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刚过,快到元宵节了,自然想起“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名句。这是唐代诗人苏味道广为传诵的两句诗。说起苏味道,喜欢古典文学的人大多知道他是唐代的著名诗人,是苏洵、苏轼、苏辙的高祖。
  苏味道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人谓之苏李。弱冠擢进士第,累转咸阳尉。裴行俭引管书记,延载中,历任凤阁舍人、检校侍郎。证圣元年,出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圣历初,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前后居相位数载,多识台阁故事。神龙时,坐张易之党贬眉州刺史,还为益州长史卒。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著作有《苏味道集》,已佚。苏味道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多咏物诗。代表作为《正月十五夜》、《咏虹》、《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等,其中《正月十五夜》写元宵夜景,火树银花加之秾李游伎,更有明月行歌,令人不禁悠然神往,不愧佳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说的是唐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始于武周,每年此日洛阳城都要大放花灯,取消宵禁,所以在百姓心中,这是一件盛事。在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的《长安十二时辰》中,所述之景便是上元节,其况可谓空前盛大。 然而苏味道这首诗,却是作于洛阳,彼时皇都还没有迁至长安。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在上元节这天命百官赋诗,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诗文大意为:灯火辉煌之夜,到处都是璀璨的光芒,一盏盏明灯如同娇艳的花朵。城内取消了禁止,城门的铁锁也都打开了,神都之内四处都可以通行, 街上人潮汹涌,马蹄所过之处尘土飞扬,皎洁的月光洒满了角落,人们一抬头便可看见那轮明月; 月影下歌妓们浓妆艳抹、花枝招展,一面舞动着婀娜的身姿,一边高唱着《梅花落》; 金吾卫不再管制,这番盛景让人流连忘返,就让时光慢些走,不要让这一夜匆匆而过。 
  苏味道这位大名鼎鼎的诗人是河北栾城(今属石家庄市)人,苏味道生于唐太宗贞观戊申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栾城南赵村人,九岁能诗文,十九岁进士及第。栾城县苏邱村遗有苏味道墓,栾城县志记载:“苏邱村置自唐代,因唐代宰相苏味道墓而得名苏丘,清雍正初改为苏邱。” “唐苏鸾台味道墓在城西北十八里苏邱村。” 据考证,苏味道于公元705年57岁时被贬谪四川眉山任刺史,不久病故,千里迢迢,归葬栾城。其次子苏份留在眉山,形成眉山苏氏。到了宋代,苏味道迁川子孙中出现了三位文坛大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即“三苏”。史学家称,经考证“三苏”父子乃苏味道嫡传后裔,分别为其第十和第十一代后人。苏洵在《族谱后录上篇》中记“古眉之苏,皆宗益州长史味道”。明清两代所修、现存的三部《栾城县志》中,均有“三苏”“源于栾,兴于眉”的记载。 苏辙曾被宋朝廷授予“栾城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并把个人文集命作《栾城集》。苏辙为苏轼所撰墓志铭中开篇即题:“苏自栾城,西宅于眉”,足见苏氏后裔对故乡栾城及先祖苏味道的仰慕之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苏邱村的发展以及居民住宅的扩建,苏味道墓早已被村子包围了。苏味道墓原封土高约4米,直径约10米,四角有四座井亭,墓台周围有翠柏和白玉栏杆环绕。墓前立有3通石碑,正中的石碑上书“大唐苏味道之墓”,左右两块碑上书“三苏发祥”、“眉山发迹”字样,还有一块《苏味道墓修复碑记》卧碑。 据村里的老人回忆,苏味道墓为一黄土堆起的高大坟墓,墓底直径约15-20米,高约7-8米(1947年前后)。墓周围有4眼水井,砖砌,井边有一小凉亭。后来村人开始逐渐从墓上挖土,墓体缩小。 三四十年代对苏味道墓破坏极大,在取土时,出土了大批陶器、瓷器和其他随葬品。1998年,栾城县委、县政府听取相关专家学者建议,开始对苏味道墓进行修复。 斗转星移,一代文豪已经在里面睡了1300多年。而苏味道墓从始建至今历经千余年,特别是经过五代纷争、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元末红巾军起义、明初靖难之役等大事变最终得以保存下来,不能不说得益于这里的人们民风淳厚,崇尚文化。
  离苏邱村不到1公里有一座石拱桥,此桥是苏味道后人清明祭祖的必经之路,因此得名“清明桥“。清明桥座落于洨河故道上,为洨河上建造年代久远的一座规模较大的石拱桥,全长44.2米,宽5.08米,桥栏雕刻古拙俊美,年代久远,栏板已损,后经修复已恢复原貌,远远望去仍不失宏伟壮观,可与赵州桥媲美。 苏邱村有3000多口人,主要靠种地为生,也有年轻人出去打工。虽说村子叫苏邱村,但是没有一户姓苏的,村里大部分人姓崔。 为什么苏邱村没有姓苏的?学者认为该村的早期居民应是苏味道墓的守墓人,后来慢慢繁衍形成村落。但是村中人并不认可这种说法。据村里的老人介绍,崔家祖上是从石家庄市郊的东简良村迁过来的。 数百年前,东简良有一位崔督堂,为官正直,为了避免遭到迫害,崔督堂把家搬到苏邱村,他的后代便在这里繁衍生息,所以苏邱村居民崔姓最多。
    以前东简良过庙会的时候,苏邱村的好多崔姓村民都会去赶庙。东简良的人们待他们非常热情,几天下来管吃管住。可见苏邱和东简良的历史渊源。崔家人宗族观念比较强烈, 家族中年岁最大、辈分最高的人被尊为“族长”,族长并不处理村中行政事务,其职责是每年过年祭祖的时候把祖宗案挂出来,祖宗案上画着崔督堂夫妻二人以及其八个儿子的画像。村中崔姓人便在族长的带领下面向祖宗案虔诚地烧香磕头。疫情前那些年每逢清明都有来自四川、江苏、河南、上海等地的苏氏后裔和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寻访故地、回乡祭祖。  “世界苏姓宗亲总会”理事长、菲律宾华裔苏世庆先生曾赴栾城祭祖时题词:“扬天声于海表,叙宗谊于栾邑”;“世界苏姓宗亲总会”名誉理事长苏岳章先生题词为“溯本崇源,承先启后,弘扬祖德,光我华族”。 目前座落在栾城城区风景秀丽的文化公园内的苏东坡祖籍纪念馆,一个包括苏氏源流厅、三苏诗词书画厅、苏祠等在内的集官衙、富宅、村居建筑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区早已落成,已被共青团河北省委命名为首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更好地接纳国内外苏氏后裔寻根谒祖。
   多年前的新春佳节。我来到栾城县的南赵村,寻访三苏故里,“南京到北京,小县数栾城”,在石家庄近郊这个面积仅345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城里,繁华落尽后依然名动四方的,却是这里的南赵村和苏邱村。苏邱村,位于栾城县城西北九公里处。在这个民风淳厚的小村庄里,民宅环抱中一座硕大的坟茔平地凸起,里面安葬的是北宋文坛大家“三苏”的先祖,一位1300多年前叱咤中国古代政坛,并位居初唐“文章四友”之冠的文学家、诗人苏味道。 苏味道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栾城南赵村人,九岁能诗文,十九岁进士及第。在武则天时期,苏味道三度拜相,居相位九年。他与同时代的李峤、崔融、杜审言(杜甫的祖父)并称“文章四友”,其诗作《正月十五夜》被誉为“古今写元宵节诗之首”。 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苏味道既有三度位居宰相执掌朝政的显赫阅历,又有数番被贬遭禁的窘境;既有《正月十五夜》中“火树银花”的绝唱鸣世,又有援笔成文、辞理精密的谢表惊人。 苏味道被贬谪四川眉山任刺史,不久病故,归葬栾城。历经十代风雨沧桑,子孙繁衍,“三苏”父子亦对祖籍栾城念念不忘,经常在文章、诗词、书画作品署名时署作“赵郡苏洵”、“赵郡苏轼”、“赵郡苏氏”。称“赵郡”皆因栾城于南北朝至唐初曾数度隶属赵郡(今河北赵县)管辖。
  笔者是多年前随苏氏宗族会后人赴栾城寻根问祖,顺便拍下了千年古村的风采和村民的精神风貌。 在苏轼的墓志铭中写过,“苏自栾城,西宅与眉”,可见苏东坡对苏味道这位祖先是推崇备至。今天我们来看,苏味道或许就是那种阿谀奉承之人,政坛墙头草。其实他也没有助纣为虐做了什么坏事,所以算不上大奸大恶之徒,只能说,苏味道有自己的一套为官之道,只是这套道理,其他人学不来,反而受到鄙视诟病。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