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老伴儿做了玉米面糊糊粥和一碗盐豆,很高兴,有了这碗香香的盐豆,我连喝了三碗粥。

  盐豆,是先将盐放到装少量水的碗里,黄豆炒好后,倒上盐水,再用碗或盘子盖上闷一会儿。盐豆,吃着很香,是下饭的佳肴。这些年生活水平提高了,可选择的好东西多,偶尔做一回盐豆,就图个新鲜。

  吃着一粒粒盐豆,倒让我想起了困难时期的一桩桩往事。

  那时候,因为家里人口多,劳力少,生活很困难。最要命的是守着土地,粮食却不够吃。一年之中,得有小半年的时间青黄不接、半饥半饱。因为口粮不足,得想着怎么省粮,不是想着怎么吃饱吃好。当时一句“臭鱼烂虾费饭冤家”的话,很能说明问题。盐豆也在“费饭冤家”之列,所以,偶尔吃一顿,赶上过年了。

  为了吃盐豆,冬天跟小伙伴儿钻进生产队场院里,在已经脱完粒的豆棵里翻找豆子,开始的一两次还真有收获,越到后来,捡的越少。记得最多的一次差不多捡一碗,拿回家后,母亲给我们炒了盐豆。因为那一次炒盐豆,被村里一个人看到,说本来粮不够吃,怎么还吃盐豆。

  为给我们一家人调剂伙食,增加一些营养,母亲常常把少量的豆子泡上,用家里的石磨磨了,放很多白菜,做成一锅菜豆腐。

  因为看到我们家常吃菜豆腐,村里有人说母亲不会过日子,母亲回敬说,“自己过自己日子,少来说三道四。”回想起来,如果不是母亲想了一些办法,一家人不知啥样呢。

  困难家庭不仅吃点菜豆腐被人笑话,就是孩子读书也被人笑话。1970年末,我在村里小学七年(当时的说法是小学戴帽)毕业,第二年春天,赶上所在的清原县夏家堡公社中学招生。这时候,村里又有人说了,“那么困难还让孩子念什么书,半大小子不干活,还让老太太下地。”我听到这些话后,决定不去读书了。1971年3月1日是夏家堡中学开学的日子,这一天,我跟生产队男劳力去烧胡沟门家坟砍木头。教过我的沙启岩老师听说后,特意到我家来做工作。晚上,奶奶首先表态,为了大孙子上学,她还可以帮衬几年,母亲态度最坚决,不管咋困难,一定供大儿子读书,父亲最后也同意。第二天,父亲顶着大雪送我到夏家堡中学,因为路远又下大雪,父亲返回时已经黑天,迷了路。

  从炒盐豆,到做菜豆腐,到我上中学,成了村里几个有钱人家茶余饭后的谈资。直到我后来出息了,闲言碎语换成了溢美之词。

  困难是被人瞧不起的,也是不允许进步的,就如同西方那个大国总统说的,如果14亿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他们就过不上好日子一样。

  回忆困难时期的往事不是在诉苦,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奋斗的成功,而是唤起自信自强、继续前行的力量。


  2022年12月7日上午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