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家家过小年,喜迎灶神到,祭灶祈平安。为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中国年氛围,渭城区推出的“文化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非遗展示活动。该项活动在腊月25日在“五陵塬黑陶坊”拉开帷幕将在“渭城发展”抖音号进行展播。腊月26日在“五陵塬黑陶坊“木轮大车制作技艺”在“渭城发展”抖音号进行展播。

        元月16日上午(腊月25)上午10:00,渭城区文化馆馆长刘国荣,中国民协会员、陕西省非遗产业协会理事、渭城区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余淑丹,渭城发展平台依凡一行9人来到正阳街道许赵村2组的五陵塬黑陶作坊。在村口就开始直播,秦国时期,这里就是制作生活陶器的制陶区,到了汉代,则成为皇家陵墓区,大量陶制随葬品在这里就地取材而制。这里红土粘性好,含有多种矿物质,自古就是出产黑陶的圣地,在大门的外边,年逾古稀的刘纪荣裹上一件外套,带着帽子,走了出来,先介绍了选材场的情况,五陵塬黑陶是纯手工制品,选用本地原崖边含铁量高的红胶土,要经过经晾晒、浸泡、沖洗、过滤、淋泥,沉淀、埚泥等环节后,使其变成陶泥。

        我们一行慢慢向工作室走去,刘纪荣从20岁起,刘纪荣就开始学习制作黑陶了。那个时候,黑陶还普遍作为日用品存在,作为一个黑陶匠人,他一门心思想将这门手艺发扬光大,因此一边学习、一边创新,不断改进烧制工艺和雕刻技术。刘纪荣大半辈子都扑在了黑陶制作这门手艺上,平平无奇的陶泥可以在他的手下生花,摇身一变成为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精美陶器。这只获得2017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的梅瓶,便是出自他的手。除此之外,无论是骏马奔驰、形态各异的昭陵六骏,还是取形自晋代鸡首壶的龙柄鸡首壶,无一不精美绝伦、巧夺天工。   

       在制作车间,我们直播了将陶泥反复捶打揉合待其软硬适度、更有黏性时方打坯成型。又直播了拉型、精修、抛光定型,然后雕刻、轧模、塑型。陶坯经过阴干的工艺流程。好多粉丝留言说,开眼了。

       在原生态土窑前,刘纪荣和他的儿子介绍了烧制前的礼仪与过程,入窑段烧,经低火、中火和高温三个阶段的烧制,窑温控制在900摄氏度左右,经过渗碳、呛窑后,就可出窑。最后经过冲洗装箱,一件作品就算出炉。其制作工艺复杂,每一件作品必须遵照二十多项工艺流程制作。

       最后我们进入产品陈列室,向在线的四千多名观众介绍了各种黑陶产品和各种荣誉证书。我们相信五陵塬黑陶的传承发展会找出更多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做出更多与众不同的文化新产品。

1674132902616645.jpg

       元月17日上午(腊月26)上午10:00,我们一行9人北杜街道办北杜村街道东边的“礼义成”木艺坊。在西北100多米的地方开始直播。通过主持人依凡的介绍,刘国荣,余淑丹分别说到:木轮大车曾经广泛用于我国农耕时代,从轩辕帝时期发明创造使用到上世纪,五千年的历史印迹对时代的发展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木质轱辘车的发明制作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生产力关系的转变而不断变化,它在军事、经济、贸易运输以及农耕文明的演进中都作出了积极而伟大的贡献。其制作技艺,从造型学、力学、几何学、防腐学、木工、铁匠技艺等方面,充分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对美的追求,是一项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进一步研究发掘。

       进入前厅,“礼义成”木艺坊第五代传人傅平说:““礼义成”木艺坊已有百余年历史。车店的“礼”指礼法,是社会上通用的法规;“义”是利人,意为有利于别人、有利于社会。傅平家车铺字号——“礼义成”木艺坊创立于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4年),他们家一直坚守着“把手艺学红,把别人的木头当自己的木头”的祖训。我是“礼义成”木艺坊第五代传人,运用祖传技法打造木轮大车,对搜集整理关中平原木轮大车传统技艺作出了贡献,木轮大车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介绍了木轮大车,轿车和战场和的特点。

       在中厅,傅平介绍了民间的制作技能,都有口诀记载。他说:“  在车轮用料的上,也有祖传口诀“一头、九辋、十八辐”,在这个环节中车头(毂)与辋的卯榫接是技术的关键。关于车辐的距离,卯榫位的划分利用祖传秘诀:“先有三皇造世,后有五帝仁君。”即先将车毂的顶平面等分为三,再在每一份中按尺寸五等分。这样下来刚好十八辐。然后以点引线向侧面决定车辐卯位。车辋是九块,呈圆弧状,制成后,能准确地拼接成一个直径为一米四的圆,而构成辋圈。根据祖传口诀:“要叫辋不乱、二尺四寸半”。这个土工具叫画辋板。用它在板材上就可以画取标准的辋样。两个内外弧的长度,长一点,组装成就硬了,斜了,装上车辐后不酌不平。”

1674132931221097.jpg

      木轮大车的年轻的传承人李府容也介绍了研制复原的战国晚期楚国战车,车辀是一根有一定弧度的长辕,上缚一根横木叫作车衡。听他们讲重型战车一般要用四匹马拉车。轻型战车用两匹马拉车。轻型战车车舆(厢)内可乘坐三人,中间的是驭手,左边的士兵用戟,右边的士兵用弓,可以攻击远近的敌人。傅平和李府容,历经三年多,走访考察国内各大有车马坑的博物馆,并购买大量与舆有关的书籍资料、仔细研读,认真反复和出土文献作比较。终于在今年7月中旬开始复原战国晚期楚国战车。 一辆木轮大车涉及大小木件240余块,铁件1193件,至少要花150个工作日,木工制作阶段不能使用铁钉,只有两个特殊部位要求使用皮胶或木楔,其他部位均用“硬卯”连结,民间也常以“车木匠的卯硬三分”来赞扬车木匠的高超技艺。制作工艺细致严谨,造型古朴流畅,感受中华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

        最后观看了用卯凖链接做出按一定比例做出的小型木轮马车,造型美观,具有良好的收藏价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