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十日,接到海鸥妹妹电话,告诉我姑姑病逝消息。巨大悲伤潮水般袭来,顿时痛哭失声。通过海鸥泣诉得知:姑姑九十二岁高龄,患海尔默兹氏综合症多年,这次被新冠击中,不治而亡。

悲痛过后,心情渐渐平复,一幕幕往事在脑海中涌出,很多话在心门中憋闷太久,不吐不快。

一、孩提时姑姑鼓励我学习,传给我节俭家风

我从小未谋父面(父亲解放前当过短期伪警,随国民党逃走,下落不明),和母亲在祖父母身边生活,祖父母、叔叔、姑姑对无父的我非常怜惜。解放后,姑姑在安东(丹东)师范读书,放假回来时,教我唱“小燕子”,这是我幼年时学会的第一首歌。

上学后,姑姑见我学习好,经常夸我,鼓励我树立大的志向,将来考大学,当工程师、科学家。我也暗下决心努力学习,不辜负姑姑期望。

读四年级时,寒假作业本封底印着一首“劳动最光荣”歌曲,我对着简谱尝试学唱,但不知对不对,就请教姑姑。姑姑让我唱一遍,唱完后姑姑惊喜地抱住我说:“小威,你识谱了。”又夸我:“我小侄儿太聪明了。”听到姑姑夸赞,我心里比吃了蜜糖还高兴。

记得一次姑姑从她书包里拿出一个32开的白纸本递给我。我接过翻开,看到20多页的本子反正两面写满密密麻麻的字,底层是铅笔字,铅笔字上面覆盖钢笔字,所有篇幅没有一丝空白。姑姑说:“这个本子送给你,还可以用,上面可以写大楷。”我惊呆了——姑姑竟然如此仔细!

姑姑有四个哥哥,她是家中唯一女孩,又是老姑娘,是爷爷掌上明珠。在我印象中,年轻时的姑姑虽有些傲娇,但不骄纵。

这次赠本事情让我刻骨铭心,从此养成刻苦节约习惯。小学阶段我从不浪费一张纸,不浪费一支铅笔。每支铅笔用到攥不住时,就套上毛笔帽再用,实在不能用了才扔掉。硬纸石板(墨汁涂成,用化石蜡笔写字)用的发白了,就自己研墨涂黑,直到起毛了不能再涂才放弃。

上初二时,深受同学欢迎的老教师刘少英(男,教代数)很喜欢我,私下问我:“荣雅琴是你什么人?”我说是我姑姑。他说:“怪不得你学习好,原来她是你姑姑,我教过她,她就是好学生。”可见姑姑当年学习成绩很优秀。

二、第一次学写信

姑姑师范毕业后,在临江林业局子弟小学工作。这期间爷爷每月都和姑姑通信,姑姑每次来信都问及母亲和我。我上二年级时,爷爷每当写信,让我也给姑姑写信,装一个信封寄去。随通信次数增多,我写的内容渐渐增加,除了汇报自己学习情况,还简单介绍家里其他事情。信件成了姑侄联系的纽带。

三、在姑姑家渡暑假

上五年级时,我和母亲投亲到伯父家。母亲在石人煤矿当临时工,寡母弱子虽自食其力,也尝尽世态冷暖。期末考试前,姑姑来信让我去临江度暑假,我喜出望外,立即给姑姑回信,告知前去时间。

期盼的假期终于来到,我兴冲冲地乘火车前往临江。下火车走进候车室,一眼见到日思夜想的姑姑,眼泪不自觉流了出来。姑姑一把拉住我,领我往外走,关切地问这问那。

姑姑那时刚结婚不久,把我领到家,中午做了大米饭、虾皮炒鸡蛋。我吃多了,突然反胃,把吃的都吐了出来。姑姑急了,要带我上医院,我说不用,后来见我平息下来,才放下心。从那以后,虾皮及动物内脏我都厌食;晚年定居海边,除了鱼,其他如蚬子、虾爬子、螃蟹等海鲜,我都毫无兴趣品尝。

在临江的二十几天,是我最开心的一段时光。在这段时间里,我看到很多新鲜事儿,开拓了视野,增长不少见识。姑父带我看循环放映电影,到现在我还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是“打金枝”。晚上姑姑、姑父带我逛大街,街灯明亮,一团团小咬儿(蚊子的一种)围着路灯盘旋。来到灯光球场,看到很多人随着音乐跳交谊舞。白天我一人上街闲逛,看见好几辆汽车载着挂各种刑事犯罪牌子的罪犯在武装人员押运下游街示众。在一个很大的广场里看到有人骑摩托车转圈飞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摩托车),一阵轰鸣过后,卷起一片尘土。有好几次来到姑姑工作的学校前,见围墙内的大院十分清洁,松柏苍翠,花坛鲜花盛开,排排教室整齐划一,红瓦白墙蓝色的窗框窗棂十分醒目。心想:要是在这里上学,该多快乐?

一天,姑姑带个包,装满要洗衣物,让我扛着饭桌,带我到江边洗衣。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鸭绿江。姑姑把桌子放进水中,让水面漫过桌面,把毯子浸湿打上肥皂,叠两层铺在桌面上,让我在上面踩,踩过一阵再翻过来踩,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踩不出浑水为止。衣服和毯子洗完后,放在江边鹅卵石上晾晒。

鸭绿江真绿呀,绿的像鸭蛋皮;鸭绿江真宽呀,比浑江宽很多。向对岸望去:群山连绵,山根有几处房舍和田园;几名朝鲜女人也在江边洗衣服,传来叽里哇啦说笑声;一辆汽车开进江边,几名男人跳进江里洗车。

正看得有趣,身后传来走步声。回头一看,见五个背枪的解放军士兵,列成一队,迈着整齐步伐,在坝堤上行进。姑姑说,这是巡逻部队,每天二十四小时巡逻,警惕有人偷渡。

这次鸭绿江边洗衣,成了我一生抹不掉的记忆。

姑姑、姑父都二十六七岁,血气方刚,在各自单位都是业务骨干。但姑姑受二哥(我父亲排行老二)下落不明影响,姑父家庭出身(地主成分)不好,两人虽长期靠近组织,入党问题却迟迟得不到解决。当时反右运动刚刚开始,不少耿直敢言的知识分子都被打成右派。姑姑、姑父在家里经常互相提醒:你我都是直性子,说话千万注意,别让人抓住把柄。看到姑姑、姑父担忧样子,不更事的我很纳闷:什么叫政治运动?什么叫“右派”?见他们谨小慎微地窃窃私语,想问又不敢问。

姑姑几次问我:“想来姑姑这里上学么?想来就和你妈说一声,把你转到姑姑学校。”我心里非常愿意在临江上学,可是又离不开母亲,就没答应。

要开学了,姑姑送我上火车,在车站,我哭了,姑姑也流了眼泪。

四、收到姑姑寄来的书

六年级下学期,我离开石人,回到爷爷身边。在桓仁县小毕业,升入初中。六年级和初一、初二时,我阅读了大量文学书籍。先是被各种武侠小说吸引,然后是传记演义;每天读起来如痴如狂,连吃饭都边吃边看,常常是两三天就读完厚厚一本。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怎样搞到的这些书,真有些犯糊涂?好像大多是同学间辗转互借彼此传阅的。

初二上学期,姑姑给我寄来了书——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回忆录选》。姑姑在信中说:我希望你像高尔基一样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捧着这些书,我如获至宝,废寝忘食读了起来。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外国文学。

三部曲中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经历深深感染了我——三岁失去父亲,跟随母亲投亲、过着寄人篱下生活,饮尽屈辱炎凉;由于贫寒,只读过小学二年级;11岁母亲去世,被人遗弃独立谋生,做过鞋店学徒、船上洗碗工、搬运工等杂役;在奴役般的困苦条件下偷偷读书,书籍给他带来极大快乐,他费尽心机广泛借阅,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终于自学成才;虽没考上喀山大学,但艰辛曲折的人生经历已让他读完了社会大学。

通过阅读,我理解了姑姑赠书深意:她希望与书中主人翁有类似命运的侄儿能像阿廖沙一样不向命运低头,永远自强不息。

望着扉页高尔基叼着烟斗面容坚毅的照片,我在日记本中记下了伟大文豪的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全决定于他自己”,“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的自我完善”,“在艰苦的日子里要坚强,在幸福的日子里要谨慎”。这几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在风雨浇漓荆棘密布的人生路上给我注入了百折不挠的力量。

《回忆录选》中的列宁坦诚幽默,工人对他的评价是:“列宁是我们的朋友和兄弟,而普列汉诺夫则是我们的师尊和老爷”;托尔斯泰说话充满乡趣俚语;契科夫质朴善良……通过阅读改变了我的认知——这些一向顶礼膜拜的伟人竟然如此亲切普通!原来大人物也很顽皮可爱呀!越读越感到这些不平凡人物的可钦可敬。

读姑姑寄来的书,让我感觉到外国文学的魅力,经常做笔记,记录书中名言警句,尤其喜欢倒装句和书中人物长串的名字。后来上高中时,每到假期就从校图书馆借阅外国文学书籍阅读。通过广泛阅读,丰富了我的情感世界,提炼了认知,对世界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五、寒假看望姑姑

上高一时,母亲在湾沟工作,放寒假了我回到母亲身边。一天,母亲对我说:“你姑姑来信说想你了,你去看看她吧。”好几年没见到姑姑了(平时只是通信联系),我也很想她,于是高兴地答应。

这时姑姑随姑父已从临江调到松江河工作,在子弟中学当教师(后来是教导主任)。我乘火车来到松江河。姑姑家房子不大,只有一铺小炕,姑姑把盲公公接到家中一起生活,晚上四人挤着勉强睡下。

吴爷爷眼睛虽瞎,但能手扶截短的木头用短斧顿着劈柴。他很爱说话,愿意和我唠嗑。

姑姑仍然保持老家过年传统,又包粘火勺又做豆腐。姑姑很能干,一天,我和她一起带着泡好的黄豆,到有石磨人家推磨。还有一次,姑姑带我去林子里捡柴,往回走时我拉爬犁,姑姑在旁边推,给我讲不久前发生的事:一个女人在山里捡蘑菇,遇到一棵很粗的大树,她在树这边捡,却不知另一边坐着黑瞎子,后来被黑瞎子发现舔死了,等家人找到,看见脸已经没了,都露出了骨头。我听了感到很可怕,告诉姑姑千万不要一人到山里捡柴火。

姑父经过长期考验,终于入了党,他业务出众,在森工局计划科当科长,每天忙于工作,与在临江时相比,更加干练而精神。姑姑还没有孩子,好像是怀孕时期。姑姑家双职工,人口少,生活好,可她仍然很节俭。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林业系统属三类地区,粮食、食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紧缺。姑姑家虽凭卡片供应,也不宽裕。那时走亲串门都得带粮票,我来时母亲给带了十几斤地方粮票。

一天,姑姑在锅里炒松子,炒熟后用蒜缸捣成饼,放在锅里当油炒菜,对我说:“这里很多人家都这样炒菜。”吃菜时我感觉很香,但有股松油味道。

姑姑家书架上有很多书,我找出一本《唐诗三百首》,越读越着迷,十几天里,背下了几十首。又看了《青春之歌》、《创业史》、《林海雪原》、《我们播种爱情》等长篇小说。姑姑问我寄的书读没读,我说都读完了,还谈了我对高尔基的羡慕。姑姑说:“世界上有十大文豪,有苏联的高尔基,还有中国的鲁迅,你以后要再读一些鲁迅的书。”

快过年时我离开松江河。这个寒假在姑姑家度过了十几天,帮姑姑干了很多活,背会多首唐诗,读了好几部长篇小说,是温暖而充实一个的假期。

六、姑姑的汇款

我是在通化市第一中学读高中的,高一下学期,有正式工作的母亲因丈夫下落不明被解职,下放回农村,我失去了经济来源。三年里我每两月都和姑姑通一次信,向姑姑汇报学习情况。姑姑见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非常高兴,一再鼓励我戒骄戒躁,虚心前进。姑姑给我寄了好几次钱,每次10元。高考前夕又一次寄钱给我,在来信中说:“小威,姑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大学。你不要担心没人供,姑姑可以一直供你到大学毕业。”手握沉甸甸的钱,眼中看着熟悉的字体,不觉流出了热泪。

七、梦幻破灭

我刚上小学时受同学霸凌,被骂“反革命崽子”,初中、高中分别遇到两个“极左”班主任:初二时遇到李××,高中时遇到张××。

大跃进时期,桓仁诞生了“初师短训班”及“俄语速成班”,培训小学教师和俄语教师,一年后分配工作。学校轰轰烈烈宣传,要求全体学生踊跃报名。我刚上初二,年纪小(14岁)个子矮,没报名。李××对我十分不满,说我思想落后,以我父亲下落不明为由撤销我的助学金,还在班级当众撤销我学习委员职务。我被迫转学,在“转学证”操行鉴定栏目的评语是:该生思想不开展,不响应党的号召,具体表现是:在学校两次重大活动中不报名……操行等级为“丙”!上学以来操行一贯甲等的我猝然断崖成了“丙”!这个丑陋的“丙”字像刀子一样刺进我的心脏,至今尚觉疼痛!

我带着“丙”的鉴定标签转学到通化市四中(五道江中学)上初三,在惕怵不安中度过一段时间。后来老师们发现这个桓仁转来的小个子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好,渐渐喜爱起我来。班主任张老师也不歧视我,期中考试过后,又用我做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找我谈话,让我写申请书,我顿时感觉从地狱升上了天空。期末填写了“入团志愿书”,老师、同学一致认为我会第一个得到批复,我也为即将获得政治生命暗自高兴。哪知批复下来,别人都被批准,唯有我不够条件。兼任校团总支书记的张老师充满遗憾地告诉我:“组织上因你父亲下落不明原因没批准,希你不要灰心,要经受起组织长期考验,争取下一次通过。”我难过之后,继续认真学习,在初三下学期期中、期末又两次填表(张老师为我入团问题,真是费尽力气),然而始终没有越过“父亲下落不明”的雷池,入团告吹。

高中时尽管我学习成绩很好,但“父亲下落不明”阴影一直笼罩着我,班主任张××一直戴着有色眼镜光谱分析我。高考时我知道自己政治条件不好,不敢报理想院校,选择了极其冷僻专业(医科院校精神病专业),然而张××一句“该生不宜录取”的鉴定,彻底斩断了我升学前程(事隔多年后,在同学聚会时,才知道被张××以各种政治原因坑害的共有十多人,几乎占了全班人数的四分之一)。

对我落榜,姑姑失望极了,她知道这不是我的错,对我回乡务农,没做过多责备。

八、鸥妹来家

1965年秋,大队起用我做农中老师。一年后文革狂飙骤起,我受父亲问题牵连被解职,回生产队劳动了五年,成为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文革高潮时因父亲问题被斗,遭受非人折磨;所幸保住小命,在炼狱中复活。71年大队成立带帽初中,缺少数学教师,没“平反”的我被借到学校(生产队长携私怨不放,只答应借7天),从此开启从教生涯。

在生产队战天斗地的五年里,虽然劳动强度大,每天很疲惫,但我始终没放弃阅读、自学,孜孜不倦的钻研劲头可与“囊萤”、“映雪”相比。再回学校后如鱼得水,迅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成为学校离不开的“堵窟窿”人物。六年后调到公社中学,成为高中教师。

在亲戚撮合下,我与根正苗红的纯牌贫农女儿结了婚。结婚时姑姑寄来40元,我知道那是姑姑一个多月的工资。我原以为结婚后,自己跟妻子沾光,政治地位能提升一点,没想到不仅自己还是老样子,妻却成了“反属子弟”家属,在生产队跟着受了不少窝囊气。“毒草”与“香花”远缘嫁接繁衍迅速,几年间就有了三个孩子。

在刚调到公社中学那年秋天,海鸥来到家中,让我帮助复习高中课程,准备高考。临行时姑姑对她说:“你二哥各科都很精通,现在又是高中教师,一定会对你有很大帮助。”遗憾的是:家中那年遭受山洪房子被毁,刚搬到村子,才买的房子正在大修,到了礼拜天就得和木瓦匠一起干活;为照顾自留地,母亲仍在山沟老房子住着,我与妻带三个孩子租住在一户人家对面炕上,到了晚间,孩子哭老婆叫,很不安静;我在学校刚接手一个差生聚堆的班级,整天为管理班级绞尽脑汁;每天只能在晚上放上炕桌,陪海鸥复习一阵子。

海鸥看我实在太忙,学习环境又不安静,只住不长时间就走了。没能认真为海鸥辅导,始终是我纠结不忘的一件心事,感觉实在对不起姑姑。

九、不懂感恩的逆侄

78年我调到国营桓仁县参茸场,在子弟学校高中部当数学教师,后来做了教导主任(学校行政负责人)。那期间姑姑随姑父调到甘肃白龙江林管局工作,这一走就再没回东北。姑姑曾来过一封信,要我给她寄点山里红皮干,留着过年泡酸水喝(过年喝山里红皮水,是荣家多年习惯)。以前住山沟时,曾给姑姑寄过山里红皮干,搬到参茸场后,再没采摘过山里红。我回信解释了原因,没给寄。姑姑生了气:这么点要求都做不到,我真是白疼你了!

事隔多年回想起来,觉得实在对不起姑姑。姑姑几千里外提出一个小小要求,自己怎么就忍心拒绝呢?当时真是鬼迷心窍:自己没有,到市场买二斤寄去不行吗?虽然家里穷,但再穷也不差这二斤山里红皮呀?姑姑在那边不是买不到,是她离开东北多年,想老家了,想喝到家乡的山里红皮水,回味老家的滋味,借此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当时我怎么没想到这一层呢?姑姑当年那么疼我爱我,给我寄书寄钱,在思想上培养我,我怎么到大了,娶妻生子了,三十几的人了,竟然不懂事理,做出伤害她老人家感情的糊涂事!我真不够个人!

那次事情后,姑姑再也不给我写信,我也无颜给姑姑去信。母亲出走(老年再嫁)后,姑姑听到消息大怒,来过一封信,把我痛斥一顿,骂我是不孝的儿子,宣布与我彻底断交。受到姑姑训斥,我并不生气,因我的确不孝,否则孀居多年,含辛茹苦把我拉扯长大,劳苦功高的母亲怎么会走?

十、不肖人生

也许我生下来就有“反骨”,也许是受阿廖沙精神鼓励,先天庶隶的我从不甘心向命运低头——一定要活出个样儿给人看!虽然父亲历史不清,但我从心里崇敬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领袖(尽管太阳有黑子,依然光芒万丈),热爱祖国,响应党的号召下乡上山,怎会是“反革命”、是“黑五类”?我一定要证明自己爱党爱国的耿耿忠心!

有时我在想:阿廖沙童年吃苦比我多,但他出身清白,是光荣的无产阶级,所以他经过奋斗参加革命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文豪,列宁的朋友。而“中农”成分的我一问世,就被黥上“父亲下落不明”胎记,在出身决定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年代,注定我无论如何竭尽忠诚,也必是输家!直到改革开放后,胎记才被彻底清除,而此时的我已年届不惑满脸沧桑。

当教师后我刻苦自学,取得函授专科、本科文凭——洋大学没念成,土大学毕了业,也可聊以自慰,算作我的大学之路吧。八十年代初转为公办教师,后来调到桓仁一中(省重点中学),全家进城变户,吃上商品粮。精神解放后,热爱教育事业的我精心探究教学改革,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造了“解扣法”教学实验,在省里获得立项(后因工作调转中断);经过层层选拔,参加了市教学大奖赛,斩获殊荣。一个在云锁雾罩中摸爬滚打近二十年的农村小子,总算略有所成。

90年我应聘调到鲅鱼圈高中,98年从鲅鱼圈电大内退。退下来后没有停歇,立即应聘到大连私立学校工作。这期间接到海鸥电话,得知姑父去世,姑姑患上海尔默兹氏综合征,不胜唏嘘。姑姑后来也入了党,她把两女一子培养成才,全都大学毕业,虽晚年患病,一生也殊无遗憾。

2007年,我订好机票,准备去看望姑姑,因意外原因没能成行(到今天尚觉遗憾)。从大连回来后,想去甘肃探望姑姑的心念始终在心头盘旋,最终也没达成。人世间很多事情不由人心,如今姑姑已逝,愿望成为泡影。连日来辗转难眠,姑姑当年音容笑貌始终挥之不去,有时半夜醒来想起,顿时疼痛得泪眼模糊。

姑姑,您还生我的气吗?当初您看错了人,千不该万不该错疼了我这个扶不起来的逆侄儿!您当年赠我“高尔基三部曲”,对侄儿寄托了满腔期望,但我屡屡让您伤心失望。姑姑,在自我奋斗路上,侄儿已尽力了,也力尽了——你侄儿此生做不了大事情,先天八字不清的定义域,决定了他人生走向;“躬耕庠序浇沃贡参①”,就是他竭才效命的最大值域了。

姑姑啊亲爱的姑姑,您能听到我的呼唤吗?长夜无眠,几度望星空,侄儿看到了您那充满爱责的眼睛!我现在只想对您说:对不起,姑姑!

注①:贡参,子贡、曾参。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