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到《红楼梦》第七十七回晴雯拖着病身被赶出大观园之后,贾宝玉偷偷去看她这段,心里还有点酸溜溜的。

  此时的晴雯真是好惨。“阿弥陀佛,你来的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当宝玉去拿那茶的时候,却发现“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象个茶壶。”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象个茶碗”,而且“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宝玉还真行,用水给“洗了两次”,当把茶水斟到碗里时,宝玉看那茶,竟然是“绛红的,也太不成茶。”此时晴雯已经渴得不行了,“快给我喝一口罢!”宝玉先“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晴雯接过苦涩的茶,“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了下去了。”

  接下去宝玉“心下暗道”这段文字非常重要。

  “往常那样好茶,他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看来,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

  这段发自宝玉内心的文字,很有意思。说明,宝玉对晴雯平时的表现也不甚满意,只不过宝玉大度,不跟她计较。

  第七十八回,晴雯悲惨地“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陨没了。文学史上便有了《芙蓉女儿诔》。

  晴雯的悲剧是她性格的悲剧。

  晴雯其实很可爱。她娇媚灵巧,活泼顽皮,心思单纯,没有什么坏心眼儿,特别是还有一手好活计。宝玉不小心把老太太给的“金翠辉煌,碧彩闪灼”的“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雀金裘大氅弄坏了,怕老太太、太太知道,要在天亮前织补好。可是“不但能干织补匠人,就连裁缝绣匠并作女工”,“都不认得”,“都不敢揽”,正在病中“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在撑不住”的她,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给织好了,最后竟累得“头晕眼黑,气喘神虚”。

  晴雯的优点突出,缺点更是突出。锋芒毕露,不容人,太霸道,尖酸刻薄,没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既抗上,又欺下,所以最后很惨。她被赶出大观园,最直接的原因是抄检大观园时得罪了小人王善保家的。抄检之后,正是这个王善保家的向王夫人进了谗言。

  晴雯的脾气实在太大,如果只是抗上,对周围的小丫头体贴一些,关照一些,也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同情。可晴雯却盛气凌人,动辄对粗使的小丫头们斥责、辱骂,甚至竟动手。

  最典型的是晴雯教训小丫头坠儿,看她的派头和霸道劲儿,你根本想不到晴雯也是一个丫头,而且也仅是一个比小丫头略大一点的丫头。坠儿是有些不对,但也不至于这样狠,再说,即使要教训,也轮不到你晴雯呀,你养你的病得了。特别是还打着宝玉的旗号把坠儿撵了出去,而且还把袭人捎上了,“什么‘花姑娘’、‘草姑娘’”这不是得罪好几个人吗?难怪,当晴雯被赶出大观园时,袭人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同情之意。

  晴雯的悲剧还在于她始终摆不正自己的位置,错误地认为自己有仰仗的地方。她认为她是从老太太身边来的人,老太太对她好,有老太太给她撑腰,所以别人都没在她的眼里。可是她不知道,中间隔着王夫人,老太太不得听王夫人的吗?

  七十八回里,王夫人在老太太面前给晴雯列举了几条罪状:第一条,“那丫头也大了”;第二条,“一年之间,病不离身”;第三条,“比别人分外淘气”;第四条,“也懒”。就这四条,你老太太再说啥也没有用了,人家的理由多充分。老太太确实对晴雯很好,给晴雯说了好话,但是,接下来王夫人强调的是晴雯“命里没造化,得了这个病”,这个理由是谁也推翻不了的,女儿痨可是传染病啊,你老太太担待得起吗?王夫人最后摊牌了,晴雯“色色虽比人强,只是不大沉重”,这一条其实是最狠的,说一个女孩子“不大沉重”,那就等于给这个女孩子判了死刑一样。别说在封建时代,就是现在,说谁家的女孩子“不大沉重”,谁也不敢要啊!老太太还能再替晴雯说话了吗?不能了。

  晴雯的悲剧很有典型性,从古至今,多少个“晴雯”上演了同样的悲剧。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话到嘴边留半句”、“事要三思”、“人言可畏”、“唾沫星子淹死人”、“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中国文化元素里,类似的警语多如牛毛,而且每一句警语的背后都至少有一个悲剧故事。

  昨天,我在抄完第七十七回之后,随手写了一个“梦回人生方清醒”的横幅,其意是,通过读《红楼梦》,感悟人生,知人生得失。但愿当下的青年人要知国情,记住老祖宗的谆谆教诲,以免吃亏,上演晴雯的悲剧。

  2022年11月28日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