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伟的长城脚下,美丽的妫水河畔,是我的家乡延庆。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确定2022年冬奥会举办城市为北京——张家口——延庆。从那一刻起,家乡延庆以冰雪的名义和世界连到一起,激动、自豪、振奋、幸福,几种炽热的情感激荡着我的心脉。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延庆人,能为家门口的冬奥会做些什么呢?机会来了!几年前,我接到区委宣传部通知,采写冬奥建设者的事迹,为百姓宣讲撰写相关稿件。从此,关注奥运施工进程,收集建设者、志愿者的事迹,眺望海陀山胜景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种方式。

  曾经熟悉的家山,曾经攀登过的险境,曾经沉默无言的峰峦,被飘扬的五环旗唤醒,被无数建设者妆点,她变化着模样,呈现着神姿。白色瀑布般的雪道,气势恢宏;展翅欲翔的雪飞燕,壮美如虹。被称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的高山滑雪,也是国内惟一符合冬奥会比赛标准的赛道,坐落在延庆,闪耀在海陀山上。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里,北窗对着雪道,似乎我用力地高喊,都能听到海陀呼应的欢鸣;似乎我伸开双臂,都能触摸到冰雪铸就的龙身燕翼。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我感觉离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那么近,那么亲。

  2022年2月4日,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伴随着无数双热望的眼睛,冬奥向我们走来。我看电视、听新闻、读报纸,每天都关注赛场,不错过一个信息。用一副对联表达情怀:火炬映红冰朵梦,海陀溢彩虎年春。

  守候在电视机前,观看奇幻曼妙的开幕式,心潮澎湃,填了一首词:

  一剪梅 观冬奥开幕式有感

  翠色长绦启幕新,光焰腾新,滴水开新,五环璀璨破冰新。鸽子飞新,迎客松新。

  双奥之城盛会新,火炬燃新,健将刷新,驾龙驭雪共情新,圆梦时新,虎岁春新。

  收看比赛的同时,记录我国冬奥会及冬残奥会获奖情况,对奥运健将熟悉起来,不觉成了00后小将、有着“青蛙公主”之称的谷爱凌的“老粉”,除了给她写嵌名联外,还写了一首词:

  渔家傲 贺谷爱凌夺金

  乳燕凌空腾雪道,冰花片羽烟光罩。

  冲破晴岚山岭小,云环绕,高飞旋转身姿俏。

  跨越大洋龙族报,丹忱映衬环旗耀。

  汗水融金桃脸笑,雄风傲,爱接长虹连宇浩。

  从2月4日到3月13日,我观看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写了5首诗词、32副嵌名联,其中18副对联刊发在《楹联博览》杂志上。如写冬残奥会男子中距离越野滑雪坐姿组金牌获得者毛忠武:忠厚传家,飞轮生梦翼;赤诚比武,驾雪夺金牌。毛忠武他们身残志坚,勇于挑战命运,挑战极限,用生命的拼搏,谱写强者之歌。罗曼。罗兰所言,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他们就是这样大写的人!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为了大力弘扬冬奥精神,写好建设者的事迹,我们在区宣传部几位主管负责人带领下,几次深入到工地挖掘第一手材料,还进行座谈、采访先进代表。在体验中,在写作中,在修改中,我受到精神的洗礼,更深入地解读冬奥的意义和精神内涵。

  我忘不了到海陀山建设工地的情景。

  2018年暮秋的周末,深秋的冷雨把秋与冬编织起来,2241米的海陀山头早已罩着皑皑白雪。山脚下,冷风中,冬奥综合管廊02标段工程倒计时牌高高挺立,跳动的红色数字精确到离竣工几分几秒。中铁十四局承建的管廊3#支洞现场指挥部里,从电子屏幕中看到290米长的山洞热火朝天施工的场面。

  冬奥会综合管廊工程,是一个不为人知,也不为人见的地下工程,在小海陀山上打洞,铺设几种管线通过,形成总长6000余米的管道走廊,为奥运赛场核心区提供水电、电信等能源,是保障冬奥正常运转的源源不断的生命线。这是全国第一座山体管廊,引领示范着国内绿色高能的工程。

  在海陀山下工程指挥部,我观看管廊模型,从大屏幕看施工作业,听建设者介绍施工情况,采写他们的事迹。

  国庆节后冰花戴雪的海陀山,夜晚的气温低至零下30度。施工人员的手如果直接握到铁质上,就会粘下一层皮。冻土厚度达到1.5米,直接影响工期进度。面对恶劣天气,主管项目的李经理采取在施工脚手架上搭暖棚,安装两台30千瓦大型暖风机的方法解决难题。随着机器的转动,暖风如春风氤氲着山洞,软化了冻土,也温暖了工人的心头,提高了工效。

  采写到推进工程的细节,我感受到在寒冷的施工现场,工程人员不仅有争分夺秒抢时间的敬业精神,还有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两种精神交织在一起,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通过我的笔端,把冬奥建设工程中的“地下工作者”事迹进行宣传,让冬奥之光鼓舞人心。

  冬奥管廊输送水电等能源,“顺藤摸瓜”,我又采写管廊中的电力,负责变电工程的国网北京延庆供电公司。

  电力是保障绿色冬奥的大动脉,为了把看不到、摸不到的电能更清晰地呈现出来,我跟着供电公司王工,来到延庆城外、京礼高速西侧用于变电的铁塔前。几十米高的铁塔矗立着,直插云霄。王工介绍,铁塔向北架设,比阪泉公园的烽火台还要高,不是C位也抢了镜头;向西进入野鸭湖自然保护区,高压线对动物有影响;向东进入延庆城区,影响市容。“看,电线就是从这里下地的。”王工指着铁塔旁盖着的铁皮井盖。我看看那个盖子,像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不过储蓄在黑暗中的是电线,输送温暖和光明。

  “技术组集思广益,采取管井方法直入地下。如果直接挖掘管井,正好是高铁的路口,就在地下斜着做一条长7米的辅路。”王工伸手一指,好像孙悟空的金箍棒画出一条线。我只能看到沉默的土地,风卷起烟尘旋转,听不到土地怎样把管子、电缆护在身下。我决定把在地下的施工,用地上的事物来表现。我写道:“在地下挖辅路,相当于在繁华路口架一座过街天桥,路归路,桥归桥,各不影响,只不过‘天桥’架在了地下10米的地方。”我借用过街天桥的“意象”,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写电力工程中的创新技术。

  采写冬奥赛事,高山滑雪中心救援队的事迹,没有机会上海陀山赛场,采取电话联系和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获取材料。北京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场馆运营的队员说,他们24小时值守,在雪地上巡逻特别冷。海陀山上夜晚到底有多冷?几个数据是无法让人感受到极寒天气。我用比拟的方法写道:“雪地巡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七八级的风,像施工的钻头一样使劲往队员身上钻。他们衣服里面是汗水,外面被寒风裹挟,浑身布满厚厚的冰霜。不少人看过电影《长津湖》,高山救援队的队员和电影中的战士差不多,是流动的‘雪雕’”。我用熟知的事物,来写无法体验的感受。

  经过多次与高山滑雪中心救援队队长电话沟通,我把救援外籍运动员的事迹写在演讲稿末尾部分:“我与外籍救援队固定救援船,铺好真空脊柱担架,“一二,起!”大家配合将伤员移动至船内,我拉起救援船将伤员转运到医疗站,整个过程仅用12分钟,比国际雪联要求的15分钟还少了3分钟。后来,我回到救援点位继续保障后,才知道已经通过直升机转运到定点医院了,这也是北京冬奥会首例航空医疗救援。”在演讲稿中运用典型事例,凸显雪道卫士的奥运风采!

  我采写的冬奥纪实文章,被编入延庆《奋进的五年》书籍中。撰写的冬奥演讲稿《雪道卫士,为冬奥护航》,由高山滑雪救援队代表演讲,他获得区级金牌演讲员的称号。

  无论是讴歌冬奥会健将,还是采写参与者的事迹,让我感受到汇聚八方的冬奥精神。冬奥是属于全世界的,呈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的真谛;冬奥是属于每个人的,不仅是运动员在赛场上驰骋拼搏,为国争光的精彩绽放,还有盛会背后,无数建设者挥洒汗水和力量,建造施工的传奇!无数志愿者,用技艺和热情,辉映圣火在冰雪之上熠熠闪光。他们,我们,都是用智慧和担当铸就民族的精神坐标!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作为冬奥赛区之一的延庆人,我行走在这片热土上,用笔讴歌无名英雄,用情宣传冬奥精神,用赤诚为冬奥鼓与呼,和所有冬奥人一样,筑梦冰雪,共向未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