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石桥,战火历苍桑。

  石门今洞开,解放启华章。

1947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军经过鏖战六昼夜,攻克大石桥,以全歼守敌2.4万人的光辉战绩,将红旗插上蒋军最后的堡垒——石门正太饭店,一举攻克国民党军坚固设防的华北重镇——石家庄。

七十五年栉风沐雨,七十五年沧桑巨变。当我们回眸这一历史事件,放在宏大的历史格局中来审视,石家庄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的第一个设防的较大城市,不仅对全国解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城市接管、建设及新中国的孕育、创建做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1947—1949年石家庄,见证了中国革命伟大转折。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石家庄以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就了极其辉煌的一个历史时期,堪称开国第一城。


攻坚战术开新面

这是人民解放军由运动战向攻坚战转变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由农村包围城市转向武装夺取城市的转折点。

城市攻坚,石门洞开。石家庄(石门)乃华北重镇、咽喉要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就很注重在这里加修工事。日军投降后,国民党胡宗南部进占石门,继续构筑防御工事,形成了由外市沟、内市沟、市内核心工事构成的三道防线,共驻有国民党军3.5万余人,由国民党第三军中将军长罗历戎执掌军政大权。

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晋察冀野战军提出首开华北战场大城市攻坚战,夺取石家庄。4月,晋察冀野战军发起正太战役,扫清了石门西线外围之敌。10月22日,取得石家庄北地定州清风店大捷,全歼北部驻石外围守军1.3万余人,活捉敌军长罗历戎,为解放石门创造了有利条件。

清风店战役结束当天,毛泽东即批准了“以攻打石门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门”的作战计划。朱德总司令亲自部署,11月6日零时,石门攻坚战打响。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占领外围村落,攻克飞机场,攻占云盘山,冲破外市沟,猛攻内市沟,直捣核心工事,活捉国民党石门防区总指挥、三十二师少将师长刘英。经过6昼夜激战,取得了我党我军建立以来城市攻坚战的首次胜利。

然而,这场攻坚战的胜利并非一蹴而就,是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得来的。敌人利用日本侵略军占领时的旧工事,连年加修成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外市沟,第二道是内市沟,第三道是核心工事。除设有铁丝网、鹿砦、地雷、碉堡、电网,还有纵横交错的地道和交通壕,把城郊的各据点连结起来。石家庄的大小堡垒,就有六千个之多。敌人曾经扬言:“凭石家庄的工事,固诺金汤,国军可坐守三年”,“没有飞机、坦克,共军休想拿下石家庄!”

我军志在必得,而蒋军军心动摇,士气沮丧,要守住石家庄,是相当困难的。蒋介石也深知这一点,但还打肿脸充胖子,给第三十二师刘英师长打气。他在电报中说:“共军若敢进攻石家庄,见当亲率陆空大军前去支援。”实际上,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而已。

11月8日天刚亮,攻城部队接到新任务:在四点半发起总攻前,主攻连要进到外市沟!一声令下,战士们一拥而上,冲到了阵地最前沿。由于攻坚计划欠周密,加之敌人火力密集,主攻连伤亡过半。

重新确定战术后,由连长率几名战士往西几十米佯攻,引开敌人火力。战士和工兵排带着炸药包伺机炸开了外市沟。战士们立即占领了阵地,在烟雾中投弹、拼刺刀、炸碉堡,压住敌人,掩护后续部队通过突破口,冲进柏林庄,经过激烈巷战,把残敌赶进了北兵营。

到柏林庄后,连队又接受了坚守阵地的任务。此时全连只有40多人,大家立即修筑工事,硬是把疯狂反扑的敌人压了回去。激战两天一夜,第三天下午终于突破内市沟,全连120名战士仅剩8人。他们仍然没有退缩,冲进了北兵营,炸毁敌一个碉堡,从地道里活捉了一个排的敌人,还缴获了20多条枪。

石家庄解放后,仅剩元氏最后一座“孤城”,由国民党河北保安第五团团长魏永和部,以及赞皇等县保警队共5000余人防守。

在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下,魏永和负隅顽抗,狂妄叫嚣:“要与元氏城共存亡。”此时,人民解放军已包围元氏并扫除了外围据点。11月22日,攻城开始。经过反反复复的坑道战,解放军工兵和民兵历时13个昼夜,完成了破城坑道6条。

12月2日下午3时,解放军对敌城垣发起了总攻。战至3日拂晓,元氏城大部被占领。敌首魏永和被击伤后愤怒群众当即将其砸死。魏永和及以下1553人被击毙,3400余人缴械投降,元氏城回到人民手中。石家庄全境宣告解放。


久困人民动笑颜

石家庄解放的消息如惊雷炸响迅速传播开来,市内外近百万人民张灯结彩,欢庆胜利,晋察冀军民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转战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发来贺电:“庆祝晋察冀我军攻克石家庄歼敌两万余人之大胜利!”朱德总司令发来嘉奖电,并称石家庄战役是“夺取大城市之创例”。朱德难掩兴奋,赋诗祝贺:“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

新华社于11月16日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对石家庄之捷的评论,指出“这是一个重要的胜利,并且是今后一连串胜利的开端。”石家庄解放,在国外也引起很大反响。合众社消息:石家庄之战,是解放军“可观的胜利”。路透社消息:石家庄一役对蒋介石是一次“新挫败”。

石家庄攻坚战,标志人民解放军由游击战、运动战向阵地战、攻坚战的转折,拉开了中国革命由农村包围城市向夺取城市转变的序幕,为以后夺取大中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随后解放沈阳、天津以及解放南京、上海等,就是以攻坚战、阵地战取得胜利的。

1947年12月1日朱德在《打下石家庄的意义和经验教训》的讲话中指出:“打下石家庄意义很大。过去人家说我们打不下大城市。不久我们就打下了石家庄。以后我们可以打下第二个、第三个以及许多像石家庄这样的城市。”“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提高了战术,学会了攻坚,学会了打大城市。”(《朱德文选》)

“朱德同志亲自指导解放石家庄战役,为组织夺取大中城市的攻坚战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共中央在2006年12月1日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同时,石家庄攻坚战极大地鼓舞了人民解放军的士气。耿飚在回忆录中说:“在石家庄攻坚战和解放元氏城的战斗中,我军全歼守敌2.8万余人,增强了我军攻打大城市的信心”。

保定、北平的敌人非常害怕,蒋介石说“12日,石家庄陷落之后,北方之民心士气尤完全动摇”(蒋介石《本月反省录》)。杨成武回忆:石家庄大捷,形成了“我军必胜,蒋军必败”的强大士气。


解放战争的坚强后盾

石家庄解放后,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大后方,党中央的战略要塞,保卫西柏坡的可靠门户。为中央移驻西柏坡创造了条件。石家庄全域解放,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更大的安全环境。

参加解放石家庄战役的郑维山将军回忆:“石家庄的解放和两大区的合并,为我党我军提供了一个稳定、适中的指挥位置,为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华北解放区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统一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中央立足华北的安全屏障,创造了靠近交通线和大城市指挥解放战争的有利条件”。

石家庄解放6个月后,1948年5月27日党中央和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到1949年3月23日进京“赶考”,300多天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在石家庄这块土地上,指挥了全国三大解放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孕育了新中国的雏形。


支援全国战场的军事物资供应基地

在晋察冀边区的领导下,市委号召全市人民尽快发展生产,恢复工业,支援前线。全市开展增产节约竞赛运动,要求一切为了战争、服从战争。行唐、正定、新乐等县群众还订出了生产渡荒支前誓约:踊跃交纳公粮,绝不迟延;生产节约渡荒年;不偷懒,担架运输努力干;先前方后后方,爱护慰问伤病员。

1948年10月,在积极准备抗击国民党偷袭、飞机不断轰炸的情况下,正太、京汉铁路、大兴纱厂、炼焦厂、井陉煤矿等企业工人,发电厂、自来水公司职工,在最紧张的备战中没有停止生产。市总工会发起捐献运动,两年多捐边币1200多万元,支前慰问袋5700多个,以及手电筒、望远镜等一大批物资。井陉矿区将军工急需的部分机器设备和材料,组成了550多人的运输队,不分昼夜突击运往平山县南冶、北冶兵工厂和沕沕水发电厂。

周边各县派出大量民工、担架支前,其中仅在太原战役中,平山、建屏两县共组织了2250人的担架队,580多匹牲口的运输队;赞皇等县组织了2450人的民兵支前连,在前线抢救伤病员、运送弹药等物资。石家庄及各县共为部队做军鞋250万双,供应猪、羊、牛等各种肉类500万斤,交公粮8900万斤,保证了前线的物资供应,有力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

为党中央提供后勤保障。石家庄从财力、人力、物力上全面支持党中央:抽调石家庄电灯公司技术人员、发动人民群众修建沕沕水发电站,以解决党中央用电问题;协助中央机关在西柏坡一带修建了十余间窑洞、千余间简易住房,以解决中央办公、居住用房问题;修整并拓宽了西柏坡至石家庄、阜平、温塘全长百余公里的外出公路,以解决中央交通出行问题。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几千人的粮食、蔬菜和副食品供应,大部分来自平山县。


党中央的可靠门户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给党中央和人民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市委、市政府采取了短期戒严、搜捕清查国民党残余、登记处理反动组织、取缔反动会道门等多项措施。市公安局成立了以职侦与刑侦、内线与外线、公开与秘密、专业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侦破组织,对敌特的破坏及时给予严厉镇压。

先后破获了“剿总”二处第三联络组、第七情报组、“0760特务案”、任福录特务案以及指挥飞机轰炸党中央所在地的“八一三特务案”等数十起重大案件,抓捕匪特数百名。1948年10月,国民党军企图偷袭石家庄和西柏坡,打入敌人内部的市公安局地下工作者李智送出多份情报,为粉碎敌人偷袭做出特殊贡献。而毛泽东三封电报巧退敌的故事,更是被传为佳话。


党中央迎来送往的中转站

石家庄居京汉、正太、石德铁路在此交会处,市郊有大郭村机场,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西柏坡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从各地到西柏坡开会、办事的军队首长和地方领导干部及国内外友人,大都乘飞机或火车先到石家庄,然后再换乘汽车前往西柏坡。市政府专门在市内设立了秘密接待点“309号院”。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刘伯承、邓小平、彭德怀、叶剑英、聂荣臻、董必武等领导人,国民党和谈代表章士钊、邵力子,和平起义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邓宝珊,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等,都曾在此秘密居住过。


城市管理的试验田

石家庄解放后担负接管建设城市的历史使命,为我党开展城市工作提供了样本和基本经验

组建我党接管的第一个城市政权。 根据中央“要建设”的方针,以及刘少奇要“创造出一套石家庄的东西”的指示,市委、市政府探索解放后城市工作管理建设等问题。首先,建立党政组织。中央机关和各根据地抽调大批干部到石家庄工作,任命了以毛铎为书记、柯庆施为市长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市委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研究室及新石门日报社等机构。后来还成立了党报委员会、职工运动委员会。

1948年5月,华北局成立后,石家庄市为华北局直辖市,又对市委领导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刘秀峰任市委书记,毛铎改任副书记,市政府机关设秘书处、社会局、工商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人民法院8个部门,后又增设了建设局、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分行、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等。

市党政军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分批进入市内开展工作,并建立各级党组织。其次,成立接管组织。1947年11月17日,成立了“敌伪物资管理委员会”,设立铁路、工业、军械、文化、交通、卫生、缉私等小组,对国民党各机构和官僚资本进行全面接管。敌伪物资管理委员会多次同市政府、市警备司令部联合发出布告,“禁止任何机关部队搜集搬走与购买物资,并分设卡子,截留一切人员向外搬移的物资”等,保证了城市接管顺利进行。

再次,实行军事管制。石家庄是日本及国民党在华北最大的特务据点之一,社会情况复杂。1947年11月15日,成立了市警备司令部,发布戒严令,在全市实行军管和宵禁。稍后,全市开展了“挖蒋根”运动,在机关、学校、工矿、街道、农村进行反动党团的登记工作,开展了全市“大清查”。历时76天的军管期间,共抓捕敌特人员和嫌疑分子3000多人。同时,市政府还对旧社会的三大公害——妓院、烟馆、赌场进行了彻底治理。通过打击敌特和社会改造,确保全市有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依靠工人阶级发展城市经济。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头等大事,充分依靠工人阶级,大力恢复和发展国营、公营经济。国营、公营工商业是解放后建立起来的新型经济。充分依靠工人阶级,从而解决了城市建设依靠谁的问题。1949年4月,《人民日报》以《一年来石家庄工人运动》为题,介绍了石家庄依靠工人阶级的经验,并发表《一年来石家庄工运告诉了我们些什么?》的短评, 又一次肯定了石家庄的经验。

开展整风运动。1948年4月,市委开展了进城后的首次整风运动,使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城市工作的特殊性,纠正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及脱离群众的倾向。


大批治国人才 “北上南下”

石家庄的城市工作实践锻炼了干部,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城市管理和建设人才。中央从石家庄抽调了大批干部,到新解放的城市去工作。北平、天津、张家口、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解放后,石家庄都支援了一批干部,有些城市的班子是在石家庄组建的。1949年8月,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吴立人等,调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法院院长、公安局长等职。

市委书记兼市长刘秀峰于1949年9月调往天津市任职。有不少干部还被抽调到中共中央华北局和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后,又有大批干部南下。1949年4月,市长柯庆施调往南京任职,并带走了一批干部。仅1949年下半年,从石家庄调出到各地的干部就有数百人人。


我党多项事业在这里起步

石家庄为新中国的创建进行了多种探索和实验。在这里,孕育了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1948年8月7日至19日,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人民电影院、召开,通过了《华北人民政府组织法大纲》,选举组成了华北人民政府。董必武在大会开幕词中称,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将成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前奏和雏形。它是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中划时代的一次大会”。

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组建华北人民政府,这是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我党进行的一次成功的政权建设实践。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华北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摸索、积累了经验,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毛泽东指出,“中央人民政府的许多机构,应以华北人民政府所属有关各机构为基础迅速建立起来”。华北人民政府确立的政权模式,对新中国的政权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里,第一个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市政府诞生。1949年7月21日召开了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由全体选民“海选”代表,开创了普选制的先河。由老百姓选举人民代表,行使权力,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人民日报》刊发文章《从一个会议看一个人民城市的成长——记石家庄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指出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提供了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对于全国其他城市乃至第一次全国政协的召开,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在这里,关内第一张城市党报创刊。在石家庄解放后的第6天,中共石门(石家庄)市委机关报《新石门日报》创刊,这是我党在关内的第一张城市党报。

1948年1月1日,《新石门日报》更名为《石家庄日报》,除宣传党的政策方针、解放战争捷报外,增加了国外新闻、经济新闻等内容,着重报道石家庄的工商业建设。丁玲、杨朔等文学大家都曾为《石家庄日报》撰稿。《石家庄日报》在党的城市党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里,一批高等院校建立。1948年5月,中央将原晋冀鲁豫的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和晋察冀军政干校、步兵学校合并,成立华北军政大学。该校在石家庄办学的两年多时间里,向华北和全国战场输送了初、中、高级指挥员和兵种骨干46000余名,培养军事、政治、文化教员1000余名。

1948年5月,中央将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校址设在正定县城,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大学以培养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方面的干部为办学宗旨,为国家培养了近2万名干部。从华北大学独立出来的工学院后来发展为北京理工大学,农学院发展为中国农业大学,戏剧系发展为中央戏剧学院,音乐系发展为中央音乐学院,美术系发展为中央美术学院。1948年6月,在鹿泉南海山村成立的中央外事学校,与华北大学外语系合并,发展为北京外国语大学。1948年在鹿泉成立的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

在这里,第一套人民币发行。1948年10月至11月,华北人民政府确定加强华北财政集中统一的财务方针,决定将数家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成立,当天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开辟了货币统一的新时代。

在这里,第一座发电厂建成。为解决中央机关和军工生产电力供应问题,1948年1月25日,沕沕水发电站在平山建成。这是我党在解放区兴建的第一座水电站,被称为“边区创举”。

在这里,聚集了一大批文艺人才。解放之初,就有不少文艺工作者进入石家庄。1948 年后,大批文化、音乐、戏剧、美术干部从各地云集石家庄,约有近千人之多,其中不少是驰誉中国文坛的名人,如田汉、丁玲、艾青、郭兰英、王昆、贺敬之等,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华北军区军乐队也于1948年在石家庄组建。文艺事业不仅在石家庄取得了辉煌业绩,也为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资料数据取自石家庄市委党史办、石家庄日报资料、耿飚、郑维山、战地记者林放等老同志回忆录)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