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白起列传》记载:“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之新城。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於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36年共取86城,斩首89万人。数字积累起来的战功,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白起当年被秦王赐死杜邮,秦始皇念其功业,封其子白仲于太原,后成太原望族;秦国民众念其功高,为他建庙纪念。白居易文章称:“(白公)裔孙曰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另据宋《太平环宇记》记载:宋人建白起祠,祠在咸阳城(唐、宋、金时的咸阳城就在现在的杜邮)。然而,因年久失修,唐、宋时期的白起祠庙已荡然无存,仅存残碑数块。

       咸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统一思想文化积淀的都城,五千多年来,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目光,他们用浓重的笔墨和不尽的诗情画意借景抒怀、咏叹感伤,给古老的咸阳留下千年的咏叹、不朽的诗篇。《全唐诗》卷五九三中,曹邺的“过白起墓”就是描写了在咸阳秦代战神白起墓地的历史渊源。

       曹邺,字邺之,(约公元816—875),桂州阳朔县人。晚唐重要诗人,以五言古诗著称。在京城应考十年,九次落第,最后由于其《四怨三愁五情诗》为中书舍人韦悫赏识,荐于礼部侍郎裴休,终于大中四年(公元 850年)进士及第,时年约四十。授天平节度使推官,后迁太常博士、祠部郎中、洋州刺史,于吏部郎中任内辞官南归,死后葬于桂林。《全唐诗》收其诗作二卷

       夷陵火焰灭,

       长平生气低。

       将军临老病,

       赐剑咸阳西。

       夷陵:古邑名,战国楚邑,今湖北宜昌东南。楚顷襄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白起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并焚毁楚先王墓于此。此句意为白起焚烧夷陵之火,如今以熄灭。

       长平:古城名,古址在今山西高平西北。公元前260年,白起打败赵将赵括,十几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这次战役前后斩首虏共四十五万人。如今冤气仍在四周弥漫,显的毫无生气。

     “赐剑”:白起老时与相国范雎有隙,被免官,复赐死。白起遂自杀于咸阳杜邮亭。

       白起(?—公元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秦昭王时从左庶长升至大良造。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伊阀之战,采取先弱后强、避实击虚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因功晋升国尉。此后30余年,攻取韩、魏、赵、楚等国70余城。三十六年,领兵入楚,攻克楚都,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国华阳,白起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军13万人,淹死赵军2万余人。五十五年,长平之战大败赵军,杀赵坑俘总约45万人。也被称为杀人魔王。

       相传,杜邮,指战国时期秦国的杜邮亭,秦国名将白起的墓地就在杜邮亭旁的北侧。古时渭河河道就是从碱滩石家嘴一带流过的。      

      明弘治六年(1493年)咸阳知县赵琏君与邑进士将咸阳名胜概括总结为咸阳八景,即渭阳古渡、细柳清风、毕原荒冢、沣水碧波、鱼台晚钓、马跑泉矶、杜邮春草、龙岩翠柏。俟后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咸阳知县李采繁君亦各有赞词。

       亲膺阃令出秦关,

       斩将坑兵楚赵间。

       常倍谋猷能致胜,

       可怜魂梦已归还;

       侵阶芳草自春色,

       满地游人空泪斑,

       报国未终身早丧,

       英名幸得重丘山。

       赞曰:蝉噪蛙鸣,似带当年之恨;狐潜兔隐,如喋今日之愁。田翁道涸,原范雎令人凄惨,游客谈诗作,曾助我咏歌。是为一景。

       杜邮:指战国时期秦国的杜邮亭,古地名(也称杜邮馆),又名孝里亭。杜邮亭原为秦朝的一个驿站。公元前257年,秦昭王赐大将白起自杀于此。

       春草:为白起墓地之草。 相传,古时渭河河道就是从碱滩石家嘴一带流过的。此处面水背原,湿润、温暖,一到春暖花开之际,别处的花草尚未复苏,还是一片枯萎之际,这里的青草早已是一片翠绿的景色。人们以为白起死的太冤枉了,这大概是他的鲜血浇洒的缘故吧。222.jpg

       杜邮亭这个地方曾经是白起的军营和练兵场。练兵场就在今任家嘴村的西南碱滩一带,这里古代曾经是个军事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方圆四五百亩地大的练兵场,一天到晚战鼓咚咚,喊声震天。秦国名将白起的墓地就在杜邮亭旁的北侧,在今咸阳老城东北十华里的任家嘴一带,陕西咸阳3530印染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30工厂)院内的原上。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墓前曾经有一块高约5尺,宽约2尺的青石碑,碑子上刻着白起将军的名字和简历,也不知道是那个朝代什么人给立的,遗憾的是,解放前就不见,很有可能渭河发大水时,被人砸碎加固河堤了。

       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三0工厂在施工时,发现白公之墓道,出土兵器、佩剑等文物数件,现存咸阳博物馆。白起墓呈园形,底部直径19米,墓高8米,1982年,白起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的七八月间,韩国、新加坡一行50多人,开了两辆大轿子车,说自己是白起的70多代子孙,到法门寺旅游。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找到了白起墓,专程跑到这里寻根觅祖。不少人祭奠祖先时,泪流满面。离开时,几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并留下10万元,厂方用0.8米高的砖围墙将白起墓保护起来,并购置了简单的香炉与小平台,为祭奠提供方便。

       2009年7月25日,我与网友李胜利骑自行车前往3530印染厂(中国迷彩服发源地)。走进家属院大门,沿向北的水泥通道上坡,在当时子弟中学的东边,有一座直径约为19多米,周长约为70多米的圆周长满了翠柏,用砖墙围起的平台。走进翠柏,可以看到1981年10月1日,咸阳市人民政府立的一块高约2米,宽约0.6米的水泥碑子,上面刻着“白起墓”三个庄重有力的魏体大字,这是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没想到当年战神秦将白起的墓园是如此荒凉,纵是帝王将相的墓葬在千百年来也都变为一座座荒芜土丘,有的甚至毫无踪迹可循。看来白起还是幸运的,在他死后2267年,后人还能去凭吊他。让每一个慕名寻找白起墓的人,站在白起墓的封土前,遥想当年长平之战的惨烈,甚至还能听到当年秦军的号角声,还有赵军俘虏们的哀嚎声。只是在2267年后,一切早已化作历史,成为过眼云烟罢了。

       2011年5月,企业家白凯、白永志慷慨解囊、捐资修缮,立起了秦武安君白起墓碑,并制作了青石香炉、供桌等祭奠设施,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初步整修。在此期间,韩国、马来西亚及台湾和内地十余省区白氏宗亲来此拜祭。11月3日,白氏宗亲代表在咸阳举行了隆重的白起墓揭碑仪式。此次白起墓的修整,对国家来说是为保护文物做贡献;对白氏家族来说,是一件光宗耀祖之事。

       1月27日,我有幸邀请咸阳地方志退休干部张鸿杰夫妇一同参观了白起墓。首先映入眼中的是一个巨大水泥地基的祭奠平台,走近后,可以看到一个刻有“秦武安君白起墓”的墓碑,一个刻有秦武安君白起生平的纪念碑,碑文就是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的白起部分,墓碑前有青石香炉、供桌等祭奠设施。白起,战国史上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身经百战,从攻打韩国的新城开始,到259年撤邯郸之围,攻城掠地,所向披靡。223.jpg

       2016年元月28日下午16时,中央电视台《文明密码》栏目摄制组,到3530厂家属区的白起墓前拍摄。古人作战,战鼓助威。秦汉战鼓起源于战国时期,传说秦汉战鼓第一代传人张大麻子在白起将军的麾下做掌旗官,看见了第一次作为主帅的白起的经典之战“伊阙之战”,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击鼓,细心的张大麻子记下了将军的敲击韵律,就是现在的秦汉战鼓征战曲,回乡后传下此鼓调。武安君死于非罪,张大麻子心灰意冷,回家务农,教育后代武功绝活,每年祭奠白起。就是从那时开始。秦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中国;汉高祖刘邦东征西战,建立大汉基业都用过此鼓调,故而得名,传承保留在了民间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汉阳陵脚下的掌旗寨村民们,世世代代逢年过节、祭祀一直打着的这种战鼓鼓调。秦汉战鼓的传承人,都有祭奠白起的风俗,黄建民也每年来祭奠白起。那天,直到接近18点,他们才完成拍摄任务。

        2017年 7月15日(星期六)上午,“探寻历史踪迹、传承优秀文化”一行18人,走进咸阳秦代战神白起墓。在认真观看了墓地周围环境后,进行了认真讨论。杜邮春草是历史文化亮点,如何发挥这一景观的教育意义,是一个新的课题。虽然由于时代变迁,地理变化,但仍在浩瀚的典籍中闪闪发光,被人们永久地记忆着;其现状应引起世人的关注,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大家取得共识,建议建立一个白起纪念馆,在北边开一个大门,让秦汉战鼓定期在这里表演,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观赏,有利于秦文化的发展。

       伊阀之役威风显,

       克魏攻韩统帅军。

       灭楚拔郢烧陵夷,

       长平坑赵毁名分。

       王令自刎杜邮下,

       败死孤魂索命勤。

       四将排前尊榜首,

       攻城略地武安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