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原是我的第一故乡,那么盐阜无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作为一名客籍检察干警,在一个地方工作和生活久了,心灵和肉体就会深深爱上这片大地。

  我脚下的这片大地不得不说是明丽的。

  这是祖国北方最南边界的南国。在这里,冬天里也会朔风凌厉,寒气逼人、湿气入骨。然而,这里的夏季,当风吹过麦田,滚滚麦浪像极了故乡中原的千里沃野。秋天来了,金黄的稻子,红的杉树林,宽广的河面,深绿的池塘,老式的舟船,默默劳作的农人,蜿蜒远方的河堤和铺满落叶的林荫道,这是一幅盐阜版的俄罗斯油画!

  盐阜,名“盐”缘于“环城皆盐场”,曰“阜”则因地广无石。这片大地海拔地势高处仅4—6米,低洼处在2米以下。山是大地的筋骨,大地没有筋骨,仿佛大地失去了巍峨的臂膀和壮美的力量。因此,盐阜大地这本厚重的词典里表面上也就缺失了崇高、苍茫的定义域。但实际上这片土地的伟大之处就是洪荒岁月的沧海桑田、煮海熬波、战天斗地。革命岁月的浴血坚持、相忍谋国、坚贞不屈。建设岁月的筚路蓝缕、勤俭创业、接续奋斗。

  我心中的这片大地不得不说是人文的。

  也许在人们历史般的刻板印象中,盐阜这片大地曾经是沉郁的、寂寥的、压抑的。较晚的成陆,血泪般的苍海桑田史,历史上,张士诚因盐而据的彪悍与猾黠,洪武驱散和变迁的海淤文化,大运河盐商的没落和封建漕运经济的暗淡……农业文明在与工商业文明的角逐走向暗然,“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历史仿佛用沧桑和落幕的方式聒懆着春秋时晏子使楚的那句戏言。然而,在盐阜这片古老又年轻、峥嵘又神奇的土地上,富含人文和自然底蕴的美景还真的是看不完、说不尽的。

  吴韵楚风、南秀北雄。盐阜这片大地襟江向海,人文厚重。自古以来,这里融吴韵汉风为一体,兼收并蓄,更因背倚神州、面朝大海的地缘特点,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风骨。历史岁月,她因盐得名、以盐而兴,于金戈铁马中演绎了气吞山河。宋代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先后在盐阜大地的南境东台西溪任盐官,后相继入朝为相,“西溪三杰”传为千古佳话;“范公堤”宋公堤”“韩小堤”,千年兴衰存废的盐阜三堤更是折射出多少世道人心,也凸显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民心向背。

  革命和建设时期,她百年砥砺、苦难辉煌。历史注定要在这片楚汉雄风和吴越文明交汇之地创造彪炳千秋的传奇。新四军砥柱华中,使盐阜第一次走上中国革命历史的前台。当年,刘少奇兼任校长的华中党校,陈毅兼任校长的抗大五分校,成为锤炼盐阜党政军干部的熔炉;那些年月,刘少奇和陈毅坐镇盐阜、运筹华中,于风云际会的动荡指点江山、激扬乾坤。此举不仅有效提升了这片土地上共产党人的政治素养和斗争气质,也打开了他们的战略视野,直至后来三大野战军问鼎中原、挥师渡江、解放全中国。246处红色遗存染就革命老区永恒底色,128位烈士英名成为镇村光荣名片,新时代镌刻在这片大地上的壮美红色遗存诠释着荡气回肠、历久弥新的革命精气神。

  我梦中的这片大地不得不说是钟灵毓秀的。

  里下明珠、百河之城。大生态、大交通、大产业,国之干城弯弓射日建功江淮。新的时代,盐阜儿女发扬“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精神,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已经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物质高度,同时以“中国好人”为代表的精神群像,让盐阜儿女的精神文明在高度上也实现了同步提档升级,以至形成了一道道绚丽无边的新时代精神“美景”。

  鹤舞鹿鸣、逐梦之城。放眼宏阔盐阜平原,举目广袤里下河网,新的时代,在这片被誉为江淮乐地的大美土地上,红色铁军文化、白色海盐文化、绿色生态文化、蓝色海洋文化四色同辉、交融发展,盐阜,新时代正在谱写着宏大史诗般、气势磅礴的华彩乐章!

  盐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