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播讲的评书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力很强。他的表演,没有矫揉造作,没有过分的取笑,没有轻浮的感觉,调动所有的表演手段,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根据《水浒全传》改编的评书《水浒传》,经过二次创作,以及创作的与《水浒全传》情节不发生冲突的《水浒外传》,把一部古典名著通俗而精彩的展现给了广大群众。

  《水浒全传》这部小说是根据民间传说、民间说唱加工创造的,其语言表现形式,带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单从文字叙述上听不太明白原著的内容。单老爷子二次创作的《水浒传》和《水浒外传》对原著进行了详细解读,而且有很大的发挥。

  之所以强调二次创作,是因为他在原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评书“叙”与“评”紧密结合的特点,以现代人的视角,进行了“大面积”的“翻新改造”。让你感觉到虽然去掉了神话色彩,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是合情合理的。在《水浒外传》中,他加入了许多原著上没有的故事和故事情节。

  仅以梁山军攻打高唐州一段故事为例,我们来看一看单老爷子是怎样进行“改造”的。

  梁山军为什么攻打高唐州?

  柴进,在梁山泊排座次名列第十。此前,他因仗义疏财,喜好结交天下英雄好汉,人称“柴大官人”,江湖上又称其为“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的后代。公元959年(后周显德六年),世宗柴荣病故,继位的恭帝柴宗训只有7岁。960年正月,传闻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其身,拥立赵匡胤为皇帝。回兵后,胁迫恭帝禅位。这一事件,史称“陈桥兵变”,这个典故被称为“黄袍加身”。赵匡胤登基后,赐予柴家“誓书铁券”。“誓书铁券”规定: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这是史实,还是传闻,尚待考证。单老爷子则把这“誓书铁券”演说为“丹书铁券”。

  原著说,柴进的叔叔柴皇城无儿无女,居住在高唐州。高唐州知府高廉是大奸臣高俅的叔伯兄弟,他的内弟殷天锡(被单老爷子改为任五)在当地倚官仗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他相中了柴家宅院,便向柴家下令,限三日迁出,霸占柴宅。柴皇城与其辨理,被殷殴打,因此受气而病卧在床。柴进接到书信后,从沧州地界赶到高唐州看望叔叔。柴皇城向侄儿柴进述说前情,留下“你可看骨肉之面,亲赍书往京师拦驾告状,与我报仇,九泉之下,也感贤侄亲意”的遗言后,“便放了命”。

  第三日,殷天锡“带五七分酒,佯装假颠”,到柴家问话,责怪为何逾期未迁。柴进挂孝出门答曰:“便是叔叔卧病,不敢移动,夜来已自身故,待断七了搬出去。”殷天锡不允,还出言不逊,并欲殴打。柴进言明“誓书铁券”之事,殷天锡不予理会,还喝令手下殴打柴进。众人正欲动手,被随柴进同来的李逵制止。殷天锡被李逵揪下马来,一顿拳脚,当场打死。柴进叫李逵快些走脱,官司由自己承担,并表示: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料也无妨。李逵走后,柴进被抓,下入死囚牢。

  李逵回到梁山,禀名原委。宋江、吴用带领22位头领和八千人马,兵发高唐州,解救柴进。这就是梁山军攻打高唐州的起因。

  原著接着讲述了如下的故事:两军首次对垒,梁山军连胜两阵,林冲、秦明分别杀死了高廉手下的统制官于直和温文宝。之后,梁山军却大败而归,原因是高廉擅用妖术。他有三百军士,号称“飞天神兵”,其本人仗着一口太阿宝剑,口中念念有词,喝声“疾”,便黑气冲天,飞沙走石,撼天摇地。宋江兵败归营,取出“天书”观看(“天书”之来历见原著第四十二回),第三卷上有“回风返火”破阵之法。于是,次日宋江前去挑战,高廉领兵出城对阵,复用妖术,黑气起处,卷起怪风来。宋江见状,手持宝剑,亦念念有词,喝声“疾”,那怪风便卷了回去。高廉急取铜牌,用剑敲动起来。只见卷起一阵黄沙,从军中走出一群猛兽,但见:狻猊舞爪、狮子摇头……直奔梁山军而来,梁山军大败。一时间,梁山军无计可施,宋江心中郁闷。军师吴用说,要破高廉的妖法,必须请回公孙胜,方可稳操胜券。

  单老爷子在演说这段故事时,是这样改编、演绎的。梁山军之所以攻打高唐州,其目的是既可以营救柴进,还可以以高唐州富庶的财富补充梁山军的给养。就这样,宋江统领大军,吴用帮办,选带24员头领,外带李逵,点兵六千,兵发高唐州。高廉是高俅的叔伯兄弟,文官挂武衔,是高唐州的知府兼兵马督监。高廉接到探报后,做了充分的准备,命令城外的百姓迁入城中,只留下了空房子;调动高唐州一万五千人马严阵以待;并给莱州、蓟州、郓州各地发去告急公文,要求各州县配合,支援高唐州。同时派人去京城向高俅报告。两军首次对垒,梁山军大获全胜,林冲枪挑了兵马副监军高勇以及杜魁等五员大将。高廉败归城去,高悬免战牌,一连三日坚守不出。第四天,位于蓬莱的元光寺长老法通和尚受高俅所差,带着高俅的书信来见高廉。高廉闻言大喜,他知晓此人底细,武艺高强,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次日,高廉带领人马出城,第二次开兵见仗。大和尚师徒五人亦来至阵前。梁山军头领秦明出战,法通和尚手持金鼎九连环应战。二十几个回合后,大和尚跳出圈外,左手持兵刃背于背后,右手单掌立于鼻前,嘴里嘟嘟囔囔,叫声“疾”,秦明大叫一声,便栽下马去。林冲与之交手,十几个回合后,大和尚如法炮制,林冲也大叫后落马。秦、林二人被抢回营中,仰面朝天,沉睡不醒。六名随军医官诊断不出因何所致,毫无对策。第二天,二人头部肿胀得如柳罐斗子一般,医官更是束手无策。吴用言道,要救得二人性命,必须找回公孙胜先生,方可无虞。那么,大和尚究竟施用了什么法术呢?单老爷子给揭开了谜底,他说,书中暗表:大和尚口中念念有词是作态,迷惑他人耳目而已,实际上以嘟嘟囔囔掩人耳目,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喷射出毒药,令你闻之中毒。

  从原著和单老爷子再创作的评书对比看,原著迷信色彩多一些,神秘感强一些,也可以说是故弄玄虚吧。单老爷子改编的评书,既保留了原著中的故事内容,又使其虽然舍弃了妖术的情节,迷信的成分,但依然合情合理,顺理成章。

  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是寻找公孙胜,请出公孙胜。我们来看看原著是怎么描写的,单老爷子又是怎样演绎的呢?

  原著说,宋江、吴用命戴宗前往蓟州寻找公孙胜,因为他跑得快。说起戴宗,其名姓首次出现在第三十六回,由梁山军师吴用向发配去江州的宋江举荐之。戴宗首次出场,是第三十八回。书中介绍,这戴宗“有一等惊人的道术,但出路时,赍书飞报紧急军情事,把两个甲马栓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栓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故此,戴宗得绰号神行太保。

  戴宗受命去寻公孙,要求给安排一个同伴。吴用言道,你作起神行法来,谁人赶得上你?戴宗说,可以把“甲马”也栓缚在同伴腿上,亦可行走如飞。李逵自告奋勇,愿随戴宗前往蓟州。戴宗要李逵吃素,李逵口中答应,却背地里偷着饮酒、吃荤。戴宗知晓,并未说破,把个李逵好顿捉弄。

  二人进城后,寻找一日,无人认得,当晚宿于客店。次日清晨早起,又到城外近村镇市寻觅,但见老人,便施礼拜问,问过数十处,仍无一人认得。当日晌午,二人在一素面店用饭,与一老丈同桌进餐。鲁莽的李逵饿得发急,便拍桌叫骂,溅得老丈一脸热汁,面也弄翻了。老丈揪住李逵论理,李逵欲挥拳打之。戴宗慌忙喝止,并向老丈赔礼。老丈解释道,因去听讲,恐误了路程。戴宗仔细询问后,方知老丈要去九宫县二仙山听罗真人讲长生不老之法,便接着询问是否认识公孙胜。原来这老丈与公孙胜是邻舍,公孙胜是俗名,现在称为清道人,所以打听公孙胜是无人知晓的。公孙胜是罗真人的上首徒弟,他本师不放离左右。

  戴宗与李逵用过午餐,与老丈作别,回客店收拾行李包裹后,栓上甲马,前往二仙山。经问询,得知公孙胜在屋后炼丹,便前去求见公孙胜。公孙胜老母说他外出云游,不在家中。戴宗无奈,出得门来,告知李逵。对李逵言道:“如今你可去请他,她若说不在时,你便打将起来,却不得伤犯他老母。我来喝住,你便罢。”李逵取出板斧,依计而行。李逵闯进院内,听说不在家中,先砍翻一堵墙。老母惊倒,公孙胜走出连声喊道“不得无礼”。此时,戴宗进入室内喝止。与公孙胜相见后,戴宗说明来意。公孙胜说,一则碍于老母无人养赡,二则师傅不肯放去,故此不能前去。

  当晚,二人住宿与公孙胜家中。次日,三人一同前往二仙山紫虚观去见罗真人,哀求罗真人行个方便。罗真人以“此非出家人闲管之事”为由,拒绝放出公孙胜。公孙胜引得二人连夜下山,仍住宿于公孙胜家中,准备次日再去央求。

  是夜,李逵心想,你公孙胜原本是水泊梁山的人,却来问什么师傅?倘若明日那厮又不肯,岂不误了哥哥的大事?不如我先把那厮杀了,叫他无处去问。李逵睡至五更,悄悄爬将起来,带着板斧奔紫虚观而去。见罗真人独自一人坐在云床上,便抢将入去,提起板斧将罗真人砍倒在云床上。接着,又砍死了一个拦挡他离去的道童,回到公孙家睡去。天明后,用罢早餐,三人再上山来。李逵暗自好笑。三人入内,只见罗真人坐在云床中间,毫发无损。罗真人问道,这黑大汉是谁?答曰,李逵是也。罗真人笑道:本待不教公孙胜前去,看在他(指李逵)的面上,教徒儿去走一遭吧!还命道童取三个手帕来,先后让公孙胜、戴宗站在红色、青色手帕上,喝声“起”,那手帕化作一片红云、青云,载着公孙胜、戴宗冉冉升空,停在半空。又让李逵站在白色手帕上,化作白云升空。之后,罗真人右手一招,那红、青二云平平坠降下来,偏不教李逵落下来。李逵乱叫,罗真人说道,你因何夜来越墙砍杀于我,还杀死一个道童?李逵不认错,也不承认。罗真人说,虽然你只是砍了我两个葫芦,其心不善,且教你吃些磨难。罗真人喝声“去”,一阵恶风,将李逵吹入云端。只见两个黄巾力士,押着李逵,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不觉径到了蓟州地界,直吓得李逵魂不附体。忽听得一声响,却从蓟州府厅屋上骨碌碌滚将下来。

  可以说,这一段故事十分精彩,情节起伏跌宕,很耐人寻味。但是,神话色彩过于浓厚,在现代人看来,只会引人发笑,没有人认为这是真实的,只能当作笑话看。

  单老爷子在改编这段故事时,完全剔除了神话、迷信的成分。认为戴宗的腿栓“甲马”,施展“神行法”是不存在的,对其“跑得快”,解释为只不过是经过苦练比常人跑得快一些而已。在表现“发现公孙胜住处”、“请求罗真人放公孙胜下山”、“李逵夜刺罗真人”等细节上,单老爷子充分发挥了评书叙述、渲染、品评等功能,以合理的情节、合情的想象力,表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许多符合情景的细节,并或长或短的夹入了历史知识的讲解和恰如其分的分析、品评,给听众的感觉是,它没有脱离原著的大纲,没有那些神秘的、神话的无稽之谈,更加引人入胜,更加尽情尽理。

  那么,单老爷子究竟是怎样演绎的这段故事呢?

  按照单老爷子播讲的这套评书的路数,此时的李逵尚在接受“考验”阶段,为什么呢?此前,梁山军三次攻打祝家庄,最后取得了胜利。李逵因杀死扈成、血洗扈家庄,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受到惩罚。李逵不但不认错,还强词夺理,因而被逐出梁山。晁盖、宋江、吴用等首脑意在通过此举磨炼其桀骜不驯的性情,令其幡然醒悟,明辨是非,悔过自新。当然,李逵本人对此并不知晓,还以为梁山真的“开除”了自己。他无处可归,巧遇柴进,才卷进了高唐州这场矛盾冲突之中。

  戴宗被委派去蓟州寻找公孙胜,李逵申请作伴。起初,宋江不允,怕他惹是生非。经吴用劝说,方才同意。走出营盘后,戴宗向李逵提出“约法三章”:必须听戴宗的话;不准喝酒;不得擅自行动。戴宗上一次奉命来找公孙胜,问谁谁不知道,无功而返,这一次心里更没有底。心中暗想:林冲、秦明不知是受了什么伤,治伤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公孙胜身上,假如找不到公孙胜,二人还焉有命在?拿不下高唐州,柴进也只有死路一条。他越想越上火,嘴唇起泡,吃不好,睡不香。

  戴宗带领李逵来到蓟州之后,马不停蹄,四外打探公孙胜的下落。还不敢公开说明,因为他也是梁山的头领之一,特别是曾经参与了黄泥岗劫取“生辰纲”事件。连续三天的寻找,并无音信。第四天,到蓟州的北部郊外寻找,还是一无所获。中午,二人到一个小村镇的一家素食店用餐。用餐的人特别多,等了一阵子,二人才有了坐位。又等了好半天,热面条终于上来了,但是没有他们二人的,同桌的老者却得到一碗热面条。李逵饿得急躁起来,以拳重重的捶击了桌子一下,老者的热汤面碗弹起多高来。那老者正欲低头吃面,结果面全洒了,老者也被烫着了。戴宗赶紧给老者赔礼,并表示给结算餐费。老者说,一碗面值不了几个钱,但是我吃完饭有急事呀!戴宗表示愿意帮助解决。老者说,这事你们帮不上忙,我是着急去二仙山听清道爷讲道去——长生不老术。戴宗问其故,老者说,主讲人是清道爷,他是罗真人的顶门大弟子,俗家姓名叫公孙胜。戴宗心里暗暗高兴:真实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一段,单老爷子对一些细节演说得很细致,包括人物的内心世界,都做了必要的交待。这也告诉你:讲述动作、场景、心理、对话等细节之后,肯定会发生什么事儿。

  戴宗、李逵二人用过午餐之后,立即起身,赶往二仙山。在二仙山山口处,散居着几十户人家。又向遇见的一个中年妇道打听到了公孙胜住处的具体位置。戴宗让李逵在原地等候,自己登门去会见公孙胜。戴宗见了公孙胜的老母亲,自报了姓名之后,一五一十地讲清了来意。老人听了之后,面带不悦之色表示:我儿乃出家之人,与洪福无分;当初,他加入梁山,我就不愿意。后来,经过解劝和训教,才说服于他。我们不敢在蓟州居住,这才搬到二仙山。我儿哪儿也不能去,这个忙不能帮。从今以后,我儿不属于水泊梁山了,再不要提这个事了。他也不在家,你还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戴宗回到原地,向李逵讲述了去公孙家的经过。二人不甘心就这样回去,无法交待。戴宗心生一计,嘱咐李逵如此这般……

  李逵依计而行。他提着一对板斧,来到门首,一边踢门一边喊叫。老人战战兢兢打开大门后,李逵径直闯将进去,哇哇暴叫。“公孙胜可是你的儿子?”“是。”李逵说,这个杂毛当年借了我五百两纹银,说三天就还,到现在也没还。今天还了银子我就走,不然的话,我就烧房子。说着,他拎着斧子,装疯子,左一个屋,右一个屋,就找开了。就在李逵发威的时候,公孙胜只好现身,因为他怕吓坏了老娘。

  三人重新相见后,厅堂落座。戴宗又讲述了一遍来意,并恳请公孙胜无论如何到前敌去一趟。公孙胜表示,先劝一劝老娘,只要老娘点头答应,就好办了。因为他是个孝子,老娘不允许的事,他不能去做。“百善孝为先”呐!公孙胜与老娘谈了有两个时辰,才面带喜色,出来与二人相见。公孙胜说,母亲同意了,但有个要求,让我办完事马上回来。李逵高兴地说,好嘞,那咱们收拾收拾就走。公孙胜言道,还要与师傅打个招呼。于是,三人一起去见罗真人。结果,罗真人说,这样的事不应当跟为师商议。你是出家之人,怎么能贪恋红尘、妄开杀戒呢?我没法表态,你们自已商量去吧!把三人赶了出去。李逵说,不是让咱们自己商量吗,你就自己做主呗!公孙胜说,老师明明是不同意,我是师命难违啊!二人问公孙胜怎么办?公孙胜说,明天再去商量。

  当天晚上,三个人各怀心腹事,都难以入睡。公孙胜想:明天怎么说呢?不管如何,决不能惹老师生气。师傅不点头,无论如何不能去。如果不去,又对不起晁盖、宋江等众位梁山弟兄。前敌那儿,不一定多着急呢?戴宗想:这回用轿子抬也得把公孙胜抬出二仙山,你决不能见死不救吧!怎么能不得罪他师傅,又能把事儿办成呢?可李逵呢,他躺着生气:最可恨的就是那老杂毛,没事儿念你的经得了,管这管那的。要没你拦着,这会儿都走挺远了。这要是明天见着老杂毛,他还不同意可怎么办呢?公孙胜对他师傅毕恭毕敬,他师傅要是不点头,他是不能出山呐,那我们不是白来了吗?看来这老杂毛至关重要啊。又一转念:干脆用斧子把他切开晾着,他死了,公孙胜没有“管家”了,还找谁商量去?单老爷子把公孙胜等三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入情入理,就像用“蒙太奇”串接起来的电影一样,那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的场景一一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李逵悄悄起身,带着板斧,一溜烟赶往山庙。在“鹤轩”窗外,舔破窗棂纸,向里观瞧,只见罗真人正打坐于云床之上。心想:你还修行个什么劲。一点好事儿也不做,我们请你徒弟去救人,你都不允许,哪有点慈悲的心肠?实在是可恨至极呀!之后,他推窗飘入室内,抡起板斧将罗真人劈到床下。他满意地转身回去,继续睡觉。次日清晨,未及用餐,三人再去求见罗真人。李逵暗自发笑。三人来到庙中,听说罗真人早就起来了,正在打坐,李逵暗自吃惊,莫非他会妖道邪法?三人进入“鹤轩”,见罗真人坐在云床中间。李逵吓得一缩脖子。三人坐下,公孙胜准备说什么。罗真人言道:本来打算不让你去,但是经过一晚上的反思,同意你下山也就是了。公孙胜赶紧趴下磕头致谢,戴宗也伏拜于地,唯有李逵没动地方。罗真人问道,那一大汉,你可是李逵?李逵答应后,罗真人笑着揭破了李逵夜晚行刺的经过。李逵问道,难道你会妖术吗?罗真人言道,我要是让你砍着,这六十年的功夫就白练了。接着,单老爷子点评了两句:看来这武功没有止境,长到老学到老,罗真人不愧是当世的高人。

  公孙胜来到前敌后,一切难题迎刃而解了。

  单老爷子的评书是真正的评书,有浓厚的评书味儿。你听他的评书,长知识,长见识,长学问。既能满足娱乐的需要,又能增长学识,何乐而不为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