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树木、竹子和其他绿植,对于常年生活于山区的我而言,也许是再寻常不过的了。然而,直到有一天,我探访到一片叶子,那种兴奋和惊喜,简直无法言说。


  

  沿严宜公路,过安下二桥,经塘头、城江、里坊、地界,一路向上,耗时约半小时,方抵庄场。

  路,从柏油路到水泥路,由双车道至单行道。车行道上,穿山越岭,恰似飞龙游走,颇有曲径通幽之妙。

  路的两侧,群山逶迤,梯田在目。虽是初冬,草枯叶黄,然苍松翠竹之间,红叶点点,更显妖娆。凝神静听,山风阵阵,溪声潺潺,更觉宁静。越往深处,云雾弥漫,时聚时散,飘然于左右,宛若风拂轻纱。

  最妙的是庄场的飞瀑。立于谷底,抬首仰望,唯见千丈绝壁,溪水倾泻,势如奔马,声若震雷。下有小潭,飞花碎玉,仿佛瑶池。又有溪流淙淙,蜿蜒而去,一溪乱石,或立,或卧,姿态万千。

  若不是,那些散落在谷间坪地的人家的炊烟,我几乎要怀疑,这就是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庄场不大,最盛时,也不过六十几户人家。如今,因为深山移民的缘故,村庄早已人去楼空,沦为了空巢。这些空置的民居,静默在深山之中。门已腐朽,锁已锈蚀,青石条的门槛上,已然成了苔藓的乐园。

  行走在空寂的村庄,芭蕉、棕树、松柏、剌篷、藤蔓……绿植遍布,举目皆是。最为奇特的,是房前屋后的石头,散布于地,嵌入土中,或深或浅,任性而恣意。一条小溪穿村而过,三两杂木,随意横搭于溪上,便是桥梁;溪岸斑驳,犬牙差互,遮蔽它的,是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显得幽深而神秘。

  庄场是神秘的。据垄底的谢老说,庄场一名,源于清末民初。当时洋溪有个大财主叫赵员外,他家财万贯,富得流油,人称“赵半县”。这个赵员外,在地界一带拥有山林万亩。为了方便收租,他在此地设立庄屋,长工佃户们便以庄屋为中心建房居住,起初是杉皮棚,继而是竹墙屋,然后是土砖房,最后是青砖黛瓦的民居,渐渐地,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屋场,名曰“庄场”。

  井冈山斗争时期,这里曾经有红军活动。谢老说,在地界的山冲里,有个茅草屋,那里曾经是红军的临时医院。大概是1934年吧,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也曾在这里驻扎,并且还打了一仗。坊间还有许多关于红军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从庄场往上走,有两条路,左边通往钱山,右边通往箕峰。顺着右边的山路,我们来到了一个古庵遗址,据说是白云庵,也叫白云寺。遗址在半山腰,面积约300余平方米,地势平坦,四围石块砌成。庵前是一棵银杏树,据说有千年历史。远望银杏树,叶子稀少,只剩屈指可数的几枚,孤单地,悬挂在枝桠上。这棵银杏树颇具特色,中间的是主树,边上有三棵旁树与主树相拥。主树粗壮,饱经沧桑,加上前几年遭遇了雷击,已然嶙峋。周边的银杏树,枝干透着嫩绿,叶子绿中泛黄,但明显比主树的叶子要多得多。

  遗址的后面是大片的竹林,绿意盎然,而夹杂其间的野柿子树和乌桕树,让竹林又有了斑斓的色彩。

  遗址的左边,是一块巨大的石壁,斜靠在山坡上。石壁上,厚厚的落叶,软绵绵的,毯子一般。石壁旁是一棵红豆杉,碗口粗大小,深绿的叶子之间,是红彤彤的红豆杉籽。

  伫立白云寺遗址,环顾左右,寺庙极像坐在一把巨大的太师椅上,顿觉风水之妙。你看,它背靠青山,两边山岭突兀似扶手,前方视野开阔,遥对远山,左右有山涧奔涌,水流四季不竭。这时,你不得不惊叹,选址的道士或僧人,的确是一位高人。

  从白云寺往上走,是箕峰,那里有百亩野生杜鹃。春三月,杜鹃花似火,点燃了整个箕峰。再往上,就是鸡婆岩了。鸡婆岩与鸡公岩遥遥相对,仿佛一对望眼欲穿的情侣,让人陡生感慨。

  这一路向上行走,麻石古道,痕迹宛然。熟悉当地掌故的刘老说,在过去,这是安福上武功山朝香的古道呢,言语间,颇有些骄傲。


  

  其实,这次对庄场的探访,是受老同学之邀。老同学在庄场,与人合作,设立了武功山羊狮慕杏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拥有一个茶叶基地,足有500余亩。

  茶叶基地有五个股东,老总姓吴,微胖,高个,很实在的一个人。

  一到庄场,吴总就远远地,在村口迎接我们。我们一行,拾级而上,走进他们的办公楼。说是办公楼,其实就是一栋平房,砖木结构,典型的清末民初风格。

  一进屋,主人便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八仙桌上,茶水早已泡好了,透明的茶杯里,嫩黄的茶叶,舒展着柔软的腰枝,百般妩媚,正等着我们去品尝呢。山泉冲泡、富硒茶叶、柴火烹煮,这些元素融合在玻璃茶杯中,使得这里的茶别具韵味。随行的刁馆长,是个品茶高手。他端起茶杯,一吹,一吸,微鼓双腮,闭目细品,然后慢慢吞下。品完之后,两目放光,神采飞扬,伸出大拇指,一个劲地说:“好茶!好茶!”

  俗话说,高山有好茶。这里海拔800多米,年平均气温20左右,常年云雾缭绕,再加上土壤中富含硒元素,是培育好茶的绝佳地方。这时,我不得不佩服吴总他们的眼光了。

  据吴总说,他们的茶场,先期已投入了300万元,后期还将追加200万元投资。他们茶场实行的是滴灌技术,使用的是山泉水,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用吸入式灭蚊灯和有机肥料,生产出的茶叶是地道的高山富硒茶,无公害、无污染、纯绿色生态茶。

  茶场的运作方式,也颇具特色。他们成立了安福县羊狮慕云雾茶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取得了富硒产品认证书,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总接着说,自合作社成立以来,茶场聘用民工一千余天次,按每人每天130元支付工资,实际为当地农户产生了15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茶场帮助解决了40余户脱贫户,解决了一百多人的无用工之地、无专业技能、无资金投入、无经济来源的“四无”人员的就业现状,极大地助力了羊狮慕镇的乡村振兴事业。

  谈到未来,吴总信心满满。他说,待到满山茶叶绿,庄场又春归。到了那时,欢迎大家来度假,在民宿里,体验一把“庭花时落砚,竹影总摇窗”的意境,不亦人间乐事乎。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