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谈《百面战旗红》“叶挺部队”之精神特质: 

名字的力量

姓名,对于常人而言,是通过语言文字信息区别人群个体差异的标志。但姓名,对于伟人而言,则是一种力量,一个标志,一面旗帜。

叶挺,就是这样一个光荣的名字,伟大的名字。他令敌人望而生畏,令我军虎虎生威。

盐城曾经是新四军浴火重生的军部所在地,曾经是叶挺将军生活、战斗过的地方。1946年4月8日,叶挺将军因飞机失事罹难后,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他,将盐城改名为叶挺城。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大军压境,叶挺城沦陷。国民党守军李铁民狂妄自大,信誓旦旦地表示:“共产党把盐城改为叶挺城,我来了后还叫它盐城。盐城固若金汤,弹药军需充足,坚守半年不在话下。”

中共华中工委书记陈丕显就不信这一套,他召集华东野战军第11、12纵队和地方部队的领导同志开会,决议利用刘邓大军发动鲁西南战役的有利态势,集中优势兵力,趁虚而入,攻敌不备,一举夺回叶挺城,断敌南北交通。

会议决定,由陈丕显、11纵队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委姬鹏飞、12纵队兼苏北军区司令员陈庆先、政委曹荻秋等5人组成叶挺城战役指挥部,管文蔚任总指挥,陈庆先任副总指挥。参战部队一梯队为11纵31、32旅,2军分区4团,12纵34、35旅。11纵31旅92团和12纵35旅103团为战役预备队。

战役指挥部迅速上报了作战计划,随即得到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的批准。特别强调,叶挺城曾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当地军民对叶挺发自内心的敬重,要以此来激励部队敢打敢拼,杀敌立功,再次解放叶挺城。

为了落实陈粟首长指示,战役指挥部特意颁发了第3号政治命令:“叶挺城攻坚战务必全胜,哪个团先攻进城,首先完成任务,支援兄弟部队好,战场纪律好,就授予哪个团以‘叶挺部队’光荣称号!”此外,还设置了“叶挺营”“叶挺连”“叶挺勇士”等光荣称号。

于是,围绕着“叶挺”这个光荣的名字,一场城市攻坚战打响了。围绕着“叶挺部队”这个光荣的称谓,一场杀敌立功竞赛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92团政委陈伊在动员大会说:“谁英雄,谁好汉,我们在叶挺城战役中比比看!今天我们是预备队,明天我们要当突击队!”

1营长杨增彤表态说:“作为从老1师发展起来的英雄部队,我们1营决不含糊,冲锋陷阵,‘叶挺营’荣誉称号谁也抢不走。”

3连6班副班长陈和进在决心书中写道,“叶挺勇士”就是我的目标!

另一个担任预备队的103团,与92团一样是纵队主力,憋得呦呦叫,死盯着92团,也发誓要争当“叶挺部队”。

8月6日晚11时许,战役开始,参战部队以伍佑为中心分头进入阵地。

7日清早7时许,91、93团突进伍佑镇第一道圩后,向纵深逼进,并开始向各据点进行近迫作业。下午13时45分发起攻击,各部在炮火支援下,勇猛突击。

在我军强大攻势下,不到一天,战役第一阶段肃清外围据点战斗顺利完成,敌匪李铁民费尽心机打造的“铁的盐城”第一道防线,彻底破防,盘踞在上冈、冈门、新兴场据点里的敌人,纷纷龟缩至叶挺城内。

8月10日,攻城部队各部均抵达叶挺城郊外四周,形成了对叶挺城的合围态势,第二阶段围攻叶挺城开始。

为了准确指挥,有效歼敌,管文蔚把指挥部移至距前沿阵地1.6公里的地方。他仔细观察了敌人的防御态势后,决定把预备队都拉上去,不给守敌半点喘息机会,一鼓作气拿下城池。

接到攻城的命令后,92团、103团上下一片欢呼,立刻进入战斗状态。

8月11日凌晨1时30分,憋足劲的92团一举渡过东门闸。

当日夜晚,攻城各部队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借着淡淡的星光,在串场河上架设临时简易桥梁,以备攻城。

凌晨5时整,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战役总攻开始!各部队各种口径的火炮、轻重机枪突然一齐轰鸣,成群的炮弹向敌阵地飞去。

半小时后,敌大部分碉堡皆为攻城部队的炮火所摧毁,城墙也被轰开了一个大豁口。

进攻的时间到了,攻打东门的92团,在团长徐光友、政委陈伊指挥下,集中全部轻重机枪,向对岸敌堡进行猛烈扫射,掩护突击连强渡护城河。

3连架桥组在2班长张云德的带领下,全然不顾敌人的枪林弹雨,把浮桥搭上了对岸。突击队员们迅速从浮桥上跑过。

突然,桥桩被压断了一根,架桥员吴忠华立即带领几名战士跳入齐胸的河水中,用肩膀撑住桥身,大声喊:“同志们,快冲过去!”

3连5班的战士通过浮桥后,向城墙冲去。指导员邓江山大喊:“同志们,我们是叶挺部队,向前冲就是胜利!”

接着6班副班长陈和进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上!”便一个箭步冲到前面,带着6班战士迎着弹雨,成“一字形”斜冲了上去。陈和进越过障碍,登上城墙,迅速向城墙内的敌人扔了三枚手榴弹,炸死炸伤几名敌人,成为登城第一人。

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陈和进突然中弹倒地,班里战友赶紧过来拉他。陈和进忍着剧痛吃力地说:“我没有事,你们快去消灭敌人,6班……加油啊!”说完,又咬紧牙关向前爬了几米,壮烈牺牲。

在陈和进英雄壮举的激励下,担任突击队的3连和后续的7连指战员奋勇向前,像一把把尖刀直插敌阵,从东门一直打到西门口,迅速割裂了敌人的防御体系。

在城西北方向,靠前指挥的35旅政委谢振华,指挥由103团1营2连31名指战员组成的突击队,在队长高简银率领下,冒着敌人的交织火网,机智灵活地冲破了80米长的开阔地,涉过两丈多宽齐腰深的壕沟,冲到了城墙下,向城头甩出了排子手榴弹,炸得敌人晕头转向。随即,8架云梯靠上了城墙,勇士们开始向城墙攀登。

1排长马标,拖着负伤的右腿,咬紧牙关,第一个把红旗插上了城墙,仅用了4分钟。

后来,共产党员魏振邦见红旗被敌人炸倒,又不顾弹雨冲了上去,一连刺倒两名敌人,将红旗第二次插上城头。

8班班长罗荣登上城头刚露出半截身子,鼻子就被敌人鱼叉戳穿。他忍着剧痛,左手死死抱住墙头,右手趁势将冲过来的敌人拉下城去,然后用尽全力扒上城墙,用手榴弹炸死两个手执鱼叉的敌人,把倒下的红旗第三次插上城头。

见红旗在城上飘扬,突击队勇士士气大振,和数十倍敌人进行了血肉横飞的白刃战,最后杀得只剩下6个人。高简银队长大呼:“同志们,守住缺口,死也要完成任务!”

共产党员江海奋不顾身地冲上城头,用大刀向敌人砍去。他在砍死两个敌人后中弹掉进了护城河,又奋力挣扎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沉入水中。

敌人在城头用鱼叉刺向登城的我军战士,一个战士被敌人叉下去,第二个战士又迎着叉子冲上来。敌人推倒了云梯,突击队员们再一次重新架起来攀登。

清晨,叶挺城头枪声、杀声,爆炸声交织一起,已身负重伤的突击队长高简银,带着4名战士始终死死守住缺口,为后续部队登城赢得了时间。

17岁的小战士于继仁登城时,腿已负伤,他坚持爬上城墙,用手榴弹炸死了敌机枪手。

敌人组织了两个连的兵力疯狂反扑,封锁了103团一梯队的冲锋道路。主攻连伤亡严重,城墙上的敌人以为我军突击队失去了反冲锋的能力,便一窝蜂地爬向突破口。这时,身负重伤的罗荣突然打出了一梭子机枪子弹,撂倒了20多个敌人。

勇士们死死守住突破口,子弹打光了,就与蜂拥而来的敌人展开肉搏,登上城头的7名勇士5名受伤。

这时,王志增团长率一梯队快速登上城墙,指挥后续部队冲进城内,打开了北城大门,与敌人展开了巷战。

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城北门完全为我军所占。

李铁民见大势已去,带领部分残敌退守盐城东北小圩子——盐城中学核心据点,企图依托坚固工事负隅顽抗。

激战至中午12时,我军集中炮火对困守大圩之敌实施了猛烈攻击,弹如雨下,将敌工事全部摧毁,圩内一片火海,残敌斗志尽失。

103团在旅政委谢振华直接督导下,逼进盐城中学以西,由正北、西北和东南方向实施主攻。接着,11纵队91团、12纵队特务团也猛插到盐城中学后墙角的敌地堡群附近。

91团3营9连直穿敌心脏,冲进圩子,甩出一排手榴弹后,利用政治攻势,把敌少将师长李铁民和42集团军少将副参谋长韩伊明以下34个敌军官俘获。

经过15个小时激战,被敌人占领7个多月的叶挺城终于重获解放,“铁的盐城”被“铁的新四军”一拳砸破,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战后,新华社华中分社于8月15日评论称:叶挺城为我军解放之第一座坚城。

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军区传令嘉奖参战有功部队。31旅92团、35旅103团,获“叶挺部队”荣誉称号;92团1营、103团1营获“叶挺营” 荣誉称号; 92团1营3连、103团1营2连获“叶挺连”荣誉称号。第一个登城牺牲的陈和进烈士被追授“叶挺英雄”称号。最先入城的张云德等9名指战员被授予“叶挺勇士”称号。

用“叶挺”名字命名的称号,是新四军部队的最高荣誉。一次战役下来,两个纵队预备队的团、营、连、个人都双双获得了这一殊荣,这在新四军历史上也属罕见。

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92团高举战旗,代表“叶挺部队”接受了人民的检阅。

叶挺的名字威震遐迩,“叶挺部队”所向披靡。

叶挺就是火,叶挺就是钢,叶挺就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叶挺曾经在阴暗的囚牢里写下了惊天动地的《囚歌》,其中最后一句是:“我将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以叶挺名字命名的部队,也一定会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升腾!

1671586555386210.jpg

【正文】

群英力战叶挺城

——《百面战旗红》之“叶挺部队” 


         

大战在即,92团不甘当替补                                                    

扫清外围,92团利剑待出鞘 

剑指内城,92团率先破关防

继往开来,92团保持好传统


               (参加创作人员:欧阳青、谢圣兰、叶征)

图片12.png

【附录】

荣誉战旗名称:叶挺部队

授旗时间:1947年8月28日

授旗时战斗序列: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92团

授旗领导机关: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司令部、政治部

授旗前后主要战斗序列沿革:前身为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的1师3旅特务连;1943年1月,组建新四军1师3旅特务营;1945年1月,以3旅特务营为基础,加入(南)通如(皋)启(东)海(门)等地方武装,扩编为新四军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特务团;9月,改称第4军分区特务1团;11月,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59团;1946年9月,为新四军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31旅92团;1947年2月,为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92团;1948年2月,为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第11纵队31旅92团;1949年2月,为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29军85师254团;1950年11月,改编为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直属85师254团;1952年5月,改编为福建军区水兵85师254团;1953年6月,改编为福建军区水兵师2团;1955年1月,改编为海军陆战师陆战1团;1957年8月,改编为南京军区守备第11师68团;1969年12月,为上海警备区警备第2师9团;1985年8月,改为南京军区守备第1旅;1993年1月,为上海警备区某海防旅;2017年,为东部战区陆军第72集团军特种作战某旅。

战旗精神:铁的信念,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当尖兵,打硬仗,拖不垮,打不烂的革命志气(简称“三铁一气”)

6c05a00a79337aef82a83f5244961fc.jpg

【本文版权归《百面战旗红》组委会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于严重侵权者,网站保留提起诉讼之权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