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湾温泉家园(6区)所在的国营抱伦农场境内,有一个从越南回归的华侨聚居的村子,被当地人称谓“越南村”。2017年11月9日,我与同从哈尔滨来的“候鸟”朋友杜庆臻、候书江结伴,在农场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书记陈松欢和前任书记符昌达(81岁)的引领与陪同下,一行五人,走访了“越南村”。

  在“越南村”,我们首先深入到“小归侨”黄锦光的家,与黄锦光详细座谈交流了“越南村”的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变化和他的家庭生活状况。之后,在黄锦光的带领下,我们先后观看了“越南村”的民房、街道、环境和抱侨小学,与几位老党员、老村民等简单而亲切交谈。有陈松欢做随团向导和翻译,我们的走访活动进行的很顺利、圆满。

  “越南村”位于国营抱伦农场东南10余公里,是该场第九生产队,行政区划为抱伦居第九居民组。全村占地面积2000余亩,以种植橡胶树和生产工业用橡胶原料为主业。“越南村”始建于1979年。村民全部是从广西集体迁移来的1977年离越归国华侨,共计100户、330口人。这批归侨在农场的全力支持下,在这大片荒原旷地上,白手起家,建起的新村寨。当年,他们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简易草房(类似黎族老屋),吃的是政府(农场)发放的“救济粮”,使用的是锹镐锄镰等工具,凭着一身力气和一双勤劳的手,垦荒栽苗,硬是把一块块杂草灌木丛生的荒原改变成绿树成荫的大片橡胶林,被设为第九生产队,主要劳力都是农场职工,享受工资、供应粮待遇。陈松欢书记就是当年安置归侨工作的工作人员之一。座谈中,他不时插话、做补充。如今,“越南村”已发展到千余口人。户户住进了红砖房,街道齐整、绿树成荫。家家有摩的、许多人家房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我们先后看到了一对残疾兄弟(低保户)在修补鱼网、三位中年妇女边晾晒豆谷边梳头闲谈、两位男农工在往汽车上装槟榔厂倒出的废垃圾、一家超市门前集聚着七、八位男女中青年人在聊天。路遇几位老党员、老村民陪着我们边走边唠。主动、热情地介绍“越南村”今昔大变化……整个村寨呈现一派祥和幸福、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黄锦光是“越南村”建设与发展的亲历者、见证人。1979年,21岁的黄锦光随归侨团来到这里创业,已近40年了。那时,他们一家8口人。父母和他们夫妻都是强壮劳力、建场创业的主力军。4个孩子尚小。如今,他已是十五口之家,“四世同堂”。他们父母均已九旬高龄、一个女儿外嫁,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生儿育女,两个在外“发展”、一个在本村务农。黄锦光已近60周岁,即将退休。一家人和睦、恩爰过着衣食无忧、美满幸福的生活。临近中午,两个天真活泼、念小学的孙女先后放学回家。我们给黄锦光夫妇和两个孙女合拍一张幸福照。这是一个普通的离越回国华侨家庭,也是“越南村”百余户归侨家庭发展状况的一缩影。

  走访看到“越南村”村民的衣着服饰、举止言谈、房屋建设、风俗习惯和生活水平,与现在海南汉族人一样,完全没有“越南痕迹”。他们在农场领导下,紧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齐心协力、大步向前,建设着美好家园、一心朴实地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