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落叶归根的习俗,在我退休后,在我把四个孙子先后培养成大学生、研究生后,我跟老伴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土门镇柴里村。走过干净整洁的大路,穿过幽静清爽的小巷,我常常发出不由自主的感慨:家乡变了,村子干净了,乡亲们惬意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年轻人出外打工,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老人们一起聚在党建活动中心娱乐。

  我看到家乡正悄然发生着改变,我看到了柴里村其乐融融的乡村生活图景。

  最值得夸耀的是那座刚刚投入使用的乳白色二层小楼,它位于村子中心,居住在东西南北的村人,到这里来都不需要走太远的路程。“柴里村党建活动中心”的红色大字矗立楼顶,散发着喜庆的光泽,围绕在周围的十几面彩旗,在微风吹拂下,轻轻飘舞着。

  我信步走到离家较近的村西,那几十年来令人提心吊胆的渣土坡,那令无数路人胆战心惊的羊场小道,已经被一道结实厚重的拦洪坝取代。看着眼前这坚固结实的水泥长墙,我想起那道陡坡和那条羊场小路。这是村子南部的西沟沿,从西到东,与村落平行向东延伸。沟壁上生长着一丛丛荆棘、酸枣刺,小如拳头大如磨盘的石头,布满整个沟坡,下雨的时候,这些渣土石头,会随着雨水一起流到沟底,那条曲折的羊肠小道就成了雨水的河道。每到这时,沟底住着的几户人家,要想到村中心办事,就得绕出很远。这面渣石坡年头太久了,时不时滑落的碎石,夏季出现的暴雨,让沟底住户十分担心。

  这面有安全隐患的陡坡,早就引起了村委们的重视,他们多次与尧都区乡村振兴办公室协商沟通,很快就形成解决方案。不久,一支由挖掘机、推土机、渣土车组成的陡坡改造队进住柴里村。

  那是冬天。气温很低,渣坡改造工地却热火朝天,挖掘机举起硕大的胳膊,把那些松散的土石,从千年沟壁上挖下来,推土机奋力把一堆一堆渣土推离沟脚,拉渣车一次又一次把土石拉走。

  每天早晚 都有村民来看看进度,谈谈感受。经过一个多月的苦干,那面令人望而生畏的渣土坡就焕然一新了:一道高十米长二百多米的拦洪坝伫立在原来的渣土基地上,高大结实,给人绝对的安全感。坡底是五米宽的防水带,就算夏季洪水流过,也不会对沟底村民的房屋造成任何损失。

  看着这坚固的拦洪坝,我开心极了,逢人就建议他们去看一看。

  随后,我去往村南,我要亲眼验证一下柴里村的人造田。

  早前儿,听邻居说这里新建了十多亩人造田,我不大相信,也纳闷儿:沟沟梁梁、坑洼不平的东沟,咋就凭空出现了平整的良田? 

  站在村南坡顶,我眼前出现了通往村外的主路,路旁十几亩良田静静傍着大路,去年播种的麦子,正悄悄预备着返青。

  原来出村主路深陷沟底,柴里村人向南走,必须先下坡再上坡,打我记事起就为下坡上坡的路发憷。原来沟底的土地,光照不足,种上的庄稼长势也不好。现如今,主路被垫高十几米,沟地被垫高十几米。主路、土地由沟底升为沟面,与村中的街面几乎平行,水泥铺就的路面,再也不用担心出行不便了。人造田中渐渐返青的麦苗,在太阳照拂下,已经隐约看到返青的麦叶了。

  看我望着主路、麦田发呆,走过的村民说:

  “你再过些日子来,麦子快熟的时候看,满眼都是黄灿灿的麦穗了,那才有看头呢。”

  “去年种的向日葵。秋天,向日葵开花了,黄澄澄的,美地很!”

  “柴里村变好了。” 

  “是的,柴里村变了,柴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心里说。

       是啊,柴里村变好了,变美了。这一切得益于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得益于柴里村委领导的努力和付出。住在自己的农家小院,看着自己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依。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