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是浙江第二大城市,在华东一带富有盛名。虽然十多年前来此地参加过一次会议,但基本上还是生疏的。提起宁波的第一反应居然还是“宁波汤圆。”当我们从桐庐到达宁波,已是华灯初上。在解决住宿问题之后,连日的疲劳使大家都早早进入梦乡。  第二天的旅游战略是先远后近,溪口是进攻重点。有车就是方便,一路凯歌,我们直上雪窦山。

雪窦山是溪口风景区的主要名胜,不仅风光秀丽,更因为上面有个雪窦寺就名扬天下。先前只知道中国佛教中最有名的四大菩萨: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分别以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峨嵋山为应迹圣地,在那里专门有供奉道场。那么我们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呢,他的圣地在哪里?虽有一丝疑惑,但却未去深究。最近听《百家讲坛》中说到西行取经的唐僧玄奘就是信奉弥勒佛的佛学理论,而弥勒佛在中国的化身即布袋和尚,亦即这位笑面菩萨。他的应迹圣地就是雪窦寺,这里有他专门的道场。由此这雪窦山也就成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了。我们进去转了转,里面正在作法事,和尚们身穿大红袈裟,念经敲磬,好不热闹。说实话,和尚们念起经来很有音乐感,颇为动听。我与一位较年轻的和尚攀谈起来,方知这里还有个佛学院,好多年轻的和尚都是佛学院的学生。在和人交流中,与出家和尚沟通是一大乐趣。  

我们参观了当年张学良的囚禁地,雪窦山的妙高台,千丈岩等地,视野开阔,风景宜人。无怪乎当年的蒋委员长回到家乡,必来此怡情散步,登高望远。然而景物改变不了心情,倒是平添许多伤感的色彩,老蒋离开大陆前到此一行,可谓典型的悲凉辞乡。我们在雪窦山妙高台边的一所凉亭里憩息片刻时,突然听到韵竹的一声惊叫,大家以为又发生什么事情。只见韵竹沮丧地看着她的脚……这是一只装饰得很好的美足,但是脚上的白色凉鞋的鞋面齐刷刷的断裂,并且无可修复。韵竹不会赤足行走,她哭笑不得地哀叹:我怎么这么倒霉呀!怎么办?大家面面相觑,诺大一个人,背不得,抱不得,抬不得……最后还是丽丽解决了问题,她贡献了蜡染的照相机套,利用套上的两根带子连鞋带脚系了起来。于是,此脚独具特色,脚面上一个蜡染的大大花结。一路下山大大吸引了游客们的眼球,人们或许会疑问:这是什么时髦样式?而且一只脚有一只脚没有,该不是什么暗号吧!此脚平添雪窦山一道风景。 

 我们顺便看了蒋母的墓道,果然如人所说,风水不错,给她的儿子带来了前半生的好运,但好运也有限,最后蒋氏父子还是背井离乡了。看得出来,蒋介石对他的母亲看得很重,明显超过了他的父亲。儿子对母亲的这种深厚感情真是一种普天之情,谁都不可逾越,老蒋也是如此。不过,蒋母因为这个儿子也极具哀荣,因为“蒋母之墓”由中国历史上谁都不能否定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所题。  蒋介石的故居当然是排场的,有丰镐房,有盐铺,有蒋经国结婚的小洋楼,还有由蒋资助和题词的武岭学校。这里在抗战期间被日本飞机轰炸过,蒋介石的结发妻子,蒋经国的生母毛氏就是被日本人炸死的,当时蒋经国极为悲愤,发誓要报此不共戴天之仇。历史见证,蒋家和日本人也是有仇的,可惜老蒋和小蒋的有生之年未有什么像样的作为,如今蒋家式微衰落,一切都不过是历史了。在蒋的故居中,有蒋介石在1953年他67岁生日时的一副自题:其介如石。笔法倒是中规中矩,但是含义并不确切。蒋介石从思想个性上看,心计太多且刚愎自用,这也是他一败涂地的内在因素之一,却始终不悟,如之奈何?  

曾经看过毛泽东、刘少奇、鲁迅等名人的故居,这回又看了老蒋的故居,突然有一种感悟,就是要做一个有作为的人或者有思想的人不能太穷。还是鲁迅说得好: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那种越穷越革命的论调并不可信,越穷倒是越容易被利用。生存问题都不能解决,那就只有别人指哪你就打哪了,没有了动脑筋的条件和机会。以上几位杰出人物都是靠自己的才能拼搏出来的,但他们的家庭至少给了他们受教育的基本依托。

从蒋家故居出来,满街都是卖千层饼的,买了一点尝尝味道不错。这算是该处有名的土特产了,还好,没有以老蒋的名字命名,比如叫个什么“介石饼”之类。有趣的是,在“蒋氏宗祠”的外面,有一位头上无毛,身穿长袍,手拿一根拐棍的中年男子以蒋介石的身份与游客照相以收取报酬,远看还真有三分像。据他说自己是蒋介石的表外孙,谁知是真是假。无独有偶,走到小洋楼那边,又出来一个身穿大元帅服,披着黑斗篷,手执指挥刀的“蒋介石”,也在招徕与游客照相,真是很好玩的。

“毛泽东”在舞台上挥手,“蒋介石”在台下握手,历史和历史名人哪,都付笑谈中。  晚间,我们从溪口赶回宁波,在市内有些迷失方向,无意之中竟沿着月湖风景区逛了一趟。本来当年论坛中的才女“暗香盈袖”热情洋溢欲请我们吃海鲜,可惜因我们回来太晚,不好安排。后来约见相谈甚欢,不过她已经远离了网络,专心于自己的事业,不会再在网上见到她的身影了。  

第四天清晨,我们到了宁波最著名的名胜——天一阁博物馆,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私家藏书楼。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原有藏书七万余卷,后屡遭盗窃,散失甚巨,到解放时,只剩一万三千余卷。解放后,经查访、补充、捐献,现达八万卷。这里虽然主要为藏书处,但有楼有园,有池有树,另有宁波自宋到清的碑刻,真个是清幽雅致的斯文之地。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藏书楼里还设有一“麻将馆”,专门介绍麻将的起源和知识。不看不知道,一看方知麻将原来起源于宁波,而名扬世界,外国友人常来此处寻其根源。看介绍,好些麻将术语竟然都是宁波话,真是有趣。英国是创造游戏的大王,现代的好多球类棋类牌类都发源自英国,如乒乓球、国际象棋、高尔夫、桥牌等。但中国人发明了麻将,为此博得外国人的敬佩,因为这展现了中国人休闲的智慧。据说,在日本只有具备“绅士精神”的人才玩麻将。可惜,麻将在中国虽然十分普及,却与赌博联系在一起,大失品位,也算憾事之一。在麻将馆后院,有一组“三缺一”的雕塑非常生动,桌上的牌中国人“和”了,中国人手拿铜烟嘴,面带着自信的微笑;同桌的欧洲人手持雪茄,一脸迷惑不解的表情;最传神的是日本人,一手摸麻将,一手拔胡须,一副苦思冥想的痛苦表情,真是形象极了。还有一个空位,来访的游客都会情不自禁地上去坐坐,体验一下打麻将的架势。现在全国各地打麻将的讲究不少,就我所知,武汉的打法最具刺激性。当然,这和赌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提也罢。 

 游完天一阁,下一个目标就是宜兴竹海。在高速路上,一边开车一边聊天,听到同行者对生活的很多高论,很实际也很有原则,很受启发,这里就不一一转述了。  …竹海到了。这里也要门票,每人60元。丽丽担负着外交大臣的角色,找了一个当地人用车把我们带进去,可以免票,但每人还得交40元。我们表示疑问,载客的司机说,分赃的太多,没有办法。我们也只好如此了,节约一点是一点,节约下来的钱也可以买几盘好菜呢。  竹子,满山遍野的竹子……悠然伫立,满目翠绿;天外风起,满耳竹涛……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们达不到这个境界,但我们可以欣赏,可以体验片刻……  上竹山有些艰苦,据别人说得一个小时爬,大家都犹豫。最后薇薇和韵竹死活不上了,我和丽丽决定既来之,则爬之,两人向山上行进。半道问一当地妇女,上山得多长时间,妇女答,她挑40斤的东西20分钟可到山顶。此说使我们信心大增,一路就这样上去了。途中我们鼓励行人,行人也鼓励我们,打趣不断,笑声不断。最后我们喘息着到达山顶,时间25分钟,颇有成就感。正好上面一对年轻恋人请我为他们留下了难忘的合影,他们微笑着向我表示感谢。人生如果就是这样表现,那倒简单了,可惜不是,人间正道是沧桑啊。 

后返回去了无锡,那已是晚上。特别幸运的是,丽丽电告家中专请了一位高级厨师,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其中就有驰名的太湖蟹……  几天的奔波,真有些累了,不知《三套车》中的老马是否由此体会。在无锡期间,又参观了顾毓琇故居,这位是江泽民的老师,世界知名的物理学家,并且还是诗人和剧作家,看着他的成就,不免自惭形秽,一言难尽。  无锡的碑刻陈列馆在一座小小的院子里,有人在那里做拓片,免费参观,十分雅致,透出文化洒脱的韵味。

薛福成故居——薛家花园,号称江南第一豪宅。薛福成是我国清末著名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故居建于1890-1894年,占地21000平方米,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建筑风格,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江南大型钦使府第,优秀的私家花园。其中有不但有轿厅、议事厅、博古厅、花厅等还有转盘楼和弹子房等新潮房间给人印象深刻。同是一个朝代的人,思维不一样,做派就不一样,这是北京老式王府所无法比的。  

最后一天,也是最丰盛的一天。丽丽开车将韵竹和女儿,薇薇、醉翁和我一起送到太湖之滨桔园饭店就餐,由薇薇做东,享受了具有无锡特色的精美饭菜。说起来恐怕又有人会不服气。无锡桔园饭店上的红烧肉,肥而不腻,香而糯口,色泽诱人,再吃没有。因为太好吃,每人只吃得一块。据说毛氏红烧肉打遍全国无敌手,但见到无锡红烧肉,凄怨地说了一句:我回湖南去了。从此天下没有红烧肉再敢出头。    

无锡桔园饭店吃完饭,大家看到路边有刚下树的桔子卖,准备买点尝尝。一位农妇很热情地请我们免费品尝,醉翁尝了一片,说有点酸。这时,农妇一本正经地解释:这不叫酸,这是桔子味很浓。晓得吧? 后来,凡遇到酸的东西,我们都情不自禁地说:桔子味很浓。饭后本安排乒乓球上鏖战一场,但连日劳累,力所难支,于是改到龙寺生态园中喝茶。竹楼中,喝茶打牌好不惬意!打“关三家”其中打牌最生疏的三个人居然完成了此游戏的最高境界——将对手关了三家,真乃天意。  

临走之前,在韵竹家聚餐,大螃蟹伺候!《百年迎驾》好酒开瓶!其热闹场面可想而知。在无锡三家吃了三顿螃蟹,最后一顿最热闹。我们陪韵竹到螃蟹专卖市场采购螃蟹,螃蟹贩子们自然是万般热情。韵竹和丽丽点要18只螃蟹,螃蟹贩子一边大声数数一边快速往袋子里装螃蟹,丽丽怕有诈,要他重新数一遍,于是他倒出来又数,还不高兴地说,你们这么多人还数不清楚?后来上称,得二百多元。  回到韵竹家,我负责洗螃蟹,结果从袋里数出25只,还有一只死的。真是上了一小当。但大家吃起来就更痛快了。从丽丽那里,我学会吃螃蟹腿不用剥壳,真乃生活中一大收获。  带着惬意,带着醉意,结束了“十一”之旅,我踏上了西行的汽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