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现的是历史,觉醒的是灵魂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阳光。”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这也正是因为有无数先辈们挺身而出,心向阳光,他们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人会觉醒,中国会觉醒!《觉醒年代》这一影视剧,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段历史来展开叙述。它把我们带回到了1915年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这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国家处于一个动荡、人民步伐不一的艰难时世。

  作为革新派的代表⼈物,陈独秀面对社会现实,深刻认识到封建主义下人民的劣根性,唯有将整个中国社会推倒重来才能使人民获得解放。他先是以《新⻘年》杂志为阵地,开展新⽂化运动,⼒图通过效仿西方启蒙运动来唤醒民众,反对封建主义,特别是以“孔教三纲”为代表的糟粕。后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陈也注意到俄国的十月革命,注意到以工人、农民、学生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的巨⼤⼒量,注意到⻢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巨大⼒量。在五四运动后,陈更加坚定了唯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想法,最终与李大钊等⼈南北呼应,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优秀的革命烈士,是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景仰之情的。

  毋庸置疑,经典就是经典!就我而言,这是一部需要我们全体中国人民细细观摩品味的影片。《觉醒年代》!剧如其名!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只有靠“觉醒”这一条路才能救活中华民族。在这条觉醒之路上,有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启蒙,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的苦苦探寻。在观看过程中,我的第一印象是画面丰富的张力。如陈独秀出场时那犀利的外貌。或鲁迅先生拿着碑拓,身后却有一群冷漠,愚昧的⼈。他们看着砍头,拿着馒头去蘸人血,蘸革命者的鲜血。令⼈感到悲哀。再如毛泽东出场时那一串长镜头,将旧中国旧社会的悲哀充分的展现出来,没有电视剧上民国的风花雪月,只有“吃⼈”二字。

  看剧的过程中,我也常被影片一些细节所打动,比如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讲话,“逆历史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一群日本留学生,斩钉截铁的看着他,似乎就象征着中国人民的爱国意志。还有一幕也极其感人,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带着弟弟陈乔年,他们俩人立志要靠自己的力量而谋取一片新的天地。在烈日炎炎的天气中,衣衫褴褛的他和弟弟两个人,在干苦力过生活,成天看人眼色,饱受折磨,他们生活虽苦但并不觉得苦,反而却乐在其中。其中一片段内有个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背着两三大袋粮食,没站稳倒了下来,粮食撒在了地上,还不曾有捡起来的时间,就被奴隶主用皮鞭狠狠的抽打,那一道道鲜红的血印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的腐朽,处处充满着恶臭的“吃人”气味。相比之下那些资本主义者过得却是如鱼得水。陈延年和陈乔年啃着那些发了霉的干窝窝头,身为哥哥的陈延年尽管生在动荡社会,却一心向阳,碗中的一只小蚂蚁也要将它放归自然。剧中无声胜有声的细节片段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在从这些革命先驱者的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他们的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不畏惧牺牲,心系革命,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人永远的共同的偶像!


  二、努力寻找自己

  《觉醒年代》不仅再现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追求真理的光辉历程,还重温了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英烈人物的热血激情岁月。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剧中的女性们。

  纵观历史正剧,女性角色总是沦为陪衬,但既然是《觉醒年代》,那么女性在那个年代也应刻画,剧中稍显遗憾的是女性角色总由男性视角叙述,但好在每个女性角色都鲜活灵动,闪耀着百年前的女性力量。

  20世纪初,中国正值“新、旧”激烈碰撞的社会大革命时期,个性解放浪潮同时也使女性走向社会,接受新思潮影响。《觉醒年代》中塑造的女性大都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有关,受到了革命思潮的极大影响。剧情发生在北洋军阀执政时期。更多表现的冲突是,新思想与旧中国之间的冲突。女性表现上比较保守和传统。在当时,不乏热血女青年,就像剧中标志着女性觉醒的白兰,机智的柳眉,尤其是那个高喊着要自由开放生活,和在刚解封年代就敢表达爱意的易群先,但是这些年轻的女学生,还没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当时的历史长河中,像留法学生中那样的女权主义者和女性革命家还不多见。北洋军阀时期的中国,更多的还是从传统封建家庭走出来,抵抗旧文化,接受新思想的过渡时期。新女性的蜕变需要一个过程。其中最鲜明体现的,还是高君曼、赵纫兰身上的隐忍贤惠的传统女性美德。这样的女性形象有些单一,并且更多是从男性社会的视角去表现女性。也会有人认为剧中女性角色有边缘化。因为历史上的这些女性,绝对不只有贤良淑德的美德。

  高君曼,不仅仅是洗衣做饭的贤内助角色,她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帮助出版新青年,营救陈独秀出狱,也曾做平民女校教员。历史上的江冬秀,虽是小脚女人,却敢于维护自己的婚姻,还敢为其他女性上庭辩护。历史上的葛健豪,不仅仅是蔡和森、蔡畅的母亲,更是一个和儿女一起赴法留学,办平民女校,投身革命的女中豪杰。

  既然是觉醒年代,应该不仅仅是男性觉醒,还有更多女性的觉醒。何况还是有史实根据的故事。来到今天这个时代,讨论一百年前的时代女性。可以了解到传统女性的美德,也不禁感叹那时的先锋女性。


  三、思想启蒙的觉醒

  《觉醒年代》能够打动众多观众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在于它带有明确且清晰的思想性。它能带领观众对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比如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人应该往哪儿去”等等终极且致命的思想问题。剧情前期的高潮是,陈独秀在蔡元培三顾茅庐的盛情邀请之下,从上海进入到北京大学并与保守派进行的一场新旧文化的斗争。当中,在关于文化的选择以及思想认知这两方面的戏份极多,慷慨激昂的演讲、针锋相对的争论、辛辣讽刺的交锋接踵而来,让广大观众看得热血沸腾。毫不吝啬的说,这应该是近年来能将新文化运动展示得极为生动且波澜壮阔的作品。电视剧中以“多声部叙事”的方式给观众很好的呈现了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保守派一出场给人就是一副封建思想的腔调,而反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接连出场,都是极具个人特色的方式为新文化所站台,对旧文化给予了重重的打击。电视剧中的那一次次激情高昂的演讲,网友的评价是“精彩到头皮炸裂”。 然而,即使是保守派的辜鸿铭,虽然对新文化持有异议,但是单独从个人角度谈到思想启蒙时,他的很多观点其实与新文化并不冲突。比如在人生观的问题上,他认为“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你们的人生就有了方向,你们的命运就有了光明”。而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作为思想的启蒙者则更为坚决,他们从思想到实践,引领着年轻一代放弃安逸的苟活,选择高贵的英雄壮举。

  《觉醒年代》所表现的思想上的启蒙,是给劳苦大众指点方向,唤醒他们深层顽劣的意识,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从而积极参与到救国图强的道路中去。正如剧情的结尾处,灾民们的贫苦生活、对国家失去信心与困顿的精神,再次激发了陈独秀、李大钊二人朴素且坚定的救国理想。当然在电视剧中,除了在救国思想上的启蒙外,李大钊、陈独秀等对教育、对广大青年的成长有着更大的启蒙意义。比如,陈独秀在《新青年》的创刊号上提出新青年的六条标准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等。这些名篇,到当今的我们读来仍是与时俱进的、紧跟时代的,充满着澎湃的热情和强烈信心的。百年前尚还年轻的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正是怀揣着这样一种抱负和理想,走上了那条最艰难行走的道路——拯救处于贫穷与苦难之中尚未觉醒的人民。但正是因为有他们才有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中国。


  结语

  也许,有人会问《觉醒年代》到底觉醒了谁?我觉得既觉醒了当时的青年人,也给现在的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现在,打着复兴传统文化的幌子,却背地里使坏的人也很多。还有的人,满嘴说着复兴国学,心里却盘算着生意。因此,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性,学会区分鉴别,并且捍卫先辈们打下的“江山”。

  也许,还有人会问《觉醒年代》还有续集吗?当然是有的,现在有担当有理想有作为的青年人依然存在。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在严峻的环境下,赢得一场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尽管解决可能需要很多的时间,但是一定会是很好的结果。茫茫大道真艰辛,而今迎风向前行!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