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又一次看了卡梅隆编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为什么能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创下14亿美元的票房奇迹,并捧走第20届奥斯卡金像奖11项大奖?究其原因,除了重投资、大制作外,独具匠心的情节构思艺术技巧是一个重要原因。“泰坦尼克号”,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有“永不沉没”的美誉。它于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与一座冰山相撞,沉入大西洋底,1985年它的残骸才被发现。

  这艘邮轮沉没后,以它为题材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达14部之多,有的电影还得过奥斯卡奖。但是,这些作品主要是重现历史事实。而卡梅隆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浪漫的艺术想象与准确的历史事实天衣无缝地编织到了一起,用独具匠心的情节构思技巧,创作了一部真切感人、荡涤灵魂的现代艺术电影。


  一、“我想拍得与众不同”

  卡梅隆怎么想到要编拍这部影片?

  1985年,卡梅隆看到了有关搜寻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新闻记录片,就雇了两条深水探测艇,亲自沉到大西洋3700多米深的海底。当他看到当年的“巨无霸”如今已像一头遍体鳞伤的恐龙,沉睡在海底时,灵感来了:“以前,来这里的人都是搞纪录片的,没有一个是搞电影的。“我有责任把电影搞出来……”(见卡梅隆接受美国记者索比斯访谈录)此后,他先后12次深水探测,并开始构思影片的框架。他认为:“以前有人拍的《冰海沉船》主要是在重现历史的真实……我以为对于《乱世佳人》来说,它的重心不是在亚特兰大的冲天火光上,美国的内战只是一个背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也一样,它可以是一个故事的框架……我是想把历史的坚实内核包裹在故事里边。”(同上)生与死,爱与恨,是人类生命中永恒的主题。于是,卡梅隆决定:“我想拍得与众不同”(同上),以一段“艺术想象”的爱情故事,去包裹一件“历史真实”的沉船悲剧。

  经过10年努力,他完成了对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构思:一队潜水员前往搜寻随船沉入海底的贵重珠宝,由此引出80多年前发生在“泰坦尼克号”上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1675822940729259.jpg


  二、从“海斯曼”到“露丝”

  故事怎么展开?早在1938年,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准备拍《泰坦尼克号》时,就考虑到故事一开始应该有奇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卡梅隆对这一奇特的构思也情有独钟。但是,怎么设计也不理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英国皇家邮船有限公司,将从“泰坦尼克号”残骸上打捞出来的4000多件旅客遗物举办展览,一位98岁的老妇人来到了展厅。她,就是这次沉船事件中年龄最大的幸存者——海斯曼夫人。当年,她和父母都在这条船上,父亲送她们母女上了救生艇,自己却沉入了大海。海斯曼夫人这次在展厅找到了父亲的怀表。

  卡梅隆得到消息后,立即与海斯曼夫人见面,并请她回忆当年船上的情景。听着老人的介绍,渐渐地,一个以海斯曼夫人为原型的“露丝”的雏形产生了。于是,卡梅隆构思了这样一个情节:当人们从被海水腐蚀过的保险箱里取出“露丝的裸体画像”(由海斯曼父亲的怀表虚构)时,老妇人便情不自禁地回忆起80多年前有关这幅画像的一段爱情故事……1675822992729431.jpg


  三、从“拿照片”到“救杰克”

  “露丝”和“杰克”的名字是真实的。然而,他们的悲壮故事却是作者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虚构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的权威材料,是沃尔特.劳德的报告文学《刻骨铭心的夜晚》一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女孩儿(名叫露丝,笔者据该书注)刚爬上8号救生艇,却叫道:‘我忘了杰克的照片了,一定要去拿!’大伙都抗议,她却一直往甲板上冲。一会儿她带着照片出现,又窜进了救生艇里……”

  卡梅隆深深被“小露丝”对“杰克”的情谊所感动,于是欣然命笔,不仅将这一对“小情人”的真名写进了电影,而且由此联想虚构了“杰克船头救露丝” “露丝舱底救杰克” “杰克为救露丝冻死冰海”的生动情节。这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高超的艺术构思,不仅打消了观众对历史记录片的抗拒心理,而且激发了观众对纯真爱情的强烈共鸣,大大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1675823035409017.jpg


  四、从《走近我主》到《泰坦尼克号》

  早在1953年,福克斯公司就以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为题材,拍摄了电影《泰坦尼克号》,该片后来改名《走近我主》(为叙述方便,以下称《走近我主》)。影片描写一对婚姻即将破裂的中年夫妻,在泰坦尼克号上的命运:

  朱莉亚和理查德结婚20年,生有一子一女。但她恪守着下层社会工人家庭的道德标准和生活习惯,不适应丈夫理查德的绅士贵族气派。一天,她为了摆脱丈夫,竟悄悄地领着子女从法国上了泰坦尼克号。理查德闻讯,也火速赶上了泰坦尼克号。无意中,发现了儿子不是他的亲生子。正当他怒火中烧,大发雷霆之时,“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在轮船将要沉没时,理查德的理智战胜了感情,他迅速把妻子和儿女安排到救生艇上,并脱下裤子给冻得发抖的“儿子”穿上。在“泰坦尼克号”急速下沉、锅炉爆炸、火光冲天的背景下,他们全家人坐上救生艇,唱着《走近我主》的歌曲,划向彼岸……

  43年后,卡梅隆也以这个题材拍了同名电影。不过,令人吃惊的是:两部《泰坦尼克号》,虽然都是写一对夫妇在“泰坦尼克号”上的命运,但是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表现的主题大不相同:

  在卡梅隆的笔下,理查德和朱莉亚这对“中年夫妻”,被写成了露丝和卡尔、露丝和杰克两对“未婚夫妻”;同样是不适应丈夫的绅士贵族气派,女主人公则由纺织工人的女儿,变成了反叛上流社会的贵族淑女露丝;理查德则被“一分为二”:撞船前的理查德变成了钢铁巨子的少老板卡尔,撞船后的理查德变成了流浪画家杰克;理、朱的感情纠葛变成了露丝、卡尔、杰克的“三角恋爱”;故事结局则由主人公双双获救、破镜重圆的“大团圆”,变成了分道扬镳的“大决裂”和生离死别的“大悲剧”;作品的主题则由歌颂上层阶级的心灵忏悔和道德转变,上升为对上层阶级道德没落的揭露和对下层人民真挚爱情的歌颂。

  卡梅隆就是这样:巧妙地把浪漫的艺术想象与准确的历史事实,天衣无缝地编织到了一起,使《泰坦尼克号》成了世界电影史上的艺术瑰宝。

  卡梅隆不愧是一位精于情节构思艺术的高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