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血染碧空 威震台海——<百面战旗红>之“杜凤瑞中队”》,“杜凤瑞”和“杜凤瑞中队”的复活,给了我天然的满足和艺术享受,最直接的感觉就是真实。

 

  一、内容提炼真实

  比如“杜凤瑞中队”“惊天凤雏火中生”一节中写道:

  一次战斗中,连长王来顺让杜凤瑞到1排传达“坚守阵地”的命令,他冒着枪林弹雨及时完成了任务。

  不一会,连长在紧急关头想再让杜凤瑞传达新的命令时,却不见了他的踪影,为此一些敌人逃走了。原来是杜凤瑞自作主张留在1排参加战斗,不仅一起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还缴获了两支卡宾枪。

  战斗结束后,看到兴高采烈背着两支枪的杜凤瑞,连长又喜又气,劈头盖脸批评了他,告诉他这是目无组织纪律的大错。从此他懂得了革命军人必须要讲究纪律性,思想上有了一次大的跃升,并在随后的战斗中锻炼得越来越成熟,作战中荣立了二等功。

  这里,连长喜爱杜凤瑞又要求严格,作者也是充满了疼爱和欢喜。在给读者讲述碧空雄鹰杜凤瑞成长的苦难经历、要求参军的强烈愿望、进入部队后恨不得多杀敌人的勇气和行动时,把杜凤瑞急于杀敌,自作主张,擅自离开通讯员岗位,跑到前线直接参加战斗而目无组织纪律的行为也一锅儿端了出来,尽管为杜凤瑞和战士一起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还缴获了2支卡宾枪兴奋不已,但因为连长消息没有得到及时传达,致使敌人逃跑,问题也不小。作者以客观的描写,表现了杜凤瑞质朴纯正、简单可爱造成的失误,不仅没有降低杜凤瑞高大的英雄形象,反而让人感觉更原始更真实。因为这既符合杜凤瑞的年龄身份,也符合他的成长经历。

  同年,杜凤瑞被选调为飞行学员。

  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航空预备学校复试。由于他没上过一天学,参军后刚学了二、三百字,对数理化方面的知识更是一窍不通,一道题也答不上来,只好交了白卷。

  杜凤瑞又羞又愧,怀疑自己根本就不是一块干飞行的料,后悔就不该来预校,一度打起了退堂鼓。1668061666184176.jpg

  在这儿,作者讲述杜凤瑞到长春航空预备学校因复试交白卷而羞愧,也失去了自信,打起了退堂鼓的故事。这不是揭杜凤瑞的短,恰是照应了杜凤瑞小时家里贫穷,上不起学,没有文化基础。也正因为此,后面杜凤瑞才会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埋头苦学,从零做起,最终成就学业,文化课名列前茅。

  大队长对杜凤瑞飞行技术比较满意,但对他的战术缺陷也心中有数。一次演练,大队长的长机冷不防来了个大坡度急转弯,将杜凤瑞甩掉了200多米,持续近10秒钟。落地后,大队长严肃指出:“这会给敌机以可乘之机”。

  飞行训练中,基础扎实的杜凤瑞一开始存在战术缺陷,灵活不够,后经大队长带领训练,通过实际操作让杜凤瑞明白了战术缺陷可能造成敌机逃跑的失误。这给后面杜凤瑞与大队长形影不离,地面一起练,空中一同飞,仔细研究大队长的飞行技术,摸特点,找规律,增强配合意识,刻苦训练,百炼成钢,出类拔萃,几个月后,被誉为“铁杆僚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也使得他初次飞行就能展示我空军熟练过硬的歼敌本领,做好了严密的铺垫。

  汉朝荀悦《申鉴·政体》说:“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应神明、正万物而成王治者,必本乎真实而已。”纪实性文学要打动人心,何尝不是靠真实。“杜凤瑞中队”这一个个环节,作者就客观真实再现了杜凤瑞成长中的波折起伏,不仅没有削弱杜凤瑞的英雄形象,反而让人感觉杜凤瑞就在我们身边。所以真实是纪实文学作品的前提、基础,纪实文学写作的第一大原则,就是要保证内容的绝对真实。它的内容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符合真实情感、符合实际存在,绝不允许随意夸张、掩盖、虚构、拔高和神化,当然并不能照搬。文学的艺术真实是作家提炼、加工、改造过的真实,比实际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强烈、更鲜明,包括作家对生活的主观评价和主观情感的真实。因此,纪实作品就是遵循事实,毕肖事实,客观再现的“纯事实的透明体”。

 

  二、语言描写详实

  从“海天凤舞贯长虹”一节,我们看看初飞雏凤杜凤瑞在1958年“双十”福建龙田空战中与敌机群殊死格斗的完整表现。他高度警觉,行动果断,发现敌机妄图偷袭长机,一面紧急报告:“3号,注意后面,敌人向你开炮了!”一面猛推舵杆,加大油门向敌机扑去。掩护战友,英勇无畏,根本不考虑敌机飞行员大多都飞行了3000小时以上,而自己只有300小时的飞行时间。战友脱险了,自己被四架敌机包围了。他战术灵活,功夫过硬,上下翻腾,找准机会,用光环套住了一架敌机,按动炮钮,准确地射出了一串炮弹。敌机中弹起火,翻滚下坠。杜凤瑞抑制不住兴奋,欢叫“打中了!我打中了!”

1670548916817345.png

打掉一架敌机后,杜凤瑞立即爬高准备继续迎敌。突然,一架狡猾的敌机从后面云层里钻出,向他开炮。他只觉得机身剧烈地抖动了几下,一股冷气从座舱盖裂缝中钻了进来。一块弹片切进他的额头,鲜血顿时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不幸受伤。

  杜凤瑞不惧伤痛,临危不乱,一收油门,来了个“空中急刹车”。敌机没料到他有这一手,一下子冲到了他的前面。杜凤瑞机智勇敢,沉着对敌,顶杆加速,盯住敌机,打算按动炮钮。诡异的敌机身形一侧,躲过了一劫。

  杜凤瑞追敌近战,较上了劲,死死咬住敌机,从1.2万米高空一直追到3.5千米,两机间距也由六百米缩短到四百米,眼看就要追尾了,他才恨恨地按动炮钮。“咚咚咚!"一阵急速的连射,敌机立刻冒起黑烟,扎了下去。杜凤瑞战绩卓著!

  当他准备再次拉起飞机时,发现座机已严重受损,拉杆和舵均已不听使唤,完全失去了控制,开始急剧盘旋下坠。空中指挥员、副师长李振川呼叫杜凤瑞跳伞,杜凤瑞一开始并没有跳,等到飞机确实保不住了,他才做出选择,如仙一般,从天而降,“一朵撑开的洁白伞花,载着杜凤瑞失血的身体徐徐飘落,穿过云层,逐渐清晰。”

  就在离地面只剩几百米时,突然,一架卑鄙的敌机公然不顾国际公法从高空窜下,嚎叫着向杜凤瑞吐出了凶残的火舌,使英雄血洒云海,鸾凤折翅长空……

  作者运用细腻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和浪漫描写等手法,生动展示了天之娇子、人中龙凤杜凤瑞在空战中“处处为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风格,能够为党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当时杜凤瑞只有23岁,建军节刚结婚。

  之外,作者运用专业而通俗易懂的语言,展示时空有限、战术变化迅速、攻击方法多样等空中拼刺刀的较量过程和空战的激烈对决,给我们极强的画面感和视觉享受。

  纪实文学作品“杜凤瑞中队”的语言就是这样言之有物,它表达的内容详尽而确实。写人,则形象、举止、音容活脱,形神毕现;写事,则场面、氛围、情理显赫,事理通达;写物,则形态、质地、质感真实自然,极力避免空话、废话、假话、套话的出现,字里行间闪现着形感、动感和情感。这就构成了纪实文学作品“杜凤瑞中队”的第二大艺术特征语言描写详实。

 

  三、文风纯正朴实

  古人云,“文到高处,只是朴淡意多”。但凡优秀的纪实作品,都是朴实无华,不假雕饰的。它的写作是落笔原原本本,它的作品犹似人与事、情与物的缩影或再现,毫无变形、变味、变色、变性之处。正如人生的大彻大悟,自然而超脱,简单而深邃,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超尘脱俗却让人难以企及。这种朴素实在而不浮华的运笔之道,就自然流露出纪实文学作品“杜凤瑞中队”的又一艺术特征文风纯正朴实。1670548959108840.jpg

  “杜凤瑞中队”中,作者结合杜凤瑞的姓名,展开丰富地联想与想象,赋予神话传说典故“凤凰涅槃”以新意,刻画出不畏牺牲、执着追求、提升自我、义无反顾的杜凤瑞,千锤百炼,第一次参战就击落敌机2架,经浴火重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引出一个“在人民空军眼里,祖国蓝天足够辽阔,但没有一寸可以让入侵者容身”的豪迈雄壮、矢志不渝的“杜凤瑞中队”,捍卫空疆,保卫和平。加上“神州六号”“神州十号”“神舟十二号”的执行者中国英雄航天员聂海胜也出自“杜凤瑞中队”。从杜凤瑞到聂海胜,他们用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和一件件惊世骇俗的壮举,将英雄的含义诠释得淋漓尽致!这同时也拉近了“杜凤瑞中队”和读者的距离,增添了亲切感和亲密性。故事不仅立意高远,还由个人到团体,自然流转,过渡无痕。并且从标题、分标题也给我们描绘了蓝天、大海、烈火、长虹背景中的雏凤杜凤瑞“惊天凤雏火中生,海天凤舞贯长虹”的璀璨人生、浪漫传奇和神话般经历,刻画了“杜凤瑞中队”“通天凤阵护苍穹”的震撼世界和捍卫领空。同时通篇故事,倒叙结构,引人入胜,趣味横生,使《百面战旗红》的圣坛上又添新果。故事讲述,通透明白;画面叠出,意蕴无穷;爱憎分明,柔而有刚,给人意蕴丰富的无尽艺术享受。

  文风纯正朴实,不是生搬生活,而是天然去雕饰,含着更高的艺术趣味在里面,就好比王维笔下的山水。

  忠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杜凤瑞中队”给人最真实的美学感受,也是纪实文学《百面战旗红》的主要特点。如果纪实文学中的内容照搬真实生活,或者任意虚构,则就失去了纪实文学的艺术美。

  其实,纪实文学并非一点都不能虚构。既然是文学,就可以有一定的艺术加工,只是不能任意虚构。比如空战中杜凤瑞空中击落第一架敌机时兴奋欢叫,比如杜凤瑞被敌机击伤的感觉,比如杜凤瑞成长中有过失时的愧疚心理等,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推理和想象,是理真,是情真,所以这样的艺术处理更真实更感人。

  若再拓展,纪实文学中如果人物众多,在一些次要人物、情节、或者细节上允许有一定可塑性空间,甚至作者可以添加一些情节、细节来丰富人物的形象。

  大型军事题材纪实文学《百面战旗红》,一开始就以思想性、史料性、真实性、文学性、可读性和权威性为目标,一路走来,这一目标的脚印越来越坚实。其中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集纪实性和艺术性的“纪实性文学”的艺术美,因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纪实”,艺术上事真、情真、理真,把定“真实”命脉升华,所以一篇篇战旗内容再现了功勋部队震撼人心的战斗故事和战斗精神,高质量还原了党领导下我军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强化铭记了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从而引发读者共鸣,缅怀革命先烈和英雄,激发起尊崇荣誉功勋的激情,牢记初心使命,立志实现强军梦和祖国复兴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