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一支30余位集报老人组成的“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劳模、老教师)革命传统教育小分队(下称:剪报“五老”)。他们十年如一日,坚持深入市区中小学校、大学校园、武警部队及公共展馆。用所收藏的集报和自制的剪报展品,面向青少年展出宣传,传播正能量,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道里剪报沙龙(哈尔滨太阳岛集报联谊会前身)时起,十余年来,在道里区关工委的关注和支持下,他们以专题专场展出和巡展、个展、讲座等形式,先后共举办集(剪)报展愈200场次。直接受教育的大中小学生、社会青年、武警战士、机关青年干部达10万人次之多。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誉为“不在编的校外辅导员”,孩子们亲切地尊呼他们“剪报爷爷”、“雷锋爷爷”。


  颂扬领袖,帮助青少年树理想

  剪报“五老”始终把宣传展出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代革命领袖,开国元勋摆在首位,让青少年从小懂得感恩报国的道理,树立爱国建国的远大理想与抱负。每年毛泽东诞辰日(12与26日)前,剪报“五老”都满怀对毛泽东无限热爱与崇敬的革命激情,深人学校、社区、部队宣传展出毛泽东。每次都展出数十、愈百幅(件)彰显毛泽东光辉形象的图片和数百、超千件反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缔造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下的卓越功勋和他们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辉煌业绩的文章。每一场展出,对前来参观的青少年的深刻影响和教育都非常大。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功德和其高大形象,深深地印记在青少年的心中。孩子们观后表示:“毛爷爷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我们永远不忘记”、“我们要接过革命先辈的大旗、为建设美丽富强的新中国奋斗”。2.jpeg

  2013年“十一”黄金周,剪报“五老”树仁怀、孙荣嘉、唐治民(当年平均年龄76岁)在省图书馆展出宣传建国64周年伟大成就展时,孙老展出的30幅“毛泽东与国际友人”的大幅彩照,深受80后、90后青年读者的青睐和热赞。他们热议“毛泽东的外交路线真伟大,‘足不出户(国),安天下’”。2009年剪报“五老”在道里区地段小学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剪报藏品展”时,该校近千名师生激情高昂、列队热情观展的氛围,感动了一位6旬参观者。他当场挥笔写下“心中的太阳永不落”八字条幅并录出《东方红》歌词,赠剪报“五老”惠存,抒发他(笔名北大仓)对剪报老人“展报育人”的欣佩和敬慕之情。


  展出“三史”,激励青少年讲“五爱”

  剪报“五老”展出宣传场次最多、内容最全属“三史”(党史、军史、共和国发展史)为重点的全方位的集(剪)报展。他们每年都配合市、区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深人基层、学校举办不同内容的报展。如每年的建党、建军、建国纪念日、红军长征胜利日、“九三”抗战胜利日、哈尔滨解放日、抗美援朝纪念日、毛泽东视察哈尔滨(龙江)纪念日以及环保、禁毒、文明城建设、消费者日、敬老爱老活动、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等,剪报“五老”都会带着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自制展品,深人校园展出,向青少年传播正能量。他们用“新旧对比”的形式,深入浅出的讲解,启迪青少年争做讲“五爱”(爱党、爱领袖、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做“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青年。2011年“七一”前夕,剪报“五老”吕明义、梁志海等5人,提供丰富详实的党史资料,与道里区关工委、区教育局、区老干部局、区文明办及哈报集团读者俱乐部企划部等6家。共同举办了“珍贵的党史画卷”——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剪报展。在尚志小学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近千名学生首场参观。之后,在道里区20所中小学巡回展出近两月,直接受教育的中小学生约3万人(次),开启了剪报“五老”与多家联合办展育人的先河,2016年9-10月。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剪报“五老”与区关工委联合,采取专场展和巡回展两种方式在市区中小学广泛深人地宣传长征。在关工委的支持下,剪报“五老”精选了千余件展品、制作25块图文并茂的大展板。徐广才、王大范、刁青春、吕萍、陈述茂、张唤民、李石桥、崔秀芝、佟笑蓉、陈亚轩、陈水德等20余名剪报“五老”踊跃参展,热情讲展。前后40余天,共有15所中小学、约1.5万名青少年参观,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反响大、效果好,红军长征精神深深地铭刻在青少年心中。欧洲新城经纬校400余名学生列队参观,情绪炽烈。观展前后,他们向于喜顺、率庆华、王学英及关工委周广生副主任等6位办展老人频频挥手,热情齐呼”爷爷好”“爷爷再见”,表达对剪报“五老”送“知识大餐”的欢迎和感激。一位四年级女生高兴地说,这场长征展真是“及时雨”,是给我们学长征课的真实、深刻地辅导哇! 安阳小学学生观看到有毛泽东《长征》诗的展板时,高兴地与解说老爷爷一起同唱“长征”歌。2015年9月,剪报“五老”在道里区兆麟社区举办抗战胜利69周年剪报展时,闻讯前来参观的哈尔滨市卫校百余名学生观后,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罪行深恶痛绝、义愤填膺,他们都愤慨地说,“现在中国强大了,不怕日本再兴风作浪。”“我们要提高警惕,加强国防,绝不让历史重演。”2016年7月1日下午,82岁的吕萍(女)老人搭桥牵线, 孙荣嘉、吕景兰、韩国民、杨喜才等12名剪报“五老”踊跃参加,深入到道里区爱建消防中队,展出“辉煌历程”,庆祝建党95周年。全体消防战士观后,革命激情信增,纷纷表示,这是给我们党员战士上的一堂生动的“党课”,我们一定练好本领、当好兵,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二年七一前,他们又主动请剪报“五老”到中队, 用剪报上“党课”。


  宣讲雷锋,启迪青少年扬善美

  雷锋是社会主义新人的楷模和典范。雷锋精神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剪报“五老”一直把“用雷锋精神塑造青少年灵魂”当作大事要事来作。每年的学习雷锋日(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前,剪报“五老”就做好充分准备,把珍藏最好的雷锋图片、最新的介绍雷锋的文章展现给广大中小学生。各中小学校排班约请剪报“五老”到校办报展、作报告已成惯例。2015年3月,南岗区雷锋小学(全省第一家)请剪报“五老”到校举办了大型的雷锋事迹展。该校借此东风,迅速掀起了“人人爱雷锋、个个做雷锋”的学习雷锋新高潮。哈市第51中学,连续多年请剪报“五老”到校上“雷锋课”。每次参观后,学生们热情地围着剪报“五老”拍照留念。2015年9月16日,南岗区花园小学请于喜顺等四位剪报“五老”到果戈里书店给该校三年级学生“课外课”活动讲雷锋故事,主讲人王大范、申永滨用丰富用实的资料、深人浅出的讲述,使学生们深受教育,家长们非常满意。此信息发教育网后,让全市乃至全省更多的中小学校及师生倍爱雷锋、雷锋精神更广泛传播开来。年届七旬的申永滨每年三月学雷锋月,他除参加集体展出雷锋外,还受聘到多家中小学讲雷锋和举着宣传雷锋展板独自行走各区名街、景点及大学校园宣传雷锋,青少年都称呼他“雷锋爷爷”。1.jpg

  剪报“五老”还把宣传雷锋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宣传新老英模事绩结合起来,与宣传学生身边的“小雷锋”结合起来,收到了事半工倍的佳绩。2013年剪报“五老”在道里区新华校、地段校及省报社社区展出了“最美教师张莉丽”舍已救学生的动人事迹,受到两校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都反映说,雷锋就在身边,雷锋精神水放光芒。剪报“五老”在庆祝建国61周年时,在哈报大厦举办“共和国功臣”为主题的大型集报展,展出了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百名英模事迹。前去参观的地段校等数个学校学生观后,深受教育。


  弘扬科技,引导青少年爱科学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瞬息万变的今天,剪报“五老”特别注重用剪报宣传科技成果,引导与启迪青少年从小爱科学、树立科学梦,为长大后献身祖国科技事业奠定基础。剪报“五老”多次举办航天航空成果展,从神一到神十,国家每项新科技成果面世,剪报“五老”都积极热情地赶到中小学校园办展宣传,弘扬我国航空航天科技的重大进步和新成就。他们在新华校举办“天宫一号邀游太空展”时,全校千余名学生热情观展。许多学生手拿纸笔,边看边记。学生们的学习精神,感动得剪报“五老”更加起劲地讲解、辅导。学生们反映说,看了科技展,填补了课堂知识的短缺和空白。2013年7月12日,孙荣嘉、于喜顺、唐治民、梁志海等四位剪报“五老”(平均77岁)冒着炎热的酷暑,上午到省报社社区,下午去兆麟社区,给“暑假学校”学生宣展“神十归来”剪报展。他们不顾高龄和疲劳,及时宣传科技成果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社区领导、家长和中小学生。多个学生观后主动帮老人收拾整理展品。

  孙荣嘉老人(82岁)多次办个展,宣传我国现代兵器的重大成果,彰显中国科技的“高、新、尖”。2011年,他在哈尔滨市司法局机关展出“上海世博”和“现代兵器”展时,该局青年干部特别关注现代兵器的发展成果,异常兴奋激动,百看不厌,都为中国科技发达进步而骄傲与自豪。刁青春等多位剪报老人,还在办庆“十一”建国成就展时,编制了“科技成果”、“南极科考”“科技名人录”等剪报专辑,展现给中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宣传我国科技成就。

  此外、剪报“五老”还多次举办“东北民风民俗”展,”祖国美丽风光”展、“56个民族风俗”展等等,对丰富青少年的知识、开阔青少年的视野及对激起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和梦想起到一定的作用。

  剪报“五老”深人学园传播正能量,教育了青少年也提升自我。他们都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在团队内处处讲风格、讲贡献、讲团结、讲友谊;不怕辛苦、不图报酬,不讲条件,不畏困难的道德情操,已蔚然成风。这“四讲、四不”风尚,已成为剪报“五老”无私奉献、艰辛办展的精神支柱。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关工委宿举发主任等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下,剪报“五老”用剪报传播正能量、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步伐越走越坚实、广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