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一位抗美援朝老战士、梓山源枫村91岁的江有福,在朝鲜战场三年多,一生命运坎坷多舛,于是决定前往采访他。

  江有福的老家在于都县梓山区长口乡大黄村,现在称为于都县梓山镇源枫村江子脑组。因年岁已高,他现在与县城租房的二女儿一家居住在一起,当我推开门,第一眼见到江有福时,完全不能相信,90多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而且手上正拿着一本小说《活着》在看。我赶紧走上前握住江老的手,这双手瞬间让人感觉穿越到了半个多世纪前,这双手曾经手握钢枪,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这双手曾经擒获美军俘虏,这双手曾经参与把美国人打到谈判桌前、签订朝鲜停战协议……1667869080147685.jpg

  江有福出生于农历1931年12月初三,刚好那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于是,我们先从他的家庭聊起。江有福的父亲叫江春荣,1897年生,1978年去世;父亲先后娶了肖氏、林氏、段氏三任妻子,前二任各生有一男一女后,都不幸英年早逝,所以江有福有同父异母的兄弟5人,而且排行老二,他系出自于林氏。在他3岁时,母亲林氏就去世了。

  江有福只有初小文化,小时候,由于兄弟姐妹多,他在读书时,一边上学读书、一边带着几个妹妹。在江有福9岁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父亲和继母段氏为他招了一个童养媳,童养媳叫谢新华女,比他大1岁。1951年3月15日,江有福在家乡于都县梓山镇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分配在宁都专区的瑞金县481团3营9连当战士。那时,童养媳常常会到瑞金来看他,不久,部队开拔到福建参加剿匪。1667869130130485.jpg

  1952年元旦,党中央发出号召,要求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奋起,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抗美援朝运动又开始波及全国。同年7月,江有福从福建返回部队,9月,他从梓山区归队集中在赣州训练。这时的江有福身强体壮,个头长得高大魁梧、傲然挺立,体重达150斤,部队在赣州招选了一批新兵,组织上要求他带一个新兵连,大约有八、九十人,但是,江有福死活不愿意,他说自己没有文化,没文化怎么带兵呀,这不是胡闹吗!

  江有福的部队悄悄地出发了,从赣州到樟树,从樟树到南昌,一路上,部队首长反复交待战士们,此次军事行动要严格保守秘密,不允许跟任何人说他们的行动去向,甚至和父母家人都不许说。在南昌驻扎了三个月,然后乘坐火车到达上海。

  江有福起身步入房间,不会儿,他从屋内出来,手里拿着奖章、证件等一叠物品,我接过来细看,有“革命军人证明书”、“兵役证”、“复员军人证明书”、“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人入伍证”、“入团志愿书”、“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手册”等,我慢慢的翻看,慢慢的我看懂了,开始走入了江老的世界。

  1952年12月,江有福所在的部队紧急动员,要求每个单位抽取一个排,重新组建,作为开路先锋。

  1953年正月,江有福作为先遣营,有600余人,从上海到东北,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开始了参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江有福隶属志愿军21军61师182团警工营3连,他们在这里先训练了一周,朝鲜地域上都是连绵群山,周围冷寂寂的,看不到什么人烟。作为先遣营,他们主要职责是侦察探路,修路开路,后续部队随后跟进。1667869173130343.jpg

  据了解,志愿军21军在朝鲜时间从1953年3月至1958年4月凯旋,这段时间先后有开国少将吴咏湘、徐国贤、谢振华担任过该军军长,61师师长胡炜少将后来也担任过该军军长,2018年去世了。

  江有福文化不高,只知道在战场浴血奋战,九死一生。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漂亮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从1953年7月13日开始,志愿军集中21、54、60、67、68共5个军,战斗非常艰苦惨烈,许多阵地打成了肉搏战,敌我双方反复厮杀,战斗打得震天动地、血肉横飞。在战场上,他亲眼看见自己的战友被美军发射的炮弹,将脑袋削去了一半,身子倒在血泊中,仍看到战友的嘴巴在一张一合。他还有一名本县车溪的战友,在战斗中被子弹击破肚子,肠子渗出来了,居然活着回来了,后来一直没有了联系。

  “金城战役”虽然“联合国军”先后发起1000余次反扑,一直打到7月27日直接促成朝鲜停战谈判签字,该战志愿军歼敌5.2万,自损2.3万,朝鲜战争从此结束。21军留在朝鲜协助建设,该军1958年殿后回国。

  1956年3月,江有福从朝鲜胜利凯旋回国,算起来,他在朝鲜战场已经三年多时间了。4月,他终于回到了于都,一到家里,他一刻也闲不下来,立即与家人下到田里莳田。

  随后,部队发出号召,大力建设新疆。江有福本来想带着童养媳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新疆的,由于家里弟弟妹妹多,劳动力少,经济负担非常沉重,所以父亲和继母不同意他们离开。

  最终,江有福留在家乡后复员退伍,一直在家里务农。但是命运对他来说,非常坎坷,1957年,3岁的女儿不幸夭折;紧接着,1959年,29岁的童养媳谢新华女也去世。

  此时的江有福心灰意冷。1958年,他只身去本县盘古山林场做工,整日砍伐木头。由于妻死女亡,长期处于悲痛之中,他无心工作,家中兄弟姐妹都劝他再续,重新组建革命家庭,但他却一直不愿意。1667869216423432.jpg

  后来,江有福看见父亲和继母年纪越来越大,两人年迈体弱多病,需要有人照顾他们。1972年,他娶回了年方19岁、梓山王屋人王新华为妻。

  生活的路一直非常曲折,江有福夫妻生下了6个女儿,没生到儿子,计划生育年代还被实行了节育术。大女儿已去世,其他几个女儿有的嫁在外地、有的嫁在外乡,并都生儿育女;二女儿在县城超市打工,他们跟随二女儿一家在县城租房生活,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

  采访结束时,江有福又从床头上拿出那本由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活着》,说道“我推荐一本书,你看看这本书,写得很好”。他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他说“活着真好!”

  稿于2022年11月7日晚于都河畔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