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识杨沫之子马青柯老师,是在20Ⅰ8年12月16日“青春之歌小说和电影犮行六十周年纪念与庆祝”活动上,活动成立了《青春之歌》研究会。

其实,著名作家杨沫逝世二十多年来,毛泽东文艺研究院、毛泽东教育研究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联和作协的领导都分别举办了若干纪念活动。2018年底的这次活动,十分隆重!

马青柯同志1938年生于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但从不吃父母的革命老本。先后在二机部八机部航天部工作,退休后,仍发扬老年的革命热情,投入民间组织,积极宣传红色文化革命活动。2022年春,马老师曾与银河网商议将文友们为巜青春之歌》写的书评网评结集出版,约定理想还在,斯人已逝,痛哉!好在马青柯写下了《中国共产党百年重大事记》得到多方认可。

我第一次见到马青柯老师,就是在2018年底的庆祝大会活动上。马老师是重要主持者和组织者,很忙。

活动间,我见到马老师,说起我在Ⅰ991年曾随校领导带领学生访问杨沫老师,受到热情接待,並为我校题词:“翠竹青青,祖国荣荣。”回校后,我写了有关这次活动的文章《青春永驻——访杨沫》,登在“北京晚报”头版。那是我的处女作。

听我说了这些,马青柯老师握着我的手,态度真诚,语气平和,聊了好一阵。初次见面,马老师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名人之后,平易近人。

后来,又有几次和马老师见面。马老师要促成《青春之歌》《芳菲之歌》《英华之歌》三部曲合集出版。编委会都说这是一个很费力的工程,但为传承发扬红色文化,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决定知难而上!

校对是需要有文化底蕴的,这活要求非常细心,马老师把《芳菲之歌》的校对任务交给了我,要求时间还挺紧。一部百万字左右的长篇小说,原本和要合乎出版的书对照,字数翻倍,有时还要查资料核对,这工作量不小,我认真准确地按时完成校对任务,交给了马青柯老师。我没要一分钱报酬。我认为是做了件应该做的事。

马老师准备在2019年再组织一次活动,纪念红色经典作家杨沫诞辰105周年。需要一幅大的素描画,需要这次活动的主题歌曲。我尽全力找了一位画素描的熟练人士,同时找了一位有名有经验的音乐家作曲,那商谈交流全心全意。

我曾单独对马老师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身体有病,这么远还骑自行车出来跑,真是……”马老师说:“一是为青春之歌表现的革命精神能长久留传,为了新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再是我母親对此也一直挂在心上,对我有嘱托。这工作我得做!”看着马老师诚恳执着的态度,我连连点头,感动于心。

其实在我91年访杨沫时,杨沫老师就说:“现在的青少年对《青春之歌》这样的书有什么看法,这样的书在今天还能不能起到作用,这是我很关心的。”杨沫老师放心,我们一直在学生中进行这方面教育。就拿这次18年的活动来说,不但谢芳这样的名演员、老人参加了,来的还有很多青年人。杨沫母校47中,还成立了“杨沫班”,在这次活动中,中学生捧着《青春之歌》,滿脸青春热情,与会者髙兴啊!

青少年永远血气方刚,他们勇于接受新生事物。站在斗争前线的永远是他们!我们的战士,年青的科技人员,医务工作者,年青的志愿者,他们唱的都是青春之歌!我们相信《青春之歌》精神的永恒!

马青柯老师放心走好吧!青春之歌会永远唱响!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