水源的供应链,那些曾以为傲的宏伟工程,只能成为供我们后代瞻仰的新的遗址。 

    315国道两旁的白杨树林逐渐多了起来,白杨树的后边是一些简朴的院落,每个院落都有一个很大的葡萄架,这里的葡萄架和内地的完全不同,内地的商业种植园多为栅栏状,高约1.5米,便于采光和管理。庭院观赏型的多为4个立柱长方形的等高架子,而新疆这里的葡萄架一面低,一面高,靠房子的这边较高,离房子远的那边比较低,我想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增加采光,一方面为了院内遮阳并方便进出房屋,还有就是便于采摘和葡萄藤过冬填埋管理。这个季节是新疆瓜果丰收的季节,葡萄、大枣、西瓜、哈密瓜、桃子、核桃、沙果、梨等等均已成熟, 田间路边,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售卖,不但品质好还极为便宜,我们基本上都是以吃瓜果代替饮水,每次都放开肚子吃个痛快,在这茫茫沙漠戈壁之中,能吃到这样新鲜的果蔬,不仅是你的造化,更是新疆这块热土的恩赐。 

    英吉沙到了,英吉沙最著名当然是英吉沙小刀,英吉沙小刀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新疆4大明刀之一,即英吉沙小刀、伊犁沙木萨克折刀、焉耆陈正套刀和莎车买买提折刀,英吉沙小刀的传统造型有弯式、直式、箭式、鸽式等12品种,分制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汉、藏不同的形式和大、中、小不同的规格。1987年英吉沙小刀在全国旅游工艺品评比中获第一名,在北京旅游用品博览会上获“金马奖”。

图片7.png

    新疆还有许多别的特产,比如天山雪莲、吐鲁番的葡萄干、哈密的哈密瓜、伊犁马、库尔勒的香梨、喀什的杏 石河子的棉花等等。工艺品有和田玉器,手工铜质器皿;哈萨克族刺绣;阿尔克孜族挂毯。特色食品有手扒肉、烤全羊、烤鱼、烤馕、烤包子、大盆鸡、炸饺子、手抓饭等等。新疆的各种矿藏也极为丰富,我了解的不多 但我在路边看到的就有铬、铯、镍、天然气、石油、煤炭、锂矿、钾盐、石棉矿等都有不小的生产规模。当然我们现在最看重的是新疆的旅游资源,我们刚到新疆,就能深切的感受到:“新疆真是个好地方!”

    快到喀什了,街上的人车渐渐多了起来,老马几年前来过喀什,最让老马动心的是街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毛驴车,在老马眉飞色舞的讲述中,我想象着那动人的情景:稳稳当当的四轮毛驴车上,铺着红色的毯子,毯子上坐着维族一家人,有着稚嫩褐色眼睛和卷发的毛头小子,有身着漂亮民族服饰高鼻梁大眼睛的维族姑娘,有善良富态的维族大婶儿,一家人坐在毛驴车红色的毯子上有说有笑,带着花帽,身着长袍,留着漂亮胡须的维族大叔扬着鞭子,乐呵呵的赶着撒欢的毛驴在白杨树下的路上奔跑,他们或走亲戚,或去赶集,或是参加什么聚会,毛驴嗒嗒的碎蹄声伴随着全家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听起来都会为这家维族人感到幸福。我们睁大了眼睛搜寻着老马讲述的这种画面,惋惜的是才过了几年就很难见到这种情景了,偶尔见到也如凤毛麟角一闪而过。毛驴和毛驴车曾是新疆人尤其是维族人生活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出门赶集,串亲亲,出卖农副产品 购物等等都用毛驴车,尤其是赶集,毛驴车既是运输工具又是柜台和摊位,一个毛驴车的货物被倒上了另一个毛驴车,交易也就随之完成了。平时出门也是召之即来,更是家庭老、弱、病、残人们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幽默的新疆人对于和他们朝夕相处的毛驴总结出5个好处:不用花钱;嘴严,和它一起干什么事都不会说出去;没有传染病;干多久活它都没意见;你走多远出现什么状况它都能把你驮回去。维族人也是用禁吃驴肉,不用驴皮做皮具传统给毛驴们以回报。但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是以三轮车代替毛驴车,正是那些更快捷更方便的电动或汽油三轮摩托车让大多数毛驴们下岗了,这些机械化的车辆跑得比毛驴车快,经济效益比毛驴车高,渐渐地也就容不下驴车了,“卸磨杀驴”也就成了必然。   

图片8.png

    随着离城区越来越近,毛驴车也在与我们渐行渐远,各类摩托车、小汽车、和货车越来越多了,我们不知道是应该感到遗憾还是感到欣慰,社会进步了,交通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毛驴车的水平,但有些东西真的必须要淘汰掉吗?要知道有些东西失去了也许就永远不会再来。

    中午2点30分到喀什,看看里程表,从北京到这里6天跑了4800多公里,从北京看,青海湖是个多么遥远远的地方啊,而我们现在的位置确是在青海湖以西2700公里的地方,我们真为祖国的地域之大而引为自豪。导航仪把我们带到市中心人民东路, 由于10天前喀什刚发生暴乱 我们还是比较谨慎小心,用导航找那个青年旅社,怎么也搜不出来,老马便便忙着给新疆老杨打电话询问青年旅社的具体地址。我来之前在电视上看过有关青年旅社的报道,那是一些比较“专业”的驴友住宿的地方,也是各方驴友聚会交流的据点,这个据点设施简陋,价格不高,男女混住,在那里能掌握许多当地的旅游情报,还可以了解喀什当前的治安状况,更能结识很多新朋友,甚至可以在下面的旅途结伴而行,旅社内还有一面墙,都是驴友们晒的照片、线路,既有驴友们辉煌的历程更有不走运驴友们悲催的经历,同时也为寻人、捡人、搭伙提供信息。大约过了20分钟 我们才从老杨那里知道旅社的名字是青年旅舍,而不是青年旅社,一字之差让我们在导航上白忙活半天,看来电脑还真是个“死心眼”,没有一点变通的余地。喀什共有两个青年旅舍 都在老城区,其中一个在云木拉克夏路,地区公安局对面老城区的小巷里,我们定位地区公安局,很快找到了在吾斯塘博依路的青年旅舍,但青年旅舍的现状却让我们大失所望,旅馆的设施过于简陋,卫生状况也不敢恭维,最重要的是由于喀什的形势还比较紧张,所有的游客都望风而逃,两层楼的旅舍没有一个游客,在狭窄热闹的老街上也没有停车的地方,我们只得返回到大街上,看到路边有一家看样子还不错的吉祥宾馆,价格便宜每间100元,条件不错,后院还可以停车,由于没有什么客人,房间都空着,我们挑了一楼的两个房间,一是离服务台近,二是从窗户可以看到停在后院的车辆,准备在这里住三天,除了在此休整还准备至少用一天的时间去红其拉甫。稍作整理后走出宾馆,南行右拐来到吾斯塘博依路的老街上,一边玩一边找寻能填饱肚子的地方。    

图片10.png

    喀什是南疆最大的城市,也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保留完好的老街上干净、热闹、繁华,不宽的街上穿梭着各种时髦的摩托车甚至小汽车,看着有些危险,但都能相互礼让次序井然,两边都是清一色带有民族风格的店铺,街道还有不少临时的摊位,宽一点的地方,路中间甚至都有摆摊叫卖的小贩,小摊上大多摆着有各种水果,自制的糕点饮料,各种民族的手工艺品和农副产品,各色听不懂的叫卖声此起彼伏,那些烤肉的地方,自然会以高高挂起的整羊和远远就能看见的熏烟吸引客人。招牌广告也都是维族文字,一片祥和繁华的景象。我们虽然听不懂他们的吆喝,看不懂类似虫蚁的文字,但看看他们叫卖的商品便自然明白了。由于前几天的暴乱影响了这里的旅游市场,街上的汉人和游客极少,我们甚至感觉自己好像是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另类,好在这老街本是个旅游景点,人家早就把各地游客的的造访当做习以为常的事情。    

图片11.png

    两女生倒是对什么都很新鲜,几乎见什么就想买什么,见便宜又好吃的大大的烤馕,五元两个,就一下子买了四个,葡萄、桃、自制的刨冰饮料 都陆续填进了我们还没吃午饭的肚子里。街道很长,弯弯曲曲,不到一个小时,每个人的手上都拿了不少东西,老马买了把铜质的手工工艺茶壶,我为大家拎着水果,她们两买了不少头巾和手工艺品。我们一直转到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因手里拿的东西太多,不方便进清真寺,才返回吉祥宾馆,在返回的路上,我们又参观了市场南部正在修缮的库木代尔瓦扎老街。    

    老街实际上是在原来基础上翻新的一个有着维吾尔民族特色的小区,有手工作坊,有商业店铺也有居民住宅,老马几年前来过老街,故地重游的老马像个导游给我们介绍着维族的各种民俗,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维族人喜欢干净,讲究规矩讲究生活的品味和细节,几乎所有庭院的门口、窗台甚至墙根都种着各类盆栽花卉,有的在凉台上还种着大棵的无花果和一些不知名字的木本植物。几乎所有住户或商铺的大门都有木雕、绘画和古香古色的门环、门栓,小楼阳台的墙壁上有些挂着挂毯,有些拉着幔帐,有些绘有壁画,几个栽有各色鲜花的花盆摆放在阳台的栏杆旁,望板和吊顶精心绘制的各种民族图案,华而不奢,艳而不俗,代表着主人的品位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里的店铺很多还是前店后厂,制作经营着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有挂毯、铜器、家具、陶磁、食品等等,从冷清的门市上可以看出这里生意不是很好,但这些手艺人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商业竞争日益严酷的今天,能不甘寂寞,坚守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实属难得。

图片13.png    作为新疆南部最大城市的喀什地处中亚腹部,属暖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但酷暑期很短,冬季低温期长但无亚寒。春夏之际,周围山上的积雪消融,喀什葛尔河汇百流而下,穿城而过,流向干旱的盆地,造就了天山以南最大的一片绿洲。新疆人有一句话:“不到南疆就不算真正认识新疆,不到喀什便不知道南疆的奇异。”曾被誉为“古丝路上的明灯”的喀什至今仍保持着特有的名族风情。到目前为止,喀什给我的印象极好,街上没有吸烟的,没见到随地吐痰的,没遇吵架打架的,没有行讨要饭的。只是在最繁华的市场遇到一场虚惊,着实吓了我一跳,那是在我们买桃的时候,一声“枪响”把熙熙攘攘市场上所有人都惊呆了,几秒钟的“定格”后,大家发现是一个卖气球的小贩,不小心弄爆了一只气球造成如此大的动静,没有埋怨没有笑声,大家又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一路上的零食代替了午饭,晚8点左右,在吉祥宾馆的北侧,找到到一家比较考究的菜馆想喝上几杯,服务员是个维族的小姑娘,不会说汉话,我们按菜谱点了一个68元的大盆鸡,两碗牛肉面,十余串烤羊肉,又拿出中午在市场上买的烤馕。也许是时间还早,就餐的人不是很多,等菜时,我们无聊的看着墙上那些不知道是维吾尔文还是伊斯兰文的“海报”,唯一能看懂的,就是新疆特有的,给餐馆评定级别的代表三个不同满意级别的卡通脸谱,好的是开心笑,中等是面无表情,不好的是着着眉头,这个饭馆满意级别属于中等。 

图片15.png

    大盘鸡终于上来了,一下子把我们惊呆了,这是我看见的最大的盘子,比脸盆来要大两圈,鸡肉、土豆堆满了一盘子,在北京,我们住的大院门外就是新疆驻北京办事处,那里有北京最大的新疆餐厅,那里的大盘鸡,价钱是这里的一倍,量不到这里的三分之一,老董拿出我们带的的二锅头,一人倒了一杯,倒酒时见服务员慌慌张张的跑进餐馆的后厨,我们都没太留意,正要举杯祝贺时,发现三四个男青年面无表情地围在我们身后,那个女服务员紧张地站在旁边,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维族中年男人用生硬的汉语指着二锅头问我们:“那是什么”?我说:“那是酒呀,”“这里不能喝酒”,语气生硬,表情严肃,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我马上反应到我们可能触犯伊斯兰教义的底线,于是马上收起杯子将酒倒回瓶子里,瓶子口小不好倒,喝又不能喝,在众目睽睽下只得倒在地上。那几个人马上就走了,我这时才想到那墙上的“海报”,肯定是禁酒令或是伊斯兰教义的有关戒条。

   事后我才知道,新疆维族和伊斯兰由于宗教信仰和长期生活习惯,有着太多的民族禁忌和生活忌讳,人家刚才对我们已经是很理解很客气的了。后来我专门看了有关资料,在这里我列举几条,以方便驴友们的平安出行。

图片17.png

    一是凝视禁忌:维族人认为嫉羡它物和嫉妒贤能的目光,具有某种超自然的邪恶力量,会给人、物和所从事的事业带来种种不利,如凝视人家的孩子,会给孩子带来某种不幸;烤馕的人被凝视,烤的馕就会贴不住;织布时被人凝视,就会断线等等,在大巴扎,(自由市场)看了好久而不买,被骂甚至被打屡见不鲜。

    二是饮食禁忌:新疆的穆斯林禁食猪、狗、驴、骡和猛兽猛禽的肉,禁食未经杀死而自己死亡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

    三是崇拜禁忌:忌践踏粮食、食盐和各种食物,否则会遭到报应,不是日后变成乞丐,就是双目失明;不能朝盐和火吐唾沫,忌踩或跨“亚拉克”,(倒泔水的地方)认为这种地方有饭粒、盐和碎馕,不尊重这些“圣物”,会给人带来厄运。

   四是礼仪禁忌:新疆人做客和待客有很多讲究,忌踩餐布或从餐布上跨过,客人不能拨弄盆中的食物,不能嗅食物,不能随便到锅灶前去,不能随便揭看锅盆等炊具,要把碗中的饭食吃干净,要将馕或馒头掰着吃,不能整个吃,客人不能随便翻看主人的东西,不能在主人家来回走动。

    五是赞美禁忌;有些新疆人忌讳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是不能用“胖”“漂亮”“胃口好”之类的词句,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忌讳一进屋就去抱主人的孩子,尤其忌讳远道而来的客人去抱,认为这样会使小孩受惊生病。在新疆,你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人见到人家的孩子时,常亲切和蔼的说:“这个孩子太难看了”。

图片19.png

    新疆的穆斯林还有许多其它的禁忌:做礼拜诵经文时不能说话,不能站在或经过做礼拜的人面前;不能不脱鞋或用脏脚踩礼拜毯;不能朝太阳、月亮大小便;不能往水里撒尿;不能踩庄稼和草,尤其是不能在庄家和草上大小便、吐痰、擤鼻涕;清晨不洗脸不能看太阳;陌生人不能随便进入产妇的房间,一般要在产后12天以后探望产妇;男人还忌讳头发、胡子留的过长和戴金戒指,女人忌讳指甲、腋毛留的过长;星期二、星期五出门不吉利;此外,吸毒、赌钱、酗酒、斗殴、说谎、淫乱、暗算别人。占别人的便宜都在禁忌之列。

    维族穆斯林的种种这些禁忌,有宗教信仰的原因,也有传统生活习惯的因素。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在新疆的许多地方尤其公共场合,对不了解宗教戒律和民俗习惯的外来人和游客已经很宽容了。但本着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精神,为求得平安,求得社会的和谐,“入国问禁,入乡随俗”,也是必不可少的礼节。

    吃的很饱了,大盘鸡还至少剩了一半,原本大盆鸡吃到一定程度是免费上面条的,因我们不知道这个程序,结果我们还单要了两大碗牛肉面,在人家看来,我们几个像是饿了好几天的大肚汉, 明天上帕米尔高原,实在不好打包带走,我们对服务员指了指餐桌要买单,服务员拿过来好几个打包的餐盒,我们反复比划着数钱的手势,服务员才明白我们是要买单。   

图片20.png

    水足饭饱后 9点钟我们就回到宾馆,这进疆以来我们吃的最早的一顿晚饭,我准备拿出相机充电,这才发现背包忘在餐馆了,我和老郝赶紧向餐馆跑去,远远看见那个小服务员站在餐馆门口提着我的背包向我们招手,真是不知道怎样感谢才好,我的背包里有现金5000多元,摄像机、照相机各一台,若是丢了将损失惨重,真的很感谢喀什人,感谢那个餐馆的维族小姑娘。

     为了多了解情况,老马又打电话向新疆老杨询问了去红其拉甫的最新情况,得到的都是不好的消息,首先是红其拉甫口岸参观的项目在半年前被国务院叫停,二是帕米尔高原今年融雪严重,部分塌方、翻浆路不好走,三是高原上开矿的车多、路窄行车有一定的风险, 还警告我们当天肯定赶不回来,要是早上走中间不休息,最快也要第二天早上赶回喀什。老杨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消息,那就是进入红其拉甫口岸的一个秘密渠道:先到塔什库尔干找到一个叫《老兵餐馆》的餐厅,在这个饭馆吃饭时,找这个饭馆的闻(音)经理想办法,闻经理就是红其拉甫口岸服役的退伍老兵,可以通过他与边防站联系。新疆老杨特意叮嘱,兵站上官兵很辛苦,你们如果想意思一下的话,就带些水果过去,既不算贿赂,又能表示慰问。

    既然当天晚上赶不回来,我们马上先退掉第二天的房子, 然后同宾馆晚上值班的商量好,第二天早上7点以前,为我们开后院大门取车。 

    帕米尔高原的路况到底如何,到口岸是否能如愿以偿,明晚将住在哪里,带着明天行程的这些未知数,我迷迷糊糊睡着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