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国民党军重兵防守的华北重镇石家庄。石家庄解放,迎来了一个中国现代历史转折的拐点。这一历史事变,注定要永远载入历史史册。

  和历史的辉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石家庄解放的历史意义曾被严重低估。

  如果着眼于石家庄这个局部来看待人民解放军解放石家庄 ,不过是一次军事战役的胜利。如果只站在石家庄里看石家庄解放,不过是石家庄获得了新生,虽然也有意义,但影响是局部的。

  事实是,长期以来,无论是党史、军史、新闻舆论,还是石家庄本身,几乎众口一词,都把石家庄解放作为一次军事胜利来看待,其历史意义,除了军事攻坚战的开创意义外,再深一层,就是“关内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了。

  7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重新审视1947——1949年发生在石家庄的这段历史,需要我们摆脱以往的思维定式,跳出单纯从战争的角度论石家庄解放、只站在石家庄里看石家庄解放的小圈子,站在全新的历史高度,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开掘,准确把握石家庄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石家庄经验的历史内涵和用历史观照现实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会发现,过去,我们对石家庄这段历史的评价,只是站在石家庄里论石家庄解放,重点着眼于战争,没有深刻认识,或者说没有更多地关注这段历史更深层次的意义,予以充分地研究。

  实际上,攻克石家庄,其影响,超越了战争本身,也超越了石家庄本身。石家庄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它的政治、军事地位。审视石家庄历史,在古代,无论是从东垣城到常山郡治,还是从真定国王都到真定-正定府城,都雄踞滹沱河南北两岸,扼燕晋,控中原,以兵家必争之地,成为石家庄的历史“亮”点。到了近代,它处于平汉、正太、石德铁路的交汇点,成为重要交通枢纽。因此,侵华日军格外看重石家庄,不仅派驻重兵,而且连年加修工事,抢修铁路,把石家庄作为侵华的战略据点经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派兵抢占了石家庄,一个军驻扎石家庄,继续加修工事,妄图长期固守。人民解放军攻克石家庄,不仅切断了南北交通,而且使我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连成一片,从根本上扭转了华北战局。

  攻克石家庄,这是一个分界线,也是一个起点。

  1947年,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风云诡谲的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注定要写下浓重的一笔。这一年,古老的中国大地,中国两大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决定中国两种命运的博弈,到了一决胜负的关头。

  历史在寻找一个决定中国现代历史大变局走向的拐点。

  1947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博弈的棋局扑朔迷离。1947年3月,棋局一方的中国共产党“老倌”被“逼”出宫,中国共产党的大本营、中共中央首府延安落入国民党军之手,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拖着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在陕北的山梁沟岔捉开了迷藏。

  中国共产党的棋局似乎走向了危局。

  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棋手胸中自有决胜的妙招,纵横捭阖,力挽狂澜,寻找突破棋局的契机。就在蒋介石集团醉心于攻占共产党首府的重大胜利中,中共中央谋划了新的棋局,一枚将对中国战局,以至于国共两党命运产生重大影响的大棋子,就要出手了。

  这年的11月,石破天惊一声雷——华北重镇石家庄解放,迎来了中国历史转折的拐点,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赢得了这场决战棋局中的主动权,为把控决定中国两种命运博弈的胜局铺平了道路,而且,迈出了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步伐。这是中国革命的根本转折——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胜利到全局胜利,也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序幕。

  历史选择了石家庄,石家庄扮演了不同寻常的角色。

  此时的石家庄,还是个只有20万人口的城市,但是,其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成为华北重镇,被历史地推上了新的政治舞台,成为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国两大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决定中国两种命运决战棋盘上的一枚大棋子。这是一枚怎样的棋子?对棋局起了怎样的作用?

  这要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发展节点来考察。

  20世纪40年代,石家庄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要把握这一点,就要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历史节点来考察。

  纵观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有几个决定性的历史节点:

  第一个节点:1921年7月,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历史事件,开启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复兴图强历史的新局面。

  第二个节点: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总战略。

  第三个节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中共中央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中央的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走自己的路”, 在危亡的关头,挽救了红军,也挽救了中国共产党。

  第四个节点:1945年,延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战,也逐步凝聚了全党意志,建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这是历史做出的选择;在七大,正式确立了全党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

  第五个节点:1947——1949年,石家庄。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国两大政治集团决定中国两种命运决战的关键时刻,在石家庄这块热土上,毛泽东运筹帷幄,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筹建新中国,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新纪元——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历史地位新变化。

  这是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来分析、把握1947——1949年这一历史节点发生的历史巨变。那么,具体到石家庄,在这一开天辟地的历史大变局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起过什么作用?仅仅是为中共中央建立民主革命中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而提供了落脚点,提供了安定的环境?还是起了更为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答案写在石家庄的历史中,镌刻在石家庄的土地上。

  从1947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华北重镇石家庄,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现代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期,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大转折的关节点,也是中国社会脱胎换骨大转变的关节点。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反攻中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历史选择了石家庄,历史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拐点。石家庄成为历史大变局中战略转折的拐点,扮演了不同寻常的角色。中国历史,在石家庄掀开了新的一页。石家庄的解放既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更是一个新起点,是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起点。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工作重心转移时建立的第一个城市政权,石家庄解放之初的城市工作,是全党工作重心转折时期城市工作的实验田,承担着为全党城市工作提供样本的重任,也承担着破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转变遇到的历史性课题的重任。随着中国中国革命战略转折点的到来,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的大戏在华夏大地开场。这场大戏的序幕,正是于1947年11月 在石家庄拉开的,石家庄搭起了这场大戏的舞台。

  这是一个怎样的舞台?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只有从农村走入城市,建立城市政权,才能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当中国共产党最终立足城市,便完成了自身历史角色的转变: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城市人民政权建设的实践,正是这种角色转变、执政地位确立和巩固的历史过程。

  建立稳固的城市人民政权,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进城后,既面临着建立什么样的政权的问题,又面临着如何建政,执掌政权后干什么、怎么干、新政权如何在群众中扎下根的问题,这是完全不同于农村根据地建设的历史性新课题,不仅需要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转变,还需要思想观念、工作作风、领导方法的根本转变。这既要有基本理论作指导,大政方针做引领,也迫切需要有系统、完整的城市工作实践经验供制定理论、方针政策做依据,有一个城市工作的样本供借鉴。

  历史的重任,无可选择地落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反攻时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石家庄肩上。石家庄解放初期的城市工作就是承担这一重任,是中国共产党城市工作的实验田。

  面临着一个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课题,破解这些课题,需要有勇气。既不能畏难,也不能退缩,知难而退不是共产党人的性格。但是,仅仅有勇气,发蛮力,那叫匹夫之勇,只能把局面搞糟。破解历史课题还需要智慧,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大智慧。那些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从农村土改的第一线、从学校的课堂上匆匆忙忙走进这座刚刚回到人们手中的城市里的“接管者”,人们不会怀疑他们的勇敢,但是,他们有在废墟上建立新的大厦的智慧吗?让我们循着那一代共产党人的足迹,寻求答案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