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村口,脚步就有些沉了,往事一幕幕,伤心一幕幕。上次回老家是5月12日母亲节那天,去花卉市场买了一束康乃馨,买了百日红等三种花籽,拿着锄头,在娘的坟上种了一圈,就让花儿给娘做个伴儿吧!

此刻一个人开着车回村,脚不听使唤地来到娘的坟上,玉米长的比人还高,郁郁葱葱,密不透风,我在路边站了好一会儿,看着那一堆厚厚的黄土,不停的流泪。

老家的院子空了,因为没有了娘。人说,娘在哪,家在哪,我没有了娘,我也就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了。后来,别人一提到“老家”这个词,我的脑子里不再是这个小院,而是村口那一叠厚厚的小土堆。

一进门习惯性地叫了一声“娘”,院子里没有人答应,村子没有人答应,全世界都没有人答应,于是,泪如雨下。

娘走后,我见到大街上任何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妇女都觉得是娘,格外亲切,也格外伤感。有一次坐公交车,无意中抬起头,看到前排有个人的背影特别像娘,看了一路,哭了一路。

最怵的事情莫过于回老家,极其害怕进到那个空空如也的院子里,更害怕无论怎么都敲不开这扇门,我知道,再也没有人能给我开门。以前每次回家,即便是带着钥匙,走到大门口也会酣畅淋漓地大喊一声“娘,开门”!门一开,第一眼就看到了娘,是幸福,是温暖,是慰籍,是希望,是归宿,是港湾。有娘的人或许体会不到,能有人为你开门的感觉是多么的幸福,现在这种感觉已经成为压在心底的一个奢侈品。如今再也没有这些了,因为没有了娘。

上一次回老家还是大年初二,一进门我就克制不住眼泪了,除了院子本身的凄凉之外,那个方形的天与地之间的空旷与寂寥,悲凉的令人窒息,令人发指。我走到娘的卧室,再不见床上躺着酣睡的娘;我抚摸床头那台年龄比我还大的缝纫机,再不见娘缝补旧衣裳;我走到厨房,再闻不见娘做的饭菜香;我走到小院,再不见娘忙忙碌碌的身影… …

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相忘。

十月的坟墓比任何时候都寂寞,因为春天有散落的桃花瓣儿铺地,夏天有很多叫不上名的小草热热闹闹的挤在这里,冬天有皑皑白雪覆盖,恰恰在这个时候什么也没有,只有一座孤坟,孤零零的在那里,让人无处话凄凉… …

娘一生养育了我们兄妹四个,在那个遥远的、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娘真的是吃尽了苦,受尽了罪。

娘对我们的教育非常严格,她教育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她说的都是老话,但是老话说的都很有道理,她教育我们凡事都要给别人处得宽一些,不要去沾别人的光;娘没什么文化,但她教育我们多读书,即便不能成大事,最起码读书多了明白事理,通情达理;娘是个特别讲究的人,打我记事儿起家里就特别干净,破旧的家具永远都是擦的锃亮;娘教育我们学会坚强,她经常说:“人活着谁都有难处,碰见困难了咬紧牙关,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娘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她上敬公婆,下悌兄长,把整个大家庭都打理的非常和谐,良好的家风让我们耳濡目染,家里的每个孩子都非常懂得尊老爱幼。在母亲众多美德中,我最受益的是她的宽容和与人为善,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的心慢慢变得豁达,不为小事据理力争,不为小节斤斤计较,更加沉稳更加坚毅,也更加懂得珍惜。

娘用最朴素的道理教育我们,我们兄妹四个虽都不算优秀,但是都很踏实,很努力向上,母亲留下的教诲,让我们善良至今,也坚强至今。

到了我这个岁数对生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即便我是个比较理智的人,但提到娘我内心还是很痛,我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能抗拒,但是如果是娘岁数大了再走,也不至于让我这么心痛,可是痛就痛在娘在人间光吃苦了,眼看到了享福的时候撒手人寰了,这确实让我感到无尽的遗憾!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善和行孝是世间不能等的事。只有经历过这种骨肉分离的人才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珍惜眼前人。

老家的院子里有娘亲手栽下的枣树和桃树,如今枝繁叶茂,枝丫强劲地伸向四面八方,像是在寻找娘离去的方向。这里有娘挥不去的身影,也有娘消散不去的味道;这里曾住过一个人,她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我却没来得及等到她发白齿摇反哺她。要走了,再回头看一看老家的院子,就像我们小的时候,娘睡着了一样安静……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